工业互联网安全框架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II)
2018 年 11 月
声 明
本报告所载的材料和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本、图片、
数据、观点、建议,不构成法律建议,也不应替代律师意
见。本报告所有材料或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工业互联网产业
联盟所有(注明是引自其他方的内容除外),并受法律保
护。如需转载,需联系本联盟并获得授权许可。未经授权
许可,任何人不得将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以发布、转
载、汇编、转让、出售等方式使用,不得将报告的全部或
部分内容通过网络方式传播,不得在任何公开场合使用报
告内相关描述及相关数据图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联盟
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
联系电话:010-62305887
邮箱:aii@caict.ac.cn
前 言
2017 年 11 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
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工业互
联网顶层设计正式出台,对于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安全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只有构建覆盖
工业互联网各防护对象、全产业链的安全体系,完善满足工
业需求的安全技术能力和相应管理机制,才能有效识别和抵
御安全威胁,化解安全风险,进而确保工业互联网健康有序
发展。
工业互联网安全框架是构建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
的重要指南,是业界专家在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方面达成的
共识,旨在为工业互联网相关企业应对日益增长的安全威胁、
部署安全防护措施提供指导,提升工业互联网整体安全防护
能力。
指导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
牵头编写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参与编写单位: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子信息
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所、北京神州绿盟信息安全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树根互联技术有限
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北京匡恩网络
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电
信集团有限公司、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浙
江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大唐高鸿数据网络技术股份有限
公司、北京安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编写组成员:魏亮、田慧蓉、杜霖、李艺、刘晓曼、陶
耀东、李鸿彬、崔君荣、卢凯、赵云飞、吴子建、张峰、马
洁、王雨晨、耿涛、黄晋斌、李江力、方宇、黄树强、文博
武、章云嘉、叶鹏、赵军凯、邹小蔚、徐斌、王峥
目 录
一、 工业互联网安全概述 ....................................................... 1
(一) 工业互联网概念内涵 ............................................................ 1
(二) 工业互联网安全框架内容与范围 ........................................ 2
二、 相关网络安全框架分析 ................................................... 3
(一) 传统网络安全框架 ................................................................ 3
(二) 工业互联网安全框架 ............................................................ 8
(三) 相关框架共性分析及经验借鉴 .......................................... 10
三、 工业互联网安全框架设计 ............................................. 12
(一) 设计思路 .............................................................................. 12
(二) 安全框架 .............................................................................. 13
(三) 防护对象视角 ...................................................................... 16
(四) 防护措施视角 ...................................................................... 17
(五) 防护管理视角 ...................................................................... 18
四、 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措施实施 ..................................... 20
(一) 设备安全 .............................................................................. 21
(二) 控制安全 .............................................................................. 23
(三) 网络安全 .............................................................................. 27
(四) 应用安全 .............................................................................. 31
(五) 数据安全 .............................................................................. 35
(六) 监测感知 .............................................................................. 39
(七) 处置恢复 .............................................................................. 41
五、 工业互联网安全发展趋势与展望 ................................. 46
一、 工业互联网安全概述
(一)工业互联网概念内涵
工业互联网是满足工业智能化发展需求,具有低时延、
高可靠、广覆盖特点的关键网络基础设施,是新一代信息通
信技术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新兴业态与应用模
式。工业互联网深刻变革传统工业的创新、生产、管理、服
务方式,催生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正成为繁
荣数字经济的新基石、创新网络国际治理的新途径和统筹两
个强国建设的新引擎。
工业互联网包括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其中,网
络体系是基础。工业互联网将连接对象延伸到工业全系统、
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可实现人、物品、机器、车间、企业
等全要素,以及设计、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各环节的
泛在深度互联。平台体系是核心。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工业
智能化发展的核心载体,实现海量异构数据汇聚与建模分析、
工业制造能力标准化与服务化、工业经验知识软件化与模块
化、以及各类创新应用开发与运行,支撑生产智能决策、业
务模式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生态培育。安全体系是保
障。建设满足工业需求的安全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增强设
备、网络、控制、应用和数据的安全保障能力,识别和抵御
— 1 —
安全威胁,化解各种安全风险,构建工业智能化发展的安全
可信环境。
(二)工业互联网安全框架内容与范围
工业领域的安全一般分为三类,信息安全(Security)、
功能安全(Functional Safety)和物理安全(Physical Safety)。
传统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最初多关注功能安全与物理安全,即
防止工业安全相关系统或设备的功能失效,当失效或故障发
生时,保证工业设备或系统仍能保持安全条件或进入到安全
状态。近年来,随着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针对工业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不断凸显,业界对信息安
全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
与传统的工控系统安全和互联网安全相比,工业互联网
的安全挑战更为艰巨:一方面,工业互联网安全打破了以往
相对明晰的责任边界,其范围、复杂度、风险度产生的影响
要大得多,其中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数据安全、联网智能
设备安全等问题越发突出;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
需要从制度建设、国家能力、产业支持等更全局的视野来统
筹安排,目前很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安全部署的必要性与紧
迫性,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控制工作亟需加强。
因此,工业互联网安全框架需要统筹考虑信息安全、功
能安全与物理安全,聚焦信息安全,主要解决工业互联网面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