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7年江苏南京医科大学生物综合考研真题A卷.doc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资料共1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07年江苏南京医科大学生物综合考研真题A卷
2007年江苏南京医科大学生物综合考研真题A卷 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一、生理学部分 1. A. 体液 B. 细胞外液 C. 细胞内液 D. 血液 2. 液凝固过程 下列生理过程中不属于正反馈的是A.血 细胞膜内外正常的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与单纯扩散相比,易化扩散的主要特点是 衡量组织兴奋性的常用指标是 B. 减压反射 C. 排尿反射 D.分娩反射 3. A.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 B.膜在 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C.Na+、K+ 易化扩散的结果 D.膜上钠-钾泵的作用 4. A. 顺浓度差扩散 B. 不消耗能量 C. 需要特殊蛋白质的帮助 D. 逆浓度差扩散 5. A. 动作电位 B. 阈电位 C. 阈强度 D. 静息电位 6. A. 极化 B. 超极化 C. 复极化 D. 去极化 7. A.O型B型 B.O型或A型 C.B型或AB型 D.A型或AB型 8. 体重为60公斤的人,其血量约为 A.3000-3500ml 在静息时,细胞膜内负外正的稳定状态是 若某人红细胞可与A型血的血浆发生凝集,则其血型可能是
形成心室肌动作电位平台期的主要离子流为 B . 3500-4200ml C . 4200-4800ml D.4800-5400ml 9. A.K+内流 B. Ca2+内流、K+外流 C. Na+内流、K+外流 D. Ca2+内流、Na+内流 10. 自律细胞自律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 0期除极速度 B. 2期时程长短 C. 3期复极长短 D. 4期自动除极速度 11. 血流阻力与 A. 血管的长度成反比 B. 血流的粘滞度成反比 C. 血管半径的4次方成反比 D. 血管半径的平方成正比 12. 动脉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 A. 每搏输出量的大小 B. 外周阻力的大小 C. 大动脉弹性 D. 血管充盈的程度 13. 生成组织液的有效滤过压等于 A.(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B.(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C.(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静水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D.(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静水压) 14. 最大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称 A. 肺容积 B. 肺活量 C. 肺容量 D. 肺总容量 15. 肺换气的直接动力是 A. 呼吸肌的舒缩活动 B. 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 C. 肺泡气与血液的气体分压差 D. 胸膜腔内压与肺内压之差 16. 某胸部手术后病人,呼吸频率从12次/分增到24次/分,潮气量从500ml减少到 250ml,则 A. 肺泡通气量减少
B. 肺泡通气量不变 C. 肺通气量减少 D. 肺泡通气量增加 17.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 A. 脂类 B. 无机盐离子 C. 血浆蛋白 D. 氨基酸 18. 下列哪一种物质可由胃腺分泌 A. 淀粉酶 B. 脂肪酶 C.蛋白酶 D.双糖酶 19. 消化力最强消化液为 A. 胃液 B. 胰液 C. 胆汁 D. 小肠液 20. 当环境温度高于37摄氏度时,机体唯一的散热方式是 A. 蒸发 B. 辐射 C. 传导 D. 对流 21. 葡萄糖在肾小管的重吸收属于 A. 单纯扩散 B. 易化扩散 C. 主动转运 D. 继发性主动转运 22. 肾小球滤过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 A. 每侧肾脏生成的超滤液量 B. 每侧肾脏生成终尿量 C. 两侧肾脏生成的超滤液量 D. 两侧肾脏血浆流量 23. 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 肾小球滤过滤增加 B. 醛固酮分泌增加 C.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 渗透性利尿 24. 醛固酮的作用部位是 A.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B. 髓袢
C. 远曲小管 D. 集合管 25.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作用是 A. 引起特定感觉 B. 维持或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C. 产生脑电波的节律 D. 触发大脑皮层发放下行冲动 26. 维持躯体姿式的反射基础是 A. 屈肌反射 B. 对侧伸肌反射 C. 腱反射 D. 肌紧张 27.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 反射 B. 反应 C. 神经冲动 D. 反馈调节 28. 人在幼年缺乏生长素会导致 A. 呆小症 B. 侏儒症 C. 白痴 D. 肢端肥大症 29. 糖皮质激素对代谢的作用是 A. 促进葡萄糖的利用,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B. 促进葡萄糖的利用,促进蛋白质的分解 C. 促进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蛋白质的分解 D. 抑制葡萄糖的利用,促进蛋白质的分解 30. 下列有关有髓纤维跳跃式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不衰减传导 B. 以相邻朗飞氏结间形成的局部电流进行传导 C. 传导速度比无髓纤维快 D. 离子跨膜移动总数多,耗能多 31. 胸内压是指 A. 胸廓内压 B. 肺泡内压 C. 胸廓跨壁压 D. 胸膜腔内压 32. 自动控制系统中,从受控系统到达控制系统的信息称为 A. 控制信息 B. 偏差信息 C. 反馈信息
D. 反射信息 33. 下列那项属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因素? A.Ca2+ B. Ⅻ因子 C. Ⅲ因子 D. Ⅹ因子 34. 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体液因素是 A. 雌激素 B. 血红蛋白 C. 促红细胞生成素 D. 糖皮质激素 35. 微循环直捷通路的主要功能是 A. 物质交换 B. 使血液迅速回到心脏 C. 增加皮肤血流量,有利于散热 D. 调节毛细血管血压 36. 临床上对高热病人进行酒精擦浴降温,其散热方式是 A. 辐射 B. 传导 C. 对流 D. 蒸发 37. 等容收缩期时,房室瓣和动脉瓣的状态是: A. 前者关闭,后者开放 B. 前者开放,后者关闭 C. 二者都关闭 D. 二者都开放 38. 淀粉在消化道被分解成可吸收的形式是: A. 麦芽糖 B. 葡糖糖 C. 糖原 D. 氨基酸 39. 当眼轴过长,图像聚集在视网膜前方时,这种情况被叫做() A. 老视 B. 远视 C. 近视 D. 散光 40. 分泌胰岛素的细胞是 A. 胰腺腺细胞 B. 胰岛B细胞 C. 胰岛C细胞 D. 胰岛A细胞
二、生物化学部分 41.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 A. 蛋白质分子中的α-螺旋结构 B. 蛋白质分子中的无规卷曲 C. 蛋白质分子多肽链中连接氨基酸残基的肽键 D. 蛋白质分子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 42. 胰岛素分子A链和B链相连接是依靠() A. 氢键 B. 二硫键 C. 盐键 D. 肽键 43. 蛋白质分子中的平均含氮量是() A.8% B . 12% C . 14% D.16% 44. tRNA结合活化氨基酸的部位是() A.3'-CCA-OH 196.核 B. 5'-AAA C. 反密码环 D.DHU环 45. 核酶(ribozyme)是指() A. 核酸与蛋白质共同组成的酶 B. 具有催化作用的RNA C. 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D. 逆 转 录 酶 酸的紫外吸收峰是() A.220nm B.240 nm C.260 nm D.280 nm 197. 与mRNA中密码子AUG相对应的tRNA的反密码子是() A.UGC B . TGC C . GCA D.CAU 198. 从大肠杆菌中分离的DNA样品中含15%的腺嘌呤,那么其它碱基的百分含量正确的是() A . G=70% B . C=15% C.T=35%
D.G=35% 199. Km值是指() A. 酶-底物复合物的解离常数 B. 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时所需底物浓度的一半 C. 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所需的底物浓度 D. 酶促反应的底物常数 200.1 mol葡萄糖经酵解可净生成ATP的mol数是() A.2 B.3 C.12 D.38 201. 糖原合成时葡萄糖分子的直接供体是() A.1- 磷酸葡萄糖 B.UDPG C.6-磷酸葡萄糖 D.CDPG 202. 下列哪一代谢过程是在胞液和线粒体内共同完成的() A. 三羧酸循环 B. 糖酵解 C. 糖的有氧氧化 D. 脂肪酸合成 203. 磷酸戊糖途径产生的两种重要中间产物是() A.NADH+H+和5-磷酸核糖 B.NADH+H+和6-磷酸葡萄糖醛酸 C.NADPH+H+和5-磷酸核糖 D.NADPH+H+和6-磷酸葡萄糖醛酸 204. 氰化物中毒时呼吸链中受抑制的部位是在() A.Cytaa3→1/2O2 B.F MN→CoQ C.CoQ→Cytb D.Cytb→Cytaa3 205. VLDL的主要功能是() A. 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 B. 运输外源性胆固醇和胆固醇酯 C. 运输外源性甘油三酯 D. 运输内源性胆固醇和胆固醇酯 206. 人体内不能合成的脂肪酸是() A. 油酸 B. 亚油酸 C. 软油酸 D. 软脂酸
207. 下列哪步反应障碍可导致苯丙酮酸尿症() A. 多巴→黑色素 B. 苯丙氨酸→酪氨酸 C. 酪氨酸→黑色素 D. 苯丙氨酸→苯丙酮酸 208. 生物体内活性甲基的供体是() A.UDPG B.G SH C . SAM D.PAPS 209. 下列哪种酶是三羧酸循环的关键酶() A. 磷酸果糖激酶 B. 乳酸脱氢酶 C. 丙酮酸激酶 D. 异柠檬酸脱氢酶 210. 氨在血液中转运形式是() A. 谷氨酰胺、丙氨酸 B. 天冬酰胺、甘氨酸 C. 天冬氨酸、谷氨酸 D. 天冬氨酸、丙氨酸 211. 启动子是指() A.DNA分子中能转录的序列 聚合酶结合并起始转录的DNA序列 C.与阻遏蛋白结合的DNA序列D.能 增强转录的DNA序列 212. 合成血红素的基本原料是() A. 珠蛋白、Fe2+ B. 琥珀酰CoA、Fe2+ 酰CoA、甘氨酸、Fe2+ D.琥珀酰CoA、甘氨酸、Fe2+ 蛋白能直接影响活性改变的酶是() A. 蛋白激酶A B. 磷脂酶C C. 蛋白激酶G D. 磷脂酶A 214. 信号肽酶() 在于信号肽识别粒子(SRP)中 B. 能把分泌蛋白带出细胞膜 C. 也称为对接蛋白(DP) D. 作用于信号肽的C端 215. 转录前起始复合物(PIC)是指() B.与RNA A.存 C.乙 213.激活G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