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6年广东暨南大学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资料共4页,全文预览结束
2006 年广东暨南大学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是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 付之间的差额。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与实际支付 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2、博弈论和纳什均衡 博弈论也称对策论,是描述和研究行为者之间策略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一种决策理 论,被应用于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等研究领域。 在一个纳什均衡里,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最优策略,如果其他参与者均 不改变各自的最优策略。 3、J 曲线和 BP 曲线 一国货币贬值或升值时,该国贸易收支及经常帐户收支状况一般并不能立即改善或恶 化,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由于这种经常帐户收支变动的轨迹成英文字母 J 的形状,所以 被称为 J 曲线。 BP 曲线是根据国际收支平衡模型推导出的表示国际收支平衡时收入与利率之间的一条 曲线。在其他有关变量和参数既定的前提下,在以利率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直角坐 标系内,国际收支函数的几何表示即为国际收支曲线或称 BP 曲线。 4、哈罗德模型和哈罗德的不稳定模型 把经济增长作为一个独立的、专门的研究领域。是从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和美国的经 济学家多马开始的。我们这里以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为代表。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理论是 建立在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均衡理论基础上的。 二、简答题 1、边际报酬规律与规模报酬变动规律各自的内容以及两者的区别 在生产中普遍存在这么一种现象: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 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 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
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是递减的。这就 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规模报酬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 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可以分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 酬递减三种情况。规模报酬分析涉及的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变量变化之间的 关系,企业只有在长期内才可能变动全部生产要素,进而变动生产规模,因此,企业的规 模报酬分析属于长期生产理论问题。 2、比较不同的市场组织形式的经济效率 在经济分析中,根据不同的市场结构的特征,将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 场、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四种结构。 经济效率是指利用经济资源的有效性。通过对不同市场条件下厂商的需求曲线的形状 及其在长期均衡时与长期平均成本 LAC 曲线关系的分析,可比较不同类型厂商的长期均衡 价格水平和长期均衡产量水平。 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最高,垄断竞争市场较高,寡头市场较低,垄断市场最低。 一个行业在长期均衡时是否实现了价格等于长期边际成本,也是判断该行业是否实现了有 效的资源配置的一个条件。完全竞争厂商在长期均衡时实现了 P=LMC,而其他类型市场的 厂商的长期均衡时都是 P>LMC,意味着这些行业的商品供给不足。 3、推导三部门经济的财政政策乘数,并分析各参数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税收乘数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 4、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作为货币主义的延伸出现在 20 世纪 70 年代,也被称为理性预期学 派,该学派采用并发展了西方学者于 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的理性预期观点,形成了一系列 与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相反的理论学说。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有四个假设条件,即个体利益最 大化、理性预期、市场出清和自然率的假说。 (1)个体利益最大化 新古典经济学把微观经济学中的个体利益最大化这一假设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结合在 一起。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现象是个体经济行为的后果,比如,一个社会的总消
费量是各个个体消费量的总和。微观经济学表明,个体行为的一个最基本的假设是个体利 益最大化。这就是说,宏观理论必须具有微观理论的基础,特别是,要符合利益最大化的 基本假设条件。 (2)理性预期 这一假设有三个含义:第一,作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为了追求最大利 益,他们总是力求对未来作出正确的预期。第二,为了作出正确的预期,经济主体在作出 预期时会搜集有关的一切信息,其中包括有关的经济理论和模型、有关的资料与数据,力 图对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系统了解。第三,经济主体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错误。 这就是说,由于正确的预期能够使经济主体得到最大的利益,所以经济主体会随时随地根 据它所得到的信息来修正它的预期值的错误。 (3)市场出清 市场出清假设是说,无论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还是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 活性,可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这种灵活性使得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都不会存在 超额供给,每一个市场都处于或趋向于供求相等的一般均衡状态。 (4)自然率假说 自然率主要是指自然失业率而言。按照自然率假说,任何一个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一 个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的大小取决于该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而在 长期,该社会的经济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自然率的假说意味着:资本主义在长期不会 存在非自愿失业的现象。 5、凯恩斯主义者与货币主义者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方面的分歧 凯恩斯认为,形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由于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所构成的总需 求不足以实现充分就业。消费需求不足是由于边际消费倾向小于 1,即人们不会把增加的收 入全用来增加消费,而投资不足是由于资本边际效率在长期内递减。为解决有效需求不足, 必须发挥政府作用,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充分就业。财政政策就是用政府增加支 出或减少税收以增加总需求,通过乘数原理引起收入多倍增加。货币政策是用增加货币供 给量以降低利率,刺激投资从而增加收入。由于存在“流动性陷阱”,因此货币政策效果有 限,增加收入主要靠财政政策。 以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义者根据其理论和对经验资料所做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政策 主张,主要包括三点:一、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在弗里德曼看来,以需求管理为 宗旨的财政政策最终都是通过货币量的扩张和收缩来实现其经济调节作用的,而由于扩张 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私人投资会随着政府支出的增加而减少,其后果往往为用非生 产性的投资去代替生产性的投资,从而经济没有改善。此外,过度的政府开支也会带来通 货膨胀,因此,财政政策不但无益,反而对经济有害。二、反对“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 货币主义坚持这一主张的理由在于经济政策的滞后性质。三、力主单一政策规则。弗里德 曼认为,货币政策能够胜任两项任务:能够防止货币本身成为经济混乱的一个主要根源;
能够给经济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根据这一认识,货币主义提出,在没有通货膨胀的情况 下,按平均国民收入的增长率再加上人口增长率来规定并公开宣布一个长期不变的货币增 长率,是货币政策惟一的最佳选择。货币主义的这一以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惟一控 制指标,而排除利率、信贷流量、准备金等因素的政策建议被称为单一的政策规则。 三、论述题 1、用图示分析均衡价格的决定及均衡价格的变动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如下图 所示,假定 D 曲线为市场的需求曲线,S 曲线为市场的供给曲线。需求曲线 D 和供给曲线 S 相交于 E 点,E 点为均衡点。在均衡价格的水平,消费者的购买量和生产者的销售量是相等 的。这样一种状态便是一种使买卖双方都感到满意持续下去的均衡状态。商品的均衡价格 是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在市场的供求力量的自 发调节下形成的。当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会出现需求量和供给量不相等的非 均衡的状态。一般说来,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这种供求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会逐步消失, 实际的市场价格会自动地回复到均衡价格水平。(画图)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由该商品市场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所决定的。因此,需求 曲线或供给曲线的位置的移动都会使均衡价格水平发生变动。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 增加会使需求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和数量都增加;需求减少会使需求曲线向 左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减少。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会使供给 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会使供给曲线向左平移, 从而使得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画图) 2、用动态的 AD-AS 模型分析滞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滞胀通常是由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成本的提 高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成本推进主要包括工资和利润推动。 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可用下图说明。 在总需求既定的条件下,即总需求曲线 AD 不发生移动,一定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表现 为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导致价格总水平提高,即总供给曲线由 AS1 向左上方移动到 AS2 时,国民收入由 y1 减少到 y2,价格则由 p1 上升到 p2。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