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8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资料共8页,全文预览结束
2008 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0 分) 1.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6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50 分) ①回首 2008 年走过的路,我们不禁.心潮澎拜。②这一年,灾难频繁:暴风雪大范围肆 虐.,手足口病不期而至,特大地震猝.然发生。③在大灾大难面前,使中华民族显示出空前的 凝聚力。④从总书记到老百姓,大家心往一处想,劲朝一处使,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踊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普写了一曲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伟大颂歌!⑤灾难, 虽然可以摧毁我们的家园,却摧毁不了我们生活的信心;灾难夺不去中华民族坚忍顽强的意 志,虽然它能够夺去无数同胞的生命! (1)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1 分) ( ) A.不禁.jìn B.肆虐.lüè色 C.猝.然 zhù D.可歌可泣.qì (2)找出①④⑤句中的四个错别字,然后将正确的字依次写在田字格内,要求书写 规范、工整、美观。(2 分) (3)第③句有语病,应修改为 (4)修改画线句子,使之与前句结构相同,语意连贯。(2 分) (1 分) 2.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 ) (1)电视台“抗震人物谱”栏目报道了许多英雄凭着 的意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 坚持不懈、忘我工作的动人事迹。 (2)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完全 (3)一提到广安近几年的变化,张大爷就 A.坚定 符合 侃侃而谈 C.顽强 符合 侃侃而谈 3.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 分) B.顽强 迎合 夸夸其谈 D.坚定 迎合 夸夸其谈 ( ) 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言语之中充满了广安人的自豪感。 A.新农村建设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城乡关系、工农关系上的一次重大调整。 B.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岳飞、文天祥、邓世昌……等无数的民族英雄。 C.“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D.“尽管我的家族很富有,但我们依然过着俭朴的生活。”比尔·盖茨说。 4.给下列诗(词)文补充上句或下句。(2 分) (1)落红不是无情物, (2) (3)只恐双溪舴艋舟, (4)令初下,群臣进谏, ,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 。(《己亥杂诗》)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邹忌讽齐王纳谏》) 5.根据提示,结合语境,用古诗(词)文名句填空。(3 分) (1)达赖集团在世界各地破坏奥运圣火传递,引起了全世界所有富有正义感和良知的人们 的 愤 怒 , 许 多 人 自 发 起 来 保 护 奥 运 圣 火 顺 利 传 递 。 这 正 应 了 孟 子 的 一 句 话 : “ 。 ” , (2)思念之情,亘古不变。李商隐客居巴山,在潇潇夜雨中将思念之情化为重逢的希冀的 。”苏东坡把酒临风,面对明月,把对 ”。 句子是:“ 亲人的思念化为对天下人祝福的句子是:“ 6.好读书,读好书,既能感受文学魅力,受到人格熏陶,又能培养读书习惯,积累读书方法。 请联系课内外阅读体验,从以下推荐书目任选一部按示例制作读书资料卡。(3 分) , , 书目:《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孙漂流记》 读书资料卡
我喜欢的人物及出处 相关情节(10 字内) 喜欢的理由 诸葛亮《三国演义》 舌战群儒 他是忠诚的典范,是智慧的化身。 7.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一组排比句。(2 分) 只要热爱生活,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幽雅, , 8.“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学校将举行为灾区人民募捐活动,请你代主持人设计一段 募捐动员的开场白。(2 分) 9.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8 分) 某班开展“漫游语文世界”综合实践活动后,各小组将收集的资料加以筛选、梳理,形 成了以下活动成果。 成果 A:各地方言与普通话读音差异明显。如岳池顾县一带将“吃”念成“七”,武胜烈 面一带将“肉”念成“陋”。 成果 B:街头巷尾乱用语言文字现象严重。如一家具专卖店名——“南方家俱店”; 一鞋店前的广告牌——“穿××皮鞋,步步为赢”等。 成果 C:各种媒体经常出现一些新鲜用语。如“白领”“网虫”…… (1)看到活动成果 A,你觉得地方方言对人们的口语交际有什么妨害?应该采取什么应对措 施?(2 分) 答: (2)看到活动成果 B,你将向当地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提出怎样的工作建议?(1 分) 答: (3)看到活动成果 C,你能不能再举出两个新鲜用语?从中你发现了汉语发展变化的一条什 么规律?(3 分) 答: (4)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你得到了什么启发或收获?(2 分) 答: 二、阅读(60 分) (一)读阅读材料 A《紫藤萝瀑布》,完成第 l0—l6 题。(17 分) A 紫藤萝瀑布 . .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 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 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 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 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⑤“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 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 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 凑上去,想摘一朵。 ⑦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 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 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 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⑧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 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 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 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⑨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 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⑩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 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 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⑩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0.《紫藤萝瀑布》是现代女作家 分) 1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2 分) 写的一篇状物抒情的 。(填文体)(2 (1)忍俊不禁: (2)伶仃: 12.点明文章主旨的一句话是“ 。”(2 分) 13.第⑧段中说十多年前家门外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但为什么“花朵从来都稀落”“后来 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2 分) 答: 14.纵观全文,结合自己对作者生活经历的了解,说说作者在观看紫藤萝花的过程中,情感 发生了哪些变化?(3 分) 答: 15.描写生动细腻是这篇散文的艺术特色之一。试分析:第⑥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3 分) 答: 16.“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现在不幸遭遇地震 灾害的人们尤其需要安慰与鼓励。请结合你的经历或见闻写一段话,激励灾区人民振作起来, 乐观面对生活。(3 分) (二)读阅读材料 B《地球为什么“高烧”不退》,完成第 l7-22 题。(13 分) B 地球为什么“高烧”不退 2006 年 6 月以来,大范围的高温干旱持续不断。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罕见的热浪夺走 了 2000 人的生命。印度许多地区的最高气温超过了 45℃,巴基斯坦的最高气温一度攀升到 53℃,首都伊斯兰堡的最高气温也连续数天保持在 43℃。在瑞士,6 月份平均气温创近 250 年来的最高记录。在中国,长江以南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大部分地区 35℃ 以上的高温日数达 25 天~31 天,有些地方最高气温达 40℃--43℃,不少地方最高气温屡破 记录。与此同时,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 5 成-8 成。特别是 7 月以来,有的地 区降水量甚至不足 l0 毫米,造成一些城镇限量供水。 ②地球“高烧”,原因何在?中国 l 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丁一汇等气象专家撰文 称,大气环流的异常是一个直接的影响因素。 ③专家们认为,印度半岛本应于 6 月上旬开始的季风雨季明显延迟,直到 6 月中旬,仅 在西南沿海的部分地区有少量降雨,大部分地区连续数月降水严重偏少。其间,印度半岛上 空持续被东进的伊朗高压所控制,干热的西北气流造成了持续的干燥酷热天气。 ④在欧洲,一个较强的高压脊稳定在欧洲中南部上空,使该地区热浪不断。同时,我国 华南、江南地区高温天气的持续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关,它▲是影响我国夏季雨带变化
和高温天气的主要因素,与熟带气旋、江淮梅雨:暴雨以及持续性高温高湿天气关系极为密 切,它的强弱、进退对我国雨带活动及旱涝分布起着决定作用。 从 6 月底开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一直盘踞在江南、华南上空,稳定少动,使得该地区盛 行下沉气流,风力微弱,天气晴朗,阳光照射极为强烈且日照时间长,气温自然居高不下。 ⑤科学家研究发现,最近 100 年是过去 l000 年中最暖的,最近 20 年是过去 l00 年中最 暖的。地球正在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世界气象组织有关专家也称,今年在北半球 30 多个 国家出现热浪,导致洪涝、干旱等灾害频发,其根本原因可能与全球变暖有密切关系。 ⑥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气候诊断专家翟盘茂则认为,大范围高温天气的出现是 否与全球变暖有关,现在还不能贸然下结论。翟盘茂说,全球变暖主要体现在冬半年(每年 10 月至次年 3 月),有两个最明显的证据:一是霜冻日数的下降,二是极端冷的天气事件的 显著减少。然而,全球极端暖的天气事件并没有出现和它们相对应的增加趋势。虽然我国南 方今年极端高温现象确实十分异常,但从过去 50 多年的变化来看,35℃以上的高温日数没 有出现明显增多的趋势。因此,这种高温天气很可能只是一种主要受自然原因支配的年际变 化的表现。 ⑦专家认为,不管 2006 年夏季高温与全球变暖有没有直接联系,全球变暖的确会导致 某些极端气候事件更加频繁地发生,这一年的普遍高温对人类是一次警示,它将引导人们深 入地思考极端天气事件与全球变暖的关系,引起国际社会的足够重视,从而采取实际行动遏 制全球变暖的趋势。 17.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18.在第④段加“▲”的“它”指代的具体内容是 19.文章对高温天气产生的原因作出的解释或猜测主要有哪些?(3 分) ,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顺序。(2 分) 。(1 分) 答:(1) (2) (3) 20.第⑤段画线句子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3 分) 答: 21.第④段加点的“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2 分) 答: 22.文章最后说“不管 2006 年夏季高温与全球变暖有没有直接联系,全球变暖的确会导致某 些极端气候事件更加频繁地发生”。遏制全球变暖,你有哪些科学良策?(2 分) 答; (三)读阅读材料 C《众志成城共渡难关》,完成第 23-27 题。(10 分) C 众志成城共渡难关 ①“5·l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们听得最多的词语就是“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不错,在大灾大难面前,我们只有手牵手,肩并肩,众志成城,才能共渡难关。 ②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就是要全社会总动员。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位不分高 低,都要精诚团结。灾难发生后,从总书记、总理到平民,从将军到士兵,从腰缠万贯的富 翁到居家过日子的普通老百姓,风尘仆仆地来了;绿军装、黑警服、红消防、白大褂也来了。 他们来到一个共同的地方一灾区。他们都成了“汶川人”,汶川的“大震动”让他们大悲, 汶川的小进展让他们又大喜,汶川的任何动静都牵动着他们的每一根神经。 ③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就是要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灾难发生后, 海外华人、台湾同胞、港澳同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有慷慨解囊者,有志愿服务者,有建言 献策者。各种各样的救灾物资来了,必需的食物,急需的药品,小到一根根蜡烛,大到一台 台工程机械,不怕山阻水隔,不管路塌桥断,既肩挑背扛,又及时空投,在很短时间内从四 面八方汇聚灾区。这种跨越地域的同胞爱和骨肉情,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日本的、俄 罗斯的、新加坡的专业救援队来了,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背景、不同的政治体制,但一 样的是不远千山万水,怀着对中华民族的爱、对灾区人民的关怀来了。这种伟大的国际友谊 同样诠释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
④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就是要自觉维护社会稳定。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灾区人民的福音, 是抗震救灾队伍的坚强保障。我们应尽快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以百倍努力的工作, 创造更多的财富,弥补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全力支援灾区人民重建家园。自觉维护社会稳 定,就是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正确认识地震灾害,科学实施救灾方案,镇定、沉着, 把心思用到工作上来,把精力花到抗震救灾中去,想灾区人民之所想,急灾区人民之所急, 办灾区人民之所需,解灾区人民之所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终夺取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 2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文章是从 24.第③段主要采用的是 的方法。(2 分) 25.下面的俗语和事例可以作为第③、④段的论据,请分类将序号填入横线上。(2 分) 论证的方法,第④段主要采用的是 个方面展开论述的。(2 分) 论证 (1)可做第③段道理论据的是 (2)可做第④段道理论据的是 ,可做第③段事实论据的是 ,可做第④段事实论据的是 。 。 A.湖南卫视举行赈灾义演,募得上亿元捐款。 B.广安、南充谣传将发生严重余震,地震局新闻发布会证实不大可能,稳定了人心。 C.家和万事兴。 D.众人拾柴火焰高。 26.第④段中加点的关联词“只有”“才”能否去掉?为什么?(2 分) 答: 27.根据本文论述,结合你的体验,说说你及身边的人们是怎样“众志成城”,与灾区人民 共渡难关的?(至少说到两点表现)(2 分) 答: (四)读阅读材料 D 的文言文选段,完成第 28~34 题。(20 分) D 文言文选段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 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 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 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8.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处理正确的一项是(2 分) (选自《醉翁亭记》) )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临/溪而渔 B.初极/狭,才/通人 D.往/来而不绝者 29.在括号里补出下面句子的省略成分。(2 分) ( )便舍船,从口入。 ( )初极狭,才通人。 3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 分) 悉: (1)悉.如外人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 (3)行者休于.树 (4)杂然而前陈.者 于: 陈: 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译文: 32.下列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 A.甲段“阡陌交通”中的“交通“一词与乙段“觥筹交错”中的“交错”一词,它们的古 义完全相同。 B.“豁然开朗”表明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思想突然得到启迪,“苍颜白发”则暗示欧阳修已 老态龙钟。 C.甲、乙两段语句错落有致,甲段重在写景,乙段重在写人;甲段实写,乙段虚写。 D.甲段主要描写桃源的美好环境和桃源人的生活图景,乙段主要描绘太守与民同乐的情 景。 ”这样一个成语来概括;乙段所透露出的作 33.甲段所描写的美好景象,可用“ 者的情趣,可用选段所在原文的一个广为流传的句子“ ”来反映。(2 分) 34.同是仕途失意,陶渊明将政治理想寄托于想象中的美好世界,欧阳修则寄情山水,与民 同乐。你更赞同哪个的生活态度?为什么?如果你都不赞成,也请说出理由。(4 分) 答: 三、作文(60 分) 35.爱无处不在。它是凄风冷雨中母亲送来的一把伞,是垂头丧气时老师慰勉的一句话,是 地震灾区百姓获得的一顶帐篷,是贫困山区辍学儿童得到的一个书包……细心关怀是爱,严 格要求也是爱;激情鼓励是爱,默默支持也是爱;付出是爱,回报同样也是爱。生活中,我 们不断获得爱,我们也时常奉献爱。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体验或者认识、思考,以“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写出真情实感,力求创新表达。②书写工 整,卷面整洁;全文不少于 500 字。③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学校名、老师和学生的真实姓名。
1.(1)D(1 分) 2008 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拜一湃踊一涌普一谱忍一韧(2 分) (3)在大灾大难面前,中华民族显示出空前的凝聚力。(1 分) (4)灾难,虽然能够夺去同胞的生命,却夺不去中华民族坚韧顽强的意志!(2 分) 2.C(2 分) 3.B(2 分) 4.(1)化作春泥更护花 (2)无丝竹之乱耳 (3)载不动许多愁 (4)门庭若市(2 分) 5.(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6.孙悟空《西游记》 三打白骨精 他有火眼金睛,对师傅赤胆忠心(3 分) 7.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原野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翠绿。(2 分) 8.灾害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让我们解慷慨之囊,为灾区人民献出自己的 爱心。(2 分) 9.(1)让具有不同方言的人之间的思想无法交流,还可能误解对方的意思,各方言区已推广 普通话。(2 分) (2)规范语言文字的宣传,抓好学校对学生语言文字的教学;清理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 垃圾,如督促语言文字不规范的招牌及时纠正。 (3)如“黑客”“博客”,汉语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不断涌现而发展的。 (4)我国各方言区还需大力推广普通话;汉语言文字需要规范使用;汉语是随着社会的发 展而发展的。(2 分) 10.宗璞散文(每空 l 分) 11.(1)忍不住笑 (2)孤零零的样子(每个 l 分) 12.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2 分) 13.因为当时认为养花和生活腐化有必然联系,所以人们不敢去养花。(2 分) 14.开始是心中焦虑和悲痛,后来是充满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最后是对生活充满乐观和 信心。(每点 l 分) 15.比喻。(1 分)用帆与船舱作比,形象地描绘出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1 分)又用笑容 作比,不仅生动地表现了花的美丽可爱,还透出喜悦之情。(1 分) 16.略(3 分,根据答题情况酌情给分) 17.地球大范围高温干旱持续不断的原因(或地球“高烧”不退的原因) 逻辑(每空 l 分) 18.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1 分) 19.(1)大气环流的异常 (2)全球变暖 (3)主要受自然原因支配的年际变化的表现(每点 l 分) 20.列数字、作比较。(1 分)通过数字的比较,准确清楚地说明地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 (2 分) 21.不能删去。(1 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影响我国夏季雨带变化和高温天气的一个因素, 但不是唯一因素,如果删去该词,与原意不符。(1 分) 22.示例:(1)减少工业废气排放,保护臭氧层。 . (2)大力植树造林,调节气候。(每条 l 分) (2)C B(每空 0.5 分) 23.在大灾大难面前,我们只有手牵手,肩并肩,众志成城,才能共渡难关三(每空 l 分) 214.事实道理(每空 l 分) 25.(1)D A 26.不能去掉。(1 分)这两个词强调了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对夺取抗震救灾全面胜利的重要性。 (1 分) 27.略(2 分) 28.A(2 分) .
29.渔人 口(每空 l 分) 30.(1)全,都 (2)类 (3)在 (4)摆放,陈设(每小题 1 分) 31.(1)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2)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每小题 2 分) 32.D(2 分) 33.世外桃源(或“安居乐业”) 醉翁之意不在酒(每空 l 分) 34.略(4 分,根据答题情况酌情给分) 35.略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