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天津市九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试题及
答案
注意事项:
第Ⅰ卷(共 48 分)
本卷共 24 题,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
此答案的序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在下表的对应处或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
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
1.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 )
①为世界人民谋和平②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③为经济社会谋发展④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A. ①②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党的初心和使命。
①②③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②④说法正确,①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C。
2.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仍存在着发展质量、效益不
高等问题。为此我们必须( )
A. 全面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
B. 推进依法治国,关注社会稳定
C. 坚持共建共享,实行平均主义
D. 加强经济建设,超越发达国家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
A:依据教材知识,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必须
全面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A 说法正确;
B:依法治国在题文中没有体现,B 说法与题不符;
C:我国反对平均主义,C 说法错误;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D:题文中旨在强调高质量发展的举措,而不是超越发达国家,D 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A。
3. 近五年来,天津市政府大力实施民心工程,建成 101 个养老服务综合体,新增家庭养老
床位 1208 张,建成 50 个“口袋公园”……上述举措( )
A. 减缓了人口老龄化的速度
B. 有利于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C. 消除了城乡养老服务差距
D. 有利于全面解决环境问题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认识和把握。
A:题文中吉林省的幸福养老工程举措,有利于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难题,不能减缓我国的人
口老龄化速度,A 说法错误;
B:题文中吉林省的幸福养老工程举措,体现了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关
注民生,有利于解决老年人的生活难题,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利于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B 说法正确;
C:有利于缩小城乡养老服务差距,但不能消除城乡养老差距,C 说法错误;
D:全面解决夸大了题文中举措的作用,D 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B。
4. 中学生小叶发现倒挂的雨伞里接满了水,由此引发了他的创新设计。经过反复研究和实
践,他发明的节水器获得了国际青少年节水大赛一等奖。从中可以看出( )
①生活处处有创新②创新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③创新让我们走向事业成功④中学生在激发创新活力中发挥主要作用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A. ①②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创新的认识。
①②:依据题文描述,中学生小叶经过不断研究和反复实践,发明的节水器获得国际青少年
节水大赛一等奖,表明生活处处有创新,创新会让生活更美好 ,我们要善于思考,付诸行
动,①②说法正确;
③:创新有利于我们走向事业成功,③说法错误;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④:中学生在激发创新活力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不是主要作用,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A。
5.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的意思是: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
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只要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有的规矩。这启示我们在通
往国富民强的路上,必须坚持( )
A. 古代制度
B. 党的领导
C. 改革创新
D. 依法治
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依法治国的正确认识。
C:题文中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不必沿袭旧有的规矩等语句说明要坚持改革创新,C
说法正确;
A:坚持古代制度的说法是对题文意思的曲解,A 说法错误;
BD:通往国富民强的路上需要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但题文中没有体现,BD 说法与题
不符;
故本题选 C。
6.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我国人民民主的真谛是( )
A. 人人都能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B. 保障和维护公民的一切利益
C. 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D.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人民民主的真谛。
D:根据教材知识可知,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故 D 说法
正确;
A:公民不能直接管理国家事务,故 A 说法错误;
B:“一切”说法绝对,故 B 说法错误;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C: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故 C 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D。
7. 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从来就不是一句口号、一句空话.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
度是(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治协商制度
【答案】A
【解析】
【分析】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所以 A 的说法是正确的;
BC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
基本政治制度;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所以 BCD 不符合题
意;
故本题选 A。
8. 某同学了解到自己所在的居委会近期开展的各项工作如下:
◯居委会换届选举,居委会成员候选名单出炉。
○居民在居委会议事厅就“电瓶车充电”问题进行讨论。
○居委会开设微信公众号,鼓励居民对居委会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该同学就此制作一份宣传简报,适合作为标题的是( )
A. 发展协商民主,落实社会听证制度
B. 发展基层民主,共建和谐温馨社区
C. 扩大公民选举,增强群众民主意识
D. 保障人民利益,完善国家事务管理
【答案】B
【解析】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民主的相关知识。
B;题干中指出居委会换届选举,居委会成员候选名单出炉,居委会开设微信公众号。由此,
发展基层民主,共建和谐温馨社区,故 B 说法符合题意;
A:题干未涉及社会听证制度,故 A 说法不符合题意;
C:公民依法参与选举,而不是扩大选举,故 C 说法错误;
D:题文中体现的是社区管理,而不是完善国家事务管理,故 D 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B。
9.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本地的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政治生
活。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
①我国人民受教育水平逐步提高②人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提高了
③人们的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④我国人民的民主意识在逐渐增强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A. ①②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②④:依据题文描述,“广大人民群众还积极参与本地的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
政治生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了人们的民主意识越来越强,人们参与政治生活热情
提高,②④说法符合题意;
①③: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本地的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政治生活,不能体现
人民受教育水平逐步提高、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①③说法与题不符;
故本题选 C。
10. 执政兴国,离不开法治支撑;社会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百姓福祉,离不开法治保障。
这表明( )
A. 法治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B. 法治是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C.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要求
D. 法治是实现社会正义的唯一方式
【答案】B
【解析】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详解】本题考查法治的重要性。
B:依据教材知识,题文材料执政兴国、社会发展、百姓福祉离不开法治,体现了法治的重
要性,是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故 B 符合题意;
A: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故 A 说法错误;
C: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故 C 说法错误;
D:法治是实现社会正义的的有效方式,故 D 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B。
11. “虽然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部遵循,仍然不能实现法治。”这句话体现了厉行法治
要推进( )
A. 科学立法
B. 严格执法
C. 公正司法
D. 全民守
法
【答案】D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全面依法治国。
D:题文材料中,“虽然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部遵循,仍然不能实现法治。”这句话强
调的是公民遵守法律的重要性,因为这体现了厉行法治要推进全民守法;D 符合题意;
ABC:都与题意无关,材料不能体现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故本题选 D。
12. 全面建设法治中国,我们青少年应该做到( )
①增强法治意识,依法行使权利②做到依法办事,严格依法行政
③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④加强法治宣传,营造法治环境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A. ①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建设法治中国青少年的做法。
①③④:建设法治中国,青少年可以增强法治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要弘扬法治精神,强化
规则意识,需要我们加强法治宣传,营造法治环境, 故①③④符合题意;
②:依法行政是政府机关的工作,不是青少年的做法,故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C。
13.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以上诗句共同反映的是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 )
A. 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
B.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
C. 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
D. 孝敬父母、尊重师长的伦理规范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的传统美德。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我们天下的兴亡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关系,“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也强调了爱国,所以这两首诗句共同反映了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
怀,故 A 符合题意;
BCD:材料中未体现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和孝
敬父母、尊重师长的伦理规范,故 BCD 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A。
14. 下列古语、古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搭配一致的是( )
A. 民以殷盛,国以富强———富强
B. 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和谐
C.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国
D.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敬业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尊重他人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D:“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意思是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体现敬业这一公民个
人层面的价值要求,故 D 符合题意;
AB:富强、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故 AB 不符合题意;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告诉我们要学会尊重
他人、换位思考,故 C 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D。
15. 荀子说:“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这给我们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的启示是( )
A. 顺应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B. 天人合一,人应该回归到自然中去
C. 人定胜天,人可以战胜和利用自然
D. 敬畏自然,不可从自然界获取资源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A:材料中荀子的这句话表明了我们的先人们早就认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启示我们要
顺应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故 A 说法正确;
B:这曲解了题文的主旨,故 B 说法错误;
C: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我们要尊重和保护自然,故 C 说法错误;
D:自然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不可从自然界获取资源说法不现实,D 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A。
16.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做好分类利国利民。生活中,垃圾分类虽是小事,却非易事。
作为公民应该( )
①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理念
②完善基础设施,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再利用
③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执法监管力度
④树立环保意识,掌握垃圾分类常识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A.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生态文明建设。
①④:做好垃圾分类,需要公民树立环保意识,掌握垃圾分类常识,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
践行绿色低碳理念,①④说法正确;
②③:是国家的做法,②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A。
17. 在我国,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这反
映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是( )
A.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B. 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