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真题答案2008-2013,2016-2017年-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职称.docx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资料共16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7
2016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17 2017 年总体偏向于概率论 判断题: 1. 地图上的格网都是地理格网 2. 空间数据库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 3. GIS 的开发路线包括:结构法、面向对象法、基本组件、进行式开发策略 4. OpenGIS 为了促进空间数据的互操作 5. ArcGIS 软件中,图层的创建是在 ArcMap 中 6. 分层抽样属于概率抽样 单选题: 1. 属于国产 3D 软件的是:Skyline,CityMaker,3DMax,Sketchup 2. SQL 是应用于()数据库。关系,对象,网络,分层 3. 由 E-R 模型转换到数据模型,属于()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 4. 关于高斯克里格投影错误的是: 5. “相邻的事物相似,远离的事物相异”描述的是:地理学第一定律: 地理相似定律,第二 定律: 地理对称原理,第三定律: 地理替代定律 6. 不属于地图的数学法则的是: 投影信息,比例尺信息,坐标系统,图例 6. Geary 系数 C 的取值一般在[0,2]之间,大于 1 表示负相关 7.制图精度指的是:条件概率 8. K-mean 法描述错误的是:聚类结果与样本的位置无关(有极大的相关性)。 9. 随机误差的手段有:剔除,消除,减少,统计分析 多选题 1. 下列属于几何投影的是: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圆锥投影、多圆锥投影 2. GIS 矢量数据的来源:地图、遥感、实测、共享数据 3. 不属于数据模型描述的是:A.数据类型 B.数据操作 C.数据结构 D.数据约束 4. 以下属于栅格数据编码的是:直接编码、链式编码 、行程编码、块式编码 5. 电子地图的获取方式:航空摄影测量、遥感、地图扫描、栅格图像矢量化 6. 选择 GIS 平台的要素:功能,数据模型,运行环境,网络配置 7. GIS 数据的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坐标变换、数据压缩 8. 前方交会的作用有哪些?(在已知点架仪器) 名词解释 1. 地统计学 2. 地理编码 3. 空间拓扑关系 4. 空间数据库引擎 5. 地图的特点 简答题: 1. 简述数字地球中的“3S”技术 2. 简述地图的基本特征 3. ArcCatalog 的功能 4. 可塑性面积单元(modify areal unit)在空间分析中引起的尺度效应和区划效应 5. 空间自相关 案例分析题: 1
1. 做一个北京地区降雨量和高程的散点图 2. 根据该散点图求”线性回归”的步骤 3. 遥感分类模糊矩阵计算总体精度、各类别的用户精度、制图精度、错分误差、漏分误差。 2016 前言:题型整理-----判断、单选、多选、名词解释、简单和论述分析题 一、名词解释: 1.地图代数;2.电子地图集;3.可“进入”地图;4.云 GIS, 二~三、选择题(略) 四、简答 1.辨析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系统和地图制图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2.试述纸质地图 数字化和一体化的两种实现途径 3.蒙坦利色系和原理 4.忘了 五、论述(共两题,第二题问的内容类似简答题 2) 1.分析:拓扑建表(九交模型分析) ; 可参考题目(连续几年都有涉及) : 根据图形,进行拓扑编码(面与弧线,弧线与节点, 节点与弧线,弧线与面)图像压缩成 线性四叉树 拓扑数据模型的定义:不仅表示几何位置 和属性,还表示空间拓扑关系的矢量数据模型。 拓扑关系具体可由 4 个关系表来表示: 结 点-弧段关系 弧段-结点关系 弧段-多边形关系 多边形-弧段关系 2013 年 个人觉得偏重数据库及数据结构的知识 一、名词解释: 1、 拓扑叠加 空间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图层,根据图层的空间位置关系进行叠加,生成新的图层 的操作,拓扑叠加既有图形信息的改变,也有属性信息的改变。可以是点和面的叠加, 线和面的叠加,面和面的叠加。 2、 国家基础比例尺地形图 国家基本地形图的比例尺系统,各国不尽一致。我国采用的是 1:5000、1:1 万、1∶ 2.5 万、1∶5 万、l∶10 万、1∶25 万、1∶50 万、1∶100 万等 8 种比例尺。为便于印 2
刷、贮存,检索和使用,国家基本地形图采取按规定的经差和纬差分幅并分别给予代 号。我国从 1∶5000 至 1∶50 万 7 种基本比例尺地形图,都是以 1∶100 万国际标准 图幅为基础进行分幅、编号的。 3、 游程长度编码 是一种栅格数据编码方式,指按行的顺序记录连续且属性值相同的若干栅格的个数或 者起始列号。压缩比的大小与图的复杂程度成反比,原始栅格类型越简单,压缩效率 越高。 4、 数据互操作性 交换、共享和使用各种格式和类别的数据的能力。 二、简答题: 1、 地图的基本特征 地图是遵循一定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概括,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地图载体 上的图形,以传递地理信息的数量、质量的时空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具有 4 个基本特征: ① 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有投影信息,比例尺信息,坐标系统等数学法则 ② 经过科学地概括综合。区域的地理信息是海量的,无法一一在地图上表示,因此 需要对其进行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处理。 ③ 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包括图案,数字,文字和注记 ④ 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包括纸质地图,实体模型和电子地图 2、 选择投影方式,考虑的主要因素。 1)制图区域的范围、形状和地理位置。 范围不太大时,无论选择何种投影都无所谓,如果范围较大的世界地图,需要慎重考 虑地图投影。制图区域的形状不同采用的投影方式也不同。制图区域的地理位置也会 影响投影的选择,如制图区域在极地位置,理所当然地选择正轴方位投影;若在赤道 位置,应考虑选择横轴方位投影或正轴圆柱投影;若在中纬度地区,则应考虑选择正 轴圆锥投影或斜轴方位投影。 2)制图比例尺。 大比例尺地图制图精度高,考虑变形小的分带投影。大中比例尺,概括性强,精度低, 可考虑等角、等积或任意投影。 3)地图的内容。 制图内容要求方向正确,考虑等角投影;要求面积正确采用等积投影,只是一般的参 考或教学使用,可以用任意投影。 4)出版方式。 单幅地图,系列图,地图集。 3、 网络 GIS 特点,其与桌面 GIS 的不同 WebGIS(万维网地理信息系统)是 Web 技术和 GIS 技术结合的产物,即利用 Web 技术来扩展和完善桌面 GIS 的一项新技术。 WebGIS 必须是基于网络的客户机/服务器系统,而传统的 GIS 大多数是独立的单 机系统; WebGIS 利用因特网来进行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信息交换,表明其信息传递是 全球性的; WebGIS 是一个分布式系统,用户和服务器可以分布在不同地点和不同的计算机 平台上。 4、 DEM 获取的方法 3
① 通过采集地面离散的特征高程点,通过内插的方式获得 ② 通过地形图矢量化等高线数据转换得到 ③ 采用遥感立体相对摄影测量的方式 ④ 通过激光雷达卫星获得 三、计算题: 北纬 39°19′20″,东经 119°19′20″ (1) 计算 1:100 万地形图分幅编号 注意 1:100 万的经差是 6°纬差是 4° (39°19′20″)/4°+1=(36°+3°19′20″)/4°+1 = 9+1 = 10(J) (119°19′20″)/6°+31= (114°+5°19′20″)/6°+31 = 50 编码是 J50 (2) 计算 1:10 万地形图分幅编号 注意 1:10 万的经差是 30′纬差是 20′(1:100 万,1:50 万,1:25 万,1:10 万 D) J 50 D 003 011 总行数为 4°/20′= 4×1°/20′=4×60′/20′=12 行 左下角起有行数:(39°19′20″% 4°)/20′= 3 (119°19′20″ % 6°)/ 30′+1= 10+1=11 (3) 计算 1:10 万地形图该图幅 J 50 D 003 011 的左上角经纬度(119°,39°20′) 由 J50 可得出左上角的坐标:纬度为 10(J)×4°=40°,经度为:(50-31)×6°=114° 40°-((3-1)×20′)=39°20′ 114°+ (11-1)×30′=119° 2012 年 四、名词解释 1. 地图符号 地图是将科学概括后的地理信息通过符号系统表示在地图载体上,其中地图符号包括图 案,文字,数字和标记等,他可以用颜色和形状,线型等属性来区分。 2. 地理编码 就是将地理坐标和现实生活中的地址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以便于通过输入某地址信 息能够快速从地图上检索到该地区的定位地图。 3. 地理格网 按照一定的距离或者经纬差对区域进行等间隔的划分,常见的有经纬网。 4. 线性四叉树编码 线性四叉树编码是四叉树编码中一种,它采用地址码(Mortan 码)的形式,只将四叉树的 叶节点数据存储到一维的数组中,减少数据的存储量。 5. 不规则三角网 TIN 数据,是一种模拟地形表明起伏的数据模型,它既可以避免平坦地区数据的冗余, 又可以按地形特征点(山顶,山脊,山谷)表示数字高程特征。其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与采样 点的位置和密度有关。 五、简答题 1. 简述空间数据的误差来源与常用的数据质量控制方法 空间数据的误差来源主要有: 源误差:地图误差、遥感影像误差、仪器测量误差 操作误差:叠置分析产生的破碎多边形,数据格式转换误差,人为的误操作导致数据丢失 4
应用误差:有模型引入的误差 误差控制的方法有:手工对比法(主要是目视叠加法),元数据法和地理相关法。 2. 简述地图配准的一般步骤  以一幅投影好的标准地图为基准,配准另一幅地图的步骤:  首先将需要配准的图像拷贝一份,然后两幅地图的坐标系转换到统一的参考系下  然后在两幅图中分别找到对应的同名参考点,如果有控制点坐标可以直接输入坐标  计算配准的残差,根据应用目的控制好配准的精度,调整控制点。  选择配准的变换方法,通过预览查看配准的效果。  保存链接表信息,保存配准后的图像。 六、分析题 论述点、线、多边形数据之间的叠加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点与多边形叠置,是指一个点图层与一个多边形图层相叠,叠置分析的结果往往是将其中 一个图层的属性信息注入到另一个图层中,然后更新得到的数据图层;基于新数据图层,通 过属性直接获得点与多边形叠加所需要的信息。 线与多边形的叠置同点与多边形叠置类似,线与多边形的叠加,指一个线图层与一个多边 形图层相叠,叠置结果通常是将多边形层的属性注入另一个图层中,然后更新得到的数据图 层;基于新数据图层,通过属性直接获得线与多边形叠加所需要的信息。 多边形叠置是 GIS 空间分析中的最常用的功能之一,也是叠置分析中最经典的形式。多边 形叠置是将两个或多个多边形图层进行叠加,产生一个新的多边形图层。新图层的多边形是 原来各图层多边形相交分割的结果,每个多边形的属性含有原图层各个多边形的所有属性数 据。 七 图表题 建立图中点、线、面之间的拓扑关系 弧段号 1 2 3 4 5 6 7 点号 a 起点 c b b d d e d 终点 a c a a b e c 左多边形 A A C - C B B 右多边形 - B A C D D - 弧段数 3 弧号 1,3,4 5
b c d e 多边形号 A B C D 3 3 3 1 弧段数 3 4 3 1 2,3,5 1,2,7 4,5,7 6 弧号 -1,-2,3 2,-7,5,0,-6 -3,-5,4 6 2011 年 一、 判断题(15X1) 数据库中的视图和表是一样的,可以创建触发器 × 二、 单选(10X1.5) 数字地球的提出者 1998 年 戈尔 GIS 的核心功能 空间分析 计算机算法 数组的内存地址计算是从 0 开始 WebGIS 产品是 web 技术和 GIS 技术的结合 拓扑关系是…分析 在关系数据库中,表(Table)是三级模式结构中的(模式)。内模式,模式,外模式 SQL SERVER 是()数据模型?关系 or 面向对象 数据定义、数据操作、数据管理、数据控制 数据库中 主键 是唯一的标识符 三、 多选(10X2) 1) 地球椭球体的三要素:长轴 a、短轴 b、地球扁率 e=(a-b)/a 补充:常见的地图参考椭球体有:GRS 80, Krassovsky, WGS84 2) 比例尺的表示形式:数字、文字、图解或直线、面积比例尺四种。 3) 经纬度的三种提法:天文经纬度、大地经纬度、地心经纬度 4) 数据结构内容: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和运算集合。 5) 电子地图的获取方式:航空摄影测量、遥感、地图扫描、栅格图像矢量化 6) 遥感的优点 7) 世界地图的投影主要考虑要保证全球整体变形不大,根据不同的要求,需要 具有等角或等积性质, 主要包括: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正切差分纬线 多圆锥投影(1976 年方案)、任意伪圆柱投影、正轴等角割圆柱投影。 补充: a) 投影的方式选择:选择制图投影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制图区域的范 围、形状和地理位置、地图的用途、出版方式及其它特殊要求等。其中, 制图区域的范围、形状和地理位置是主要因素。 b) Mapinfo 格式电子地图的常见比例尺有:1:5 万; 1:10 万;1:20 万; 1:25 万。 6
c) 数字地图主要由:数字高程模型、线状地物模型、地物覆盖模型、建筑 物模型组成。 d) 电子地图的两种常用存储结构:栅格和矢量 e) 电子地图常见的投影方式为:UTM 和 高斯-克吕格投影。 f) WGS-84 坐标系是地心经纬度坐标系,而1954 北京坐标系和1980 坐标系 为大地经纬度坐标系。 8) GIS 设计步骤: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及维护 9) 栅格数据的编码形式:直接栅格编码、链码、游程长度编码、块码、四叉树 码等。 补充:矢量结构的编码方式主要有:实体式编码、树状索引编码、DIME,链 式双重独立编码等编码方法。 10) 选择 GIS 平台的要素:功能,数据模型,运行环境,网络配置 四、 名词解释(4X3) 电子地图 数字地图,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存储和查看的地图,存储在磁盘,光盘等载体上。 地图配准 采用一定的数学法则,以某一标准地图为基准对扭曲的地图进行坐标系统的校正。 拓扑容差 矢量数据中用于拓扑编辑的一个精度值,小于该容差值的点计算机将自动捕捉到 一块。 仿射变换 五、 简答题(5X4) 1、简述组成地图的 3 个基本要素:数学基础、地理要素、辅助要素。 (1)数学要素 指构成地图的数学基础。例如地图投影、比例尺、控制点、坐标网、高 程系、地图分幅等。这些内容是决定地图图幅范围、位置,以及控制其它内容的 基础。它保证地图的精确性,作为在图上量取点位、高程、长度、面积的可靠依 据,在大范围内保证多幅图的拼接使用。数学要素,对军事和经济建设都是不可 缺少的内容。 (2)地理要素 是指地图上表示的具有地理位置、分布特点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因 此,又可分为自然要素(如水文、地貌、土质、植被)和社会经济要素(如居民 地、交通线、行政境界等)。 (3)整饰要素 7
主要指便于读图和用图的某些内容。例如:图名、图号、图例和地图资 料说明,以及图内各种图案、文字、数字、注记等。 2、简述拓扑矢量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 在矢量模型中,现实世界的要素位置和范围可以采用点、线或面表达,与它 们在地图上相似,每一个实体的位置是用它们在坐标参考系统中的空间位置(坐 标)定义。地图空间中的每一位置都有唯一的坐标值。点、线和多边形用于表达 不规则的地理实体在现实世界的状态(多边形是由若干直线转成的封闭区域的边 界)。矢量模型中的空间实体与要表达的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实体具有一定的对应 关系。 3、简述 ArcGIS 中建立空间数据库的基本步骤 空间数据采集、获取 空间数据编辑处理 空间数据的质量评价 空间数据库的入库 4、简述空间叠置分析的基本内容 叠加分析:将有关主题层组成的数据层面,进行叠加产生一个新数据层面的操作,其结果综 合了原来两层或多层要素所具有的属性。叠加分析不仅包含空间关系的比较,还包含属性关 系的比较。主要包括:视觉信息叠加、点与多边形的叠加、线与多边形的叠加、多边形叠加、 栅格图层叠加。 5、简述 DEM 的三种常见的数据结构和特点 DEM是是对地球表面地形起伏变化的数字化模拟。常用的表现形式有:规则 矩形格网(Grid)、不规则三角网(TIN)、数字线划图(DLG,等高线)。 规则矩形格网:存储量大,计算方便,但不能很好地体现地形特征及细节; TIN: 存储量小,计算与检索复杂,但能较好地顾及断裂线、山脊等地形地 貌特征; 等高线:包括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是将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点连成一闭 合曲线,以表达地形的变化。 六、 分析题(2X5) 1、分析球面坐标和平面坐标的联系与区别 球面坐标常用地球体为基准,用经纬度来表示。常见的有地球自然球体,地 球大地体和地球椭球体,以此为基准建立的球面坐标有天文经纬度、大地经纬度 和地心经纬度。 平面坐标是通过地图投影的数学法则将球面上的坐标投影到平面上,以便于进行 GIS 的空间分析,空间测度和模型模拟等,常用 X 和 Y 表示。 2、分析常规四叉树和线性四叉树的区别与联系 常规四叉树除记录树的叶结点外,中间结点,结点之间的联系用指针联系,每个 结点需要 6 个变量:父结点指针、四个子结点的指针和本结点的属性值。指针不 仅增加了数据存储量,而且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因此常规四叉树并不广泛用于 存储数据,其价值在于建立索引文件,进行数据检索。 线性四叉树的编号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这种编号称为地址码,其隐含了结点的位 置和深度信息。存贮量小,只对叶结点编码,节省了大量中间结点的存储,线性 8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