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吉林长春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5 分)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 题。
一辈子又一辈的言传,一家又一家的立德立言。汇聚成家族历史,雕____(琢 啄)
出家族的风骨和神貌,“家风”一词,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和情感。它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既影响了一个人的境界格局,也关系这国家的前途命运。中华
民族自古有“家国天下”的文化自觉,家是中国人的人生起点,是信心的源泉和精神的依托,
家谱,家训,家书,家规,各种物质的,非物质的家的产物,都承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精髓。而随着社会形态,价值体系、科学技术的演进,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在不断进行着
时代性的变化,____(焕 涣)发出新的魅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家风是中国人的精神信
仰。
(1)参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载:(載) zǎi:一年半~|三年五~|千~难逢。
载:(載) 记载①:刊登;登~|刊~|转~|~入史册|~于该刊第五期。
载:(載)zài①装栽:~客|~货|汽车上~满了乘客|~誉归来。
②充满(道路):风雪~途|怨声~道。
③(zài)姓。
载:(載)<书>又;且:~歌~舞。
A.Zǎi
B.zài
(2)请从括号中选择正确的汉字写在横线上。
①雕
(琢 啄)
②
(焕 涣)发
(3)解释成语“举足轻重“在文中的意思。
(4)可以替换画横线句中关联词语而不改变原句语义的一项是
A.如果……就……
B.既……又……
C.要么……要么……
D.只有……才……
【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根据词语搭配或者语境来判断词语的读音。
“承载”意思是: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载,装载。“载”应读作“zài”。
故选:B。
(2)本题考查字形。根据词语搭配或者语境来判断词语的写法。
琢:①雕刻玉器;②思索,考虑。啄:①鸟类用嘴取食物; ②书法用语。指汉字笔画的短
撇。
雕琢:对某事物修改使其更为完善。
焕:①光明,光亮;②姓。涣:流散,离散。
焕发:光彩四射。
(3)本题考查词语解释。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举足轻重:原指处于两强间的有实力的人,只要稍微倾向一方,就能打破均势。后用来比喻
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全局。
根据“它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可知,“举足轻重”用的是本
义。
(4)本题考查关联词。根据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来选用逻辑关系一致的关联词来替换即可。
“既……也……”表示并列关系。
A.表示因果关系;
B.表示并列关系;
C.表示选择关系;
D.表示条件关系;
故选:B。
【解答】答案:
(1)B
(2)①琢;②焕
(3)只要稍微倾向一方,就能打破均势。后用来比喻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全
局
(4)B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而且汉
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
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5.古诗文默写填空。
(1)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
,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 3 ) 杜 甫 的 《 望 岳 》 中 可 以 读 出 诗 人 傲 视 一 切 的 雄 心 和 气 概 的 诗 句 是
“
,
”。
( 4 ) 生 活 中 我 们 难 免 身 处 困 境 , 陷 入 迷 茫 。 此 时 可 以 用 陆 游 《 游 山 西 村 》 中 的
“
,
”劝勉自己。
【分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解答这类题目,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做好积累,根据
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学而不思则罔(注意“罔”的书写)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注意“戎”的书写)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注意“柳”的书写)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
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二、阅读(45 分)(一)
3.阅读下面的课内文盲文,完成问题。
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
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濯.清涟而不妖
②不蔓不枝.
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写法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
B.本文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C.“爱莲”即爱君子之德--这是本文的主旨。
D.本文借事喻理,借爱莲之事,喻修身之理。
8.下面是文中画线句的另一种标点方式,请说明这种标点的合理性。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分析】参考译文:
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
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
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
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
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
(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
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解答】(6)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
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濯:洗。
②句意为:不生枝蔓,不长枝节,枝:旁生枝茎。
(7)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文章主旨和写作手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
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ABC.正确;
D.有误,借物喻理就是通过对某一事情的描述、概述,归结出其中的特征或意义,用来解
释某一客观存在的道理,本文属于托物言志。
故选:D。
(8)本题考查理解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来分析。结
合内容可知,在“菊”和“莲”之间用分号,内容上突出“菊”和“莲”两种不同种类的花
喜欢之人少的特点,存在并列关系;在“牡丹”后面用感叹号,作者发出感叹,表达作者对
牡丹所代表的追求富贵的世俗气的厌恶。据此回答即可。
答案:
(6)①洗;②旁生枝茎。
(7)D
(8)分号可以分割存在一定关系的两个分句,在内容上突出“菊”和“莲”两种不同种类
的花喜欢之人少的特点,存在并列关系,可以用分号分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用感
叹号,作者发出感叹,表达作者对牡丹所代表的追求富贵的世俗气的厌恶。
【点评】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结合具体内
容来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 9-11 题。
精骑集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①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
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②,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及曩③时十一二。每阅一事,
必寻绎数终④,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然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云:“我精骑三千,足敌
君赢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
条,勒⑤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注]①暗疏:默写。②惩艾(yì):惩治,惩戒。③曩(nǎng):从前。④寻绎数终:从头
到尾翻寻数次。⑤勒:刻。
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精骑三千,足敌君赢卒数万。
11.从这篇序言中获得哪些启示?(写出三点)
【分析】参考译文:
我年轻的时候读书,一看到文章就能够背诵的下。默写一遍,也没有大的差错。但是我
却凭借此放纵自己,喜欢和巧言善辩、嗜好饮酒的人交往游乐。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几
天在阅览书卷。所以虽然我有较强的记忆力,但是学业却因为我的不勤奋给荒废了。
等到数年之后,我开始发奋读书,用来惩戒自己,对之前所做的事情感到后悔;然而我
的聪明却已经衰竭许多了,几乎不如年轻时候的十分之一二,现在每当看到一手书卷,一定
要反复推敲多次才能懂,合上书卷便感到茫然而无所适从,这样反复读此都记不住。所以现
在虽然有了勤苦的用功,学业却因为健忘荒废了。
唉,荒怠学业的,就是不勤奋和善忘啊。最近我读《齐史》的时候,看到孙摩答邢词
中有这样的句子:“我用一千精锐的骑兵,足以对抗你数万瘦弱的士兵。”心中赞同喜欢这
个说法,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语句,摘录几千条,
编为几卷,取名为《精骑集》。
啊!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成年后善忘,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
【解答】(9)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
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成年后善
忘,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据此断句为: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
补之。
(10)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
意译相结合。句中重点词语有:精骑,精锐的骑兵。赢卒,瘦弱的士兵。句意为:我用一千
精锐的骑兵,足以对抗你数万瘦弱的士兵。
(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梳理语段内容,结合自己的学习实践来谈即可。由文中“故
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可以得出:不能倚仗自己天资聪颖就不愿用功学习;“比数
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可以得出: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从他读《齐史》中可得
出要注重后天的努力,勤于学习和总结,善于吸收前人智慧来提升自我的优点;注意可分条
概括,答出三点即可。
答案:
(9)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10)我用一千精锐的骑兵,足以对抗你数万瘦弱的士兵。
(11)①不能倚仗自己天资聪颖就不愿用功学习;②要注重后天的努力,勤于学习和总结,
善于吸收前人智慧来提升自我;③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要主动想办法解决。
【点评】断句的基本方法 1.整体把握语段含义;2.尽量分清语段的层次;3.从最容易把
握的句子入手,借助技巧加以判断,前后延伸;4.用翻译的方式验证句子间是否意思连贯。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 题。
最早的桥
茅以升
①首先要说清楚:什么是桥?②如果说,能使人过河,从此岸到彼岸的东西就是桥,那
么,船也是桥了;能使人越岭,从这山到对山的东西就是桥,那么,直升飞机也是桥了。③
船和飞机当然都不是桥,因为桥是固定的,而人在桥上是要走动的。④可是,拦河筑坝,坝
是固定的,而人又能在坝上走,从此岸走到彼岸,难道坝也是桥吗?⑤不是的,因为桥下还
要能过水,要有桥孔。⑥那么,在浅水河里,每隔一步,放下一堆大石块,排成一线,直达
对岸,上面走人,下面过水,而石块位置又是固定的,这该是一座桥了。然而严格地说来,
这还不是桥,因为桥面是要连续的,不连续,不成路。⑦但是,过河越谷的水管渠道,虽然
具备了上述的桥的条件,而仍然不是桥,这又是何故呢?⑧因为它上面不能行车。⑨这样说
来,矿山里运煤的架空栈道,从山顶到平地,上面可以行车,也是桥吗?然而又不是,因为
这种栈道太陡,上面不能走人。⑩说来说去,桥总要是条路,它才能行车走人,不过它不是
造在地上而是架在空中的,因而下面就能过水行船。
其次,怎样叫早。是自然界历史上的早呢,还是人类历史上的早。是世界各国的早呢,
还是仅仅本国的早。所谓早是要有历史记载为根据呢,还是可凭推理来臆断。是指有名的桥
呢,还是无名的桥。这样一推敲,就很难落笔了。姑且定个范围,那就是:世界上最初出现
的人造的桥,但只指桥的类型而非某一座桥。
在人类历史以前,就有三种桥。一是河边大树,被风吹倒,恰巧横跨河上,形成现代所
谓的“梁桥”,梁就是跨越的横杆。二是两山间有瀑布,中为石脊所阻,水穿石隙成孔,渐
渐扩大,孔上石层,磨成圆形,形成现代所谓的“拱桥”,拱就是弯曲的梁。三是一群猴子
过河,一个先上树,第二个上去抱着它,第三个又去抱第二个,如此一个个上去连成一长串,
被地上的猴子甩过河,让尾巴上的猴子,抱住对岸一棵树,这就成为一串“猿桥”,形式上
就是现代所谓的“悬桥”。梁桥、拱桥和悬桥是桥的三种基本类型,所有千变万化的各种形
式,都由此脱胎而来。
因此,世界上最初出现的人造的桥就离不开这三种基本形式。在最小的溪河上,就是单
孔的木梁。在浅水而较大的河上,就是以堆石为墩的多孔木梁。在水深而面不太宽的河上,
就是单孔的石拱,在水深流急而面又宽的大河上,就是只过人而不行车的悬桥。
12.阅读第一段。在下面 AB 处填写相应内容。
13.写出第三段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一种即可),
14.下列与原文表述不符的一项是
A.世界上最初出现的人造桥,不是某一座桥而是指桥的类型。
B.世界上最初出现的人造桥有梁桥、拱桥、浮桥三种基本形式。
C.作者认为猴子过河形成的“猿桥”和现代所谓“悬桥”在形式上是一致的。
D.我国最早的桥叫做“梁”,《诗经》中“造舟为梁”中的“梁”是指“浮桥”。
【分析】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桥,第一段介绍了什么是桥,第二段介绍了什么是早,
第三段和第四段介绍了桥的三种形式。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解答】(12)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以及按照要求进行仿写练习。
根据首段中的“因为桥下还要能过水,要有桥孔”“桥总要是条路,它才能行车走人,不过
它不是造在地上而是架在空中的,因而下面就能过水行船”可提炼作答。
(1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辨别以及对于说明方法作用的掌握。对在人
类历史以前的梁桥、拱桥和悬桥等三种桥的分别说明。运用的是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从而条
理清楚的说明了在人类历史以前桥的三种基本类型,让人清楚明白的知道在人类历史以前,
就有三种桥。
(14)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信息比对能力。这是一道选择题,在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
上,从材料中找出各选项相对应的句子,进行仔细的分析比对,即可作出选择。
ACD.正确;
B.有误,世界上最初出现的人造桥有梁桥,拱桥和悬桥三种基本形式,而不是浮桥。
故选:B。
【点评】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
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 xxx 和 xxx 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就是运用比喻把事物的特征说清楚。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
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5-19 题。
理想的风筝
苏叔阳
①春天又到了。
②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
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而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
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③逢到这时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飞天空的风筝。
④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