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江苏淮安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一 (24 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題.(4 分)
幸运之神的闪光犹如天空中灿.烂的银河,虽然它由大量微弱的点点繁星组成,可是整体
来 看 却 清 析 明 确 , 辉 huáng 璀 璨 , 所 以 , 美 德 的 积 累 不 会 因 为 其 过 于 平 凡 琐 碎 而
(无足轻重 无可厚非),正相反,恰恰是因为那些许许多多小的成就与优点,使他们的拥
有者最终走上幸运的康庄大道。
①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灿:
huáng:
②找出并改正文段中一个错别字:(1 分)
③结合语境,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诃语填在横线上:(1 分)
改为
【解答】答案:
①càn
煌
②析--晰
③无足轻重
2.在学校组织的“阅读,遇见更美好的自己”主题活动中,小文同学写了一段读书心得,
其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4 分)
①这学期我读了不少诗歌、小说、散文和文学作品,《繁心·春水》让我感受到生活的
… … ②
美好,《小王子》让我明白了爱就是责任,《我与地坛》让我理解了生命的意义
为了避免以后自己不懈怠,我已制订好新的读书计划。
修改①:
修改②:
答案:
①把“和文学作品”刪去;
②把“避免”或者“不”删去。
阅读《朝花夕拾》选段,完成相关题目。(8 分)
选段(一) 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贝,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
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 “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选段(二) 哦,原来世界上竟然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一口气读
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第、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葛也出来了。
选段(三)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
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
①鲁迅先生非常喜欢选段(一)(二)中提及的两部书,请写出两部书的名称。(2 分)
答:
②《朝花夕抬》中“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又字”有许多,你觉得他们最“深
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恶痛疾”的可能是书中的那一篇?请简要说明理由。(2 分)
答:
③“写作”是鲁迅和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人生转折点,请分别槪述
他扪走上写作道路的原因。(4 分)
答:
答案:
①《山海经》《天演论》
②《狗•猫•鼠》,理由:这篇文章以动物写人,表面上写讨厌猫,实际上却鞭挞了具有与猫
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
③魯迅:a.他在日本的时候,作为在日本人眼里弱小的中国人被高度歧视。国外留学生看
不起中国学生,认为中国人考到 60 分就不是自己的本事,认为藤野给鲁迅泄题。b..当他
看到一部关于中国人被斩首的幻灯片的时候,发现中国人看日本人杀给俄国人做奸细的中国
人时拍乎称快、表情麻木,意识到改变中国人的精神和灵魂才能真真正正的救国。于是他决
定回国弃医从文,文学救国。
保尔:a.身体原因:保尔完全瘫痪,继而双目失明;b.坚强的革命信念又使他重新回到革
命工作的队伍中去。
4.诗、文名句填空.(共 8 分,每空 1 分,请注意:①〜⑥题为必答题;⑦〜⑩题为选答
题,从中任选两题作答,若答两题以上,只批阅前两题〉
必答题:
①老骥伏枥,
②采菊东篱下,
③
④
⑤四面歌残终破楚,
⑥
选答題:
⑦接天莲叶无穷碧,
⑧
⑨沾衣欲湿杏花雨,
⑩天行健,
。(曹操《龟虽寿》)九上
。(陶渊明《饮酒》)九下
,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七下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八上
,清流见底.(陶弘景《与谢中书书》〉九上
。(秋瑾《满江红》)八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学
,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小学
。(志南和尚《绝句》)课本书后拓展
。(《周易》)课本书上
【解答】答案为:
①志在千里(重点字:志)
②悠然见南山(重点字:悠)
③山光悦鸟性(重点字:悦)
④落红不是无情物(重点字:落)
⑤八年风味徒思浙(重点字:浙)
⑥高峰入云(重点字:峰)
⑦映日荷花别样红(重点字:映)
⑧日出江花红胜火(重点字:胜)
⑨吹面不寒杨柳风(重点字:柳)
⑩君子以自强不息(重点字:息)
二(66 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充成 5-6 题(6 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本诗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有哪些作用?(3 分)
6.《唐宋诗醇》评价李白诗句“孤机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语近情遥”之
妙,本诗三四句也有这样的特点,请谈谈你的理解.(3 分)
答案:
(1)“杨花落尽子规啼”,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
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又含有飙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融
情入景,表达诗人的关切和同情。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做铺垫。
(2)这里既有对老友通遇的深刻忧虑同情,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
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一路前行的一片安慰深情。
译文: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②意与日去.
④数郡毕.至
7.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2 分)
申 父 母 之 戒
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 分)
①非学无以广.才
③乐.人之乐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文:
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文:
③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译文:
10.“静”对于做人与学习有挪些意义?请根据【甲】文内容简要概括。(4 分)
11.这两篇诫勉子侄的书信有不少说理技巧,请说说你从学到了哪些。(4 分)
答:
答案:
(1)申/父母之戒。
(2)①使……增长;②离开;③以……为乐;④全,都。
(3)①心绪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生活节俭来培养高尚的品德。
②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须要勤学苦练。
③我常常替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效仿他的原因(或因此我不希望子孙效仿他)。
(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夫学须
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不安静就不能为远大志向而长期刻苦学
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置于宁静中研宂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枳累的,
不下功夫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点
明了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对做人与学习的意义。
(5)甲文先运用对比论证,将“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的“静”与“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的“躁”对比,鲜明突出论证了“静”对治学修身的重要。又运用“比喻
论证”,将“时光飞逝、意志消沉的人”比作“枯枝落叶”。生动形象论证了需要珍借时间,
表达了诸葛亮对于儿子的殷殷期盼与告诫。
乙文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举龙伯高的敦教厚谦虚、节约不失威严与杜季良的豪侠仗义、
与人同忧乐。将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谦虚与学习杜季良不成功为纨绔作对比,具体直观、
权威有力、鲜明突出论证做人要厚到谨慎,不随便论人长短,恭谦节俭。表达了马援对兄子
的谆谆教诲。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充成 12 ~15 题。(18 分)
题跋:绵廷千年的点赞艺术
马菁菁
①题跋是写在书籍、字画等前后的文字的总称。写在前面即右侧的文字称“题”,写在
后面即左侧的文字称“跋”。这是由卷轴的形式特点决定,符合中国古代从右到左、从上到
下的观赏习惯的。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考订、记事等。鉴于字画中的题跋更常见、更典型,
因此以字画为例解说题跋更合适些。
②魏晋南北朝是题跋的萌芽期,那时绘画是一种职业,画师无需读书认字,主要任务就
是在寺庙里画壁画,或者去宮廷画皇帝、妃子的肖像,当然不会在画上署名,只有极少的王
公贵族才会在作品上留下“签名”,顾恺之就是目前所知....第一位在画作上留下签名的人。
③宋代是题跋的发展期,皇帝艺术家宋徽宗功不可没,他用瘦金体独创了一种签名——
天下一人,这四个字可作花押款,就好像是自己对自己的画进行认证。上行下效,于是更多
的画家开始在画上签名.。起初他们不敢堂而皇之的“签名”,只能愉偷的把名宇写在树干上、
山峰上。所以,如果一幅画上有画家自己的签名,那通常是宋代以后的作品.
④元代是题跋的兴盛期。到了元代,倪瓒那一批画家就彻底不顾忌“签名"。他们的文
人画,讲究"诗书入画”,有诗有序,作品才算完整,于是题跋成了书画的重要组成部分。题
跋中除了签名,一般还要交代创作的时间、地点、人物,或者写首诗配合画面,生怕后人感
受不到画家的情绪。这样一來,对画家的要求就高了,不仅要会写诗,还要书法好,最重要
的是会搭配,整体美观。画画的人变了,画作自然也就不同了,就好比文艺青年喜欢往各种
“无聊”的地方增加难度,并且乐此不疲。
⑤除了书画家给自己的作品写题跋,更多的收藏家、鉴赏家也为作品写题跋。比如现存
最早的山水面——隋朝画家展子虔的画作“游春图”,本来没有名字,被宋徽宗收藏后,大
笔一挥,在右侧写了 "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以后就叫这个名字了。后世的收藏家、鉴赏
家们,不断将自己的品评与鉴赏附于作品之后。这一代代流传下来的题跋,宛若绵延千年的
艺术“点赞”,构成了一幅画完整的价值,使书画具有了历久弥新的艺术生命。
⑥题跋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像破案一样提供这幅画的创作线索,这幅画怎么
来的?我的看法是什么……后一个写题跋的人也是拫据前一个人提供的线索对这幅画作出
自己的判断。所以我们在看一幅画的时唉千万不能略过题跋,比如《清明上河图》的题跋就
足以拍一部穿越古今三生三世的电视连续剧了。金人张著的题跋让后人破解了《清明上河图》
的作者之谜,但还有一个谜没有破解。张著在题跋中说,宋徽宗也为 《清明上河图》写过
题跋,但我们现在看到的画卷中却没有,而且画卷的长度也比明代李东阳题跋中所记录的少
了近两米,这消失的部分去了哪儿呢?《清明上河图》又经历了怎样的命运呢?
⑦题跋是不是比原画更有看头?总之,题跋就是一幅画存在的证据,是一幅画背后的故
事,字里行间,骨肉丰满。所以,请好好对待一幅画的题跋吧!
(选自《山山水水聊聊画画》,有删改)
12.请简要槪括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题跋”。(4 分〉
答:
13. 第②段加点字“目前所知”能否删去,为什么?(4 分)
答:
14.第⑥段写《淸明上河图》有何作用?(5 分)
答:
14.本文以“题跋:绵延千年的点赞艺术”为题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理由。(5 分)
答:
答案:
(1)定义、发展历史、艺术价值、重要作用。
(2)不能,目前所知是据目前资料显示的意思。原句表示据目前历史资料显示,顾恺之是
第一位在画作上留下签名的人,但并不表明他一定就是第一位在画作上签名的人,如果删去,
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原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3)举例子,举了《清明上河图》题跋揭示作者部分缺失的例子,具体直观的说明了题跋
的重要作用,提供了创作线索。进一步说明了题跋是绵延千年的点赞艺术。为下文提出要好
好对待题跋做铺垫,增加文章趣味性。
(4)好。交代说明对象是题跋,体现出题跋的历史悠久,绵延不绝。表达了作者对题跋的
赞美;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6〜20 题.(22 分)
桃之夭夭
①我家的屋后,有几棵大李子树,还有几棵海棠树,北窗外不远处还有一棵桃树。
②桃树开花的时候,北窗就被桃花挤满了。这样的美景,并没有谁多看一眼,那一树妖
娆的桃花 ,自顾自开着,家里的大人孩子也自顾自忙着,等桃花谢了,我的目光在北窗外
停留的时间反而多了起来。 那些绿茸茸的桃子,比粉红的桃花还要耐看。桃花简单,一眼
就看清楚了。但层层叠叠的桃叶和蔵身其间的桃子,则让桃树进入了一个神秘时期。这时的
桃树,有了景深,成为一个神秘通道的入口。
③我不知道这棵桃树长在我家北窗外有什么不对,我一出生桃树就在那里,我没出生呢,
桃树也在那里。我看见桃树,就像看见后院的大李子树、海棠树,看见前院的柳树、樱桃树,
它们是我家的一部分,和那三间草房子,构成了我的童年世界。
④长大了才知道,在北纬 43 度,桃树是不能存活的,至少是不能过冬的,可我家的桃
树存活了, 并且过冬了。现在看来,那棵桃树真是我童年世界里的一个奇迹.
⑤这个奇迹是父奈一手创造的。桃树生长在关里比较温暖的地区,我父亲感到东北太冷,
他不想把孩子生在这么冷的地方,但是父亲又没有迁徙的能力。他就让一棵温暧地区的果树
迁徙了,让一棵桃树来到我们的家园。我的父亲通过一棵桃树迷惑了我,我不记得童年有多
冷,只记得那些在冰上的游戏,记得春暖花开,记得桃子甘甜。我的童年,比别的孩子多出
了一种生活的滋味。
⑥父亲的桃树有着持殊的造型:它所有树枝都朝向西方,树身像被強劲的东风压得抬不
起头的样子。桃树是弯着腰的,然而这一切都和东风没有关系.这里厉害的不是东风,而是
西北风。如果桃树是因为环境而弯腰,那么它应该向东南弯腰才对。这棵桃树是向东南弯腰
还是向西北弯膜,由我父奈说了算。
我曾亲眼看到父亲是怎么对待那棵桃树的。
⑦父亲用草绳把桃树一道一道迪捆好,然.后在树的下面挖坑——父亲总是习惯在树的
西面挖坑——然后把捆好的桃树一点一点地压到那个土坑里去,然后我父亲就开始往树上填
土,直到把整棵树埋迸土里。父亲总是在秋天把桃树从头到脚埋到土里。这等于给桃树穿了
一件大棉袄。等冬天来了,大雪一层又一层边把桃树的土包盖住,这等于在棉袄的外面又给
桃树穿了一件貂皮大衣,让一棵树钻进土里冬眠,这是父亲的思维,我不知道还有谁会这么
做。
⑧第二年的春天,在某个风和日丽的上午,父亲会小心地把睡了一个冬天的桃树从土里
挖出来,摇落树枝上的土,再把土坑填平。这时我才明白,秋天的埋树是为了让桃树度过东
北寒冷的冬天,李子树、海棠树、杨树、榆树……几乎所有的树,都不用埋,都能过冬,只
有那棵桃树,冬天需要在土里冬眠,春天,父亲又把它从泥土中唤醒。那弯腰的桃树,照常
开花、结果。我想天底下可能只有我的父亲有这样的耐心和智慧,饲养..一棵这样娇贵的桃树。
⑨桃子成熟的时侯,毎年都要丢失一些桃子。几次之后.我妈有了对策,她赶在别人来
摘桃子之前,在傍晚的时候,摘下一整筐桃子。那些桃子大部分还是绿的,但成熟了。那是
我此生吃过最好吃的水果。在我们家,判断桃子成熟与否,不看桃子是否红了,而是用手一
捏,软的就是成熟了,有谁吃过还绿着却己熟透的桃子?那种甜,是不可以描述的。
⑩毎年的秋天,我家的北窗台上,会摆着一排排粉红色的桃核,那是我和姐姐放在那里
玩的,等它们在风里干透了,互相磕碰的声音非常悦耳。
(11)在桃树还繁花似锦的时俟,我的父亲却死了。父亲死在一个春天,那棵桃树在父
帝己不在人间的那年春天,仍忍住悲伤,顽强地把桃花开了出来。秋天,在那个没有了我父
亲的秋天,桃树仍忍住悲伤,把桃子挂满枝头,那年的秋天,我吃到的桃子依然是甜的,依
然是好吃得无法描述,依然有一排粉红色的桃核摆在北窗台上,进出的风吹拂它们……
(12)我不知道那年秋天的桃子,是我最后的桃子了。
(13)冬天的时候,我来见桃树仍站在北窗外的寒风里,几片红色的叶子在抖动。下雪
了,桃树上挂满了雪花;起雾了,桃树上挂满了冰花。
(14)第二年春天,李子树开花了.樱桃付开花了,海棠树开花了,父亲的桃树终于没
能忍住悲伤,它一朵花也不肯再开了。
(选自《2018 年中国散文精选》,有刪改)
16.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 分)
答:
17. 说说你对第⑤段划线句的理解.(4 分)
18.请对第⑧段加点词“饲养”进行赏析。(4 分)
19.揣摩第(13)段划线句,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将“我”此刻的心情描写出来:(60
字以内)(4 分)
20.文章最后一段有哪些作用?请联系全文探究。(6 分)
答案:
(1)本题考查结合语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结合具体内容来逐条分
析,可从刻画人物的方法入手:抓住最能体现人物某一方面性格或品质的语句(如描写人物
语言、动作、行为、心理的句子或细节描写的句子)进行分析;抓住对人物的直接评论性语
言或侧面烘托性语言进行分析。注意分析的条理性。本文中父亲对桃树的护理和种植可谓独
树一帜,不辞辛苦,冬天埋起来,春天挖出来,让桃树通过冬眠过冬,让我们有着别人家没
有的桃花和桃子,由此可见父亲的智慧、勤劳和耐心,以及那颗对孩子关爱的心。
(2)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理解语句的含义,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
进行分析,还要注意联系文章中心思想。本题句子中关键的词语是“滋味”,从表面来看,
是指前面的一句话“那些在冰上的游戏,记得春暖花开,记得桃子甘甜”,即“我”比其他
的孩子在童年生活方面多了冰上的游戏,春暖花开,桃子甘甜。但这“滋味”里还有更深的
一层含义:“我”比別的孩子多了父爱的滋味,表现了父亲爱护孩子、生活智慧、勒劳耐心,
为孩子创造了一个有滋有味的童年生活。这句话里蕴含着作者对父亲的赞美感激,对父亲深
深的怀念,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父亲营造的童年生活的怀念。理解时一定要到位。
(3)本题考查对词语的品析能力。解答时一定要结合词语所在的语境来品析。“饲养”
本义是指对动物进行培育与照料,这里把桃树比作动物,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写出了父
亲对桃树的精心呵护。表现了父亲的耐心与智慧,表达了父亲对桃树的喜爱,作者对父亲的
赞美。
(4)本题考查对人物心理的理解能力。解答这类题目,一定要结合语境,找出人物此
刻之情发生的事情,然后再发挥想象将人物当时的心情描写出来。这个句子是“我”冬天依
然看见桃树还在,联系前文,这是很意外的事,因为以往,桃树都是被父亲包裹深埋地下,
靠“冬眠”才能过冬的,所以这时“我”的心情应该是担心的,对桃树能不能自己过冬的担
心;是悲伤的,因为父亲去世了;是难过的,因为“我”和桃树都失去了父亲的呵护。如:
小桃树,你冷不冷,你明年还能开花吗?爸爸去了天国,再也不会陪伴我们了,没有了爸爸,
我们都成了孤儿,不是吗?
(5)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尾段的作用通常有:①总结全文,深化、升华主旨,含蓄
深刻;②呼应前文或文章标题,使结构严谨;③卒章显志(篇末点题),画龙点睛;④承接
上文,启发联想,暗示、点明或揭示主旨等;⑤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深长,给
人启迪,发人深思等。本题中,结尾段采用拟人的手法,写第二年春天李子、楼桃、海棠开
花,对比桃树没有开花,从侧面表现桃树和一家人失去父亲的悲伤,表达了对父亲的怀念,
升华了文章的主旨;另外,结构上,与文章开头形成照应,总结全文,而且以景物描写结尾,
一切景语皆情语,言有尽而意无穷。
答案:
(1)勤劳:冬天把整个桃树埋进土里,春天再挖出来,不辞辛苦。有耐心:精心侍弄娇贵
的桃树。.充滿生活智慧:让桃树钻进土里冬眠。关爱孩子,丰富孩子的秩牢生活,让孩子
感受到奇迹般的温暖。
(2)表层:我比其他的孩子在童年生活方面多了冰上的游戏,春暖花开,桃子甘甜。深层:
我比別的孩子多了父爱的滋味,表现了父亲爱护孩子、生活智慧、勒劳耐心,为孩子创造了
一个有滋有味的童年生活。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于父亲的赞美感激,对父亲深深的怀念,对
童年生活的怀念,对父亲营造的童年生活的怀念。
(3)比喻,“饲养”指对动物进行培育与照料,这里把桃树比作动物。写出了父亲对桃树的
精心呵护。表现了父亲的耐心与智慧,表达了父亲对桃树的喜爱,作者对父亲的赞美。
(4)对桃树是否能够安全过冬的担心、对父亲去世的伤心难过、对父亲的怀念、对我和桃
树都失去父亲呵护的伤感。
(5)对比,拟人,写出了第二年春天李子、楼桃、海棠开花,但桃花一朵花也不再开:突
出表现了桃树因父亲过世、无人照顾而死去,侧面体现了父亲的精心呵护、耐心智慧、慈祥
关爱孩子;表达了作者对桃树死去的伤心与怀念,对父亲的赞美,对父亲离世的悲伤与怀念,
对有桃树相伴的童年生活的怀 念;首尾呼应、总结全文、升华主旨,以景结情,言有尽而
意无穷。
(三)作文(60 分)
21.阅读下面文字,充成作文。(60 分)
毕业之除,你所在的班级准备编一本毕业纪念文集,以纪念初中三年的美好生活。文集设以
下三个主题:
【主题一】我型我秀(记录展示自我的精彩瞬间)
【主題二】我行我知(珍藏参与活动的别样收获)
【主題三】我想我念(令写感动我心的深厚情谊)
请任选其一,以“我当铭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不限;③
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答案:
范文:
岁月褪变成泛黄的书页,过去凝成温存的永恒。--题记
转眼瞬间,中学的三年时光已然逝去。这一天,迎来了我们三年中学生活的总结,迎来
了朋友,同学之间的分别。在毕业典礼上,可敬的校长,老师向我们祝福和告别;朋友,同
学含泪微笑的忆起往事,一切仿佛都发生在昨天,一切仿佛都在眼前。只是,蓦然回首,却
发现一切都成为了光波泡影,唯有记忆还仍然存在。大家就在这回忆中,含泪,拥抱。
这一天,我们即将告别的时刻,我们想了很多,也说了很多,但仍停不住脚步。也许我
们都曾勇敢而坚毅,只是,在与时间老人的对峙中,我们从来都不是赢家。如果没有如果,
时间是否会为我们停留,昨天是否会为我们重新来过?曾经看过的夕阳,听过的潮落,都被
时间掩埋,化成泡沫。既然无法阻止,我们唯有默然接受,珍惜。什么时候,雨水把泪水覆
盖,回忆像脑海中涌来。
这一天,大家就在这泪水中,祝福中,拥抱中,挥手,告别。悲伤的秋天总有微风相伴,
孤独的夜总有繁星点点,蓦然回首,大家以好聚好散。今天的一切,以后还会忆起吗?人说:
记忆就像倒在掌中的水,无论你是摊开还是握紧,终会从指缝中一滴一滴流干淌净。但是今
天的记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但来日相见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或许,我们在各自的小路
上匆匆行走,一直未曾停留,不经意间,在某个路口偶遇,于是轻轻问候,淡淡寒暄,然后
挥手说再见。也罢,那就将今日的记忆存起吧,将忙碌人的记忆封印,等日后相见时再解封
吧!当熟悉的音乐在耳边响起,熟悉的人瞬间从脑海里闪烁,熟悉的故事,却成了熟悉的回
忆!
总有一天,我们学会不再悲伤,因为我们已像蝴蝶一样,完成了既定的相聚。这一天,
我要永远铭记,这是我的毕业分别;昔日的好友我会永远铭记,她们陪我走了那么长的路;
可爱的母校我会铭记,他给了我太多的关爱与回忆;可敬的恩师我会铭记,他们给了我无尽
的宝藏。
这一天,这一切,我当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