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8年贵州普通高中会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资料共13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8 年贵州普通高中会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36 小题,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所有题目都不得 答在试题卷上。 语文知识运用 第Ⅰ卷 选择题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百舸.(kě) 急湍.(chuǎn) 流觞.曲水(shāng) B. 瞋.目(cēn) 载.重(zǎi) 义愤填膺.(yīng) C. 庐冢.(zhǒng) 肄.业(sì) 脍.炙人口(huì) D. 孝悌.(tì) 熟稔.(rěn) 舞榭.歌台(xiè) 【答案】D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绯薄 风致 游目骋怀 B. 箫瑟 尺牍 沸返盈天 C. 通宵 横亘 前合后偃 D. 寂寥 逡巡 冠免堂皇 【答案】C 3.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你放着吧,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B. “我们先走一步,”她嚷道:“多可爱的天气!多可爱!” C. 响彻全球的《东方红》乐曲,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D. 周朴园吃惊道:“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 【答案】B 4.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 你。 ②好祖宗,我就在碧纱橱外的床上很 ,何必又出来闹得老祖宗不得安静。
③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 终结。 A. 思念 妥当 宣布 B. 思念 恰当 宣告 C. 纪念 妥当 宣告 D. 纪念 恰当 宣布 【答案】C 5.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人认为,文章写得不好就是文字功夫不好,只要掌握了文字,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了。 B. 我希望读者从这粗心大意....的讨论中,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 C. 像这样的例子滔滔不绝....,它们是从前人所谓的“套语”,我们所谓的“滥调”。 D. 在动物身上,无论从形态结构还是行为方面分析,尽可能节省能量的例子层出不穷....。 【答案】A 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种新研制的硬度更高、抗腐性更强的不锈钢钉,最近在全市设立了十处零售店和批 发点,大力推销。 B. 如果实事求是地 hi 是媒体的道德底线,那么对滥用职权说“不”,坚持说真话、报道 真相则是媒体应有的气节。 C. 发挥一个团队的效能的关键因素不只是个体贡献的简单相加,而是能使团队成员互相 配合的协作技能。 D. 校车安全制度以往没有得到认真的执行,这次事故后,发展和重视校车资金投入,才 被提到议事日程。 【答案】B 7. 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③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A. 比喻 设问 对偶 B. 拟人 反问 对偶 C. 比喻 反问 对偶 D. 拟人 设问 比喻 【答案】C 8.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搭配,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劝学》——孟子——春秋 B. 《滕王阁序》——王勃——唐代 C. 《荷塘月色》——朱自清——宋代 D. 《老人与海》——钱钟书——美国 【答案】B 9. 下列语句,表述最得体的一项是( ) A. 学生对老师说:“李老师,请您看在我不耻下问的份上,告诉我答案吧!” B. 学校发布消息:“请全体教师在下午 3 点前完成网上问卷,否则后果自负!” C. 同学邀请李毅去自家玩,李毅说:“没问题,到时候我一定光临贵府!” D. 旅游区的宣传语:“除了记忆请什么也别带走,除了脚印请什么也别留下。” 【答案】D 10. 下列对联与传统节日的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 美酒雄黄,正气独能消五毒;龙舟竞标,遗风犹自说三闾。——端午 B. 千重山远,十分相思百分念;三秋桂子,一轮明月两地心。——清明 C. 九九芳辰,年老又赏登高景;三三令节,秋深还添延寿春。——重阳 D. 玉树银花,万户当门观瑞雪;欢歌笑靥,千家把酒赏花灯。——元宵 【答案】B 11. 下列名句的默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B.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C.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D.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答案】A 12. 下列加横线的词语的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今日阁下光临寒舍,我深感荣幸。 B. 非常感谢贵校师生对我的热情款待。 C. 如此真心实意,这礼物我只好笑纳了。 D. 你回到老家,务必代我向双亲问好。 【答案】C 13.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类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是比较。 , , 。俗话说:“不怕不识 货,就怕货比货。” ①差别就是特点 ②抓住特点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③通过比较很容易地看出两种事物的差别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②①③ D. ③①② 【答案】D 14. 对下面语段中必须删去的词语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随着①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拉扎克决定让他的国家进入了②中国的轨道,越南周边的 ③局势正在以极快的速度演变着。中国还在④2016 年 10 月中旬与柬埔寨签署了共建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协议,更不用提他们打算在 12 月举行联合军事演习计划⑤一事了。 有人认为,这些东南亚国家与中国恢复友好关系之举,都是属于⑥针对越南做出的,越 南目前正在被孤立。 A. ①②③ B. ①⑤⑥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答案】C 15. 对下面短讯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近日,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等机构联合发布了《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 网运用报告(2103-2014)》.报告指出,近八成未成年人曾遭遇网络不良信息侵害。这些 不良信息 59%以上来源于广告,以不雅图片、广告推销以及骚扰信息的形式呈现,这对 未成年人的心智发育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近八成父母对孩子 上网的情况没有任何监控。 A. 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发布 B. 网络信息对未成年人心智发育带来影响 C. 很多父母对孩子上网情况缺乏监控 D. 多数未成年人遭受网络不良信息的侵害 【答案】D 文言古诗词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 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 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 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曰鲲。有鸟焉,其名为 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
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 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 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 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 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 无名。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16.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小知.不及大知 知:通“智” B. 翼若垂.天之云 垂:悬挂 C. 故夫知效.一官 效:效果 D. 而征.一国者 征:取信 17. 下列对句中“之”字意义和用法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楚之.南有冥灵者 ②汤之.问棘也是已 ③宋荣子犹然笑之. ④若夫乘天地之.正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8. 下列对“晦朔”“春秋”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晦,阳历每月最后一日;朔,阳历每月的第一日;春秋,指四季。 B. 晦,阴历每月的第一日;朔,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春秋,即《春秋》。 C. 晦,阳历每月最后一日;朔,阳历每月的第一日;春秋,即《春秋》。 D. 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春秋,指四季。 19. 下列对文章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斥鴳“翱翔蓬蒿”,反衬“大鹏高飞”,突出“大小之辩”的结论,为下文铺垫。 B. 作者以为,“知效一官”那类人,只不过如斥鴳的自以为“飞之至也”一样可笑。 C. 宋荣子对物我、是非、荣辱有冷静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人间毁誉的牵制。 D. “有待”与“恶乎待”有本质的区别,“有待”是逍遥游,“恶乎待”是有限之游。 20.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A. 世人都称赞他,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努力;世人都责难他,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沮丧。 B. 世人都称赞他,他却并不因此而增加努力;世人都责难他,他却并不因此而增加沮丧。
C. 世人都热爱他,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劝阻;世人都有是非,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沮丧。 D. 世人都热爱他,他却并不因此而增加劝阻;世人都都是非,他却并不因此而增加沮丧。 【答案】16. C 17. B 18. D 19. D 20. A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西 楼①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②,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释】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 抚州西)。自称“家世为儒”曾祖历官水部员外郎,祖父为尚书户部郎中,父为太常博士。 ①西楼,即诗中的朱楼,它依山面海。②钩珠箔,把帘子挂起。 21. 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首句从视觉角度写了一幅海面辽阔,海浪如云翻卷去而复回的壮美画面。 B. 第二句从触觉角度描写了一幅北风劲吹,雷声轰鸣,山雨欲来的雄浑景象。 C. 第三句是从楼前的海景转向楼后山景的过渡,也是由写景转向抒情的过渡。 D. 第四句道出内心的豪情:卧看“急雨”冲刷着重峦叠嶂的更为壮美的画卷。 22.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海浪如云”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巧妙的暗示了海浪的形状、颜色和数量。 B. 诗中“吹起”二字可谓笔力千钧,充分显示了北风的威力,平添了赫然的声势。 C. 诗中“钩”这个动作出人意料,风雨将至,诗人不思垂帘避让,反而挂帘迎接。 D. 诗中“卧”字,生动地表现了诗人从容不迫的气度,耐人寻味,足见炼字之妙。 【答案】21. B 22. A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的名言。意思是说:只读书不思考,后 果是糊涂;只思考不读书,后果是危险。 孔子当然不是无的放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是好些聪明人也容易犯的毛病。 有一种人,读书很多,称得上博学,但始终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解。还有一种人,酷 爱构筑体系,发现新的真理,但拿出的结果往往并无价值,即使有价值也是前人已经说
过而且说得更好的。遇见这两种人,我总不免替他们惋惜。我感到不解的是,一个人真 正好读书就必定是有所领悟,真正爱思考就必定想知道别人在他所思问题上的见解,学 和思怎么能分开呢?不妨说,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读书引发思考,带着所思的问题读 书,都是莫大的精神享受。 如此看来,学和思不可偏废。在这二者之外,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事—— 录。常学常思,必有所得,但如果不及时录下来,便会流失,岂不可惜?不但可惜,如 果任其流失,还必定会挫伤思的兴趣。席勒曾说,任何天才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外界 的激励,如一本好书,一次谈话,会比多年独自耕耘更有力地促进思考。托尔斯泰据此 发挥说,思想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它的加工和表达则是在一个人独处之时。这话说得 非常好,但我要做一点修正。根据我的经验,思想的产生不仅需要交往亦即外界的激发, 而且也需要思想者自身的体贴和鼓励。如果没有独处中的用心加工和表达,不但已经产 生的思想材料会流失,而且新的思想也会难以产生了。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便觉得 自己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我的体会是,三天不动笔,就必定会思维迟钝,头脑发空。 灵感是思想者的贵宾,当灵感来临的时候,思想者要懂得待之以礼。写作便是迎接 灵感的仪式。当你对较差的思想也肯勤于记录的时候,较好的思想就会纷纷投奔你的笔 记本了,就像孟尝君收留了鸡鸣狗盗之徒,齐国的人才就云集到了他的门下。 所以,不但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录也是助兴行列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学而思,思 而录,是愉快的精神拾荒之三步曲。 (节选自周国平《精神拾荒三部曲》,有删改) 23. 下列对“精神拾荒三步曲”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文中“精神拾荒”是指通过学、思、录获取生活中的新思想。 B. 作者倡导的精神拾荒三步曲中的“三步曲”是指学、思、录。 C. 学和思不可偏废,常学常思。“学而思,思而录”,都很重要。 D. “精神拾荒三步曲”中只有“录”才是精神拾荒最重要的角色。 24. 下列对第四段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灵感是思想者的贵宾”把“灵感”比喻为“贵宾”,生动地阐释灵感的重要性。 B. “思想者懂得待之以礼”中用“待之以礼”来强调思想者十分的有礼貌,有修养。 C. “写作便是迎接灵感的仪式”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强调写作是留下灵感的好方式。 D. “较好的思想就会纷纷投奔你的笔记本了”中“投奔”突出了“勤于记录”的效果。
25. 下列对选文论证思路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第一二段先引用孔子的名言引出话题,然后用事例证明博学的人都是读书很多的。 B. 第三段开头“如此看来,学和思不可偏废”一句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C. 第三四段是围绕“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事——录”这一观点展开论述的。 D. 第五段的作用是既点明文章的主旨,总结了全文,又使文章的结构十分的完整。 26. 下列对选文的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是好些聪明人容易犯的毛病,其后果是糊涂、危险的。 B. 作者认为新思想的产生既需要外界的激发,也需要思想者独处时的用心加工和表达。 C. 席勒和托尔斯泰都认为新思想的表达和加工只需要与人交往即外界的激励或激发。 D. 作者通过“精神拾荒三步曲”告诉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做到好读,爱思,勤录。 【答案】23. D 24. B 25. A 26. C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形势越来越紧。我们隔壁住着一位年老的工商业者,原先是某工厂的老板,住屋是 他自己修建的,同我的院子只隔了一道竹篱。有人到他家去抄四旧了。隔壁人家的一动 一静,我们听得清清楚楚,从篱笆缝里也看得见一些情况。这个晚上附近小孩几次打门 捉小狗,幸而包弟不曾出来乱叫,也没有给捉了去。这是我六十多年来第一次看见抄家, 人们拿着东西进进出出,一些人在大声叱骂,有人摔破坛坛罐罐。这情景实在可怕。十 多天来我就睡不好觉,这一夜我想得更多,同萧珊谈起包弟的事情,我们最后决定把包 弟送到医院去,交给我的大妹妹去办。 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屋,我 反而感到轻松,真是一种摔掉包袱的感觉。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 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摔掉什么,反 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 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 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 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责 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我自己终于也变 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