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9年广西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资料共13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09 年广西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 第Ⅰ卷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 填写清楚 ,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 3.本卷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 A B, 互斥,那么 ( P A B  )  ( ) P A  ( P B ) 球的表面积公式 S  2 4π R 如果事件 A B, 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 R 表示球的半径 ( P A B  )  ( ( P A P B  ) ) 如果事件 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 P ,那么 球的体积公式 V  3 4 π R 3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 k 次的概率 其中 R 表示球的半径 一、选择题 (1)设集合 A={4,5,7,9},B={3,4,7,8,9},全集 U=A  B,则集合 ( u A BI 中 ) 的元素共有(A) (A)3 个 (B)4 个 (C)5 个 (D)6 个 C A B  ( U ) {3,5,8}  故选 A。也可用摩根 解: A B  {3,4,5,7,8,9} , A B   {4,7,9}  律: ( C A B U  )  ( ) C A U  ( C B U ) (2)已知 Z 1 i + =2+i,则复数 z=(B ) (A)-1+3i (B)1-3i (C)3+i (D)3-i 解: (1    ) (2 z i 1 3 i       ) 1 3 , i z i 故选 B。
(3) 不等式 X X (A){x 0  1 x   (C) x 1 x     1 1  x x  0  <1 的解集为( D )  1 (B) (D) x 0 x  1  x x 0 解:验 x=-1 即可。 2 2 x a  2 2 y b (4)设双曲线 率等于( C )  (a>0,b>0)的渐近线与抛物线 y=x2 +1 相切,则该双曲线的离心 1 (A) 3 (B)2 (C) 5 (D) 6 解:设切点 0 ( P x y ,则切线的斜率为 ) , 0 ' y |   x x 0 2 x 0 y .由题意有 0 x 0  又 x 0 2 y 0 2 x 0  1 解得: 2 x 0    1, b a 2, e  1 (  b a 2 )  5 . (5) 甲组有 5 名男同学,3 名女同学;乙组有 6 名男同学、2 名女同学。若从甲、乙两组中 各选出 2 名同学,则选出的 4 人中恰有 1 名女同学的不同选法共有( D ) (A)150 种 (B)180 种 (C)300 种 (D)345 种 解: 分两类(1) 甲组中选出一名女生有 1 C C C 5 1 3   2 6  225 种选法 (2) 乙组中选出一名女生有 2 C C C 5 1 6   1 2  120 种选法.故共有 345 种选法.选 D (6)设 a 、b 、 c 是单位向量,且 a ·b =0,则 a c    的最小值为 ( b c    D ) (A) 2    , ,a b c 解:  (B) 2 2   a c     是单位向量    a b | 1    c   | | 2 cos  (C) 1    b c     , a b c   1 |   (D)1 2   ( ) a b   c c     a b    1   2 故选 D. (7)已知三棱柱 ABC A B C 1 1 1  的侧棱与底面边长都相等, 1A 在底面 ABC 上的射影为 B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 AB 与 1CC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为( D ) 2 A B 1 A 1 C C 1 D B
(A) 3 4 (B) 5 4 (C) 7 4 (D) 3 4 解:设 BC 的中点为 D,连结 1A D,AD,易知   1A AB 即为异面直线 AB 与 1CC 所成的角, 由三角余弦定理,易知 c os  cos  A AD 1 co  s DAB  AD AD A A AB 1   3 4 .故选 D (8)如果函数 y =3  cos 2  x  + 的图像关于点 ,0 中心对称,那么| | 的最小值为    (C) 4   3   3 4   3     (A)  6 (B)  4 (D)  2 解: 函数 y =3  cos 2  x  + 的图像关于点 ,0 中心对称 42    3      k  2      k (9) 已知直线 y=x+1 与曲线 y  ln( ) k Z    由此易得 min 13 (  6 x a  相切,则α的值为( ) | | (A)1 (B)2 (C) -1  6 .故选 A B ) (D)-2 解:设切点 0 y ( P x y ,则 0 ) , 0  x 0  1, y 0  ln ( x 0  a ) ,又  ' y |   x x 0 1  a x 0  1      a y 1 x 0 0 0, x 1 a     .故答案选 B 0 2 (10)已知二面角 l   为 60o ,动点 P、Q 分别在面α、β内,P 到β的距离为 3 , Q 到α的距离为 2 3 ,则 P、Q 两点之间距离的最小值为 ( C ) (A) (B)2 (C) 2 3 (D)4 解:如图分别作 QA   于 , A AC l C PB 于  ,   B 于 , PD l D  于 ,连 , CQ BD 则  ACQ   PBD  60 ,  AQ  2 3, BP  , 3  AC PD   2 又  PQ  2 AQ AP  2  12  2 AP  2 3 Q C B A D P 当且仅当 AP  ,即 A 0 P 点 与点 重合时取最小值。故答案选 C。
(11)函数 ( ) f x 的定义域为 R,若 ( f x  与 ( 1) f x  都是奇函数,则( 1) D ) (A) ( ) f x 是偶函数 (B) ( ) f x 是奇函数 (C) ( ) f x  ( f x  2) (D) ( f x  是奇 3) 函数 解:  ( f x  与 ( f x  都是奇函数, ( f      1) 1) 1) x ( f x  1), f ( x     1) ( f x 1)  , 函数 ( ) f x 关于点 (1,0) ,及点 ( 1,0)  对称,函数 ( ) f x 是周期 T  2[1 ( 1)] 4    的周期     1 4) x ( f   ( f x   , ( 1 4) f x   3)   ( f x  ,即 ( 3) f x  是奇函数。故 3) 函数. 选 D 12.已知椭圆 2 xC : 2 2 y 1  的右焦点为 F ,右准线为 l ,点 A l ,线段 AF 交C 于点 B ,  FA  3 FB  若 ,则|  |AF =( A ) (A). 2 (B). 2 (C). 3 (D). 3 解:过点 B 作 BM l 于 M,并设右准线l 与 X 轴的交点为 N,易知 FN=1.由题意  FA  3 FB  , 故 | BM  .又由椭圆的第二定义,得 | 2 3 | | BF  2 2   3 2 2 3 第 II 卷 AF | |  2 .故选 A 二、填空题: 13.  x y 10 的展开式中, 7 3 x y 的系数与 3 x y 的系数之和等于 7 。 解:  3 C 10 (   7 C 10 )   3 2 C 10   240 14. 设等差数列 na 的前 n 项和为 nS ,若 9 S  72 a ,则 2  a 4  a 9 = 。 解:  na 是等差数列,由 9 S  72 ,得   S 9 9 , a 5 a  5 8 a  2  a 4  a 9  ( a 2  a 9 )  a 4  ( a 5  a 6 )  a 4  3 a 5  24 . 15. 直 三 棱 柱 ABC A B C 1 1 1  的 各 顶 点 都 在 同 一 球 面 上 , 若 BAC  120  ,则此球的表面积等于 。 AB AC AA 1    2 , 解:在 ABC 中 AB AC 2  , BAC  120  ,可得 BC  2 3 ,由正弦定理,可得 ABC
外接圆半径 r=2,设此圆圆心为O ,球心为O ,在 RT OBO  中,易得球半径 R  , 5 故此球的表面积为 4 R 2  . 20   ,则函数 x y  tan 2 tan x 3 x 的最大值为 。 x t ,     t 1 , 16. 若  4 解:令 tan  2   4   y tan 2 tan x 3 x  x  2 4 2 tan 1 tan  2 x x  2 t 1  4 t 2   2  1 2 t 1 4 t 2 1 2 ( 1 2 t  2 )  2 1  4  1 4   8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 10 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 在 ABC 中 , 内 角 A、 B、 C 的 对 边 长 分 别 为 a 、 b 、 c , 已 知 2 a 2  c  , 且 2 b sin cos A C  3cos A sin , C 求 b 分析:此题事实上比较简单,但考生反应不知从何入手.对已知条件(1) 2 a 2  c  2 b ,左 侧 是 二 次 的 右 侧 是 一 次 的 , 学 生 总 感 觉 用 余 弦 定 理 不 好 处 理 , 而 对 已 知 条 件 (2) sin cos A C  3cos A sin , C 过多的关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甚至有的学生还想用现在 已经不再考的积化和差,导致找不到突破口而失分. 解 法 一 : 在 ABC 中 sin cos A  C  3cos A sin , C 则 由 正 弦 定 理 及 余 弦 定 理 有: a  2 a 2 c 2 b   2 ab 2 b  3 2 a 2 c   2 bc  化简 并整理 得: 2 a c 2( , 2  c )  2 b .又由 已知 .解得 4  b 或 b 0( 舍). 2 a 2  c  2 b   4b b 2 解法二: 由余弦定理得: 2 a 2  c  2 b  2 bc cos A . 2 a 2  c  2 b , b  。 0 又 所以 又   2 cos A b c sin cos C A  sin cos C A  2 3cos cos A A sin sin C C  , 4cos A sin C  …………………………………①
sin( A C  )  4cos A sin C , 即sin 4cos B  sinbB  A sin C C , 由正弦定理得sin  c 4 cos c b b  。 故 由①,②解得 4 A ………………………② 评析:从 08 年高考考纲中就明确提出要加强对正余弦定理的考查.在备考中应注意总结、提 高自己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另外提醒:两纲中明确不再 考的知识和方法了解就行,不必强化训练。 18.(本小题满分 12 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 中,底面 ABCD 为矩形, SD  底面 如图,四棱锥 S ABCD  ABCD , AD  2 , DC SD  , 点 M 在 侧 棱 SC 上 , 2 =60° ABM (I)证明:M 在侧棱 SC 的中点 (II)求二面角 S AM B   的大小。 解法一: (I) 作 ME ∥CD 交 SD 于点 E,则 ME ∥ AB , ME  平面 SAD 连接 AE,则四边形 ABME 为直角梯形 作 MF AB ,垂足为 F,则 AFME 为矩形 设 ME x ,则 SE x , AE  2 ED AD  2  (2  x 2 )  2 MF AE   (2  2 x )  2, FB 2   x 由 MF FB   tan 60 , 。 得 (2  x ) 2   2 3(2  x ) 解得 1x  即 1ME  ,从而 1 2 所以 M 为侧棱 SC 的中点 ME  (Ⅱ) MB  2 BC MC  DC 2  ,又 2  ABM  60 ,  AB  2 ,所以 ABM 为等边三角形, 又由(Ⅰ)知 M 为 SC 中点
SM  2, SA  6, AM  ,故 2 SA 2  2 SM AM  2 ,  SMA   90 取 AM 中点 G,连结 BG,取 SA 中点 H,连结 GH,则 为二面角 S AM B  的平面角  BG AM GH AM   , ,由此知 BGH 连接 BH ,在 BGH 中, BG  3 2 AM  3, GH  1 2 SM  2 2 , BH  AB 2  AH 2  22 2 所以 cos  BGH  BG GH    2 2 BG GH 2  BH 2   6 3 二面角 S AM B  的大小为  arccos(  6 3 ) 解法二: 以 D 为坐标原点,射线 DA 为 x 轴正半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 D-xyz 设 ( 2,0,0) A ,则 ( 2,2,0), B C (0,2,0), S (0,0,2) (Ⅰ)设 M (0, MB  ( 2, 1 2 2  )     , 1 MC   ( 0) ,则 SM 2  ), 1     2  1 , 又 AB  (0,2,0), MB AB ,   60 故 MB AB MB |   |  | AB | cos60  即 4    1 ( 2) 2  2 )   ( 1 2  2 2  )   ( 1 解得 1 ,即 SM MC 所以 M 为侧棱 SC 的中点 (II)
由 (0,1,1), M ( 2,0,0) A ,得 AM 的中点 G ( 2 1 1 , 2 2 2 , ) 又 GB  ( 2 3 2 2 , ,  1 2 ), MS  (0, 1,1),  AM (   2,1,1) GB AM   0, MS AM   0 所以 因此 GB AM MS  ,  AM ,GB MS 等于二面角 S AM B  的平面角  cos GB MS ,  | GB MS GB MS   | |   | 6 3 所以二面角 S AM B  的大小为  arccos(  6 3 ) 总之在目前,立体几何中的两种主要的处理方法:传统方法与向量的方法仍处于各自半 壁江山的状况。命题人在这里一定会照顾双方的利益。 19.(本小题满分 12 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 甲、乙二人进行一次围棋比赛,约定先胜 3 局者获得这次比赛的胜利,比赛结束,假 设在一局中,甲获胜的概率为 0.6,乙获胜的概率为 0.4,各局比赛结果相互独立,已知前 2 局中,甲、乙各胜 1 局。 (I)求甲获得这次比赛胜利的概率; (II)设表示从第 3 局开始到比赛结束所进行的局数,求得分布列及数学期望。 分析:本题较常规,比 08 年的概率统计题要容易。 需提醒的是:认真审题是前提,部分考生由于考虑了前两局的概率而导致失分,这是很 可惜的,主要原因在于没读懂题。 另外,还要注意表述,这也是考生较薄弱的环节。 解:记 iA 表示事件:第 i 局甲获胜,i=3,4,5 jB 表示事件:第 j 局乙获胜,j=3,4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