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软件建模(卫红春)课后习题答案--归类版.doc

第1页 / 共29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5页 / 共29页
第6页 / 共29页
第7页 / 共29页
第8页 / 共29页
资料共2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一、简答题
答:软件模型的生成和编辑,软件模型的质量保障,软件模型管理等
1. 什么是状态,对象的状态和对象的属性有什么区别?
4. 历史状态的含义是什么?
答:历史状态为一个状态机或复合状态提供了一种在退出状态时记忆当前活动所处的子状态,并能够返回到该子状
答:依赖关系和包含关系
答:部署规范也被称为部署说明,是存放部署制品所依据的参量信息的一种特殊制品。部署规范作为一种制品
二、填空题
1.一个状态转换包括(触发事件),监护条件和(转换动作)三要素。
三、选择题
四、练习题
1.根据你的理解,把下面的用例图补充完整。
2.下图是书店售书处理的用例叙述,分析用例叙述中的事件流程,并用活动图描述出这个流程。
3.某教学系统操作员登录过程是:启动该系统,系统给出登录窗口,在登录窗口中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如果
答:流程见下图。
4.李晓在大学二年级时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他持自己的身份证和学生证到学校的计算机等级考试管理办公室
5.分析银行储蓄的业务过程,用活动图描述储户在银行取款的业务过程。
一、简答题 1. 简述模型的作用。 答:现实系统的复杂性和内隐性,使得人们难于直接认识和把握,为了使得人们能够直观和明了地认识 和把握现实系统,就需要借助于模型。 2. 软件模型有什么特征? 答:建模对象特殊,复杂性,多样性 3. 软件建模技术有哪些因素? 答:软件建模方法,软件建模过程,软件建模语言,软件建模工具 4. 软件模型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从模型所反映的侧面看:功能模型,非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对象模型,过程模型,状态模型,交 互模型,架构模型,界面模型等;从软件开发工作看:业务模型,需求模型,分析模型,设计模型,测试 模型等。 5. 软件建模工具应该具有哪些基本功能? 答:软件模型的生成和编辑,软件模型的质量保障,软件模型管理等 1. 简述 UML 的发展过程。 答:Rational 公司在众多软件开发方法的基础上于 1996 年提出了 UML0.9 版本,1997 年把 UML1.0 版本 提交给 OMG,1997 年被 OMG 正式批准成为标准,1998 年 UML1.2 版,1999 年 UML1.3 版,2001 年 1.4 版 本,2003 年 1.5 版本,2005 年 2.0 版本,2009 年 2.2 版本,2010 年 2.3 版本,现在已经上升为 2.4 版 本。 2. 作为一种统一建模语言,UML 由哪些部分构成? 答:模型元素,图,语义规则,公共机制。 3. 元模型理论是 UML 的基础,元模型分为哪四个层次? 答:元元模型,元模型,模型,对象。 4. 聚集关系与组合关系有什么区别? 答:聚集松散,组合紧密;一个部分事物对象可以属于多个聚集对象,但一个部分事物对象仅能属于一 个组合对象;聚集的对象生命周期可以不同,但组合对象则是同存同亡。 5. 用例和协作有什么区别? 答:协作是对用例的实现。 6. 模型元素的可见性含义是什么? 答:模型元素可被其他模型元素访问的程度,共分为公用,受限,私有,包四种。 7.UML 的构造型有什么作用? 答:给 UML 定义的模型元素赋予新的含义,定义新的模型符号,改换模型元素的表示形式。 1. 什么叫参与者,参与者有哪些基本特性? 答:参与者也被称为活动者,是与系统发生交互的外部实体。参与者的特性有:1)参与者位于系统 的外部,不属于系统的内容;2)参与者与系统发生交互关系,交互关系主要有:使用系统,启动系统,获 取系统信息或给系统提供信息;3)参与者和系统之间存在交互信息的接口,系统提供接口让参与者使用系 统,或者系统通过参与者的接口与参与者进行交互。 2. 用例有哪些特性? 答:概括起来,用例有以下特性: 1)用例描述用户对系统的期望,被用于软件需求建模,一个用例对应于软件能够为参与者提供的一 项服务。 2)用例反映参与者与系统一次完整的交互过程。这个交互过程总是要耗费一段时间,并执行一定的 流程。流程的执行是参与者与系统的一段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输入到系统的信息,以及系统反馈给 参与者的信息。
3)用例的执行过程是系统为参与者的一次服务过程,这个服务就体现为系统提供给参与者的功能。 一个用例执行的完成,需要有确定的评价结果,这个结果表现为系统提供给参与者的一项完整的功能。 4)用例是软件设计和测试的依据。 3. 用例之间有哪几种关系? 答:泛化关系,包含关系,扩展关系。 4. 用例叙述应该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答:包括:用例编号,用例名,参与者,前置条件,事件流,后置条件。 1. 什么叫对象? 答:对象的本意是指认识的指向物。在计算机软件中,对象用来表示客观事物的一个实体,它封装了一 组属性和操作。从形式上看,对象是一段具有特定语法规则的程序单元,它能够作为软件系统的一个相对 独立的基本单位,在软件中承担确定的服务职能。 2. 简述实例的概念。 答:实例是类元中的一个元素。 3. 简述类元的概念。 答:类元是对聚集一组具有共同特征的实例的模型元素的通称,类、接口、用例、参与者、关联等都属 于类元。类元的名字用标识符来表示,首字母要大写。类元会包括一组实例。 4. 什么叫类? 答:类是具有相同性质的一组对象的集合,这组对象具有相同的特征、约束和语义。 5. 类有哪几种类型? 答:按阶段分:业务对象,PIM 类,PSM 类;按作用分:实体类,控制类,界面类。 6. 简述接口的概念。 答:接口是一种类元,聚集了一组需要通过其他类元实现的公共的操作和属性。 1. 什么叫包? 答:包是对模型元素进行分组的模型元素,可以把包比作一个存放模型元素的箱子或容器,在它里面可 以存放多个模型元素。 2. 包之间存在哪几种关系? 答:依赖,导入,合并,包含 3. 包图有什么作用? 答:分类组织模型元素,模型结构建模,命名空间建模 4. 在软件建模中,复合结构图有什么作用? 答:可以直观反映类及其成员的组成结构,并可以描述成员的多重性,成员的连接,以及类的端口等 5. 协作在建模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用例分析与设计建模,设计模式建模 1. 活动的含义是什么? 答:活动的一般含义是指在过程中能够完成确定任务的一组相关动作的集合。 2. 动作与活动存在什么关系? 答:动作是活动的一个基本执行单位,若干个动作按照一定的流程联系起来,就构成一个活动。活动可 以分解为多个动作,但动作一般不再分解。 3. 什么叫令牌?它有什么作用? 答:令牌被定义为一个可以赋予结点执行权力的数据结构,这个数据结构可以在活动图的各个结点之间 进行传递,一个结点只有获得令牌才可以执行。 4. 什么叫引脚? 答:引脚是用来作为动作参数的对象结点,因此引脚也被称为动作参数结点。因为在动作的两边通过小 插脚来表示动作参数结点,这种小插脚和集成电路芯片的引脚很相像,因此被称为引脚。
5. 活动图的作用是什么? 答:在软件建模中,活动图可以用于业务流程、工作流和算法流程建模。 1. 什么是状态,对象的状态和对象的属性有什么区别? 答:状态指事物在其生命周期中满足某些条件、执行某些操作或等待某些事件而持续的一种稳定的状况。 对象的属性是对象所表示事物的静态性质,它与对象的状态有不同的含义。 2. 状态机图通常由哪几部分组成?状态转换的要素有哪些? 答:状态机图由状态结点,控制结点和转换边构成。状态转换有触发条件、监护条件和转换动作等部分。 3. 复合状态的状态转换的外部转换和局部转换的区别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答:外部转换是复合状态与其他状态之间发生的状态转换,内部转换是在复合状态内部的子状态之间发 生的转换。例子省略。 4. 历史状态的含义是什么? 答:历史状态为一个状态机或复合状态提供了一种在退出状态时记忆当前活动所处的子状态,并能够返 回到该子状态的机制。 1. 什么叫交互? 答:交互表示一组相关的对象在动作执行中,通过相互交互消息,完成确定的任务。 2. 什么叫生命线? 答:生命线表示参与交互的一个实体及实体集合。一条生命线表示为一个矩形框下面垂着一条虚线。 3. 消息有哪几种类型? 答:同步调用消息,异步调用消息,异步信号,应答消息,创建消息,销毁消息。 4. 交互图有哪几种形式? 答:顺序图,通信图,交互概览图,时序图。 5. 简述交互概览图的概念和作用。 答:交互概览图是把顺序图和活动图结合起来描述交互流程和交互细节的一种交互图。其作用是用来对 复杂的交互流程和细节进行建模。 6. 交互概览图有哪两种类型? 答:以活动图为主线,以顺序图为主线 7. 什么叫时序图? 答:时序图用来描述在一个交互中,参与交互的各对象实体状态变化的时序关系。 1. 什么叫构件? 答:构件也称为组件,是被封装起来的软件逻辑部件,由这些逻辑部件可以构成完整的软件系统。 2. 构件有哪些特性? 答:封装性,复用性,接口连接机制,自含性,可替换性,松耦合性,逻辑性 3. 构件有哪两种视图? 答:外边视图,内部视图 4. 构件之间存在哪些关系? 答:依赖关系和包含关系 1. 什么叫软件部署? 答:软件运行环境的配置以及软件向各个结点的部署的工作被称为软件部署 2. 什么叫制品? 答:制品指制成的工件。在 UML 中,制品是一种模型元素,表示可以在结点上独立部署的软件单元。制 品一般以文件的形式呈现,例如,模型文件、源文件、编译文件、执行文件、脚本文件、数据库表等。 3. 结点有哪两种基本类型? 答:设备,执行环境 4. 简述部署规范的概念。
答:部署规范也被称为部署说明,是存放部署制品所依据的参量信息的一种特殊制品。部署规范作为 一种制品,一般作为文件的形式存在。 二、填空题 1.模型是对现实的(抽象)和模拟,是对现实系统(本质)特征的一种抽象、简化和直观的描述。 2. 模型具有(反映性)、直观性、(简化性)和抽象性等特征。 3.从抽象程度,可以把模型分为(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三种类型。 4. 较之于其他模型,软件模型具有(建模对象复杂)、复杂性和(多样性)等特征。 5.软件模型是软件开发人员交流的(媒介),是软件升级和维护的(依据)。 6.软件建模技术的要素包括软件建模方法,(软件建模过程),软件建模语言和(软件建模工具)。 7.从开发阶段看,软件模型有业务模型、(需求模型)、分析模型、(设计模型)和测试模型。 8.软件语言有软件需求定义语言、(软件设计语言)、软件建模语言、(软件结构描述语言)、软件程序设 计语言等。 9.根据软件建模工具的独立性,把软件建模工具分为(独立)建模工具和(插件)建模工具。 10.OMG 在(1997)年把 UML 作为软件建模的标准,UML 2.0 版本是(2005)年颁布的。 1.1995 年,G.Booch 和 J.Rumbaugh 在众多方法基础上提出了(统一软件开发方法),2005 年 UML 推 出了他的( 2.0)版本。 2. 作为一种建模语言,UML 独立于软件建模(方法)和建模(过程)。 3.给出 UML 的两个特点:(统一标准),(体系规范)。 4. 可以把 UML2.0 版本的 13 种图划分(静态结构图)和(动态行为图)两种类型。 5.元模型划分为四个层次,上一层是对下一层的(抽象),下一层是上一层的(实例化)。 6.泛化关系等同于(继承),泛化的反方向的关系是(特化)。 7.接口可以被分为(供口)和(需口)两种类型。 8.作用域是模型元素的(作用范围),也被称为命名空间,一个模型在其命名空间中可以被(独立识别)。 9.模型元素的可见性有:公开、(私有)、保护和(包)几种形式。 10.UML 的扩展机制包括(构造型),标记值和(约束)。 1. 用例图的要素包括(参与者)、用例和(关系)。 2.参与者的英名名称是(actor),参与者也被称为(活动者)。 3.参与者的类型可以是(人)、设备、(外部系统)和时间。 4.用例的英名名称是(usecase),也被称为(用案)和(用况)。 5.用例之间的关系有(泛化)、包含和(扩展)。 6.执行用例之前系统所处的状态被称为(前置条件),(事件流)被称为用例执行的流程。 1.认识的对象可以是客观中一个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主观中的一个抽象(观念)。 2.软件中的对象是一段具有特定语法规则的( 程序单元),它能够作为软件系统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基本 单位,在软件中承担确定的(服务职能)。 3.类描述具有相同性质的一组对象的(集合),类用(矩形)来表示。 4.按作用,可以把类分为(控制类)、边界类和(实体类)几种类型。 5.接口可以分为(供口)和(需口)两种类型。 1.包是对模型元素进行(分组)的模型元素,包的英文名是(package)。 2. 包的可见性有(公开),私有和(保护)几种。 3.包的依赖关系可以分为(使用),抽象和(跟踪)几种形式。 4. 包导入可以分为(元素导入)和(包导入)两种类型。 5.包的包含关系是指一个包可以(嵌套)另外一个包作为自己的(子包)。 7. 复合结构图也被称为(组合结构图),它用来描述类及其成员的(组成结构)及成员之间的连接关系。 8.协作的用途有(用例分析与设计建模)和(设计模式)。
1. 动作是活动的基本(执行)单位,活动可以分解,动作一般不再(分解)。 2.令牌被分为(控制令牌)和(对象令牌)两种类型。 3.活动结点分为(动作结点)、对象结点和(控制结点)三种类型。 4. 动作参数结点被形象地称为(引脚),它属于一种特殊的(对象)结点。 5.异常处理器包括(被保护结点),异常处理结点和(异常对象结点)三个要素。 1.一个状态转换包括(触发事件),监护条件和(转换动作)三要素。 2.无触发转换指(源状态执行完成后,不需要事件的触发自动转换到目标状态)。 3.状态机图描述一个对象在不同(事件)的驱动下发生的状态转移。 1. 交互表示一组相关的(对象)为了完成某项任务,相互交换(信息)的情况。 2.顺序图强调在交互过程中,各交互的(各对象)之间消息传输的(时序)关系。 3.消息是一种(命名)元素,它定义了在交互中,生命线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 4. 在交互事件的时序中,同一消息的(发送)事件一定先于(接收)事件。 5. 通信图也被称为(协作),用来描述参与交互的多个对象实体之间的(结构)关系。 6. 交互概览图结合了(活动图)和(顺序图)两种图。 7.交互概览图是用来描述一个复杂的交互(流程)和交互(细节)的一种图。 8.以活动图为主线的交互概览图适合对复杂的(工作流)进行建模,而以顺序图为主线的交互概览图则 适合描述顺序图中的某些(交互片断)的流程。 9. 时序图用来描述在一个(交互)中,参与交互的各对象实体状态变化的(时序)关系。 10.时序图的要素包括:生命线、(状态)、事件、(时间刻度)和时序约束。 11.时序图的两种表示法为:(一般表示法),(交错表示法)。 12. 时序图可以用在( 实时控制系统)和(事务处理系统)的时序逻辑建模。 1. 构件也被称为(组件),是被封装起来的软件(逻辑)部件。 2. 构件通过(接口)向其他构件提供服务,获取其他构件服务的接口被称为(需口)。 3.两个具有相同接口的构件可以相互(替换)。构件内部的要素、行为和状态被(封装)。 4. 外部视图也被称为(黑盒视图),内部视图需要展示构件的(内部结构)。 5.构件的依赖关系又有(装配依赖),关联依赖和(跟踪依赖)几种形式。 1. 软件部署包括(配置环境)和(结点部署制品)两方面的工作。 2.制品表示可以在(结点)上独立部署的软件单元。制品一般以(文件)形式呈现。 3.承载是一种(依赖)关系,表示(制品)来源于所承载的模型元素。 4. 制品之间存在(关联)、包含和(依赖)等关系。 5.结点表示可部署(制品),并能够从事计算的(物理设备)。 6.结点之间存在(通信)、包含和(使用)关系。 7.部署指把软件的各制品放置到(结点)上的工作,部署可表示为部署对结点的(依赖)关系。 三、选择题 1.对软件模型而言,下面说法错误的是(D)。 A 是人员交流的媒介 B 是软件的中间形态 C 是软件升级和维护的依据 D 是软件的标准文档 2.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B )。 A 数据流图是面向功能软件建模方法提供的方法 B 用例图是面向对象方法提供的建模方法 C 类图是面向对象建模方法提供的建模方法 D ER 图是面向数据建模方法提供的建模方法
1.对 UML 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D )。 A 由 Rational 公司推出 B 基础于面向对象方法 C Jacobson 参与了 UML 的研制 D 1996 年正式成为国际标准 2.下面不属于 UML 特点的是( A )。 A 基础于建模过程 B 统一标准 C 体系规范 D 方便实用 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 元模型理论是 UML 的基础 B 元模型分为四个层次 C 元元模型处在最顶层,用户对象处在最底层 D 元模型是对用户对象的抽象 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 元素是模型的要素 B 元素是 UML 模型中最抽象的要素 C 元素可以拥有自己的元素 D 元素不能直接产生实例 5.对关系来说,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 关系也是 UML 的元素 B 关系分为有向关系和无向关系 C 关联关系是一种有向关系 D 泛化关系是一种有向关系 6.对命名空间来说,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 命名空间可以拥有多个命名元素 B 命名空间也是命名元素 C 命名空间与所拥有的命名元素是组成关系 D 命名元素必须隶属于一个命名空间 7.下面概念不正确的是( D )。 A 类是一组对象的集合 B 接口分为需求接口和供应接口两种类型 C 构件是可以封装的软件部件 D 结点是可以独立部署的软件部件 1.下面不属于用例图作用的是( C ) A:展现软件的功能 B:展现软件使用者和软件功能的关系 C:展现软件的特性 D:展现软件功能相互之间的关系 2.下面( B )不属于用例图的要素 A:参与者 C:用例 B:包含 D:关系 3.下面对参与者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是系统的一个实体 B:也叫活动者 C:在系统外部 D:与系统发生交互 4.下面( D )不属于参与者类型( ) A:人 B:设备
C:外部系统 D:交互对象 5.下面对用例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usecase C:使用情况 B:用况 D:用案 6.下面不属于用例特点的是(B ) A:用例描述用户可见的软件功能 B:用例反映功能的不同抽象层次 C:用例反映参与者与系统一次完整的交互过程 D:用例是软件设计和测试的依据 7.下面不属于用例之间关系的是( A ) A:关联 C:包含 B:泛化 D:扩展 1.在认识过程中,下面哪个不是对象的要素( D ) A:认识的指向物 B:认识者 C:认识指向物在认识者主观中的反映 D:认识的背景 2.下面哪一个对对象的说法不正确(B ) A:客观实体 B:事物的对立面 C:认识的指向物 D:软件的一个基本单位 3. 下面属性命名不正确的是( A ) A *BirthDay:Date B #studentBirthDay:Date=1999-10-21 C -price:float=12.01{R/W} D +studentName:String=“张敏” 4.指出下面不合适的类名( B ) A:材料 C:订单 B:事物 D:会员 5.下面不是对象图作用的是( A ) A:功能逻辑建模 B:初期分析工具 C:描述业务场景 D:模拟运行场景 1.下面不属于包关系的是( C )。 A 导入关系 B 合并关系 C 关联关系 D 依赖关系 2.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B )。 A 共同重用是为了提高包的独立性 B 子类的稳定性比父类的稳定性好 C 共同封闭是为了提高包的聚合性 D 包不应该存在循环依赖 1.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D ) A:一个过程包括多个活动 B:一个活动包括一组动作 C:一个动作包括多个操作 D:一个操作包括多个引脚
2.下面哪一个不属于活动图建模的作用( A ) A:消息流程建模 B:工作流程建模 C:业务流程建模 D:操作流程建模 3. 对控制结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B ) A:一个活动只有一个起始结点 B:一个活动可以有多个起始结点 C:一个活动只有一个活动终止结点 D:一个活动有活动终止结点就不能有流终止结点 4.下面哪一个不属于对象结点( C ) A:活动参数结点 B:引脚 C:队列 D:中心缓冲结点 5.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 ) A:一条活动边权重规定同时通过该边令牌的最大数目 B:控制流不能连接对象结点 C:对象流最少要连接一个对象结点 D:对象流传递对象令牌 1.状态机图可以表现( B )在生存期的行为、所经历的状态序列、引起状态转换的事件以及因状态转 换引起的动作。 A:一组对象 B:一个对象 C:多个执行者 D:几个子系统 2.下面( D )不属于状态的类型。 A:子机状态 B:复合状态 C:简单状态 D:激活状态 3.( B )不属于状态转换的要素。 A:事件 B:活动 C:条件 D:动作 1.对生命线来说,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D ) A:表示一个对象 B:表示一个对象的生命 C:表示一个对象的生命活动 D:表示参与交互的一个对象实体或实体集合 2.下面哪一个不属于交互建模的图形( A ) A:有序图 C:时序图 B:协作图 D:交互概览图 3. 下面哪个不属于 UML2.1 版本规定的消息类型( B ) A:同步调用消息 B:转移消息 C:应答消息 D:创建消息 4.对交互时序来说,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两个不同生命线上的两个消息的时序不定 B:同一生命线上的前一事件先于后一事件 C:同一消息的发送事件先于接收事件 D:定序的先发事件先于后发事件 5.下面哪一个对顺序图的应用描述是错误的( D ) A:软件体系结构建模 B:用例分析建模 C:类操作建模 D:用例时序建模 1.对构件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内容可以向外展现 B:是软件的逻辑部件 C:被封装起来 D:通过接口和外部联系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