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 学年广东深圳七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
2.请按照要求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
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视为无效。
3.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 8 分,该题得分作为奖励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
120 分。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基础(30 分)
本学期,七年级开展了“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按要求完成题目。
小南同学在活动后写下一段感言:
“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正式开始的第二天,教室里就新增了图书角,这令
全班同学喜出望外....。
图书角里有《海底两万里》《骆驼祥子》《特区少年报》等名著,也有其他各类书籍报刊。
同学们也因此喜欢上了阅读课,大家虽然阅读水平参差不齐....,有疑惑时会刨根问底....,直到读
通读懂。图书角的建立与阅读课的开设,让每位同学都在阅读上获益多多!
同学们,当我们在生活中感到疲 juàn 不堪时可以翻开书本,从中感受到文字的力量。
孔子、鲁迅、老舍等都曾谈过读书的好处,而我在阅读中也备受启迪,不禁感慨.:阅读让人
成长,阅读中,浮躁被沉稳取代,狭隘.被宽广取代,疯狂被理智取代,人们会更加纯 cuì。
最近还传来了一个骇人听闻....的消息:我们班被评为“书香班集体”!真令人自豪。
1. 每日坚持书法练习是好习惯,请将下列文字用楷体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少年正是读书时
2. (1)给加点字注音:①感慨.(
)
②狭隘.(
)
(2)看拼音写汉字:③疲 juàn 不堪(
)
④纯 cuì(
)
3. 小南还在斟酌一些词句,以下成语在文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喜出望外
B. 参差不齐
C. 刨根问底
D. 骇人听
闻
4. 划线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正确句子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图书角里有《海底两万里》《骆驼祥子》《特区少年报》等名著。
5. 以下有关知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学说创始人。
B. 《济南的冬天》一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老舍对济南山水的无比热爱。
C. “翻开书本,可以感受文字的力量。”这句话中有四个名词。
D. “浮躁—沉稳、狭隘一宽广、疯狂—理智”是三组反义词。
【1~5 题答案】
【答案】1. 少年正是读书时
2.
①. kǎi
②. ài
③. 倦
④. 粹 3. D
4. 图书角里有《海底两万里》《骆驼祥子》等名著。5. C
6. 下列排序恰当的一组是( )
①精读就是细读、精思与鉴赏。
②我们读一本书,根据兴趣或读书目的的不同,可以分别采用精读或者跳读的方法。
③总之,精读和跳读作为两种适应不同情形的阅读方法,在阅读一些长篇著作时可综合运用。
④跳读可以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跳过某些不甚精彩的章节。
A. ③①②④
B. ③④①②
C. ②①④③
D.
②④①③
【6 题答案】
【答案】C
7. 请根据划波浪线的句子进行仿写,阐释读书的作用。
书是明灯,能照亮道路;书是_________,能____________。
【7 题答案】
【答案】 ①. 示例:(1)书是阳光, ②. 能温暖心灵。(2)书是甘泉,能滋润情感。
(3)书是良药,能医治愚昧。(4)书是粮食,能充实内心。(5)书是星星,能驱走黑暗。
8. 请在下面横线上写上相应的句子。
怀乡。羁旅他乡,王湾用诗歌表达对家的牵挂:“乡书何处达?(1)__________”(次
北固山下》);芦笛声声,李益用诗歌道出绵绵乡愁:“(2)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
《《夜上受降城闻笛》);军旅征途,岑参的诗中“(3)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行
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借故园之菊寄托对家乡的忧思。
壮志。《秋词》中刘禹锡以“晴空一鹤排云上,(4)_____________”引出豪迈诗情;《十
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陆游一句“僵卧孤村不自哀,(5)_____________”燃烧着为国戍边
的志愿;《潼关》中谭嗣同的“(6)______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激荡着勇往直前的
少年意气。
启思。《<论语>十二章》中“学而不思则罔,(7)_____________”引导我们学习应理解
学与思的辨证,从而做到“学中思,思中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8)______________”
则告诉我们“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时光易逝如流水,“(9)___________,(10)
_____________”则提醒我们要珍惜光阴。
【8 题答案】
【答案】
①. (1)归雁洛阳边
②. (2)不知何处吹芦管
③. (3)遥怜故园
菊
④. (4)便引诗情到碧霄
⑤. (5)尚思为国戍轮台
⑥. (6)河流大野犹
嫌束
⑦. (7)思而不学则殆
⑧. (8)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⑨. (9)逝者如斯
夫
⑩. (10)不舍昼夜
9. 下列对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 诗歌构思奇特,将愁心寄托于明月,体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情怀。
B. 首句以杨花与子规起笔,烘托出轻松愉悦的氛围,使人赏心悦耳。
C. 次句由写景转入言事,写了友人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的险远。
D. 三四句抒发愤慨,表达对友人怀才不遇、遭遇贬官的惋惜与同情。
【9 题答案】
【答案】B
二、阅读(共 40 分)
(一)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甲】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
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
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
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
表伯王洪生家,有狐居仓中,不甚为祟①。然小儿女或近仓游戏,辄②被瓦击。一日,厨
下得一小狐,众欲捶杀以泄愤。洪生曰:是挑衅也人与妖斗宁有胜乎?”乃引至榻上,哺以
果饵,亲送至仓外。自是儿女辈往来其地,不复击③矣。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
[注]①甚:过分。崇:鬼神作怪为害。②辙:就。③击:攻击。
10.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顾.野有麦场_________
(2)意.暇甚__________
(3)一狼洞.其中_________
(4)引.至榻上_________
11.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自是儿女辈往来其地,不复击矣。
12.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前一部分叙事,结尾处议论并点明故事主题。
B. 甲文屠户从遇狼到杀狼过程中,心理发生巨大变化。
C. 两文都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生动刻画人物形象。
D. “是挑衅也/人与妖斗/宁有胜乎”这个句子的断句正确。
13. 请分别概括屠户和洪生在与动物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并说说你从中获得怎样的启
示。
【10~13 题答案】
【答案】10.
①. (1)看,视
②. (2)神情,态度
③. (3)洞穴,这里指
挖洞(回答出动词“挖洞(或打洞)”即可)
④. (4)拉,牵
11. (1)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2)从此小孩们往来仓库,狐狸就不再袭击了。12. C
13. 智慧:屠户的智慧表现在他决心与狼斗争时立刻占据有利地势,抓住时机奋起抵抗并警
觉地识破后狼诡计,最终杀死两狼。洪生的智慧表现在面对狐狸的挑衅,他理智阻止以暴制
暴的行为,以友善之举感化狐狸,最终达到双方和平相处的目的。
启示:甲文说明对待像狼一样贪婪狡诈的恶势力,我们决不能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
争,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乙文说明面对矛盾,我们如果能冷静处理,真诚友善沟通,就能
化干戈为玉帛,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
(二)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
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
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节选自朱自清《春》)
【材料二】
不必说碧绿的莱,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
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
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岭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
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鳌,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
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
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
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
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节选自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材料三】
①如果以一天中的时间来对应四季,当然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午,秋天是黄昏,冬天
是夜晚。如果以乐器来对应四季我想春天应该是小号,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
是圆号和长笛。要是以这园子里的声响来对应四季呢?那么,春天是祭坛上空飘浮着的鸽子
的哨音,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对蝉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
冬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以园中的景物对应四季,春天是一径时而苍白时而黑润
的小路,时而明朗时而阴晦的天上摇荡着串串杨花;夏天是一条条耀眼而灼人的石凳,或阴
凉而爬满了青苔的石阶,阶下有果皮,阶上有半张被坐皱的报纸;秋天是一座青铜的大钟,
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曾丢弃着一座很大的铜钟,铜钟与这园子一般年纪,浑身挂满绿锈,文字
已不清晰;冬天是林中空地上几只羽毛蓬松的老麻雀。还可以用艺术形式对应四季,这样春
天就是一幅画,夏天是一部长篇小说,秋天是一首短歌或诗,冬天是一群雕塑。以梦呢?以
梦对应四季呢?春天是树尖上的呼喊,夏天是呼喊中的细雨,秋天是细中的土地,冬天是干
净的土地上的一只孤零的烟斗。
②因为这园子,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运。
③我甚至现在就能清楚地看见,一旦有一天我不得不长久地离开它,我会怎样想念它,
我会怎样想念它并且梦见它,我会怎样因为不敢想念它而梦也梦不到它。
14. 描写景物要调动多种感官,请结合材料一(或材料二、材料三)具体的词句,做简要分
(节选自史铁生《我与地坛》有删改)
析。
示例:莱畦的“碧绿”和桑葚的“紫红”写的是颜色,从视觉角度写出百草园的多彩。
15. 材料二画线句子,朗读时你会重读哪些字或词,用“·”在句中你选择的字或词的下面
标注重音,并说明理由。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16. 在史铁生笔下,四季是乐器,是园子里的声响,院子里的景物,是艺术形式……发挥联
想和想象,将以下句子补充完成。
如果以_______来对应四季,我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百草园是鲁迅儿时的乐园,地坛抚慰了史铁生痛苦的内心,百草园和地坛是属于他们自
己的一方“小天地”,见证童年的快乐,启发成长的智慧。相信你也有这样的一方“小天
地”,请写出来并阐述理由。
【14~17 题答案】
【答案】14. 材料一:“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写的是气味,
从嗅觉角度写出春风的清新;“卖弄清脆的喉咙”“牧童的短笛”写的是声音,从听觉角度
写出春天的生机盎然;“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写的是触摸,从触觉角度写出春风的柔和。
材料二:“长吟”“低唱”“弹琴”写的是声音,从听觉角度写出百草园的生机勃勃(情趣
盎然);“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是味道,从味觉角度写百草园的有滋有味;“光滑的石井
栏”写的是触摸,从触觉角度写出作者对百草园的好奇(长年累月的玩耍)。
材料三:“鸽子的哨音”“冗长的蝉歌”“杨树叶子对蝉歌的取笑”“风铃响”“啄木鸟的
啄木声”写的是声音,从听觉角度写出地坛的生机勃勃。
15. 示例: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重读“单是”“短短的”“无限”,强调了百草园的无限乐趣,突出鲁迅童年生活的单纯快
乐,哪怕只是短短的泥墙根也是乐趣无穷,表现出儿童特有的情趣,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
喜爱之情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
16.
①. 示例:如果以水果来对应四季, ②. 我想春天是苹果,夏天是芒果,秋天
是石榴,冬天是橙子。
17. 示例:我的小天地是学校图书馆靠窗的一个小角落。当我心情低落的时候,坐在窗边,
阳光暖暖地照着,手捧一本书,在安静的阅读中慢慢平复自己的情绪,书架上那满满的书仿
佛也散发出温煦的光芒,给予我安慰和鼓励。
(三)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平等
张曼菱
①我的小学是师范附小。聂耳,是我的校友。我的班主任叫李崇贞,教语文。李老师,
长圆脸,短发齐颈,拢在耳后。李老师时常穿中式斜襟女装,像个利索的家庭妇女,但她那
严峻的目光告诉人,她是一位教师。
②20 世纪 90 年代,我回乡探亲,小学同学邀我去看李老师。我们一伙人冲上那熟悉的
老楼,拥挤在李老师幽暗的屋子里,欢快的心情,就像回到了小时候。
③同学们让我和几位有“业绩”的学生坐在靠近老师的一个长沙发上,记得有宝石专
家,有政府官员。大家认为,李老师一定会以我们为荣。可是错了。李老师只是朝我们点一
下头,接过礼物和我送给她的书,顺手放在了茶几上。她转而用关切的语调,一一询问起那
些自命凡庸的同学,现在哪里,身体怎样。她还问起一些久未露面的同学,记得他们的病和
困境。
④我们几个“优秀分子”一时被冷落了。我慨叹道:“李老师是一点没变啊!”在我们
心中,涌动着对她深沉的敬爱。
⑤李老师的这些作风,我早就习惯了。上学时,她让我早自习领读。可她进教室时从来
不搭理我,而是亲切询问那些迟到的,或是没交作业的同学。我从来没有过受宠的感觉。
⑥上课了,老师提问,我总是第一个举手,举得高高的,可是李老师不叫我——她从来
不第一个叫我。等她把同学都叫了一圈,回答都零零落落的,才说:“张曼菱,你回答吧。”
我那股想出风头的心劲已经凉了,站起来,从容地把答案说出来,自感也没什么得意的。
⑦她对我从不表示赞赏,她的态度是:你这样是你应该的,你本来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⑧别的老师都喜欢带着几个成绩和才能突出的学生在校园里溜达,可李老师从来不给我
们这样的机会,我这自幼就“出头露面”惯了的孩子很是不爽。
⑨我开始琢磨,她为什么不满意我?于是上课不再积极举手。可是不行,她严峻的目光
盯了过来,我只得老实地举手,然而依然轮不到我先回答,可我不能松懈,松懈只会让老师
更加不满意我。在她的训练下,我变得“宠辱不惊”,该怎样就怎样,老师不特别关注你,
但绝不是不关注你。你就是同学中的一员,不重要,但也不可少。写到这里,我的眼中已经
含着热泪。
⑩年过七旬,我感恩李老师,是她纠正了我人性和人的偏差。恃才自傲是我的大敌。在
人生的道路上,如何定位自己,是我永远要面对的问题。幸运的是,我的问题,早在小学时
就被一住睿智的老师看出来了。她反复地让我自悟。她相信我的悟性。
⑪直到今天,我还在反省,还在为回归到那个自己应该在的位置而思考和努力。
⑫李老师那严峻而慈爱的日光似乎还在注视着我,让我至今仍在审视自己:老师对我
⑬她为我树立了一个高标,那不是用世俗虚名可以达到的。
(选自《中外文摘》2020 年第 8 期,有删改)
还有什么地方不满意?我是不是又轻飘飘的了?
18. 依据文章内容,补充表格。
时间
事件
①
李老师进教室时从来不搭理我。
上课回答问题时 ②
校园溜达时
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