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产成本核算(二)生产订单成本核算
1.1 概述
在上一章介绍了标准成本估算之后,本章将着重介绍 SAP 如何核算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核算用于核算产品的生产成本,所有与产品相关的成本,如构成产品的材料,生产
车间的人工工资、设备折旧、水电费,辅助生产部门的人工工资等,最终都应该体现到产品
价值中,准确的产品成本核算是利润分析的基础,但由于产品种类和生产工艺的多样化,较
多部门直接或间接参与生产等原因,准确的产品成本核算特别是间接成本经常是一项艰巨的
任务,SAP 通过相关模块的无缝集成和提供多种成本核算工具实现快速准确的产品成本核算,
本章基于生产订单讲解生产成本核算的完整流程和方法。
1.1.1
成本核算类型
不同类型的企业所使用的成本核算方法也不尽相同,常用的成本核算策略如下;
Ÿ 基于生产订单的成本核算
普遍用于离散制造业,其特点是产品品种较多,会随着客户需求排产,也可以基于客户需求
定制产品。半制品通常需要存储在中间库位,可使用生产订单或流程订单作为成本对象,按
订单核算生产成本和差异,生产完成前只能计算在制品。
Ÿ 基于期间的成本核算
普遍用于重复制造业,产品 BOM 和工艺长期稳定,客户需求和产能不会发生大幅变动,一
般生产品种较单一,工艺不复杂。使用成本收集器作为成本对象,期末按产品核算生产成本
和差异。
Ÿ 基于销售订单的成本核算
一般用于客制化并且成本较高的产品,基于销售订单行项目核算生产成本和差异。
1.1.2
成本流转介绍
生产成本核算的过程就是成本从 FI、MM 等模块输入 CO 模块,并且在各类成本对象间流转,
最终归集到生产订单的过程,典型的生产成本流转如 图 18- 1 所示。
图 18 - 1 生产成本流转图
①②人工工资、设备折旧费等会计凭证过账同时将成本归集到成本中心。
③生产消耗原材料同时过账会计凭证,将材料成本从库存结转到生产订单。
④报工(工时确认)同时过账会计凭证,将人工或设备成本从成本中心结转到生产订单。
⑤完成品收货同时过账会计凭证,将生产订单成本结转到完成品库存。
⑥期末通过分摊分配等方式将间接生产成本中心的成本结转到直接生产成本中心,只生成
CO 凭证。
⑦期末通过成本核算单等方式将间接费从成本中心结转到生产订单,由于是在 CO 内部不同
成本对象间的成本流转,只生成 CO 凭证。
⑧对于未生产完结的订单,系统计算在制品。对于已生产完结的订单,系统计算成本差异。
注意只有订单结算时才会过账会计凭证,将订单余额结转到在制品科目或差异科目。
各步骤相关的会计科目和成本流转如 图 18- 2 。
图 18 - 2 成本流转图(含会计科目借贷)
1.1.1
成本核算集成
CO-PC 模块与相关模块的集成关系如 图 18- 3 所示,CO-PC 模块用于产品的成本核算,
产品成本主要由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设备成本和间接成本构成,通过 PP 模块的发料将材
料库存转化为生产订单的材料成本,通过报工(工时确认)将直接成本中心费用转化为生产
订单的人工成本和设备成本,通过 CO-OM 的成本核算单等将间接成本中心费用转化为生
产订单的间接成本,完成品收货最终将生产订单的成本结转到完成品库存。PP 模块管理产
品完整的生产周期,实现产品形态的转变,而 CO-PC 模块管理生产过程中所有与产品有关
的成本流转,实现产品内在价值的转变,生产成本核算结果又为 CO-PA 等模块提供了销售
成本分析的基础数据。
图 18 - 3 COPC 和相关模块的集成
1.1.1
成本核算周期
成本核算贯穿生产的整个周期,如 图 18- 4 所示,生产过程分为产前准备、生产执行和
结果分析三个阶段,通过不同阶段的成本比较分析生产过程中发生了哪些事情导致实际成本
偏离计划成本,如生产工艺变动、组件质量不良等导致成本升高。
图 18 - 4 成本核算周期
成本核算周期包含以下四个阶段;
•
Standard Costing 标准成本估算
一般在产品批量生产之前估算标准成本,作为事前成本预估、事中成本评估和事后成本分析
的基准价格。
•
Preliminary Costing 生产订单计划成本(事前成本核算)
在生产订单保存或下达时,基于生产订单的计划产量和数量结构计算订单计划成本,即事前
的成本预估。由于批量生产时可能使用较先进的产线或某些组件的规格发生调整,订单 BOM
或工艺路线可能与标准成本估算的数量结构存在差异。
•
Simultaneous Costing 即时成本核算(事中成本核算)
在生产执行的过程中,随着材料消耗、生产报工、产成品收货等,生产订单即时收集生产成
本,通过对即时成本进行跟踪和管控,便于及早发现成本异常并指导生产执行的改善。
•
Final Costing 最终成本核算(事后成本核算)
生产执行完结,所有成本都被归集到生产订单,通过差异计算分析各类成本差异及产生原因,
最终结算并关闭生产订单。
生产订单状态用于标识订单所处阶段和状态,并控制各状态可执行的业务操作,常用的状态
如下表。
1.1 相关配置
在启用生产订单前,我们需要对生产订单成本核算进行些初始化配置,比如核算变式,在制
品,差异分析等等。
1.1.1
生产订单成本核算相关配置
路径:IMG控制产品成本控制成本对象核算按订单划分的产品成本制造订单
OPL1 - 检查制造订单(PP)的成本核算变式
图 18- 5 检查成本核算变式
生产订单的成本核算包含订单成本核算相关的所有控制参数,变式 Z802 用于生产订单计划
成本的核算,Z803 用于生产订单实际成本的核算。
路径:IMG控制产品成本控制成本对象核算按订单划分的产品成本制造订单
OPN2 - 检查制造订单(PP)的评估变式
图 18- 6 检查评估变式
路径:IMG控制产品成本控制成本对象核算按订单划分的产品成本制造订单
KOT2 - 检查订单类型
图 18- 7 检查订单类型
路径:IMG控制产品成本控制成本对象核算按订单划分的产品成本制造订单定
义订单类型和工厂的相关成本会计核算缺省值
图 18- 8 定义订单类型和工厂的相关成本会计核算缺省
Ÿ 计划成本计算
ü 0 保存时不确定计划成本:生产订单保存时不计算订单计划成本,后续手工触发。
ü 1 保存时如果已经发布则确定计划成本:如果生产订单保存时自动下达,则计算订单计
划成本。
ü 2 保存时确定计划成本:生产订单保存时自动计算订单计划成本。
路径:IMG控制产品成本核算成本对象控制按订单划分的产品成本定义订单交货
的货物接收评估
用于控制生产订单收货时产成品入库的评估价格,对于标准价评估的物料,系统默认使用标
准价评估入库价值,该配置仅针对移动平均价评估的产成品入库,通过分配的评估变式中的
评估策略决定评估价格。
图 18- 9 分配评估策略
1.1.1
在制品计算相关配置
在制品指期末仍在生产过程中,不能收货的半成品或完成品,在制品在系统中没有物料号,
不进行库存管理,只能通过会计科目核算在制品金额,待完全收货后在制品科目将被冲销。
在制品存在以下两种计算方法;
•
基于目标成本(重复制造业)
使用成本收集器核算生产成本,并且使用报告点执行报工,系统将基于报告点之间的数量差
异自动计算在制品中包含的组件数量和作业数量,使用产成品的标准成本估算评估组件和作
业的目标成本作为在制品金额。
•
基于实际成本(离散制造业)
使用生产订单或流程订单核算生产成本,订单的成本余额视为在制品金额,即借方的实际成
本投入如材料消耗、生产报工,减去贷方的产成品入库金额。
SAP 使用“结果分析”计算在制品金额,结果分析的概念可用于多种成本对象如销售订单、
WBS、内部订单等,基于成本对象的计划和实际数据分析销售或项目的运营结果。例如为客
户实施 SAP 项目,硬件成本可能一次性投入,人工成本分期投入,但客户付款往往在项目
验收合格之后,导致单个期间的成本和收入往往是不匹配的,如某期间的成本过高而无收入,
或者收入很高而成本较低,通过结果分析可以按照项目进度或其他规则使各期间的收入成本
相匹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在制品计算是简单的结果分析应用,其不包含收入金额,只
需用将未完成生产订单的余额结算到在制品即可。
路径:IMG控制产品成本核算成本对象控制按订单划分的产品成本期末结算在
产品OKG1 - 定义利润分析码
结果分析码包含了在制品计算和过账等相关参数,只有指定了结果分析码的生产订单才会计
算在制品。
图 18- 10 定义结果分析码
路径:IMG控制产品成本核算成本对象控制按订单划分的产品成本期末结算在
产品OKG9 - 定义结果分析版本
可以设置多个版本包含不同的在制品计算逻辑,一个生产订单可以使用多个版本计算在制品
用于对比分析,但只有一个版本可以过账到财务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