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体”与“用” 杨平
1.下列对读书实用功利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书可以帮助人们解决遇到的各种纠缠于心的困惑、烦恼,利人利己。
B.读书能让人理性地看待社会的人与事,解决复杂多变的问题,利国利民。
C.读书可以创造财富改善生活,可以让人通达更高的社会阶位而改变命运。
D.读书靠“书中自有千钟粟”等来激励,这样可能会美育人们狭隘的读书观。
2.下列对读书“用”与“体”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书的“用”是指读书的功用性功能,读书的“体”则是指读书的根本意义。
B.“要读书”是受功利之“用”的诉求驱使的,“好读书”要怀有形而上“体”之情怀。
C.“要读书”应勤读“五经”,衡量得失;“好读书”是读“闲书”,兴之所至,随性自然。
D.“要读书”致力于实用知识,斤斤计较; “好读书”致力于人生体悟,往往不执着于书。
3.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读书是现代大众普遍拥有的权利义务,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或生存方式。
B.读书可从“体”和“用”两个层面理解,过分强调“用”往往会遮蔽读书的根本要义。
C.读书的“本体”意义是“人文化成”,以此来理解读书才能达至读书的至境。
D.“好读书,不求甚解”体现了陶渊明读书的功利性,作者对其是持批评态度的。
二、文言文阅读(12分。选择题8分,每小题2分;翻译题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8题。
兰亭集序 王羲之
A.俯察品类之盛 盛:繁多
B.不知老之将至 至:极点
C.未尝不临文嗟悼 临:面对
D.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
5.下列选择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不拘于时,学于余
B.及其所之既倦 其孰能讥之乎
C.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D.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6.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情随事迁,感慨系之 B.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7.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产生“信可乐也”的感受有四个方面的原因:聚会人员众多,聚会地点环境优美,聚会活动高雅有趣,聚
B.在作者看来,对生的执着和对死的排斥是所有人共有的感情,他提出“一死生为虚诞”的观点与老庄齐生死的
C.综观全篇,作者先喜后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
D.文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文笔腾挪跌宕,语言奇特精警,很好地表现了富
8.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译文:
三、诗文默写和古代诗歌鉴赏(10分)
9. 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任选三题,每空1分,共6分)
(1).匪我愆期, 。将子无怒, 。
(2).剑阁峥嵘而崔嵬, , 。
(3).莫道不销魂, , 。
(4).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 ,余音袅袅, 。(苏轼《赤壁赋
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4分)
塞下曲 李白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将军分虎竹①,战士卧龙沙。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
注:①虎竹:兵符,分铜虎符和竹使符两种,合称虎竹,由朝廷和将领各执一半,发兵时相对合作为凭证。 ②
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 诗。诗歌描绘了边地艰苦激烈的战斗生活,抒发了将士们
四、现代文(文学类)阅读(15分)
11.请解释第①段中“诀窍”的含义。(3分)
答:
12.文中第④段划横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3.联系全文,说说文章以“方寸田园”为题有什么妙处。(4分)
答:
14.身处都市中的人们应怎样在方寸灵台之间去自辟一片田园?请结合文意回答。(4分)
答:
五、语文文字运用与表达(17分。选择题10分,每小题2分;20题4分;21题3分)
A.筹集(chóu ) 酝酿(yùn) 真谛 (dì ) 锱
B.点缀( zhuì ) 忖度(cǔn ) 匿迹 (nì ) 义
C.漂泊 (piāo) 蹒跚( pán ) 作揖 (jī ) 沸
D.眩晕 ( xuàn ) 憎恶 (zēng ) 狭隘 ( ài ) 安
16.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河畔 弥漫 紫荆花 逍遥自在 B.酣畅 慈详 芦柴棒
C.苛刻 疏朗 护身符 唉声叹气 D.景仰 欣慰 丹凤眼
A.《哈姆莱特》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位企图单枪匹马重整乾坤的理想主义者和敏感多思的人文主义者形象。
B.堂吉诃德把风车当巨人,把羊群当敌人等笑话令人忍俊不禁,可他同情弱者、疾恶如仇的品格却让人敬佩。
C.林黛玉纤弱清丽的倩影,幽怨含情的媚眼,呼天抢地的低泣,使她在群芳云集的大观园中独具一种“风流态度
D.司马迁在《鸿门宴》中以娴熟的艺术技巧,刻画了不同的人物形象,描绘了许多富有戏剧性的场面,情节波澜
A.敏捷的才思、广博的知识和充分的准备是辩论取胜的前提,而流畅的表达则是辩论胜败的关键。
B.虽然“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有一些夸张,但是精读细研《论语》确实能使我们受益无穷。
C.亲情伴随着我们的生命历程,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像温暖的阳光照耀在我们心灵深处。
D.那些不惜牺牲宝贵时间、放弃优越生活条件、无私地为社会服务的青年志愿者都是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人。
A. ①③②④ B. ②①④③ C. ①④②③ D. ④①③②
20. 古代男子行冠礼后,都要取字。请从下面提供的两个人物的名字中任选一个,参照例句加以解说,并探究
例(1) 曹操,字孟德:“孟”表示排行第一,“德”(行)与“操”(守)同义,意思是希望其具有美好的
例(2) 韩愈,字退之:“愈”为胜过、超出之意,“退”为约束、退守之意,名与字相反相成,含警示之意
诸葛亮,字孔明 岳飞,字鹏举
解说:
探究:
21.名著阅读(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三国演义》中,刘备与 、 在桃园结为兄弟,发誓要肝胆相照
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启示:
六、写作(40分)
22.以“珍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700字;
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8.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译文:
9. 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任选三题,每空1分,共6分)
(1).匪我愆期, 。将子无怒, 。
(2).剑阁峥嵘而崔嵬, , 。
(3).莫道不销魂, , 。
(4).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 ,余音袅袅, 。(苏轼《赤壁赋
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4分)
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 诗。诗歌描绘了边地艰苦激烈的战斗生活,抒发了将士们
11.请解释第①段中“诀窍”的含义。(3分)
答:
12.文中第④段划横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3.联系全文,说说文章以“方寸田园”为题有什么妙处。(4分)
答:
14.身处都市中的人们应怎样在方寸灵台之间去自辟一片田园?请结合文意回答。(4分)
答:
解说:
探究:
21.名著阅读(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三国演义》中,刘备与 、 在桃园结为兄弟,发誓要肝胆相照
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启示:
参考答案
1.D 2.D 3.D 4.B 5.D 6.A 7.B
8. (1)足够极尽眼观和耳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啊。
(2)死与生也是人生的大事呀。
9.(1).子无良媒 秋以为期 (2).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3).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4).如泣如诉 不绝如缕
10.边塞 必胜信念和献身精神
11. 指“友情的温馨”以及“归隐田园的乐趣”
12.承上启下,由上文作者对“归隐生活”的看法,转入下文对现代都市人寻找心灵闲适的追求。
13. 运用比喻,将“心灵田园”“精神田园”用“方寸田园”形容,表达了人生活在都市,只要心中有田园,
14.平静、淡泊,追求心灵的充实,看重友情。
15.C 16.B 17.C 18.A 19.C
20.诸葛亮,字孔明:“亮”为光线充足之意,“孔明”为很亮之意,名与字有协同关系。
古人的名与字之间有协同关系或相反相成关系。
21.关羽、张飞
团结就是力量(齐心协力办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