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年甘肃金昌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资料共2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 年甘肃金昌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所有试题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否 则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1-35.5 Ca-4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25 小题,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10 小题,每题 1 分,11~25 小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 1.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水蒸气 A. 氮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 78%、氧气占 21%、稀有气体占 0.94%、 二氧化碳占 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 0.03%。 故选:A。 2.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玻璃破碎 烧 B. 冰雪融化 【答案】D 【解析】 C. 酒精挥发 D. 甲烷燃 【详解】A、玻璃破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 不符合题意; B、冰雪融化是水的状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B 不符合题意; C、酒精挥发是液态酒精变成气态的酒精,属于物理变化,C 不符合题意; D、甲烷燃烧过程中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 符合题意。 故选 D。 3. 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下列食物富含蛋白质的是 B. 鸡蛋 D. 馒头 A. 菠菜 C. 香蕉 【答案】B 【解析】 【详解】A、菠菜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B、鸡蛋富含蛋白质,符合题意。 C、香蕉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D、馒头富含糖类,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B. 氧气 C. 金刚石 D. 氯化钠 A. 铜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A 不符合题意; B、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B 符合题意; C、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C 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5. 下列物质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B. 羊毛 C. 涤纶 D. 天然橡 A. 棉花 胶 【答案】C 【解析】 【详解】棉花、羊毛、天然橡胶均为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属于天然材料,涤纶是人工利用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属于合成材料。 故选:C。 6.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两个氢分子: 2H C. 一个镁离子: Mg+2 2- 2Na O 【答案】B 【解析】 B. 三个氮原子: 3N D. 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详解】A、氢分子表示为 H2,两个氢分子表示为 2H2,化学用语表示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三个氮原子 3N,化学用语表示正确;故符合题意; C、一个镁离子表示为 Mg2+,化学用语表示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2 2Na O ;化学用语表示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7. 75%的酒精溶液可以杀菌消毒,其主要成分是乙醇(C2H5OH)。乙醇属于 B. 无机物 C. 有机物 D. 混合物 A. 单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乙醇是一种物质,是纯净物。由 3 种元素组成,是化合物。三种元素中含有碳元素,
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物。故选 C。 8. 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 KNO3 【答案】A 【解析】 B. NH4HCO3 C. Ca3(PO4)2 D. K2SO4 【详解】A、KNO3 含 K、N 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符合题意; B、NH4HCO3 只含 N 一种营养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C、Ca3( PO4)2 只含 P 一种营养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 D、K2SO4 只含 K 一种营养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9.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倾倒液体 B. 加热液体 C. 读取液体的体积 D. 测溶液 pH 【答案】B 【解析】 【详解】A、倾倒液体,瓶塞倒放,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示操作错误; B、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口斜向上,与水平方向成 45 度夹角, 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用外焰加热,图示操作正确; C、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示操作错误; D、用试纸测定溶液的的具体操作为:将一小片试纸放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用干净的玻璃 棒蘸取被测溶液并滴在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该溶液的。上述 操作简记为:“一放、二蘸、三滴、四比”。图示操作错误; 故选:B。 10. 月球表面富含钛铁矿,其主要成分是钛酸亚铁(FeTiO3),其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A. +1 【答案】D B. +2 C. +3 D. +4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计算,设钛元素的化合价 为 x,则(+2)+X+(--2)×3=0;解得 X=+4 价,故答案选择 D 考点:化合价的计算 11.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关于元素影响人体健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缺氟易产生龋齿 B. 缺硒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C. 老年人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 D. 儿童缺锌会影响发育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氟能防治龋齿,缺乏易患龋齿;正确。 B、硒有防癌、抗癌作用,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缺乏碘会患甲状腺肿大;错误。 C、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使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幼儿和青少年缺钙会 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正确。 D、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正确。 故选 B。 12. 下列有关“CO2”的说法正确的是 B. ② C. ③ D. ④ A. ①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物质是由粒子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错误; ②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碳、氧元素组成的,正确; ③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 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1 个碳原子、2 个氧原子构成的,错误; ④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错误。 故选 B。 13. 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作制冷剂 B.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来冶炼金属 D. 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铅笔芯 【答案】D 【解析】 【详解】A、干冰升华吸热温度降低,可用作制冷剂,正确;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作食品防腐,正确;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用来冶炼金属,正确; D、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电极,错误。 故选 D。 14. 6 月 5 日是世界环境日。2022 年我国环境日的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下列做法 与这一主题不符的是 A. 及时焚烧生活中垃圾 B.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C. 提倡使用可降解塑料 D. 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及时焚烧生活中垃圾,生成大量有害物质,会造成环境污染,不符合主题; B、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减少环境污染,符合主题; C、提倡使用可降解塑料,可减少视觉污染和生态环境污染,符合主题; D、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减少环境污染,符合主题; 故选:A。 15. 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4HNO =Cu NO +2H O ( ) 3 2 3 +2X  。则 X 的化学 2 式为 A. H2 【答案】D 【解析】 B. N2 C. NO D. NO2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已知反应物中铜、 氢、氮、氧原子的个数分别为 1、4、4、12,生成物硝酸铜和水中铜、氢、氮、氧原子的个 数分别为 1、4、2、8,又知物质 X 的系数为 2,故 X 的化学式为 NO2,故选 D。 16. 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镅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镅原子核外电子数 是95 C. 相对原子质量为 243g D. 镅原子中质子数为 148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名称是镅,是 “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95, 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 95,故选项 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 量为 243,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95, 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质子数为 95,故选项说法 错误; 故选 B。 17. 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不能通过化学反应一步实现的是 A. H2O→Ca(OH)2 C. CO2→CO 【答案】B 【解析】 【分析】 B. KNO3→K2SO4 D. Na2CO3→NaOH 【详解】A、水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 B、硝酸钾不能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硫酸钾,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 C、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 D、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 故选:B。 18. 对下列生活中的现象或做法解释不合理的是
选项 现象或做法 解释 A B C D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更易晾干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 铝表面易形成致密氧化膜 “热胀冷缩”现象 分子大小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B. B C. C D. D A. A 【答案】D 【解析】 【详解】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所以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 阴凉处更易晾干,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解释,选项解释合理,不符合题意,故 A 错误; B.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物质有可燃性、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灭火时 只需要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即可。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是由于可燃物与空气隔绝,选项解释 合理,不符合题意,故 B 错误; C.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是因为铝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铝制品表面易形成 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的进一步腐蚀,选项解释合理,不符合题意,故 C 错误; D.“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分子大小没有改 变,选项解释不合理,符合题意,故 D 正确。 故选:D。 19. 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B. 活泼金属和酸反应能生成气体,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C. 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 D. 金属能导电,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答案】A 【解析】 【详解】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正确; B、活泼金属和酸反应能生成气体,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也可能是碳酸 盐,错误; C、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 碳属于无机物,错误; D、金属能导电,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例如石墨具有良好导电性,错误。
故选 A。 20. 小亮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 是 A. 该实验利用了铜丝的导热性 B. 红磷燃烧结束后,待装置恢复至室温时再读数 C. 实验成功的标志为左侧玻璃管内液面约上升到刻度 1 处 D. 实验成功的标志为左侧玻璃管内液面约上升到刻度 4 处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实验原理: 4P 5O + 2 点燃 2P O 2 5 ,酒精灯加热铜丝,铜是热的良导体,导热 使得左侧红磷燃烧,红磷燃烧消耗管内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固体在水中溶解使得左 边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少,右侧大气压使得水进入左侧,左侧液面会升高,升高的部分就是 消耗的氧气部分,从而测定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详解】A、经实验分析,该实验利用了铜丝的导热性,说法正确; B、红磷燃烧结束后,待装置恢复至室温时再读数,否则会产生误差使得体积分数计算偏大, 说法正确; C、将左侧空气体积划分为 5 等份,其中氧气约占 1 等份,理论上实验成功管内液面约上升 到刻度 1 处,C 项说法正确,D 项说法错误; 故选 D。 21.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A. 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长时间浸泡在过量的稀盐酸中 B. 除去 KCl 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盐酸:加入适量的 NaOH 溶液 C. 鉴别 CO2 和 N2: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D. 区分 KC1 和 NH4Cl 两种化肥:取样,分别与适量的熟石灰混合后研磨并闻气味 【答案】D 【解析】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