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液晶屏 供电电源原理.pdf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资料共6页,全文预览结束
大尺寸液晶屏供电原理 王意境(2014-12-29).v1 导读: 本文以正点原子 ATK-7’型 7 英寸液晶屏原理图为例,全面剖析液晶屏供电部分的实现 细节和原理,以供大家学习参考,并.借本文...向正点原子 ........ .....君.的无私奉献致敬! 但凡想要驱动大屏幕液晶者(不是模块),设计一套准确、稳定的供电电路是摆在每一位工 程师面前的首要任务。和自带 LCM 控制器的小屏幕液晶不同,大屏幕液晶往往需要开发者 提供使其工作所需的各种电源,我们再也不能像操作小屏时那样,接上一个 3.3V 或 5V 的 电压了事。而且大屏幕液晶所需的电源多则 6~7 种,少则也有 4~5 种,这对初次尝试调试 大屏液晶的开发者来说,几乎令人崩溃。 (图 1)纵然液晶模块使用起来非常便利,但是,那只是“玩物”,真正想要做产品还得调试裸屏。当然, 如果你非常有钱,非常任性除外:) RGB 接口的大屏液晶常见电源有以下几种: DVDD: 液晶的主工作电源,这个电源的电压一般是 3.3V。 AVDD: 液晶的模拟供电,主要是产生灰度,这个电源的电压一般为 10V 左右。 VGH: 液晶的 Gate 门极开,电压阀值,这个电源的电压一般在 20V 左右。 VGL: 液晶的 Gate 门极关,电压阀值,这个电源的电压一般在-7V 左右。 BL: 液晶的背光,LED 灯组的电压与 LED 数有关,灯管的就更高了,需要另接高压板。 VGH,VGL 涉及到 Gate 门的概念,这里大家可以理解为像素的开关电压,VGH 和 VGL 电压往往相差很大,这样可以准确的控制像素的通断。具体详情可以百度:TFT 液晶原理。 也许有的读者还注意到 VGL 的电压:-7V,这是一个负压。我们往往对正电压比较容 易理解,负电压又是个什么概念呢?请见图 2 在这个电路中有ABC三个参考点,点B是GND,以B为参考点,电路中若有电流A流到 B,则VAB为正电压;如果有电流从B流到C,则称VBC为负电压。因此,负电压的关键 就是判断是否有电流从GND流出。在实际电路中确实会出现这种电流从GND流出的情 况,这时候的电压就是负电压,在后面的电路分析中会讲解负电压是如何产生的。 (图 2) 到此,我们大致了解了大屏液晶的电压种类,下面表 1 中就是正点原子
ATK-7 屏所需的电源种类和参数值 电源名称 电源说明 电路图中的标记 电压值 V VCC3.3 VCC10.4 VCC16 VCC-7 VCC_BL VDDA ADDA VGH VGL BL+ (表 1) 图 3 中是 ATK-7 屏的供电电路部分总图,共分为 3 个部分,下面就依次讲解各个部分的实 现原理。 3.3 主供电 10.4 模拟供电 16 G 门导通阀值 -7 G 门关断阀值 9.3 背光 (图 3) 一、主供电 VDDA (图 4) 如图 4 所示,主供电采用 AMS1117-3.3 电源芯片将 5V 输入变为 3.3V 的输出给 VDDA 供电。 C27,C28,C29,C30 四个电容是 AMS1117 工作所需的外部电容。这个电路非常简单,在 此就不再过多讲解了,有疑问的读者可以参见 AMS1117 规格说明书。 二、背光电路
背光电路是一个典型的 BOOST 开关升压电路,TPS61040 是升压 IC,用来控制开关通断(红 框的部分)以产生高压。在具体分析前,有必要讲解一下 BOOST 开关升压电路的原理。 (图 5) 图 6 是最简单的 BOOST 升压电路,左边是输入,右边是输出,它只有 4 个器件构成:电感 L1、三极管开关 Q1、二极管 D1、电容 C1。当开关 Q1 导通时,电路图等效为图 7 所示: (图 6) 由于二极管 D1 的存在,右半部分电路无法形成回路(电容 C1 无法放电),只有左半部分(红 色方框)电路闭合。电流流过电感 L1,一部分电能转化为磁能储存在 L1 中。这个过程非常 短暂,随即开关 Q1 断开,电路图等效为图 8 所示: (图 7) (图 8) 由于电路断开,电流的变化引起电感 L1 放电,将磁能转化为电能,透过二极管 D1,向电 容 C1 充电,此时的电压要大于输入端电压,由此输出端就获得了高压。开关 Q1 高速通断, 输出端就产生了连续稳定的高压。L1 作为电磁转化的器件为输出端提供电力,D1 的单向导 通性使 C1 无法对输入端放电,C1 不但存储电能还有滤波的特性,使输出电压稳定,Q1 的 通断比决定了输出电压的高低。以上就是 BOOST 电路的原理。翻回头再看背光电路,就非
常简单了,如图 9 所示: (图 9) VCC5 是 5 伏的电源输入,L1 是电感,D1 是二极管,C31 是电容,红色方框部分就是开关, 只是它是由 TPS61040 器件电路构成的。VIN 脚是供电输入;EN 脚是器件使能,高电平有 效(这里始终有效);GND 是电源地;C32 是去耦电容,用来滤波;SW 脚控制着开关动作; FB 是反馈脚,用来检测输出端的电压,以便调整 SW 脚的占空比,控制输出电压的高低。 R13 和 R14 串联,采用分压的方式将输出电压分压后反馈给 FB 脚。我们可以通过调节 R13 和 R14 的阻值来调节输出电压值。这里输出电压值为 10V,经 R12 分压后得到背光电压 VCC_BL(9.3V)。 三、ADDA、VGH、VGL 电路 这个电路看起来是最复杂的,但实际上下半部分(红色方框)就是刚才讲解的 BOOST 升压 电路,这里通过改变 R26 和 R28 的阻值产生了 ADDA(10.4V),就不再重述了。蓝框和绿 框部分是采用电容倍压的方式分别得到 16V 的 VGH 和-7V 的 VGL 电压。在具体分析前, 先讲解一下电容倍压的原理。 所谓电容倍压,就是通过电容使电压倍增的方法,如图 11 所示: (图 10)
2 A B L1 1 A B L2 3 A B (图 11) 在讲电压倍增前,先举个水杯的例子。有一杯水,当它放在地面上时(1 号杯),B 点的势 能为 0,A 点的势能是 A-B 的差;同样这杯水,当它放在桌面上时(2 号杯),B 点的势能 是 L1,A 的势能是 L1+(A-B),也就是说,杯子的位置发生变化,A,B 两点的势能也同时发 生变化。3 号杯的情况也是如此,当它放在地面以下,A 和 B 的势能都为负值了。理解了上 述 3 个杯子的实例,我们再来看电容,如图 12,A,B 是电容的两个极板,当 A 端接 VCC, B 端接 GND 的时候,C1 两端电压为 VCC,开关 S1,S2 断开,C1 的电压保持不变。如果 此时在 B 端接 VCC,那么 A 端相对于地的电压就为 VCC*2,(而 C1 两端的电压还是 VCC) 这就是电压倍增原理。同理,如果 A 端接 GND,那么 B 端相对于地的电压就为-VCC,负 压就是这么产生的。可能有人要问,B 端原来是 GND,后来变为 VCC,正负电荷不会中和 吗?事实上是不会的,因为没有产生回路。 (图 12) 最后,我们来看原理图中的电路。如图 13 所示: 当 SW 开关闭合时,A 点为 GND,由于 B 点的电势高于 A,电流会通过 D3 下面的二极管 对 C35 充电,压差为 10.4V;当 SW 断开,A 点的电压约为 10.4V,使 C35 右侧极板的电势 倍增,约 20.8V,并通过 D3 上面的二极管对 C37 充电。D5 是 4.7V 稳压管,它将 C,D 两点 的电势差控制在 4.7V,C 点的电压为 20.8V,因此 D 点的电压约为 16V,即 VGH 的电压。
如图 14 所示: 当 SW 断开时,A 点的电压约为 10.7V(肖特基二极管导通约有 0.3V 的压降),A 通过 D4 下面的二极管对 C36 进行充电,此时 AB 点的压差为 10.7V;当 SW 闭合,A 点为 GND, C36 左侧极板为负压,B 点的电势为-10.7V。C 点高于 B 点,即通过 D4 上面的二极管对 C34 进行充电(负压)。C 点的电势为-10.7V,D2 为 3.9V 稳压管,使 D,C 两点间的电压差为 3.9V,则 D 点的电压为约为-7V。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