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 10 月全国自学考试公安行政诉讼真题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
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
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外国人辛格因协助他人非法入境被公安机关拘留审查。辛格对拘留审查不服,可以选择
的救济途径为
A.治安调解
B.提起涉外仲裁
C.申请行政复议,该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决定
D.申请行政复议,不服复议决定可提起行政诉讼
2.杨某与田某因邻里纠纷发生互殴致田某轻微伤。在派出所主持下,二人达成协议,由杨
某向田某赔偿 1000 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田某反悔的,田某可就赔偿事宜提起行政诉讼
B.杨某拒不履行协议的,田某可就赔偿事宜提起行政诉讼
C.杨某拒不履行协议的,田某可就赔偿事宜提起民事诉讼
D.二人虽然达成赔偿协议,公安机关仍可以对杨某进行治安处罚
3.人民警察对违法嫌疑人员实施的继续盘问行为属于
A.公安行政强制措施
C.刑事强制措施
B.公安行政处罚
D.刑事处罚
4.县公安局以王某在铁路线上私设道口为由,对其处 10 日行政拘留。王某向市公安局申请
复议,市公安局认为处罚过重,改为 5 日行政拘留。王某仍不服,遂提起行政诉讼。本案的
管辖法院是
A.铁路法院
B.只能是县公安局所在地法院
C.只能是市公安局所在地法院
D.县公安局或市公安局所在地法院
5.下列情况中,不属于公安行政诉讼中被告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是
A.将行政拘留 15 日改为 5 日
B.将拘留 3 日的处罚决定改为罚款 500 元
C.更正处罚决定中“拉客招漂”的文字错误为“拉客招嫖”
D.公安交管部门更改了处罚决定中的规范依据且对定性产生影响
6.甲县公安局以散布谣言和参与为由,决定对经常居住地在甲县、户籍地在乙县的孙某分
别处以 10 日行政拘留和 500 元罚款。孙某对甲县公安局的两个处罚决定均不服欲提起行政
诉讼,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起诉罚款决定的,只能由甲县公安局所在地法院管辖
B.起诉拘留决定的,只能由乙县公安局所在地法院管辖
C.起诉拘留决定的,只能由甲县公安局所在地法院管辖
D.起诉拘留决定的,应暂缓执行处罚决定
7.交警张某在一次检查酒后驾驶行动中被司机李某打伤,公安局认定李某的行为构成妨碍
公务,据此对李某处以 200 元罚款。张某认为该处罚过轻,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张某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B.张某可以对李某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C.张某可以不经过行政复议直接提起行政诉讼
D.张某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后再提起行政诉讼
8.派出所以扰乱公共秩序为由对王某处罚款 200 元。王某向县公安局申请复议,县公安局
以超过法定期限为由决定不予受理。王某以派出所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该
派出所的处罚决定。法院正确的做法是
A.裁定不予受理
B.判决驳回诉讼请求
C.判决王某变更诉讼请求
D.予以受理
9.在公安行政诉讼中,不同于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的证据种类是
A.勘验笔录
C.视听资料
B.现场笔录
D.鉴定意见
10.李某因打架斗殴被县公安局处行政拘留 10 日。李某不服向县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在公安机关向法院提交的证据中有一份李某邻居王某的证言。该证言的内容是:王某告诉办
案民警,听说这次打架斗殴是李某挑起的。王某的证言为
A.实物证据
B.传来证据
C.原始证据
11.陈某以营利为目的,为提供条件且情节严重,被县公安局处 15 日拘留。陈某不服该处
罚决定提起行政诉讼。县公安局提供证据和依据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
D.直接证据
A.5 日内
C.10 日内
B.7 日内
D.15 日内
12.县公安局接到有人在发廊嫖娼的举报电话后,遂派警员陈某(男)一人前往检查。陈某
到达举报现场,只发现王某(女)一人。陈某对王某作了搜身检查后制作了检查笔录。由于
王某拒绝在检查笔录上签字,陈某在笔录上注明了这一情况。后王某提起行政诉讼。下列选
项正确的是
A.陈某可以检查王某的身体
B.该笔录在行政诉讼中具有证据效力
C.县公安局应当对举报电话进行登记
D.陈某可以独自一人对该发廊进行检查
13.国家赔偿法规定“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
算”。下列关于“上年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A.法院作出赔偿决定时的上年度
B.赔偿请求人提出赔偿请求时的上年度
C.赔偿请求人人身自由受到侵犯时的上年度
D.侵犯赔偿请求人人身自由的违法行为终了时的上年度
14.区公安分局民警陈某驾驶警车追赶骑电动车逃跑的何某,试图通过撞击迫使何某停下,
由于撞击力度过大导致何某当场死亡。何妻向该分局提出赔偿请求,区公安分局拒绝赔偿,
何妻提起赔偿诉讼的期限是收到不予赔偿决定书之日起
A.3 个月内
C.1 个月内
B.2 个月内
D.30 日内
15.因飞机晚点,部分乘客强行闯入停机坪,致使飞机无法正常起飞。公安机关对带头的乘
客黄某处以行政拘留 10 日,但未告知其起诉期限。黄某对行政拘留决定不服欲提起行政诉
讼。该案件起诉期限的起算时间是
A.从黄某被强制带离停机坪时
B.从黄某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之日起
C.从公安机关对黄某作出行政拘留决定时
D.从黄某知道或应当知道行政拘留决定时
16.赵某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作出的吊销其驾驶证的行为不服提起行政诉讼。受诉法院在 7
日内既不立案又不作出裁定的,赵某可以
A.向上一级法院起诉
B.向上一级检察院申诉
C.请求检察院抗诉
D.向受诉法院申诉
17.在公安行政诉讼中,法院认为公安机关的办案人员有违纪行为的,应当将有关材料移送
A.该公安机关
C.上一级法院
B.同级检察院
D.上级检察院
18.对于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审必须实行书面审理
B.二审程序与一审程序判决类型相同
C.二审程序的合议庭可以由审判员和陪审员组成
D.一审的被告、原告和第三人均有权提起上诉
19.公安机关接到报警后没有及时出警,致使解某遭到精神病人殴打。解某对公安机关不履
行法定职责的行为不服提起行政诉讼,法院应作出
A.履行判决
B.撤销判决
C.确认违法判决
D.撤销并责令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
20.赵某所开的货运大卡车严重超载,被公安机关某交警处以罚款,并扣留了该大货车。赵
某不服,以该交警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法院认为被告不适格,要求变更被告,赵某不同意。
法院正确的做法是
A.裁定中止诉讼
B.裁定驳回起诉
C.自行变更被告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D.以交警为被告审理此案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
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有
A.集会游行示威的审批
B.公安部作出的驱逐出境决定
C.某公安局对民警的行政处分
D.公安部发布有关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
E.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作出的不予延长居留期限决定
22.下列属于涉外公安行政诉讼特有原则的有
A.国家主权原则
B.平等原则
C.对等原则
原则
E.合理原则
D.教育与处罚相结合
23.公安行政诉讼中,法院作出维持判决需具备的法定情形包括
A.符合法定程序
B.适用法律、法规正确
C.具体公安行政行为证据确凿
D.被诉具体公安行政行为合法但不合理
E.被诉具体公安行政行为合法,但根据政策变化需要变更
24.甲县叶某在乙县与丙县张某之妻发生争执,被张某打成轻微伤。乙县公安局决定对张某
拘留 5 日。叶某认为处罚过轻遂向法院起诉,法院予以受理。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A.张某是本案的第三人
B.张某之妻是本案的第三人
C.张某也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D.本案由甲县法院管辖
E.本案既可以由乙县法院管辖,也可以由丙县法院管辖
25.公安机关在承担赔偿责任之后,可以依照国家赔偿法行使追偿权。行使追偿权的条件包
括
A.受追偿人有故意
B.受追偿人有重大过失
C.公安机关已先行赔偿了受害人的损失
D.追偿的范围及于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
E.追偿权的行使应在公安机关赔偿受害人之前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4 分)
26.公安行政行为
27.公安行政诉讼第三人
28.管辖权转移
29.公安行政诉讼中的撤诉
30.公安行政赔偿诉讼
31.财产保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8 分)
32.简述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理由。
33.公安机关实施调解行为应当符合哪些条件?
34.涉外公安行政诉讼有哪些特征?
五、论述题(本题 13 分)
35.试述公安行政诉讼的目的。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 15 分)
36.王某醉酒驾驶摩托车,撞伤路边的行人,被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某交通支队依据《道路交
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王某认为,
交通支队作出的处罚决定过重,没有区分摩托车和汽车。其拥有的机动车驾驶证的准驾车型
为汽车不是摩托车,案件应按照无证驾驶处理。王某认为,交通支队作出的吊销驾驶证的处
罚决定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向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提起行政复议,要求撤销对其作
出的行政处罚。复议机关不予答复。两个月后,王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请问:(1)本案中,公安行政诉讼当事人有哪些?
(2)本案如何确定管辖法院?
(3)《道路交通安全法》对于上路车辆仅作出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区分,并未对机动车的
类型作进一步分类。据此,法院应当作出何种裁判?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