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佳能3080维修资料.pdf

第1页 / 共626页
第2页 / 共626页
第3页 / 共626页
第4页 / 共626页
第5页 / 共626页
第6页 / 共626页
第7页 / 共626页
第8页 / 共626页
资料共626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封面
目录
第1章 介绍
1.1 系统结构
1.1.1 系统配置概述(输出选购件)
1.1.2 系统配置(搓纸/原稿处理选购件)
1.1.3 读取部加热器系统配置
1.1.4 纸盒加热器系统配置 1
1.1.5 纸盒加热器系统配置 2
1.1.6 侧纸仓加热器系统配置
1.1.7 系统配置(打印/发送选购件)
1.1.8 打印/发送选购件的功能
1.2 产品规格
1.2.1 零件名称
1.2.1.1 外视图
1.2.1.2 横截面
1.2.2 使用机器
1.2.2.1 打开电源开关
1.2.2.2 关于关闭主电源开关的注意事项
1.2.3 用户模式项
1.2.3.1 一般设置
1.2.3.2 时间设置
1.2.3.3 调节/清洁
1.2.3.4 报告设置
1.2.3.5 系统设置
1.2.3.6 复印设置
1.2.3.7 通信设置
1.2.3.8 邮箱设置
1.2.3.9 地址簿设置
1.2.4 用户维护
1.2.4.1 清洁
1.2.4.2 检查
1.2.5 安全性
1.2.5.1 激光的安全性
1.2.5.2 CDRH 法
1.2.5.3 激光系统的处理
1.2.5.4 墨粉的安全性
1.2.5.5 当处理锂电池时的注意事项
1.2.5.6 在其工作前的注意事项
1.2.6 产品规格
1.2.6.1 型号和功能
1.2.6.2 其它
1.2.7 功能清单
1.2.7.1 打印速度(图像)
1.2.7.2 纸张类型
第2章 安装
2.1 进行预检查
2.1.1 选择安装场地
2.1.2 安装前进行检查
2.1.3 选购件的组合表
2.2 拆开包装和安装
2.2.1 拆除包装
2.2.2 扫描单元的安装
2.2.3 安装感光鼓
2.2.4 墨粉固定器的安装
2.2.5 电缆的连接
2.2.6 当关闭主电源时的注意事项
2.2.7 固定机器到适当位置
2.2.8 设置纸盒
2.2.9 自动灰度校正
2.2.10 调整图像位置
2.3 检查网络的连接
2.3.1 检查网络的连接
2.3.2 使用PING
2.3.3 使用远程主机地址进行检查
2.4 网络的故障诊断
2.4.1 网络的故障诊断
2.4.2 使用回送地址进行检查
2.4.3 使用本地主机地址进行检查
2.5 检查图像/操作
2.5.1 检查图像
2.6 安装复印托盘
2.6.1 检查零件
2.6.2 安装步骤
2.7 安装读卡器
2.7.1 安装时的注意事项
2.7.2 检查内容
2.7.3 关闭主机
2.7.4 安装程序
2.8 安装原稿托盘
2.8.1 检查内容
2.8.2 安装程序
2.9 安装钥匙开关单元
2.9.1 检查内容
2.9.2 关闭主机
2.9.3 安装程序
2.9.4 安装后的检查
2.10 安装读取部加热器
2.10.1 检查零件
2.10.2 关于安装的注意事项
2.10.3 关闭机器
2.10.4 安装程序
2.11 为纸盒工作台安装纸盒加热器
2.11.1 检查内容
2.11.2 检查内容
2.11.3 关闭主机
2.11.4 安装程序(纸盒加热器单元-29)
2.11.5 安装程序(纸盒加热器选购件D2)
2.12 安装纸仓加热器
2.12.1 检查要安装的零件
2.12.2 关闭主机
2.12.3 安装程序
2.13 安装电源
2.13.1 检查内容
2.13.2 关闭主机电源
2.13.3 安装步骤
2.14 安装 DADF
2.14.1 检查内容
2.14.2 关闭机器
2.14.3 安装程序
2.14.4 清洁原稿台玻璃
2.14.5 调整
2.14.6 粘贴标签
2.14.7 操作检查
2.15 安装内置双路托盘
2.15.1 检查零件
2.15.2 关闭机器
2.15.3 安装程序
第3章 基本操作
3.1 结构
3.1.1 功能结构
3.1.2 重要电路板之间的连接
3.2 基本时序
3.2.1 通电时操作的基本时序
3.2.2 打印作业操作的基本时序(全彩色)
3.2.3 打印作业操作的基本时序(单色)
第4章 主控制器
4.1 结构
4.1.1 结构和功能
4.2 电路的结构
4.2.1 主控制板(主)
4.2.2 SRAM 电路板
4.3 启动顺序
4.3.1 概述
4.3.2 启动顺序
4.4 当硬盘故障时的操作
4.4.1 E602的详细情况
4.5 图像处理
4.5.1 图像数据流概述
4.5.2 读取部输入图像处理
4.5.3 打印机输出图像处理
4.5.4 压缩、解压缩和编辑处理模块
4.6 图像数据流程
4.6.1 复印功能的图像数据流程
4.6.2 邮箱功能的图像数据流程
4.6.3 发送功能的图像数据流程
4.6.4 传真传输功能的图像数据流程
4.6.5 传真接收功能的图像数据流程
4.6.6 PDL功能的图像数据流程
4.7 零件更换步骤
4.7.1 控制器盒
4.7.1.1 在更换主控制器盒前
4.7.1.2 拆除控制器盒
4.7.2 主控制板(主)
4.7.2.1 在拆除主控制板前
4.7.2.2 拆除主控制板
4.7.2.3 更换主控制板
4.7.3 主控制板(子R-A)
4.7.3.1 在拆除主控制板(子-R-A)前
4.7.3.2 拆除主控制板(子-R-A)
4.7.4 主控制板 (子 PDRM-A)
4.7.4.1 在拆除主控制板(子-PDRAM-A)前
4.7.4.2 拆除主控制板(子-PDRAM-A)
4.7.5 主控制板 (子SJ-A)
4.7.5.1 在拆除主控制板 (子 SJ-A)前
4.7.5.2 拆除主控制板 (子 SJ-A)
4.7.6 主控制板 (子 LAN-A)
4.7.6.1 在拆除主控制板(子 LANBAR-C)前
4.7.6.2 拆除主控制板 (子 LANBAR-C)
4.7.7 主控制板(子 RB-A)
4.7.7.1 在拆除主控制板(子 RB-A2)前
4.7.7.2 拆除主控制板(子 RB-A2)
4.7.8 SRAM电路板
4.7.8.1 在拆除SRAM前
4.7.8.2 拆除SRAM
4.7.8.3 当更换SRAM电路板时
4.7.9 Boot ROM 电路板
4.7.9.1 在更换Boot ROM电路板前
4.7.9.2 拆除Boot ROM电路板
4.7.10 图像内存 (SDRAM)
4.7.10.1 在拆除图像内存 (SDRAM)电路板前
4.7.10.2 拆除图像内存 (SDRAM)电路板
4.7.11 硬盘
4.7.11.1 在拆除硬盘前
4.7.11.2 拆除硬盘
4.7.11.3 当硬盘硬盘时
4.7.12 控制器风扇
4.7.12.1 在拆除控制器风扇前
4.7.12.2 拆除控制器风扇
第5章 原稿曝光系统
5.1 结构
5.1.1 规格、控制单元和功能
5.1.2 主要部件
5.1.3 控制系统的结构
5.1.4 读取部控制板
5.2 基本时序
5.2.1 通电时操作的基本时序
5.2.2 根据按下启动键的操作的基本时序(书本模式,1份原稿)
5.2.3 根据按下启动键的操作的基本时序(ADF模式,1份原稿)
5.3 各种控制单元
5.3.1 控制扫描器驱动系统
5.3.1.1 概述
5.3.1.2 读取部电机控制
5.3.2 接触式图像传感器 (CIS)
5.3.2.1 概述
5.3.2.2 接触式图像传感器(CIS)内的模拟控制
5.3.3 放大/缩小
5.3.3.1 改变主扫描方向上的放大率
5.3.3.2 改变副扫描方向上的放大率
5.3.4 控制扫描灯
5.3.4.1 扫描灯
5.3.4.2 概述
5.3.4.3 激活控制
5.3.4.4 错误检测
5.3.5 原稿尺寸检测
5.3.5.1 概述
5.3.5.2 原稿尺寸检测点
5.3.5.3 检测操作的概述
5.3.6 灰尘传感器控制
5.3.6.1 概述
5.3.7 图像处理
5.3.7.1 概述
5.3.7.2 驱动CCD
5.3.7.3 CCD输出的增益校正和偏移校正
5.3.7.4 CCD输出的A/D转换
5.3.7.5 阴影校正(概要)
5.3.7.6 阴影调节
5.3.7.7 阴影校正
5.4 零件更换步骤
5.4.1 原稿台玻璃
5.4.1.1 拆除原稿台玻璃
5.4.1.2 在更换原稿台玻璃后
5.4.1.3 拆除ADF读取玻璃
5.4.1.4 在更换ADF读取玻璃后
5.4.2 读取部控制板
5.4.2.1 在更换读取部控制板前
5.4.2.2 在拆除读取部控制板后
5.4.2.3 拆除读取部控制板
5.4.2.4 在更换读取部控制板后
5.4.3 倒相电路板
5.4.3.1 在拆除倒相电路板前
5.4.3.2 拆除倒相电路板
5.4.4 扫描电机
5.4.4.1 在拆除扫描电机前
5.4.4.2 拆除扫描电机
5.4.5 接触式传感器
5.4.5.1 在拆除接触式图像传感器(CIS)前
5.4.5.2 拆除接触式图像传感器(CIS)
5.4.5.3 在更换CIS后
5.4.6 原稿盖板传感器
5.4.6.1 在拆除原稿台盖板开/关传感器(前/后)前
5.4.6.2 拆除原稿台盖板开/关传感器(前/后)
5.4.7 接触式传感器原位传感器
5.4.7.1 在拆除接触式传感器原始位置传感器前
5.4.7.2 拆除接触式传感器原始位置传感器
5.4.8 原稿传感器
5.4.8.1 在拆除原稿尺寸传感器(AB/Inch配置)前
5.4.8.2 拆除原稿尺寸传感器 (AB/Inch-配置)
第6章 激光曝光
6.1 结构
6.1.1 规格、控制单元和功能
6.1.2 概述
6.2 各种控制
6.2.1 控制激光激活时间
6.2.1.1 启动和关闭激光
6.2.1.2 控制主扫描方向上的同步
6.2.1.3 控制副扫描方向上的同步
6.2.1.4 BD 校正
6.2.2 控制激光的强度
6.2.2.1 APC 控制
6.2.3 控制激光扫描电机
6.2.3.1 控制激光扫描电机的速度
6.3 零件更换步骤
6.3.1 激光扫描单元
6.3.1.1 在拆除激光扫描单元前
6.3.1.2 拆除激光扫描单元
6.3.1.3 在更换激光扫描单元后
第7章 图像成像
7.1 结构
7.1.1 规格、控制单元和功能
7.1.2 概述
7.1.3 打印过程
7.1.4 静态成像模块
7.1.5 显影模块
7.1.6 转印模块
7.1.7 定影模块
7.1.8 ITB 清洁模块
7.1.9 感光鼓清洁模块
7.2 驱动和控制高压系统
7.2.1 概述
7.2.2 一次充电偏压的生成
7.2.3 显影偏压的生成
7.2.4 一次转印偏压的生成
7.2.5 二次转印偏压的生成
7.3 图像稳定控制
7.3.1 图像稳定概述
7.3.2 图像稳定控制的时间
7.3.3 感光鼓膜厚度检测
7.3.4 ATR 控制
7.3.5 D-max 控制
7.3.6 PASCAL控制
7.3.7 D-half控制
7.3.8 ARCDAT控制
7.3.9 颜色偏移校正控制
7.3.10 ATVC 控制
7.4 特殊控制
7.4.1 黑色墨粉带时序
7.4.2 OHP黑色墨粉带时序
7.4.3 彩色墨粉带时序
7.5 感光鼓单元
7.5.1 感光鼓单元
7.5.1.1 概述
7.5.1.2 检测有/无感光鼓单元
7.5.1.3 识别新/旧感光鼓单元
7.5.1.4 打开/关闭墨粉遮板
7.6 墨粉盒
7.6.1 概述
7.6.2 供应墨粉
7.6.3 检测墨粉量
7.6.4 墨粉盒检测
7.7 转印单元
7.7.1 转印单元概要
7.7.1.1 概述
7.7.1.2 一次转印模块
7.7.1.3 ITB 去污时序控制
7.7.1.4 二次转印模块
7.8 废墨粉收集单元
7.8.1 收集废墨粉
7.8.2 检测废墨粉量
7.8.3 废墨粉盒检测
7.9 零件更换步骤
7.9.1 处理单元
7.9.1.1 拆除处理单元
7.9.2 感光鼓单元
7.9.2.1 拆除感光鼓单元
7.9.3 感光鼓ITB电机
7.9.3.1 在拆除感光鼓ITB电机前
7.9.3.2 拆除感光鼓ITB 电机
7.9.4 墨粉仓单元
7.9.4.1 在拆除墨粉仓供应单元前
7.9.4.2 拆除墨粉仓供应单元
7.9.5 显影电机(Bk/Y/M/C)
7.9.5.1 在拆除显影电机前
7.9.5.2 拆除显影电机
7.9.6 中间转印单元
7.9.6.1 拆除ITB单元
7.9.7 转印清洁单元
7.9.7.1 在拆除转印清洁器单元前
7.9.7.2 拆除转印清洁器单元
7.9.7.3 当更换转印清洁器单元时的注意事项
7.9.8 二次转印外侧辊
7.9.8.1 拆除二次转印外侧辊
7.9.8.2 在更换二次转印辊后
第8章 搓纸/输送系统
8.1 结构
8.1.1 规格、控制和功能
8.1.2 模块划分
8.1.3 辊的排列
8.1.4 纸张纸路图(带有复印托盘)
8.1.5 纸张纸路图(带有分页器-Z1/复印托盘)
8.1.6 纸张纸路图(带有分页器-Y1/鞍式分页装订处理器-Y2)
8.1.7 传感器的排列
8.1.8 驱动路线
8.2 基本时序
8.2.1 基本时序
8.3 控制进纸速度
8.3.1 增加速度
8.3.2 根据打印介质和分辨率的进纸速度
8.3.3 各进纸纸路的进纸速度和切换进纸速度的时间
8.3.4 大尺寸纸张的反向加速控制
8.4 检测卡纸
8.4.1 延迟卡纸
8.4.1.1 除搓纸组件外的其它组件的延迟卡纸
8.4.1.2 搓纸组件的延迟卡纸
8.4.2 滞留卡纸
8.4.2.1 普通滞留卡纸
8.4.2.2 通电时的滞留卡纸
8.4.3 其它卡纸
8.4.3.1 尺寸差异卡纸
8.4.3.2 材料差异卡纸
8.4.3.3 开门卡纸
8.5 纸盒搓纸组件
8.5.1 概述
8.5.2 基本时序
8.5.3 识别纸张尺寸
8.5.4 设置通用纸盒
8.5.5 纸张容量传感器
8.6 手动进纸搓纸组件
8.6.1 概述
8.6.2 基本操作时序
8.6.3 识别纸张尺寸
8.7 对位组件
8.7.1 概述
8.7.2 对位组件的控制
8.7.3 检查水平对位
8.7.4 材料差异卡纸检测
8.8 预定影输送
8.8.1 定影拱形控制
8.9 双面进纸组件
8.9.1 概述
8.9.2 双面进纸的循环纸张数量
8.9.3 双面重新搓纸控制
8.9.4 成像时序
8.9.5 纸张流程
8.10 输出
8.10.1 输出控制
8.10.2 输出到主机托盘
8.10.3 当安装输出选购件时的输出操作
8.10.4 指定输出点
8.11 零件更换步骤搓纸组件 1
8.11.1 搓纸组件1
8.11.1.1 在拆除纸盒搓纸组件1前
8.11.1.2 拆除纸盒搓纸组件1
8.11.2 搓纸组件2
8.11.2.1 在拆除纸盒搓纸组件2前
8.11.2.2 拆除纸盒搓纸组件2
8.11.3 传感器安装板
8.11.3.1 在拆除传感器安装板前
8.11.3.2 拆除传感器安装板
8.11.4 搓纸辊
8.11.4.1 拆除搓纸辊
8.11.5 输送辊
8.11.5.1 拆除输送辊
8.11.6 分离辊
8.11.6.1 拆除分离辊
8.11.7 纸盒搓纸电机 1
8.11.7.1 在拆除纸盒搓纸电机1前
8.11.7.2 拆除纸盒搓纸电机 1
8.11.8 纸盒搓纸电机2
8.11.8.1 在拆除纸盒搓纸电机2前
8.11.8.2 拆除纸盒搓纸电机2
8.11.9 纸盒尺寸检测传感器
8.11.9.1 在拆除纸盒尺寸传感器前
8.11.9.2 拆除纸盒尺寸传感器
8.11.10 纸盒重试纸张传感器
8.11.10.1 在拆除纸盒重试纸张传感器前
8.11.10.2 拆除纸盒重试纸张传感器
8.11.11 纸盒纸张传感器
8.11.11.1 在拆除纸盒纸张传感器前
8.11.11.2 拆除纸盒纸张传感器
8.11.12 纸盒纸张容量传感器 (A/B)
8.11.12.1 在拆除纸盒纸张容量传感器(A/B)前
8.11.12.2 拆除纸盒纸张容量传感器(A/B)
8.11.13 滑动电阻器
8.11.13.1 在拆除滑动电阻器前
8.11.13.2 拆除滑动电阻器
8.11.14 纸盒搓纸电磁铁
8.11.14.1 在拆除纸盒搓纸电磁铁前
8.11.14.2 拆除纸盒搓纸电磁铁
8.11.15 纸盒尺寸传感器中继电路板
8.11.15.1 在拆除纸盒尺寸传感器电路板前
8.11.15.2 拆除纸盒尺寸传感器电路板
8.11.16 手动进纸搓纸离合器
8.11.16.1 在拆除手动进纸搓纸离合器前
8.11.16.2 拆除手动进纸搓纸离合器
8.11.17 手动进纸托盘组件
8.11.17.1 在拆除手动进纸托盘组件前
8.11.17.2 拆除手动进纸托盘组件
8.11.18 手动进纸组件
8.11.18.1 在拆除手动进纸组件前
8.11.18.2 拆除手动进纸组件
8.11.19 手动搓纸辊
8.11.19.1 在拆除手动进纸搓纸辊前
8.11.19.2 拆除手动进纸搓纸辊
8.11.20 手动进纸分离片
8.11.20.1 在拆除手动进纸分离片前
8.11.20.2 拆除手动进纸搓纸分离片
8.11.21 对位电机
8.11.21.1 在拆除对位电机前
8.11.21.2 拆除对位电机
8.11.22 双面组件
8.11.22.1 在拆除双面进纸框架前
8.11.22.2 拆除双面进纸框架
8.11.23 双面进纸传感器
8.11.23.1 在拆除双面进纸传感器前
8.11.23.2 拆除双面进纸传感器
第9章 定影系统
9.1 结构
9.1.1 规格、控制和功能
9.1.2 主要部件
9.1.3 控制系统的结构
9.2 各种控制单元
9.2.1 控制定影温度
9.2.1.1 概述
9.2.1.2 待机时的温度控制
9.2.1.3 打印过程中的温度控制
9.2.1.4 定影膜边缘冷却控制
9.2.1.5 定影单元有/无检测
9.2.2 降序控制
9.2.2.1 降序控制
9.3 定影膜单元增压结构
9.3.1 压力/释放控制
9.4 保护功能
9.4.1 概述
9.4.2 定影系统错误代码
9.5 零件更换步骤
9.5.1 定影单元
9.5.1.1 在拆除定影单元之前
9.5.1.2 拆卸定影单元
9.5.2 定影膜单元
9.5.2.1 在拆除定影膜单元前
9.5.2.2 拆除定影膜单元
9.5.3 压力辊
9.5.3.1 在拆除压力辊前
9.5.3.2 拆除压力辊
第10章 外观和控制
10.1 控制面板
10.1.1 概述
10.1.2 LCD处理
10.1.3 调节LCD屏幕的对比度
10.1.4 控制面板CPU
10.2 计数器
10.2.1 概述
10.2.2 增加计数的时间
10.3 风扇
10.3.1 概述
10.3.2 2速控制
10.3.3 操作时序
10.4 电源
10.4.1 电源
10.4.1.1 打印机内电源的路由
10.4.1.2 读取部单元电源的路由
10.4.1.3 向读取部单元供电的时间
10.4.1.4 各种选项的电源路由
10.4.2 DC电源电路板的额定输出
10.4.2.1 打印机单元电源电路板的额定输出
10.4.2.2 控制器电源电路板的额定输出
10.4.2.3 选购件电源电路板的额定输出
10.4.2.4 通宵电源电路板的额定输出
10.4.3 保护功能
10.4.3.1 保护功能
10.4.4 备用电池
10.4.4.1 备用电池
10.4.5 节能功能
10.4.5.1 概述
10.4.5.2 电源控制
10.4.5.3 SNMP 设置
10.5 零件更换步骤
10.5.1 外盖
10.5.1.1 前盖
10.5.1.1.1 拆卸前盖
10.5.1.2 右下盖
10.5.1.2.1 拆卸右下盖
10.5.1.3 右前盖
10.5.1.3.1 拆除右前盖
10.5.1.4 右后盖
10.5.1.4.1 拆卸右后盖
10.5.1.5 左上盖
10.5.1.5.1 拆卸左盖
10.5.1.6 左下盖
10.5.1.6.1 拆卸左下盖
10.5.1.7 左后盖 (上)
10.5.1.7.1 拆卸左后盖
10.5.1.8 后上盖
10.5.1.8.1 拆卸后上盖
10.5.1.9 后下盖
10.5.1.9.1 拆卸后下盖
10.5.1.10 读取部右侧盖板板
10.5.1.10.1 拆卸读取部右侧盖板板
10.5.1.11 读取部左盖板
10.5.1.11.1 拆卸读取部左盖板 0018-2423
10.5.1.12 读取部前盖
10.5.1.12.1 拆卸读取部前盖
10.5.1.13 读取部后盖
10.5.1.13.1 拆卸读取部后盖
10.5.2 墨粉仓驱动单元
10.5.2.1 拆除墨粉仓驱动单元
10.5.3 选购件电源单元
10.5.3.1 在拆除选购件电源电路板前
10.5.3.2 拆卸选购件电源电路板
10.5.4 控制器电源单元
10.5.4.1 在拆卸控制器电源电路板前
10.5.4.2 拆卸控制器电源电路板
10.5.5 打印机电源单元
10.5.5.1 在拆卸打印机电源单元前
10.5.5.2 拆卸打印机电源单元
10.5.6 控制面板
10.5.6.1 拆卸控制面板
10.5.7 控制面板LCD单元
10.5.7.1 在拆除控制面板LCD单元前
10.5.7.2 拆除控制面板LCD单元
10.5.8 DC控制板
10.5.8.1 在拆卸DC控制板前
10.5.8.2 拆卸DC控制板
10.5.9 打印机电源电路板
10.5.9.1 在拆卸打印电源电路板前
10.5.9.2 拆卸打印机电源电路板
10.5.10 通宵电源电路板
10.5.10.1 在拆卸通宵电源电路板前
10.5.10.2 拆卸通宵电源电路板
10.5.11 漏电断路器
10.5.11.1 在拆除漏电断路器前
10.5.11.2 拆除漏电断路器
10.5.12 HV1 电路板
10.5.12.1 在拆除HVT1电路板前(用于成像)
10.5.12.2 拆除HVT1电路板(用于成像)
10.5.13 HV2 电路板
10.5.13.1 在拆除HVT2电路板前(用于转印)
10.5.13.2 拆除HVT2电路板(用于转印)
10.5.14 AC 驱动板
10.5.14.1 在拆除AC驱动板前
10.5.14.2 拆除AC驱动板
10.5.15 DC 驱动板
10.5.15.1 在拆除DC驱动板前
10.5.15.2 拆除DC驱动板
10.5.16 控制面板CPU电路板
10.5.16.1 在拆除控制面板CPU电路板前
10.5.16.2 拆除控制面板CPU电路板
10.5.17 控制面板按键开关电路板
10.5.17.1 在拆除控制面板按键开关电路板前
10.5.17.2 拆除控制面板按键电路板
10.5.18 控制面板倒相电路板
10.5.18.1 在拆除控制面板倒相电路板前
10.5.18.2 拆除控制面板倒相电路板
10.5.19 主电源开关
10.5.19.1 在拆除主电源开关前
10.5.19.2 拆除主电源开关
10.5.20 加热器开关电路板
10.5.20.1 拆卸加热器开关电路板之前
10.5.20.2 拆卸加热器开关电路板
10.5.21 处理单元冷却风扇
10.5.21.1 在拆除前处理单元风扇前
10.5.21.2 拆除前处理单元风扇
10.5.21.3 在拆除后处理单元风扇前
10.5.21.4 拆除后处理单元风扇
10.5.22 定影排热风扇
10.5.22.1 在拆除定影排风扇前
10.5.22.2 拆除定影排风扇
10.5.23 电源冷却风扇
10.5.23.1 在拆除电源风扇2前
10.5.23.2 拆除电源风扇2
10.5.24 电源排风扇
10.5.24.1 在拆除电源风扇前
10.5.24.2 拆除电源风扇
10.5.25 输出冷却风扇
10.5.25.1 在拆除输出接触风扇前
10.5.25.2 拆除输出接触风扇
10.5.26 定影边缘冷却风扇
10.5.26.1 在拆除定影侧冷却风扇前
10.5.26.2 拆除定影侧冷却风扇
10.5.27 二次转印排风扇
10.5.27.1 在拆除二次转印冷却风扇前
10.5.27.2 拆除二次转印冷却风扇
10.5.28 墨粉过滤器
10.5.28.1 在拆除墨粉过滤器前
10.5.28.2 拆除墨粉过滤器
10.5.29 定影电机在拆除定影电机前
10.5.29.1 拆除定影电机
10.5.30 风扇快门电机
10.5.30.1 在拆除风扇快门电机前
10.5.30.2 拆除风扇快门电机
10.5.31 右门
10.5.31.1 在打开/拆除右侧盖板前
10.5.31.2 打开/拆除右侧盖板
第11章 MEAP
11.1 MEAP
11.1.1 检查操作环境
11.1.2 设置网络
11.1.3 设置登录SMS的方法
11.1.4 登录到SMS
11.1.5 检查应用程序列表
11.1.6 启动和停止MEAP应用程序
11.1.7 检查平台信息
11.1.8 MEAP 规格
11.1.9 检查带SMS的MEAP应用程序的系统信息
11.1.10 打印MEAP应用程序的系统信息
11.1.11 安装应用程序
11.1.12 参考 (应用程序系统信息)
11.1.13 MEAP Enterprise Service Manager
11.1.14 添加许可文件
11.1.15 禁用许可文件(暂停许可证)
11.1.16 下载/删除无效的许可文件
11.1.17 可重用许可证
11.1.18 转发许可
11.1.19 卸载应用程序
11.1.20 修改登录服务
11.1.21 初始化密码
11.1.22 创建MEAP应用程序区的备份,格式化硬盘,用备份恢复MEAP应用程序区,使用SST(维修支持工具)
11.1.23 更换硬盘驱动器
11.1.24 MEAP 安全模式
11.1.25 为MEAP应用程序设置HTTP端口(2级)
11.1.26 参考材料
11.1.27 专用个别措施的选项
第12章 RDS
12.1 RDS
12.1.1 应用程序运行模式
12.1.2 维修中心URL和端口规格
12.1.3 通信测试
12.1.4 通信日志
12.1.5 详细的通信日志
12.1.6 SOAP 通信功能
12.1.7 在SOAP传输错误时重新发送
12.1.8 e-RDS 设置屏幕
12.1.9 休眠操作
12.1.10 网络设置(维护)
12.1.11 e-RDS 设置(维护)
12.1.12 故障诊断
12.1.13 错误消息
第13章 维修和检查
13.1 定期更换的零件
13.1.1 概述
13.1.2 读取部单元
13.1.3 打印机单元
13.2 耐用品和耗材
13.2.1 概要
13.2.2 读取部单元
13.2.3 打印机单元
13.3 定期维修基本程序
13.3.1 定期维修基本程序
13.3.2 定期维修的工作项(读取部单元)
13.3.3 定期维修的工作项(打印机单元)
第14章 标准和调整
14.1 扫描系统
14.1.1 在更换CIS后
14.1.2 在更换原稿台玻璃后
14.1.3 在更换ADF读取玻璃后
14.1.4 在更换读取部控制板后
14.2 激光曝光系统
14.2.1 在更换激光扫描器单元后
14.3 成像系统
14.3.1 在更换二次转印辊后
14.4 定影系统
14.4.1 辊隙宽度确认
14.5 电气零件
14.5.1 在更换读取部控制板后
14.5.2 在更换DC控制板后
14.5.3 更换主控制板
14.5.4 当更换SRAM 电路板时
14.5.5 当更换硬盘时
14.6 搓纸/进纸系统
14.6.1 当更换搓取纸盒时调整水平对位
14.6.2 为手动进纸托盘调整水平对位
第15章 校正不良图像
15.1 进行初始检查
15.1.1 检查现场环境
15.1.2 检查纸张
15.1.3 检查耐用品
15.1.4 检查装置和功能模块
15.1.5 其它
15.2 测试打印
15.2.1 概述
15.2.2 测试打印页的TYPE
15.2.3 选择测试打印页的TYPE
15.2.4 16-灰度等级 (TYPE=4)
15.2.5 全页半色调 (TYPE=5)
15.2.6 栅格 (TYPE=6)
15.2.7 MCYBk水平条纹(TYPE=10)
15.2.8 64灰度等级 (TYPE=12)
15.2.9 全彩色16灰度等级(TYPE=14)
15.3 电气零件的概要
15.3.1 离合器/电磁铁
15.3.1.1 离合器/电磁铁表
15.3.2 电机
15.3.2.1 电机表
15.3.3 风扇
15.3.3.1 风扇表
15.3.4 传感器
15.3.4.1 传感器表
15.3.5 开关
15.3.5.1 开关表
15.3.6 灯、加热器及其它部件
15.3.6.1 灯、加热器及其它部件的表
15.3.7 电路板
15.3.7.1 电路板表
15.3.8 插头
15.3.8.1 插头
15.3.9 可变电阻器(VR)、发光二极管(LED)和电路板的检查插脚
15.3.9.1 可变电阻器(VR)、发光二极管(LED)和电路板的检查插脚
15.3.9.2 主控制板(主)
15.3.9.3 主控制板 (子 R-A)
15.3.9.4 DC 控制板
第16章 自我检测
16.1 错误代码表
16.1.1 错误代码表
16.2 错误代码详细情况
16.2.1 错误代码详细情况表
16.2.2 E602的详细情况
16.3 错误代码(SEND)
16.3.1 自诊断显示
16.3.2 无消息的错误代码列表
第17章 维修模式
17.1 概要
17.1.1 维修模式的结构
17.1.2 输入或选择维修模式
17.1.3 退出维修模式
17.1.4 维修模式的备份
17.1.5 初始屏幕
17.1.6 主/中间项屏幕
17.1.7 子项屏幕
17.2 显示(状态显示模式)
17.2.1 COPIER
17.2.1.1 COPIER表
17.2.2 FEEDER
17.2.2.1 FEEDER 表
17.3 I/O (I/O 显示模式)
17.3.1 概述
17.3.2
17.3.3
17.3.4
17.3.5
17.3.6
17.4 ADJUST (调整模式)
17.4.1 COPIER
17.4.1.1 COPIER 表
17.4.2 FEEDER
17.4.2.1 FEEDER 表
17.4.3 SORTER
17.4.3.1 SORTER 表
17.5 FUNCTION (操作/检查模式)
17.5.1 COPIER
17.5.1.1 COPIER 表
17.5.2 FEEDER
17.5.2.1 FEEDER 表
17.6 OPTION (机器设置模式)
17.6.1 COPIER
17.6.1.1 COPIER 表
17.6.2 SORTER
17.6.2.1 SORTER 表
17.6.3 BOARD
17.6.3.1 BOARD表
17.7 TEST (测试打印模式)
17.7.1 COPIER
17.7.1.1 COPIER 表
17.8 COUNTER (计数器模式)
17.8.1 COPIER
17.8.1.1 COPIER 表
第18章 升级
18.1 概要
18.1.1 系统软件类型
18.1.2 升级概述
18.1.3 功能/操作概述
18.1.4 在下载时的注意事项
18.2 进行准备
18.2.1 安装系统软件 (系统 CD -> SST)
18.2.2 安装系统软件 (SST -> USB)
18.2.3 进行连接 (SST在使用中)
18.2.4 进行连接 (USB设备在使用中)
18.3 格式化硬盘
18.3.1 格式化所有分区
18.3.2 格式化选定的分区
18.3.3 格式化分区
18.4 下载系统软件
18.4.1 批量下载
18.4.1.1 概要
18.4.1.2 下载步骤
18.4.2 下载系统软件 (单个)
18.4.2.1 下载步骤
18.5 上传和下载备份数据
18.5.1 概要
18.5.2 上传步骤
18.5.3 下载步骤
18.6 使用USB进行版本升级
18.6.1 菜单和功能的概述
18.6.2 注意事项
18.6.3 下载/写入系统软件(自动)
18.6.4 下载系统软件(当版本下载到相同版本上时执行确认)
18.6.5 下载系统软件(全部重写)
18.6.6 格式化硬盘
18.6.7 其它功能
第19章 维修工具
19.1 维修工具
19.1.1 特殊工具
19.1.2 溶剂和润滑油
iR C2550i/3080i/3580i 维修手册 Apr 17 2008 佳能 (中国)有限公司技术部 BIS_TS 科发行
介绍 佳能 ( 中国 ) 有限公司技术部 BIS_TS 科发行 使用 本维修手册由佳能公司出版发行,供合格人员学习产品的技术理论、安装、维护和维修 . 本维修手册覆盖了产品的所有销售区域 . 正因为如此,本手册中可能含有并不适合您 所在地区的内容 . 更正 由于产品的改进和变更,本手册可能包含技术错误和印刷错误 . 当产品变更或者本手册 内容发生变动,佳能公司将会在必要时发布技术信息 . 如果在较长或者较短的期间内, 本手册的内容发生重大的变更,佳能公司将会发行本手册的新版本 . 在与当地法律相抵触的任何国家内,下列段落不予适用 . 商标 本手册使用的产品名称以及公司名称为各个公司的注册商标 . 版权 本手册享有版权,保留所有权利 . 根据版权法,未经佳能公司的书面同意,本手册不得 全部地或者部分地复制、翻印、或者翻译为其他语言 . 版权所有 .2001 佳能公司 COPYRIGHT © 2001 CANON INC°£ 警告 本手册的使用应该严密监督 ,以免泄漏机密信息
佳能 ( 中国 ) 有限公司技术部 BIS_TS 科发行 介绍 所使用的符号 本文件使用下列符号表示专用信息 . 符号 说明 表示非特定性质的项目,可能被列为 “注意” . “小心” . “警告” 表示需要小心以防止电击项目 表示需要小心以防止燃烧 (火灾)项目 表示禁止分解以防止电击或者电路问题的项目 表示需要从电源出口切断电源插座的项目 表示旨在提供注意事项协助理解讨论中主题的项目 表示有助于理解正在讨论的主题的参考项目 Memo REF. 提供对某种预检方式的说明 . 提供对某种错误指示的性质的说明 .
介绍 佳能 ( 中国 ) 有限公司技术部 BIS_TS 科发行 以下规定适用于维修手册的所有部分: 的方向表示电信号的流向 . 1.每一章的各个部分对具体功能以及电气系统和机械系统在操作定时方面的联系做了说 明 . 在这些图解中, 符号 表示机械驱动的路径; 而在信号名称和符号一同出现的 场合, 箭头 “打开电源”这一表示,意味着打开电源开关,关闭前门,关闭输出单元门,以便向设 备供电 . 2. 在数字电路中,“1 ”用于表示给定信号的电平 “高”,而 “0 ”则表示给定信号的 电平 “低”(但是其电压值, 电路与电路之间是不尽相同的 .)除此之外,星号 (*) 比 如在 “DRMD*”中星号表示当电平为” 0 ”时有 DRMD 信号通过 . 实际上几乎在所有的情况下,对微处理器的内部运行机制无法实地检查 . 因此,对其 将不作讨论:对它们所做的说明解释是就从传感器到 DC 控制器印刷电路板的输入以 及从控制器印刷电路板的输出到负荷这两方面进行的 . 因为产品的改进或者其它原因,本维修手册中的说明会不经通知加以变更 . 重大的变更 将会以维修信息公告的方式进行交流 . 所有维修人员均应对本维修手册以及所有相关的维修信息公告板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理 解和掌握,并且具有对设备故障进行识别、分析的能力 .
佳能 ( 中国 ) 有限公司技术部 BIS_TS 科发行 介绍
佳能 ( 中国 ) 有限公司技术部 BIS_TS 科发行 目录 目 录 1.1 系统结构 ................................................................................. 1-1 1.1.1 系统配置概述 (输出选购件) ........................................................... 1-1 1.1.2 系统配置 ( 搓纸 / 原稿处理选购件 ) ..................................................... 1-3 1.1.3 读取部加热器系统配置 ................................................................. 1-4 1.1.4 纸盒加热器系统配置 1 ................................................................. 1-4 1.1.5 纸盒加热器系统配置 2 ................................................................. 1-5 1.1.6 侧纸仓加热器系统配置 ................................................................. 1-5 1.1.7 系统配置 (打印 / 发送选购件) ......................................................... 1-5 1.1.8 打印 / 发送选购件的功能 ............................................................... 1-7 1.2 产品规格 ................................................................................. 1-8 1.2.1 零件名称 ............................................................................. 1-8 1.2.1.1 外视图 ........................................................................... 1-8 1.2.1.2 横截面 ........................................................................... 1-9 1.2.2 使用机器 ............................................................................ 1-10 1.2.2.1 打开电源开关 .................................................................... 1-10 1.2.2.2 关于关闭主电源开关的注意事项 .................................................... 1-10 1.2.3 用户模式项 .......................................................................... 1-11 1.2.3.1 一般设置 ........................................................................ 1-11 1.2.3.2 时间设置 ........................................................................ 1-13 1.2.3.3 调节 / 清洁 ...................................................................... 1-13 1.2.3.4 报告设置 ........................................................................ 1-13 1.2.3.5 系统设置 ........................................................................ 1-13 1.2.3.6 复印设置 ........................................................................ 1-16 1.2.3.7 通信设置 ........................................................................ 1-16 1.2.3.8 邮箱设置 ........................................................................ 1-18 1.2.3.9 地址簿设置 ...................................................................... 1-18 1.2.4 用户维护 ............................................................................ 1-19 1.2.4.1 清洁 ............................................................................ 1-19 1.2.4.2 检查 ............................................................................ 1-22 1.2.5 安全性 .............................................................................. 1-23 1.2.5.1 激光的安全性 .................................................................... 1-23 1.2.5.2 CDRH 法 ......................................................................... 1-23 1.2.5.3 激光系统的处理 .................................................................. 1-23 1.2.5.4 墨粉的安全性 .................................................................... 1-24 1.2.5.5 当处理锂电池时的注意事项 ........................................................ 1-24 1.2.5.6 在其工作前的注意事项 ............................................................ 1-24 1.2.6 产品规格 ............................................................................ 1-24 1.2.6.1 型号和功能 ...................................................................... 1-24 1.2.6.2 其它 ............................................................................ 1-25 1.2.7 功能清单 ............................................................................ 1-25 1.2.7.1 打印速度 (图像) ................................................................ 1-25 1.2.7.2 纸张类型 ........................................................................ 1-26 第 2 章 安装 2.1 进行预检查 ............................................................................... 2-1 2.1.1 选择安装场地 ....................................................................................2-1 2.1.2 安装前进行检查 ..................................................................................2-2 2.1.3 选购件的组合表 ..................................................................................2-2 2.2 拆开包装和安装 ........................................................................... 2-3 2.2.1 拆除包装 ........................................................................................2-3 2.2.2 扫描单元的安装 ...................................................................................2-3 2.2.3 安装感光鼓 ......................................................................................2-3 2.2.4 鼓盒的安装 ......................................................................................2-8 2.2.5 电缆的连接 ......................................................................................2-8
目录 佳能 ( 中国 ) 有限公司技术部 BIS_TS 科发行 2.2.6 当关闭主电源时的注意事项 ........................................................................2-9 2.2.7 固定机器到适当位置 ..............................................................................2-9 2.2.8 设置纸盒 ........................................................................................2-9 2.2.9 自动灰度校正 ...................................................................................2-10 2.2.10 调整图像位置 ..................................................................................2-10 2.3 检查网络的连接 ..........................................................................2-13 2.3.1 检查网络的连接 .................................................................................2-13 2.3.2 使用 PING .......................................................................................2-13 2.3.3 使用远程主机地址进行检查 .......................................................................2-13 2.4 网络的故障诊断 ..........................................................................2-13 2.4.1 网络的故障诊断 .................................................................................2-13 2.4.2 使用回送地址进行检查 ...........................................................................2-13 2.4.3 使用本地主机地址进行检查 .......................................................................2-13 2.5 检查图像 / 操作 ..........................................................................2-13 2.5.1 检查图像 .......................................................................................2-13 2.6 安装复印托盘 ............................................................................2-14 2.6.1 检查零件 ........................................................................................2-14 2.6.2 安装步骤 ........................................................................................2-14 2.7 安装读卡器 ..............................................................................2-14 2.7.1 安装时的注意事项 ...............................................................................2-14 2.7.2 检查内容 .......................................................................................2-14 2.7.3 关闭主机 .......................................................................................2-15 2.7.4 安装程序 .......................................................................................2-15 2.8 安装原稿托盘 ............................................................................2-16 2.8.1 检查内容 .......................................................................................2-16 2.8.2 安装程序 .......................................................................................2-17 2.9 安装钥匙开关单元 ........................................................................2-17 2.9.1 检查内容 .......................................................................................2-17 2.9.2 关闭主机 .......................................................................................2-18 2.9.3 安装程序 .......................................................................................2-18 2.9.4 安装后的检查 ...................................................................................2-19 2.10 安装读取部加热器 .......................................................................2-19 2.10.1 检查零件 ......................................................................................2-19 2.10.2 关于安装的注意事项 ............................................................................2-19 2.10.3 关闭机器 ......................................................................................2-19 2.10.4 安装程序 ......................................................................................2-19 2.11 为纸盒工作台安装纸盒加热器 ..............................................................2-20 2.11.1 检查内容 ......................................................................................2-20 2.11.2 检查内容 ......................................................................................2-21 2.11.3 关闭主机 ......................................................................................2-21 2.11.4 安装程序 (纸盒加热器装置 -29) .................................................................2-21 2.11.5 安装程序 (纸盒加热器附件 D2) ..................................................................2-21 2.12 安装纸仓加热器 .........................................................................2-23 2.12.1 检查要安装的零件 ..............................................................................2-23 2.12.2 关闭主机 ......................................................................................2-23 2.12.3 安装程序 ......................................................................................2-24 2.13 安装电源 ...............................................................................2-28 2.13.1 检查内容 ......................................................................................2-28 2.13.2 关闭主机电源 ..................................................................................2-28 2.13.3 安装步骤 ......................................................................................2-28 2.14 安装 DADF ..............................................................................2-31 2.14.1 检查零件 ......................................................................................2-31 2.14.2 关闭机器 ......................................................................................2-31 2.14.3 安装程序 ......................................................................................2-31 2.14.4 清洁原稿台玻璃 .................................................................................2-33 2.14.5 调整 ...........................................................................................2-33 2.14.6 粘贴标签 .......................................................................................2-35 2.14.7 操作检查 .......................................................................................2-36 2.15 安装内置双路托盘 ........................................................................2-36 2.15.1 检查零件 .......................................................................................2-36 2.15.2 关闭机 ........................................................................................2-36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