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4年北京高考理科综合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资料共2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4 年北京高考理科综合真题及答案 生物 一、选择题(每小题 6 分) 1、 蓝细菌(蓝藻)与酵母菌的相同之处是 A、都有拟核 C、都有线粒体 B、均能进行需(有)氧呼吸 D、均能进行光合作用 2、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 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 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通过神经减少汗腺分泌 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3、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 通透性,结果如右图。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A、 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 H2O 通过的物质 B、生物膜对 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 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4、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 毒性病毒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 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 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毒性过强不利于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时因为兔康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D、蚊子在病毒和兔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5、在 25 0C 的实验条件下可顺利完成的是 A、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C、大鼠神经细胞的培养 B、用菲林(本尼迪特)试剂鉴定还原糖 D、制备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固体培养基 二、作答题 29、(18 分) 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 2.5cm 长的部分(茎芽),置 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图 1)。实验分为 A、B、C 三组,分别培养至第 1、8、15 天,每组再用适宜浓度的激 素处理 30 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见图 2。 (1)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__________的分子。 (2)本实验中,试管用滤膜封口是为了在不影响_________通过的情况下,起到________作用。用激素处 理时,应将 IAA 加在___________(填“培养液中”或“茎芽尖端”)。 (3)图 2 数据显示,GA3 和 IAA 对离体茎芽的伸长生长都表现出_________作用,GA3 的这种作用更为显著。 (4)植物伸长生长可能是细胞数量和/或_________增加的结果。当加入药物完全抑制 DNA 复制后,GA3 诱导 的茎芽伸长生长被抑制了 54%,说明 GA3 影响茎芽伸长生长的方式是____.
(5)从图 2 中,B 组(或 C 组)数据可知,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 GA3 单独处理的 _______ 倍 、 IAA 单 独 处 理 的 _______ 倍 , 由 此 可 以 推 测 GA3 和 IAA 在 对 茎 芽 伸 长 生 长 的 作 用 上 存 在 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6)A 组数据未显示出 GA3 和 IAA 具有上述关系,原因可能是离体时间短的茎芽中______的量较高。 30、(16 分) 拟南芥的 A 基因位于 1 号染色体上,影响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交换频率,a 基因无此功能;B 基因位于 5 号染 色体上,使来自同一个花粉母细胞的四个花粉粒分离,b 基因无此功能。用植株甲(AaBB)与植株乙(AAbb) 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在 F2 中获得了所需植株丙(aabb)。 (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联会形成的_________经_______染色体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最终复制 后的遗传物质被平均分配到四个花粉粒中。 (2)a 基因是通过将 T—DNA 插入到 A 基因中获得的,用 PCR 法确定 T—DNA 插入位置时,应从图 1 中选择 的引物组合是________。 (3)就上述两对等位基因而言,F1 中有______种基因型的植株。F2 中表现型为花粉粒不分离的植株所占比 例应为_______。 (4)杂交前,乙的 1 号染色体上整合了荧光蛋白基因 C、R。两代后,丙获得 C、R 基因 (图 2)带有 C、R 基因的花粉粒能分别呈现出蓝色、红色荧光。 1 丙获得了 C、R 基因是由于它的亲代中的____________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交换。 2 丙的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若染色体在 C 和 R 基因位点间只发生一次交换,则产生的四个花粉粒 呈现出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 3 本实验选用 b 基因纯合突变体是因为:利用花粉粒不分离的性状,便于判断染色体在 C 和 R 基因位点间 ________,进而计算出交换频率。通过比较丙和_____的交换频率,可确定 A 基因的功能。 31、(16 分) 人感染乳头瘤病毒(HPV)可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研究机构为评估某种 HPV 疫苗的效果,在志愿者中进 行接种。一段时间后,统计宫颈出现癌前病变(癌变前病理变化,可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人数,结果见表。 (1)为制备该疫苗,将 HPV 外壳蛋白 L1 基因与_________连接,导入受体细胞。受体细胞将目的基因转录, 再以__________为原料翻译出 L1 蛋白,这样就获得了疫苗的有效成分。 (2)人体接种该疫苗后,_____________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一旦 HPV 侵入机体,___________ 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这些抗体与游离 HPV 结合,阻止 HPV_____________。所以 A2 组出现癌 前病变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3)B1 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显著高于________组,据此推测感染 HPV 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 (4)B2 组与 B1 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原因可能是该疫苗未能明显诱导___________ 清除体内 HPV。 (5)综上所述,该疫苗可用于宫颈癌的__________________。 2014 北京理综化学 6.下列试剂中,标签上应标注 和 的是
A.C2H5OH B.HNO3 C.NaOH D.HCl 7.下列金属中,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层能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空气氧化的是 A.K B.Na C.Fe D.Al 8.下列电池工作时,O2 在正极放电的是 A.锌锰电池 B.氢燃料电池 C.铅蓄电池 D.镍镉电池 9.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测 0.1 mol/L 的氨水的 pH 为 11: NH3·H2O NH4 + +OH— B.将 Na 块放入水中,产生气体:2Na+2H2O == 2NaOH+H2↑ C.用 CuCl2 溶液做导电性实验,灯泡发光:CuCl2 通电 Cu2+ +2Cl— D.Al 片溶于 NaOH 溶液中,产生气体:2Al+2OH—+2H2O ==2AlO2 — +3H2↑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丙三醇>苯酚>1-氯丁烷 B.用核磁共振氢谱不能区分 HCOOCH3 和 HCOOCH2CH3 C.用 Na2CO3 溶液不能区分 CH3COOH 和 CH3COOCH2CH3 D.油脂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能发生水解反应,且产物相同 11.用右图装置(夹持、加热装置已略)进行试验,有②中现象,不能证实①中反应发生的是
①中实验 ②中现象 A 铁粉与水蒸气加热 肥皂水冒泡 B 加热 NH4Cl 和 Ca(OH)2 的混合物 酚酞溶液变红 C NaHCO3 固体受热分解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 石蜡油在碎瓷片上受热分解 Br2 的 CCl4 溶液褪色 12.在一定温度下,10 mL 0.40mol/LH2O2 溶液发生催化分解。不同时刻测得生成 O2 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 状况)如下表。 t/min 0 2 4 6 8 10 V(O2)/mL 0.0 9.9 17.2 22.4 26.5 29.9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A.0~6 min 的平衡反应速率:v(H2O2)≈3.3×10-2 mol/(L·min) B.6~10 min 的平衡反应速率:v(H2O2)<3.3×10-2 mol/(L·min) C.反应到 6 min 时,c(H2O2)=0.30mol/L D.反应到 6 min 时,H2O2 分解了 50% 25.(17 分)顺丁橡胶、制备醇酸树脂的原料 M 以及杀菌剂 N 的合成路线如下: 聚合 反应 I 顺式聚合物 P 硫化 CH2=CH CH=CH2 反应 II A (1) O3 (2) Zn/H2O 顺丁橡胶 B H2 Ni/ CH2OH CHCH2CH2OH CH2CH2CH2OH Cl Cl C H+ 反应 III OH N (C13H8Cl4O2)
已知:i. CH2 CH CH CH2 + CH2 CH2 ii. RCH=CHR' (1) O3 (2) Zn/H2O RCHO + R'CHO (R、R'代表烃基或氢) (1)CH2=CH—CH=CH2 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 I 的反应类型是(选填字母)_________。 a. 加聚反应 b.缩聚反应 (3)顺式聚合物 P 的结构式是(选填字母)________。 a. H2C H H C C CH2 n H2C H b. C CC C CH2 H n c. CH2 HC H n C C H H (4)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08。 ①反应 II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1 molB 完全转化成 M 所消耗的 H2 的质量是_______g。 (5)反应 III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 的某些同分异构体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也能生成 B 和 C,写出其中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14 分)NH3 经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 HNO3 和 NH4NO3,如下图所示。 II NO2 III HNO3 NH3 I NO IV NH4NO3 ( 1 ) I 中 , NH3 和 O2 在 催 化 剂 作 用 下 反 应 , 其 化 学 方 程 式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II 中,2NO(g) +O2(g) 2NO2(g)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分别测得 NO 的平衡转化率在不同压强(p1、 p2)下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右图)。 ①比较 p1、p2 的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 ②随温度升高,该反应平衡常数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 (3)III 中,将 NO2(g)转化成 N2O4(l),再制备浓硝酸。 ①已知:2NO2(g) N2O4(g) ΔH1 2NO2(g) N2O4(l) ΔH2 ②N2O4 与 O2、H2O 化合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IV 中,电解 NO 制备 NH4NO3,其工作原理如右图所示, 产物全部转化为 NH4NO3,需补充物质 A,A 是________,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 使 电 解 明 理 由 : 27.(12 分)碳、硫的含量影响钢铁性能,碳、硫含量的一种测定方法是将钢样中碳、硫转化为气体,再用 测碳、测硫装置进行测定。 (1)采用装置 A,在高温下 x 克钢样中碳、硫转化为 CO2、SO2。
①气体 a 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 ②若钢样中硫以 FeS 的形式存在,A 中反应:3FeS+5O2 高温 1_____ +3________。 (2)将气体 a 通入测硫酸装置中(如右图),采用滴定法测定硫的含量。 ①H2O2 氧化 SO2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 NaOH 溶液滴定生成的 H2SO4,消耗 z mLNaOH 溶液,若消耗 1 mLNaOH 溶 液相 当于 硫 的质 量为 y 克 ,则 该钢 样 中硫 的质 量 分数 为 __________。 (3)将气体 a 通入测碳装置中(如下图),采用重量法测定碳的质量。 ①气体 a 通过 B 和 C 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计算钢样中碳的质量分数,应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5 分)用 FeCl3 酸性溶液脱除 H2S 后的废液,通过控制电压电解得以再生。某同学使用石墨电极,在 不同电压(x)下电解 pH=1 的 0.1mol/L 的 FeCl2 溶液,研究废液再生机理。记录如下(a、b、c 代表电压数 值):
序号 电压/V 阳极现象 检验阳极产物 I x≥a 电极附近出现黄色,有气泡产生 有 Fe3+、有 Cl2 II a>x≥b 电极附近出现黄色,无气泡产生 有 Fe3+、无 Cl2 III b>x>0 无明显变化 无 Fe3+、无 Cl2 (1)用 KSCN 检验出 Fe3+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I 中,Fe3+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Cl—在阳极放电,生成的 Cl2 将 Fe2+氧化。写出有关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 II 推测,Fe3+产生的原因还可能是 Fe2+在阳极放电,原因是 Fe2+具有_________性。 (4)II 中虽未检验出 Cl2,但 Cl—在阳极是否放电仍需进一步验证。电解 pH=1 的 NaCl 溶液做对照实验, 记录如下: 序号 电压/V 阳极现象 检验阳极产物 IV a>x≥c 无明显变化 V c>x≥b 无明显变化 有 Cl2 无 Cl2 ①NaCl 的浓度是_________mol/L ②IV 中检测 Cl2 的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与 II 对比,得出的结论(写出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