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卷第
年
期
5
月
9
37
2018
JOURNAL OF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
Vol. 37 No. 5
Sep. 2018
]
燃煤锅炉烟气湿法脱硫超低排放的微比例试验研究[
J
.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
卞平艳,苗东书,杜建飞,等
.
版) ,
:
) :
(
5
98-104. doi
2018
,
37
,
BIAN P Y
MIAO D S
[
]
J
,
DU J F
10. 16186 / j. cnki. 1673-9787. 2018. 05. 15
,
et al.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fundamental factors on the ultra-low emission via a scaling WFGD
experiment device
. Journal of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2018
98-104. doi
10. 16186 / j. cnki.
(
) ,
(
,
37
5
) :
:
1673-9787. 2018. 05. 15
燃煤锅炉烟气湿法脱硫超低排放的
微比例试验研究
*
(
卞平艳1,苗东书1,2,杜建飞1,李海霞1
(
1.
河南理工大学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
2.
中铝中州铝业有限公司,河南 焦作
)
454000
摘要: 基于自行搭建的烟气湿法脱硫实验台,对不同参数条件下的烟气脱硫效果进行试验研
究。定量分析了烟气温度、SO2
质量浓度、烟气量、表面活性剂含量、喷淋层数以及托盘孔径等
条件对脱硫效率的影响规律。最后,针对中铝中州分公司 2 × 220 t / h 锅炉进行烟气脱硫超低
排放质量浓度为 30. 9 mg / Nm3,脱硫效率达 97. 5% ,
排放工艺逆向放大设计。结果表明,SO2
满足电站锅炉烟气超低排放指标。
关 键 词: 燃煤锅炉; 湿法脱硫; 微比例; 超低排放; 脱硫率
中图分类号: X701
文章编号: 1673-9787
文献标志码: A
05-98-7
2018
(
)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fundamental factors on the ultra-low emission via
a scaling WFGD experiment device
BIAN Pingyan1,
MIAO Dongshu1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
2,
,
,
DU Jianfei1,
,
Jiaozuo 454000
LI Haixia1
;
,
Henan
China
2. Aluminum Corporation of China
1.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Power Engineering
Limited Zhongzhou Aluminum Co.
,
Ltd. Jiaozuo 454000
,
Henan
,
China
)
:
Abstract
A lab scaling wet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
)
WFGD
actual operation. The experimental influences of main operating parameters
flue gas temperature
,
,
,
tration
flue gas quantity
the ratio of calcium to sulfur
spray layer numbers and tray bore diameters
desulfurization efficiency were investigat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experiment device wa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
,
SO2 concen-
on
,
etc.
)
,
the process of flue gas desul-
furization was designed for 2 × 220 t / h boiler in China Aluminum Branch. The concentration of sulfur dioxide
emissions was 30. 9 mg / Nm3 with the desulfurization efficiency of 97. 5%
which met the ultra-low require-
,
ment of flue gas emissions in power plant boiler.
Key words
:
coal-fired boiler
;
wet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
lab scaling
;
ultra-low emission
;
desulfurization effi-
ciency
*
2018-01-16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第一作者简介: 卞平艳(
; 修回日期:
2018-03-19
U1504217
)
1982—
:
E-mail
bianpy@ hpu. edu. cn
) ,女,河南济源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矿山机电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
中国煤炭期刊网 www.chinacaj.net
1 脱硫原理及微比例试验系统
1. 1 脱硫反应原理
石膏法[
基于现行的石灰石
]湿法脱硫工艺
及电厂实际运行的脱硫设备系统流程,设计了用
于试验分析的微比例湿法脱硫系统,脱硫原理如
下
6-7
/
) 烟气中的
SO2 、SO3
和
HCl
等酸性气体被
。
(
1
脱硫液吸收和水反应,即
3 + H + ,
4 + H + ,
SO2 + H2 幑幐O
SO3 + H2 幑幐O
HCl
幑幐
幑幐HF
(
HSO -
HSO -
H + + Cl - ,
H + + F - 。
) 石灰石在脱硫塔酸性脱硫液中溶解,即
与脱硫液反应生成
程,即为烟气脱硫的实现过程
1. 2 微比例试验系统
的过
CaSO4 ·2H2 O
。
3
1. 8 m
,共分为
考虑到实验室的高度与操作的方便,脱硫塔
层,下层为氧化区,
其中,吸收区高
下层底部可用于储存一定量的石灰
脱硫塔主体采用透明有机玻璃制作,便
烟气湿法脱硫试验
总高度设为
中间层为吸收区,上层为喷淋区
度为
石浆液
于观察脱硫塔内部喷雾状况
系统实物图如图
1. 2 m。
) 所示
。
。
。
(
1
a
。
Ca2 + + HCO -
3
,
H2 O + CO2 ↑。
) 氧化和结晶反应发生在吸收塔浆池中,
5. 6 ~ 5. 8
)
间,具体反应方程式为
4 + H + ( 氧化) ,
( 结
CaSO4 · 2H2 O
SO2 -
O 幑幐2
+ H2 幑幐O
2
CaCO3 + H 幑幐+
HCO -
3 + H 幑幐+
(
3
控制其
在
(
3 +
pH
HSO -
1 /2
Ca2 + + SO2 -
。
SO2
4
晶)
卞平艳,等: 燃煤锅炉烟气湿法脱硫超低排放的微比例试验研究
99
第
5
期
0 引 言
]
]
[
5-7
1-4
。
。
70%
SO2
SO2
在我国一次性能源的生产及消耗结构中,煤
火电厂以煤作为主要燃料进行
,造成大气环境
的排放量也在
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是我国实施可
炭约占
发电,煤直接燃烧释放出大量
污染,且随着装机容量的递增,
不断增加[
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因此,加大火电厂
SO2
超低排
排放的控制力度就显得非常紧迫和必要
放是指在燃煤锅炉运行过程中采用多种污染物脱
除技术,以降低污染物排放,使其符合排放限值,
即烟气中
的排放质量浓度分别小
火电
于
《
) 中规
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23—2011
,
定的燃煤锅炉重点地区排放限值分别降低
,是燃煤发电机组清洁生产的新里程
SO2 、
,
50 mg / Nm3
项指标比
、NOx
8-11
。
(
》
,
10
烟尘
50%
和
这
。
35
3
[
]
50%
30%
碑
。
7
6
3
。
。
”
倪迎春[
超低排放
史文峥等[
电袋除尘器和湿式电除尘器
现今,包括五大发电集团在内的国内许多电
厂及环保企业纷纷投入到锅炉烟气脱硫及超低排
]在综合烟气净
放的建设与改造中
化系统各单元间的协同作用的基础上,总结了低
温电除尘器
种
、
技术,验证了超低排放在合理配置污
“
染物控制设备的条件下可以实现
]对
实际生产过程中的电厂锅炉烟气净化设备进行了
理论分析,通过比较脱硫设备实际运行参数,佐证
了改造技术的有效性,并针对技术改造后出现的
脱硫液高度不稳定等问题,提出了相
脱硫液起泡
、
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烟气脱硫技术和
。
除尘一体化技术(
) 的结合研究,提出了机
组脱硫除尘改造方案,即应用脱硫除尘一体化技
术进行脱硫和除尘,并采用催化剂技术进行脱硝
但是,由于现有关
处理,以实现烟气的超低排放
键技术的不够成熟
工程时间紧迫
、
等原因,造成许多相关工程的脱硫效果未能达到
超低排放的技术标准,或是反复改造造成人力和
物力的极大浪费,或是投资和运行成本太高造成
电力企业难以承受[
实践经验缺乏
、
陈阳等[
SPC-3D
。
12-15
]
8
。
烟气流量控制
、
鉴于此,本文拟通过实验尺度下的烟气湿法
脱硫相关试验,探讨烟气湿法脱硫超低排放参数
优化
浆液表面改性
、
等关键技术,分析上述技术的运行机制及规律,并
将研究结果应用到燃煤电厂烟气脱硫的实际处理
过程中
喷淋层设计
、
。
中国煤炭期刊网 www.chinacaj.net
001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8
年第
卷
37
。
SO2 / N2
在烟气制备系统中,采用
混合气与
空气按照一定比例混合
一定流量的两种气体进
入混合器混合均匀后经过温控装置调节温度,随
质量浓度传感器( 图
) ) 检测混合气
后由
SO2
质量浓度,烟气随后由进气口充入脱硫
体中
SO2
烟气在脱硫塔中上升,经过喷淋脱硫碱液的
塔
洗涤,最后由顶层排气口排出至
浓度传感器,
得到经过脱硫后烟气中的
质量浓度
SO2
。
1
b
(
SO2
。
在
SO2
吸收系统中,为了测试不同喷嘴层数
个雾化喷嘴( 位
的应用效果,在喷淋区安装了
3
于脱硫塔的上部空间) ,形成上
中
个喷淋
层,即每个喷嘴代表一个喷淋层,各层喷嘴纵向距
,喷嘴的位置均位于塔身的中心线
离相隔
上
层喷嘴能保证浆液的重叠覆
,以确保喷淋下来的浆液
盖率达到
雾滴可与烟气中的
气体充分反应
根据计算,这
170% ~ 250%
0. 1 m
下
。
、
、
3
3
SO2
。
(
c
1
为了与工程实际尽可能接近,在下层和中间
层之间的法兰连接处,安装带许多小孔的托盘,如
) 所示,其目的在于使烟气速度在横向截面
图
种,分别为
上的分布尽可能均匀
,
10 mm
2 材料与方法
2. 1 试验试剂与仪器
。
,托盘厚度均为
托盘孔径有
15 mm。
2
5
2
D08-1F
SO2 / N2
混合气(
0. 999% / SO2
,北京华创电子) 进行精确控制
,济宁协力特种
气体) 和 空 气 的 流 量 分 别 由
个 质 量 流 量 计
(
脱硫试
目(
,淄博海诺化
剂包括: 石灰石粉末(
工) ; 表面活性剂(
,天津赛菲化学) ,主要
化学成分为非离子型多支链醇改性表面活性剂
。
将石灰石粉加水制成浆液,再加入适当比例的表
面活性剂(
) 作为脱硫剂,泵入吸收塔
0 ~ 0. 3 g / L
与烟气充分接触混合
DS-5090
> 90%
320
。
。
。
QBZY
,上海方瑞) 进行测量
本研究中浆液表面张力使用全自动表面张力
雾滴直径及分
。
,上海理工大学
仪(
布测量采用激光粒度仪(
颗粒与两相流测量技术研究所) 进行测量
2. 2 试验方法
LS2000
SO2 / N2 /
首先设置质量流量控制参数,用于配置一定
空气混合气体; 然后依据一
质量浓度的
定钙硫比,配置一定质量浓度的吸收液; 检查相应
阀门处于开启状态; 启动循环泵,喷淋层有雾状浆
液向下喷淋,调整压力
流量,喷淋效果良好; 开启
、
混合气体出气阀,使模拟烟气进入脱硫塔; 调整质
量流量控制器,使烟气进口
质量浓度稳定在
SO2
设定值; 调整温度控制器,使每一工况在稳定温度
下进行; 系统稳定运行
记录
质量浓度; 更换脱硫塔中
一次烟气进
的吸收液,重复上述试验过程; 关闭循环泵和相关
阀门及电源
出口的
、
后,每隔
10 min
5 min
SO2
。
试验所用液气比设定为
流量为
6 L / min
在稳定工况下(
12 L / m3 。
吸收浆液
,循环泵将浆液进行封闭式循环
。
出口烟气
以上) ,通过进
10 min
、
质量浓度采集数据,可得出脱硫效率
,
)
2 ÷ S1 × 100%
η = S1 - S
出口
、
分别为进
,即
(
的质量浓度,
η
(
S1 、S2
SO2
)
1
mg /
SO2
式中,
Nm3 。
3 脱硫率影响因子分析
3. 1 烟气流量与温度对脱硫率的影响
(
) 烟气流量的影响
改变烟气流量(
1
2
。
SO2
如图
0 ~ 30 min
。
) ,烟气中的
) ,进行烟气脱硫试验
2. 0 ~
所示,
10. 0 L / min
在初始阶段(
都能迅速
被浆液吸收,脱硫效率基本都在
以上; 烟气
量增大时,初期脱硫率出现较小幅度的下降,其主
要原因是烟气流速增大使其在塔内的流动时间减
少,与脱硫液接触时间减少,使脱硫效率小幅下
降
但烟气量的变化对初期的脱硫率影响并不是
。
很大
95%
。
SO2
度 增 大
气体吸收率越来越小,烟气出口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试验过程中不再向浆
液中补充吸收剂,浆液中的碱度将慢慢降低,致使
质量浓
随 着 烟 气 流 量 从
增 至
,高效脱硫时间( 脱硫效率较高的初始
10. 0 L / min
阶段) 从
这
是因为当烟气流量增大时,吸收剂与
的反应
速率加快,加大了吸收剂的消耗速度,进而导致高
左右逐渐下降到
2. 0 L / min
65 min
30 min
左右
SO2
SO2
。
。
中国煤炭期刊网 www.chinacaj.net
卞平艳,等: 燃煤锅炉烟气湿法脱硫超低排放的微比例试验研究
101
第
5
期
效脱硫时间变短
。
(
2
) 烟气温度的影响
在锅炉实际运行过程
。
3
如图
中,机组负荷时常发生变化,烟温也会随之变化
所示,在不同温度下(
效脱硫时间( 初始阶段) 均在
烟气温度越低,脱硫效率越高
比,
20 ℃
率提高了
。
) ,高
左右,但是,
烟气相
时间内的平均脱硫效
其原因在于,烟气温 度 越 低,
50 min
与
0 ~ 50 min
20 ~ 80 ℃
烟气在
80 ℃
。
6. 6% 。
溶解度越高,易被脱硫液吸收并生成
SO2
因此,在实际运行中,如果高温烟气先经过气
换热器(
剂反应,将有利于
3 。
气
-
) ,降低温度,再进入脱硫塔和吸收
HSO -
吸收
GGH
SO2
。
。
3. 2 脱硫塔结构参数对脱硫率的影响
(
1
) 喷淋层数的影响
随着燃煤锅炉超低排
放要求的实施,湿法脱硫塔内部喷淋层数逐渐增
加
但是关于喷淋层数对脱硫效率影响的可靠试
验数据相对比较少
本试验在不同喷淋层数(
。
。
4
。
~ 3
层) 条件下进行烟气脱硫试验
如图
所示,不同喷淋层数对应的脱硫率的
变化同样经历初始阶段基本保持不变
随后快速
、
下降的 变 化 过 程,其 中 快 速 下 降 的 时 刻 都 在
此外,随着喷淋层数的增加,吸收剂
气体与脱
50min
在脱硫塔内部的充满度更高,使得
硫浆液混合更加充分,脱硫效果明显增强
左右
SO2
。
1
。
。
为了测试不同托盘孔
两种孔径
) 托盘孔径的影响
(
2
径对脱硫效率的影响,进行了
的脱硫试验,试验结果如图
,
10 mm
5
所示
5
。
可以看出,托盘孔径对烟气的流动分布影响
并不明显,不同托盘孔径条件下的烟气脱硫效率
曲线基本重合
。
3. 3 表面活性剂对脱硫率的影响
(
2
1
6
。
。
图
所示
6
分析图
,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
显示了不同表面活性剂含量对脱硫率的
) 添加表
影响
面活性剂可以提高烟气湿法脱硫效率,其原因在
于表面活性剂的存在降低了浆液的表面张力,喷
嘴雾化效果更好,液滴比表面积增大,增加了烟气
与液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脱硫反应效率,如表
) 脱硫率随表面活性剂含量增加而逐
1
渐升高,但继续增加到
时,脱硫率不再发
生明显变化,这是由于表面活性剂分子占据溶液
的所有表面,形成饱和吸附层,浆液表面张力的下
) 对于添加了表面活性剂的
降趋势趋于平缓
工况,当吸收剂即将耗尽时,其脱硫率下降速度明
显低于无添加表面活性剂,这是因其雾滴直径较
小,与
气体接触更为充分,即使在吸收剂不很
充足情况下,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溶于浆液中
0. 3 g / L
SO2
。
3
(
。
为保证脱硫系统运行达到现实运行设计的要
SO2
中国煤炭期刊网 www.chinacaj.net
201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8
年第
卷
37
求,并结合影响脱硫系统的各因素,既要保证各个
参数下的脱硫效率,又要保证装置的安全性,综合
上述试验结果,对微型化烟气脱硫实验装置的运
行参数调试后进行优化,如表
所示
表面活性剂添加效果
2
。
表
1
Tab. 1 Effects of surfactants
质量浓度
g·L - 1 )
(
/
表面张力
/
mN·m - 1 )
(
索太尔平均
直径
/ μm
0
0. 1
0. 2
0. 3
76. 2
54. 1
29. 3
28. 6
81. 2
64. 5
53. 4
51. 4
表
2
微比例试验系统运行参数优化设置
Tab. 2 Operating parameters after testing of the scaling WFGD experiment device
烟气流量
/
L·min - 1 )
(
液汽比
/
L·m - 3 )
(
烟气中
质量浓度
SO2
mg·Nm - 3 )
(
6
注: 塔内流速约
; 表面张力
3. 5 m / s
14
PID
1 200
控制; 脱硫剂温度
50 ℃
4 超低排放应用试验
针对中铝中州铝业有限公司能源分公司( 以
2 × 220 t / h
下简称中铝分公司) 的
、5
号锅炉) ,进行烟气脱硫工艺设计,并对其运行效
果进行分析
4. 1 原有脱硫系统与改造目标
锅炉(
号
。
4
中铝分公司
2. 5% 。
煤硫分
灰石
效率不低于
/
95%
、5
号
号锅炉燃煤机组设计燃
4
同期配套烟气脱硫装置,采用石
塔布置,按脱硫
设计工作,于
、
的要求完成计算
炉
1
石膏湿法脱硫工艺,
2
。
2011
年与机组同步建设投产
额定烟气量:
号
4
、5
;
310 000 Nm3 / h
,合计
SO2
h
1 200 mg / Nm3; 烟尘质量浓度:
尘器过滤后)
号炉均为
155 000 Nm3 /
的 初 始 质 量 浓 度:
200 mg / Nm3 ( 经除
。
设计目标:
尘排放质量浓度
年运行时间
排放质量浓度
35 mg / Nm3; 烟
SO2
10 mg / Nm3 ( 经除尘器过滤后) ;
; 设备阻力
7 200 h
≤1 700 Pa。
SO2
要保证出口
质量浓度小于
35 mg / Nm3,
,已超出原湿法
就必须使脱硫效率大于
脱硫技术的设计效率,因此,对脱硫设施进行升级
改造,以满足最新排放标准要求
4. 2 设计参数与过程
97. 08%
。
假设喷淋塔横截面为圆形,代入实际运行状
态下烟气体积流量
Qa
,设定合适的烟气流速
Vas、
/
喷淋层数
表面活性剂浓度
/
(
mN·m - 1 )
环境温度
/ ℃
层
3
29
20
等参数,具体如表
液气比
塔所需实际尺寸
ε
所示,计算得出脱硫
3
。
表
3
参数设定
Tab. 3 Parameters setting
烟气流
量
Qa /
Nm3
烟气流
速
Vas /
m·s - 1 )
(
液气比
ε /
L·m - 3 )
(
3. 1 × 105
3. 5
14
停留时
间
Tas /
s
5
扩大系
循环时间
数
V
Tca / min
1. 1
2
脱硫塔的内径
为
D0
D0 = 2 ×
经计算,脱硫塔的内径为
吸收液喷洒流量
π × Vas ×槡 3 600
,取整
为
5. 598 m
6 m。
Qa
, (
)
2
Qca
,
Qca = ε × Qa
实际烟气流速
为
Vas
喷淋区与吸收区高度之和
Vas =
Qa + Qca
(
D0 /2
为
,
3 600 × π ×
H0
H0 = Vas × Tas × V
循环浆液体积
为
vca
vca = Qca × Tca × V
浆液池高度
为
Hca
,
,
) 2
(
)
3
(
)
4
(
(
)
)
5
6
Hca =
Vca
(
D0 /2
π ×
脱硫塔设计高度
25 m
(
)
) 2 。
,其中: 喷淋区与吸收
7
中国煤炭期刊网 www.chinacaj.net
第
5
期
卞平艳,等: 燃煤锅炉烟气湿法脱硫超低排放的微比例试验研究
301
。
。
。
SO2
8 m
,材质
Q235。
,循环浆
H0 = 17 m
Hca = 5. 63 m
; 氧化区高度
喷淋层设计为
区高度合计
液高度
3
层结构,采用压力螺旋雾化喷嘴将碱液破碎为具
有足够比表面积的雾滴,以有效增加脱硫碱液与
采用工业表面张力控制器,实
烟气的接触面积
时显示循环溶液表面张力值; 通过计算机自动调
节表面活性剂添加速率,保证脱硫效果持续稳定
4. 3 试验结果分析
168 h
通过
中州 铝 业 分 公 司 烟气 脱 硫 超 低 排 放 系 统
年初完成改造建设
连续运行及
2017
之后的运行实践看,此次改造能够有效降低燃煤
火电厂出口
当两台锅炉满负荷运
。
1 228 mg / Nm3,排放质量
行时,
,满足
浓度为
< 35 mg / Nm3 ) ,且
电站锅炉烟气超低排放指标(
系统运行稳定,应用效果良好
。
SO2
30. 9 mg / Nm3,脱硫效率达
烟气质量浓度
质量浓度
97. 5%
低温省煤器
烟气脱硝装置(
工程实践中形成了
SCR
低温电除尘器
→
石灰石
低温省煤器
种主流超低排放技术:
一是以低温电除尘器为核心,技术路线为低氮燃
烧器
烟气
换热装置
石膏湿法烟
-
→
气脱硫装置(
烟气换热装
烟囱; 二是以湿式电除尘器为核心,采用干湿
置
结合的方式,技术路线为低氮燃烧器
烟气脱硝
→
装置(
石灰石
石膏湿法
-
→
烟气脱硫装置(
湿式电除
烟囱; 三是以电袋除尘器为核心,技术路线
尘器
为低氮燃烧器
电袋除尘
器
湿式电除尘器( 可选装)
→
石膏湿法烟气脱硫装置(
烟气脱硝装置(
干式电除尘器
相变换热器
石灰石
WFGD
WFGD
WFGD
烟囱
SCR
SCR
→
→
→
→
→
→
→
→
→
→
→
3
)
)
)
)
)
)
/
/
/
。
可以看出,无论是采用哪种技术路线,湿法
脱硫都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超低排放流程中
的各个污染物控制装置分别针对不同的污染物进
行脱除,但各个装置间并不是简单的串联关系,具
体表现为综合考虑脱硝系统
除尘系统和脱硫系
、
统之间的协同关系,在每个装置脱除其主要目标
污染物的同时,协同脱除其他污染物或为下游装
置脱除污染物创造有利条件
通过对燃煤电厂中
石膏湿法烟气脱硫系统进行新的技术改
石灰石
造,包括单塔双循环技术
双托
、
盘脱硫技术
单塔多喷淋技术
、
,除个别高硫煤种,基
等,可实现脱硫效率
质 量 浓 度
本能保 证 脱 硫 塔 出 口
Nm3,满足超低排放要求
5 结 语
双吸收塔串联技术
、
双塔双循环技术
、
> 99%
SO2
。
< 35 mg /
。
/
→
。
虽然我国脱硫技术发展迅速,但是脱硫系统
、
、
。
不同烟气量
运行成本较高,使得投资数目较大,并且在设计和
运行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不合理之处,所以需要
运行人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设计优化
本研究搭
建了一套烟气湿法脱硫实验台,并对不同参数条
件下的烟气脱硫效果进行试验研究,定量分析了
不同烟气温度
不同脱硫液喷淋层
不同托盘孔径以及不同表面活性剂添加量等
数
、
各种参数的变化对脱硫率的影响规律
在此基础
。
上,针对中州铝业分公司
锅炉的烟气
脱硫设施在实验台优化参数的指导下进行等比例
放大改造,脱硫效率稳定在
以上,并且运行
方式较简单,设备可靠性高
本研究所采用的微
比例试验系统及其实施方法对石灰石
石膏湿法
喷淋脱硫技术工程上的实际应用具有现实的指导
意义
2 × 220 t / h
97%
。
/
。
燃煤电厂湿法脱硫设
煤炭学报,
参考文献:
] 李兵,王宏亮,许月阳,等
[
1
.
]
施对烟气中微量元素的减排特性[
J
.
2015
40
10
2479-2483.
(
) :
,
,
LI B
WANG H L
XU Y Y
,
,
et al. Reduction of trace
elements in flue gas by wet desulphurization facilities
[
]
J
in coal-fired power plants
. Journal of China Coal
,
,
(
) :
40
2015
燃煤电站湿法烟气脱硫的颗粒物脱除效果
2479-2483.
10
Society
[
] 韩小梅
2
.
]
[
J
.
环境工程学报,
,
11
(
) :
3
1653-1659.
2017
HAN X M. Particulate removal efficiency of wet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in a coal-fired power plant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17
[
]
J
. Chinese
) :
,
(
11
3
,
1653-1659.
[
] 杨震,魏冬雪
3
.
垢研究[
]
J
.
,
YANG Z
某电厂湿法烟气脱硫系统的除垢阻
硅酸盐通报,
,
34
(
6
) :
1705-1709.
2015
WEI D X. Descaling scale study of wet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system of power plant
,
of the Chinese Ceramic Society
2015
,
34
]
[
. Bulletin
J
) :
(
1705-
6
1709.
[
] 蔡维敏
4
浅析湿法烟气脱硫对烟囱运行的影响及防
.
]
腐措施[
J
.
科技创新导报,
63-65.
2016
) :
2
(
CAI W M.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wet flue gas des-
ulfurization on the operation of chimneys and the meas-
ures to protect them
]
[
.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
J
) :
(
,
vation Herald
2016
2
63-65.
] 高广军,赵家涛,王玉祥
[
双塔双循环技术在火电
5
.
厂脱硫 改 造 中 的 应 用[
]
J
.
(
江 苏 电 机 工 程,
2015
) :
4
79-80.
,
GAO G J
ZHAO J T
,
WANG Y X. Application of two
tower-two cycle technique for desulphurization retrofit
of coal-fired thermal power units
. Jiangsu Electrical
[
]
J
中国煤炭期刊网 www.chinacaj.net
401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8
年第
卷
37
燃煤电厂超低排放
.
中 国 电 机 工 程 学 报,
,
(
) :
Engineering
79-80.
[
] 史文峥,杨萌萌,张绪辉,等
6
2015
4
]
技术路 线 与 协 同 脱 除[
J
.
,
) :
2016
36
16
4308-4318.
(
,
SHI W Z
YANG M M
ZHANG X H
,
,
et al. Ultra-low
emission technical route of coal-fired power plants and
,
the cooperative removal
. Proceedings of the CSEE
[
]
J
) :
36
2016
,
[
] 倪迎春
7
(
16
利电
]
行实践[
J
.
.
4308-4318.
号机组脱硫超低排放技术改造与运
8
电力科学与工程,
,
32
(
) :
1
17-
2016
22.
NI Y C. The transformation and operation practice of
[
]
J
.
,
Lidian unit 8 desulfurization's ultra-low emissions
,
Electric Pow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 :
2016
32
1
17-22.
[
] 陈阳,邵亮,唐兆芳
8
.
]
改造方案的 研 究[
J
.
百万千瓦燃煤机组超低排放
) :
环 境 工 程,
,
(
2015
33
s1
1026-1029.
,
CHEN Y
SHAO L
,
TANG Z F. Study on ultra-low e-
mission reform scheme of 1 000 MW coal fired unit
[
) :
]
J
.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15
,
,
33
s1
(
[
]
9
1026-1029.
,
YAN J P
BAO J J
,
YANG L J. The formation and re-
]
[
J
.
(
) :
6
moval characteristics of aerosols in ammonia based wet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 Journal of Aerosol Sci-
[
]
J
,
(
) :
ence
604-614.
] 周敏,杨絮,宋利强,等
2011
42
.
[
10
煤炭微波脱硫研究进展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
32
2013
760-767.
,
ZHOU M
YANG X
,
SONG L Q
,
gress of coal microwave desulphurization
et al. Research pro-
[
]
J
. Journal of
) ,
(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
(
) :
2013
760-767.
] 刘海伦,司志娟,王硕
32
6
[
11
]
硫中的 改 进[
J
.
差压密度测量法在湿法脱
) :
环 境 工 程 学 报,
,
(
.
2016
10
9
5065-5099.
,
LIU H L
SI Z J
,
WANG S. Improvement of differential
pressure density measuring instrument in wet flue gas
[
]
desulphurization system
J
,
. Chinese Journal of Envi-
,
10
] 刘嘉宇,刘亚明,郝雅洁,等
(
湿法脱硫塔内脱硫
中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ronmental Engineering
5065-5099.
]
浆液运动特性[
J
.
2016
) :
9
.
[
12
2016
) :
1
,
(
47
,
330-337.
,
LIU J Y
LIU Y M
HAO Y J
,
et al. Motion character-
istics of gypsum slurry in wet-type desulphurization
[
]
J
tower
.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
2016
,
,
,
(
) :
47
1
330-337.
PAN D P
WU H
YANG L J. Investigation on the re-
[
]
13
(
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ne particle emission and crys-
tal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ypsum during wet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process
.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
]
J
) :
新峪焦煤及含硫模型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 自
,
,
(
Sciences
2017
55
5
303-310.
[
14
] 周敏,刘晨龙,倘克理,等
.
]
化合物的介电特性研究[
J
.
然科学版) ,
) :
(
2017
36
2
,
,
81-88.
,
,
[
]
J
ZHOU M
LIU C L
TANG K L
et al. Research of the
dielectric properties on sulfur compounds and Xinyu
coking coal
. Journal of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
(
) ,
] 郝润龙,赵毅,郭天祥
Natural Science
sity
[
15
,
(
) :
2017
36
2
81-88.
燃煤烟气湿法脱硫系统模
) :
动力工程学报,
,
(
.
2016
36
10
]
型及优化运行[
J
.
822-826.
HAO R L
,
ZHAO Y
,
GUO T X. Modeling and opera-
tion optimization of wet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systems
[
) :
]
J
. Journal of Power Engineering
2016
,
,
10
36
(
822-826.
( 责任编辑 袁兴起)
中国煤炭期刊网 www.chinacaj.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