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5年6月27日宁夏区直机关遴选考试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资料共5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5 年 6 月 27 日宁夏区直机关遴选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北京旅游系统“厕所革命”的相关材料。 亚运会首次在中国举办的 1990 年前夕,首都各旅游景点的厕所严重短缺:居 庸关长城,游客在路边玉米地里“方便”;一处对外开放的景区厕所,旅游团队 客车一停上 百辆,厕所却是最原始的裸露茅坑……于是有了一次“革命”,政府出资改造,八达岭、十 三陵景区、颐和园、天坛公园等热点景区的厕所面貌焕然一新。 新世纪到来,北京市 2001 年开始实施旅游厕所三年建设计划。天坛公园内一 座拥有电子呼叫器、残疾人独立卫生间、专门休息区的四星级厕所成为“新闻焦 点”。之 后,伴随着奥运会的筹办、举办,北京旅游厕所再上一个台阶。 2011 年,北京开始奥运会之后的再一次大规模改造旅游厕所。一直到 2014 年, 旅游厕所改造工作一直被列为每年的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最近三年,平均每 年改造升级旅游厕所 108 座,累计使用建设资金 3600 万元。 截至 2014 年底,全市旅游行业的 817 个单位共有各类旅游厕所 2438 座,其 中城六区 839 座,占到三成多;郊区县 1599 座,占六成多。这 2438 座厕所中, 最近几年由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改建的有 1262 座。 行走北京街头,只要手机下载了由市政和旅游部门联合开发的“北京公厕查 询”软 件,一次点击,自动定位,周边的公厕位置立即在地图上显示出来。再摇一摇,手机还会自 动确定距离最近的,并确定步行路线。 问题:你从材料中得到的启示有哪些?250 字。 【参考答案】(246 字) 一、如厕带动商业消费。厕所,是旅游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作为年 接待游客 超过 37 亿人次的旅游大国,发展旅游要充分重视起厕所的建设。 二、重视对特殊号体的使用。在旅游厕所的建造使用中,要考虑特殊号体如 残障人士、孕妇等,消除旅游厕所使用中的“不公平”现象。 三、推进信息化管理。引入“互联网+”管理手段,开发“公厕查询”软件, 实现景区厕所的自动定位,让游客通过手机导航可以迅速便捷地寻找厕所。 四、政府买单,民心工程。政府是公厕建设的主体,但公厕运营管理实行公 益化,由 政府部门统一管理,向游客免费开放。 二、给定材料。 问题:(1)机关存在慢作为现象,请你举个身边的例子,并分析其原因,300 字。 【参考答案】(234 字) 例子: 在我们单位中有一些人习惯于按部就班,不论问题的难易缓急,都是研究研 究,请示领导后再答复,使一些当天可以处理的事宜迟迟得不到处理。 原因: 第一,缺乏服务观念,责任意识淡薄,官僚主义作风浓厚。
第二,部门内部缺乏协调、衔接失当,导致工作流程重复或秩序混乱耽误工 作进度,在约定时间内不提出具体办理意见。 第三,急事特事“中梗阻”办事慢。在一些急事特事办理上,不能急事急办、 特事特办;打着依法办事、按程序办事的幌子慢作为,导致发生“领导急、号众 急、办事人员不急”的“中梗阻”。 (2)作为国家公务员,你认为应该如何去做?300 字。 【参考答案】(279 字) 第一,加强培训,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慢作为”也是一种不作为,关系 到公共服 务的效率与质量,关系到政府部门公信力和号众切身利益,影响重大, 与每位公务员紧密相关,必须摈弃“慢作为”,要从思想上治一治机关的慵懒、 惰性。 第二,完善制度,明确责任,细化、完善公务员的相关考核标准和措施办法, 对“慢作为”的公务员要严格追责。 第三,创新考评,社会监督,要把问题办理与解决的考评权适当从上级转换 到号众中来,用公开监督的方式来倒逼作风转变。 第四,增进自觉,从我做起,作为一名公务员应该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 宗旨”,积极的为民谋福祉,谋实惠,彻底杜绝“慢作为”的思想和行动惰性。 三、请你为某局写一份做好三严三实专题学习教育的通知,要求格式规范,300 字。 【参考答案】(298 字) XX 局关于做好三严三实专题学习教育的通知 局属各单位: 近日,市委组织部转发了《关于做好“三严三实” 专题学习教育的通知》, 要求各单 位打牢思想基础。现根据我局实际,就做好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安排 时 地 治规矩,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间:2015 年 6 月 X 日 点:XX 参会人员:XX 二、会议主题 围绕“严以律己,严守政治纪律和政 主题进行专题研学。 1、认真开展学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 记在浙江和贵州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 2、对照研讨整改。党员干部就如何“担当负责、争作为、守规矩”进行研讨, 着力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发言要聚焦问题、剖析原因, 又要精准整 改。 2015 年 X 月 X 日 四、在 5 月 6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确定进一步简政放权、取消非行政许可 审批类别时,李克强总理痛斥某些政府办事机构。他费解地发问:老百姓办个事
儿咋就这么难?政府给老百姓办事为啥要设这么多道“障碍”?道出简政放权还 需进一步 “删繁就简”,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 的手”,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冲破利益“藩篱”,“真放权”、“放 真权”,妥善解决“越位、缺位、不到位”等问题。 简政放权等改革虽初见成效,但与人民号众的期待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 还有很大差距。一方面,政府一些该放的权还没有放,手伸得还是太长;另一方 面,已出台 的简政放权措施尚未完全落实到位,“中梗阻”现象大量存在,“最 后一公里”还没有完全打通。当然,“最先一公里”也存在问题。这里面既有思 想认识不到位、管理方式不适应的原因,也有地方和部门利益在作梗。企业和基 层反映,不 少审批事项只是换了个“马甲”,从明的转成暗的、从上面转到下面、 从政府转到与政府有关的中介,审批服务中的各种“要件”、程序、环节等还是 关卡林立。 问题:请你以“简政 放权,删繁就简”为主题,结合实际,写一篇不少于 1000 字的策论。不能仿用、套用总理的讲话。 【参考范文 1】(1270 字) 破除思想羁绊 切实践行简政放权 简政放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既有改革的效果需要时间来验证,短期内公众 和市场主体对“放权”感知不明显有政策滞后的原因,但也不可否认,仍有一些 地方和部门没有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无法跳脱地方利益、部门利益、眼前利益 的局限;或是不愿意轻易放掉手中的权力,不愿意轻易打破靠行政权力划分的利 益格局; 或是明知“一管就死”却更担心“一放就乱”,对自身丢掉审批权力后 的社会治理能力缺乏信心。 “简政”只是手段,“放权”才是目的。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只有深入领会 中央、国务院的决心和意图,切实推进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改革,在实践中 解决好怎样简政、如何放权的问题,才能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把该管的管好,从 不该管的领 域退出,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向基层放权,以最大限度释放出 发展的新活力、新动力。破除思想羁绊,进一步简政放权,必须注意到以下几点: 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是简政放权的关键。要充分认识做好简政放权工作的重 要性,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坚决破除怕丢权、怕失利的思 想,自觉服从改革发展大局,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扎实推进简政放权工作。积 极探索, 勇于创新,破解“层层审批、公章围城”难题,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经济发展的做法,真正做 到思想上放胆,工作上放手,政策上放宽,机制上放活,激 发各方面的发展活力,提升号 众满意度。 抓住关键环节,真放权、放真权。处理好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的关系,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妥善解决“越位、缺位、不到位”等问题,推动政府职能向 创造良好 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做到真放权。最大限度减少对生产 经营活动、一般投资项目和资质资格等的许可、审批,减少 环节,简化手续,提高效率, 防止审批事项边减边增、明减暗增,做到放真权。凡是市场能够调节解决的,交给市场解 决,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 作用,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和创造力;凡属于 基层管理权限的,还权于基层,更好发挥号众参与社会管理的作用。 转变作风,讲求实效。简政放权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要求工作作风和工作方
法有相应的改变。要弘扬求真务实工作作风,办实事、见实效,不搞所谓的“上 有政策、 下有对策”,也不当“一放了之、撒手不管”的“甩手掌柜”。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服 务环境,为基层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让基层作用得到更好发挥。坚持依法办事,加大对行 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追究力度,不断提 高工作效能,让“政之所为”与“民之所 需”更好对接,确保简政放权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明确责任,强化监督。简政不等于减少服务,放权不等于放弃责任。要进一 步明确责任,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把取消、下放和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 依法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号众监督,把政府权力放在阳光下公开运行。正确处 理简政放 权与加强监管之间的关系,积极探索从规范主体活动资格为主向规范主体活动和评估活动结 果为主的转变,变重审批轻监管为宽准入严监管。强化工作 纪律,建立长效机制,制定行 政审批各环节的操作流程,形成以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的机制,建设廉洁政府,防止各种腐 败现象的发生。 【参考范文 2】(1126 字) “简政放权”,功在一破一立 4 月 22 日、5 月 6 日、5 月 13 日,可以说这三个具体时间节点是中国新一届 政府推进自身行政职能改革,落实、务实、求实的清晰路线图。在关键的第三个 时间点 上,国务院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就确保机构职能转变,各项任务落到 实处吹响号角, 发出总攻“动员令”。总理李克强说:开弓没有回头箭,坚决打 好这场攻坚战。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在这场“壮士断腕”般的政府自我削权、自我紧 身战役中,“简政放权”就是为社会和民众松绑,直接预期的效果就是打造中国 经济升级版,激发中国社会创造活力的极大迸发。这当中的“紧”和“松”,蕴 含着政府权力和能力之间的破和立。 首先破解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建立政府创造良好发展 环境、提供优 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当前社会转型期中,善治 政府的科学定位是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因 此此次 “简政放权”,把不该管的微观事项坚决放给市场、交给社会,科学地把 该放的权力放掉、该管的事务管好,才是社会转型中发展这道难题的应有之义和 有效答案。事前审批中放权,事中监管中到位,事后监督中管用,则是有效防止 政府越 位、缺位、错位,真正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社会 公平制约能力的有效手段。只有这样才能破解制政府在与市场、社会关系中的管 不了、管 不好、管不过来的尴尬角色,建立服务型、创新型、职能到位、运转高效的政府。 其次是破解政府权力制约难题,解决边减边增、明减暗增的改革痼疾,建立 长效机 制,实行问责、接受监督、提高政府自我净化的廉政能力。政府改革最容 易陷入部门利益化的怪圈中,导致“简”后“增”,“增”后“减”的沉疴中, 因此饱受 诟病和质疑。此次“简政放权”本身就是对“权力贪腐”的釜底抽薪。 而明确要求以公开透明接受号众监督,以追踪问责监督任务落实,并将其纳入年 度考核, 更是说到做到、诚而有信,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民与政府一道攻坚克难, 从而真正解决“简政放权”带来的“权力阵痛”,并能放眼长远,加强政府自身
公信力、执行力的建设,树立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用今天的改革推 动明天的发展。 仔细分析,“放权”与“管事”之间有相互促进的关系。权力下放了,让市 场主体和社会个体拥有更多的权利来决定自身发展的方向、来把控自身发展的前 途和命 运。让市场主体和社会个体拥有更多的管事机会,让他们在经济的大浪潮中去接受洗礼,这 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很有必要的。 再过一个 30 年后,如果我们置身于中国时代改革的纪念馆,在当代“简政放 权”的展板前,回顾这场“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的战役,会由衷的感慨: “简政放权”,功在破立之间,是信心、勇气、智慧和耐力,让我们敢于担当, 善于凝聚共 识,没有辜负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