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8年内蒙古事业单位招聘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doc

第1页 / 共23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8页 / 共23页
资料共23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08年内蒙古事业单位招聘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 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用2B 铅笔涂黑。每题0.8分,共40分)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 ) A.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 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 C. 坚持与时俱进 D.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参考答案:D  解析: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今后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 目标。那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是什么呢?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 ( ) A.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 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 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东西 参考答案:A  答案解释:A。解析:“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 已。”这一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客观存 在的主观映像。 (3). 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 A. 《楚辞》 B. 《离骚》 C. 《诗经》 D. 《全唐诗》 参考答案:C  答案解释:C。解析:《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 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所以又称《诗三百》。选项 A 正确。《楚辞》 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的形式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 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离骚》是《楚辞》篇名, 为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选项 B、C 均不符合题意。《全唐诗》是我国第一部最大的断
代诗选。因此,选项 D 也不合题意,答案为 C。 (4). 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观点的是( )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释家 参考答案:B  解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 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所以“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是道家的观点 (5). “有用即真理”的命题是( ) A.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C.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 唯心主义的实用主义观点 参考答案:D  解析:唯心实用主义否认客观真理,认为判断真理的惟一标准是真理的实际效用。 这种“有用即真理”的原则,不仅是支撑其认识论,同样也是支配人之行为、构架其伦 理学的轴心。从理论构成看,实用主义兼容并蓄了西方传统中注重特殊具体事实的“唯 名论”、注重实效与实利的“功利主义”、反对形而上学抽象的“实证主义”,以及强调 个人的主观选择的“存在主义”等观点,主张以是否“有用”为判断真理的标准。 (6). 党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主和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的哲学依据是( ) A.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B.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C. 同一性和斗争性 D. 相对性和绝对性 参考答案:B  解析: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主和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的哲学依据是唯物 辩证法关于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 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 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我国的社会发展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自力更生、艰 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因此 争取外援为发展的辅助条件。 (7).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是( )
A. 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功能 B. 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C.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步调上的不平衡性 D. 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制约性 参考答案:A  答案解释:A。解析: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这是其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 表现。社会意识的反作有用表现在:第一,从性质方面看,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 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起消极的阻碍作用。第二,从程度方面看,社会意 识的作用有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时间久暂的区别。第三,先进的社会意识和落后的社 会意识有一个在斗争中此消彼涨的过程,先进的社会意识只有通过斗争,才能最后战胜 落后的社会意识。 (8). 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就是( ) A. 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B. 唯物辨证法的观点 C.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 形而上学的观点 参考答案:B  解析:唯物辨证法认为,肯定和否定是对立的统一。肯定和否定是事物内部两种相 反的方面、趋势,它们是对立的。同时,肯定与否定又是统一的。一方面,肯定和否定 相互依存。离开了肯定没有否定,离开了否定也没有肯定。另一方面,肯定和否定相互 渗透。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对一事物的肯定就包含着对与之相反的另一事物的否定,在 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在一定意义上,否定就是肯定。唯物 辩证法的否定观就是建立在对肯定和否定辨证统一的理解基础之上的。 (9).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因此历史发展的方向是由人自觉选定的,这是( ) A.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 唯意志论观点 C. 宿命论观点 D.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参考答案:B  解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社会发展规律 存在、并实现于人的自觉活动之中,但是人们又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历史,人的自觉活 动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认为历史发展的方向是由人自觉选定的观点,是夸大人的自觉 活动,否定社会规律客观性的“唯意志论观点”,因此 B 项正确。 (10). 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 A. 价值规律
B. 供求规律 C. 竞争规律 D. 货币流通规律 参考答案:A  解析:影响商品经济运动的规律有:竞争规律、供求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等。而支 配这些规律及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全过程的是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是:商品的价 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也就是商 品的价格要以价值为基础。只要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必然存在和起作用。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是价值决定规律和价值实现规律的统一。 (11). 资本主义地租是由农业中( ) A. 平均利润转化的 B. 超额利润转化的 C. 垄断利润转化的 D. 企业利润转化的 参考答案:B  解析:影响商品经济运动的规律有:竞争规律、供求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等。而支 配这些规律及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全过程的是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是:商品的价 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也就是商 品的价格要以价值为基础。只要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必然存在和起作用。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是价值决定规律和价值实现规律的统一。 (12). 中共中央政治局2007年7月26日召开的会议提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遏制经 济增长由( ) A. 偏快转为过热 B. 偏慢转为过快 C. 过快转为过热 D. 过慢转为过热 参考答案:A  解析:会议提出,要坚持把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 任务,着力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努力缓解投资增长过快、信 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的矛盾,控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把发展的积极性、充裕 的资金、宝贵的资源更多引导到加强经济社会薄弱环节上来 (13). 我国行政内部监督体系包括一般监督和( ) A. 职能监督 B. 主管监督
C. 专门监督 D. 法制监督 参考答案:C  解析:我国行政内部监督体系包括一般监督和专门监督。其中一般监督主要包括层 级行政监督、主管监督和职能监督;专门监督主要包括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 (14). 最早传入我国的宗教是( ) A. 道教 B. 伊斯兰教 C. 佛教 D. 拜火教 参考答案:C  解析:道教是中国固有的一种宗教,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选项 A 显然不合题意。 伊斯兰教,约于公元7世纪中叶由阿拉伯传入中国。佛教从公元1世纪前后由古印度传入 中国,至今有近2000年的历史。琐罗亚斯德教流行于古代波斯(今伊朗)及中亚等地,中 国史称祆教、火祆教、拜火教,大约在6世纪由中亚传入中国汉地,隋唐时期一度很流行。 由此可见,本题答案是 C。 (15). 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 A. 国际主义 B. 民族区域自治 C. 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D. 民族自决权 参考答案:A  解析: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包括:(1)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坚 持民族平等和实现民族团结。即各民族的平等联合。(2)民族平等就是指一切民族的平 等,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的完全平等和事实上的平等。(3)民族联合是在民族平等基础 上的自愿联合,实现的各民族的团结与合作。(4)民族平等和民族联合是统一的,两者 统一起来构成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也可以说,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就 是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因此答案为 A。 (16). 战国时期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实行改革和法治的思想家是( ) A. 孟子 B. 墨子 C. 苟子 D. 韩非子 参考答案:D  解析:韩非子对法家学说进行了全面总结,指出“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
民心”(《韩非子•定法》),“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韩非子•难三》)。 强调法、势、术三者相结合,君主居极尊至重之势,行法施术,以治百官民人。“术者, 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同上)。主张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以法为 教”,“以吏为师”(《韩非子•五蠹》)。 (17). 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的原因在于( ) A. 人民群众是人口的大多数 B. 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 人民群众具有先进思想 D. 人民群众通晓历史发展规律 参考答案:B  解析: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 出发,认为社会发展的历史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作为物质资料生产者的人 民群众所创造的历史。所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 存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因而人民群众以不同的形式从事 和促进生产实践活动。人民群众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每一个时代,人民 群众都是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 (18).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 ) A. 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 B.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 历史发展的方向是由人自己决定的 D. 人的自我保存和发展是历史的原动力 参考答案:B  本身。人类是历史的缔造者,人类自己创造了历史。 解析:历史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创造并影响和制约着人类实践活动的实践活动 (19). 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应是( ) A. 生产活动的组织者 B. 经营活动的组织者 C. 企业的直接领导者 D. 宏观经济的管理者和社会经济生活的调节者 参考答案:D  解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的职能应该从过去主管微观经济活动转变为主管宏 观经济活动,主要进行间接调控而不是直接调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 市场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是运动员;政府是宏观调控的主体,承担宏观调控的职能, 当市场经济活动的裁判员和调节者。政府一般不应直接从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 ABC 错误,D 项正确。
(20). 决定法律本质的是( ) A. 社会生产力水平 B. 社会经济基础 C. 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意志 D. 执政党的基础 参考答案:B  解析: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律本质的学说认为,法律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 现,法律所体现的意志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法作为上层建筑现象,由社会经 济基础决定 (21). 法的主要内容是( ) A. 国家意志 B. 国家强制力 C. 权利与义务 D. 社会关系 参考答案:C  解析:所谓“法的内容”,就是指构成法的各种内在要素,包括法律规范内容和法律 技术内容两大部分。就法律规范内容而言,其核心部分就是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22). 国家制度的核心是( ) A. 政体 B. 国体 C. 国家结构形式 D. 政党制度 参考答案:B  解析:国家制度是指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所确认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形式等方面的制 度。国家制度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政治上层建筑,其核心问题是实行一定 阶级的专政,以确立和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利益。由此可见,在国家制度中, 国家性质(即国体)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它是国家制度的核心,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形式和 国家发展的总方向。选项 B 为正确答案。 (23).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社会主义制度 C. 人民民主专政 D. 民主集中制
参考答案:A  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被称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依据:一 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我国国家政权的本质直接联系在一起,是我国国家政权人民性的 集中体现。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民行使 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我国人民就是通过这样的政治制度来保证自己当家作 主的权利,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二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 的总概括,它规定了我国国家政权机关尤其是中央国家机关之间的权责分工及其相互关 系。人民代表大会集中统一掌握国家权力,在我国政权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国家的行 政、审判和检察等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由此开展工作和依法正常运转。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不是偶然的,它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 然结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政权建设的经验总结。 (2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 ) A. 创新 B. 与时俱进 C. 为人民服务 D. 坚持党的先进性 参考答案:D 解析: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贯彻“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执政为民。  (25). 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劳动者 B. 科技进步和创新 C. 生产资料 D. 投资 参考答案:A  解析: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包 括知识分子在内的我国工人阶级,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我国农民阶 级和其他劳动群众,同工人阶级紧密团结,是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不 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 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始终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第一要务。因此发展生产力的决 定性因素是人,即劳动者。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