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6年云南西双版纳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资料共7页,全文预览结束
2006年云南西双版纳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2006 年云南西双版纳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和多选均 不给分,每小题 2 分,共 32 分。请将答案序号填入答题卷中相对应的空格内) 1.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水力发电 B.合成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C.破译人类基因密码 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 2.目前缓解石油紧张的有效办法之一,是使用乙醇汽油。所谓乙醇汽油是将变性燃料乙醇 和汽油以一定的比例调和而成的一种汽车燃料。乙醇汽油属于( ) A.纯净物 B.化合物 C.混合物 D.无机物 3.化学使人们的生活绚丽多彩。生活中常用的下列物品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A.尼龙绳 B.棉线 C.铁丝 D.真丝巾 4.化学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质量。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随意扔弃塑料垃圾会造成“白色污染” B.多吃蔬菜、水果可补充维生素 C,以增强人体抵抗力 C.人体缺少必需的微量元素硒时,应大量食用含硒元素的营养剂 D.用甲醛水溶液浸泡的水产品,不宜食用 5.化学用语是我们学好化学的工具。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氯元素的符号:Cl B.镁原子失 2 个电子后形成的镁离子:Mg+2 C.氢气的化学式:H D.氧化铝的化学式:Al2O3 6.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序号 A B C D 现象 解释 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 水分子变大了 墙内开花墙外香 蔗糖溶解在水里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蔗糖分子比水分子小 用打气筒给气球充气 气体分子间隔变大 7.关于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表示两种元素 C.都有相对稳定的结构 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D.核外都有 2 个电子层 8.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 是( )
9.在水的净化处理中,铁酸钠(Na2Fe0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水处理剂。下列关于铁酸钠的说 法正确的是( ) A.铁酸钠是氧化物 B.河水用铁酸钠处理后就变成了纯净物 C.铁酸钠是一种新型的有机化合物 D.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6 价 10.下列做法是为了把化学反应变慢的是( ) A.煤燃烧时向煤炉中鼓入空气 C.某些食品密封包装时充入氮气 D.用食醋除水垢时使用浓度高的食醋 B.面团发酵时放在温热处 11.右图是实验室里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液体,某同学对瓶中液体是什么物质做 了如下猜想,你认为他的猜想不合理的是( ) A.水 B.稀硫酸 C.盐酸 D.过氧化氢溶液 ) 12.对于发生“禽流感”的地方,用 2%的 NaOH 溶液喷洒禽舍能有效杀灭“禽 流感”病毒。小明在实验室配制 2%的 NaOH 溶液 200 g,他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把 NaOH 固体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量 B.将 4 gNaOH 固体溶于 19 6 g 水中 C.用量筒量取 200 mL 水溶解 4 g NaOH 固体 D.将配好的 NaOH 溶液放在烧杯中存放 13.结晶是分离可溶性固体混合物的一种常用方法。我国北方有许多盐湖,湖水中溶有大 量的碳酸钠和氯化钠,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碳酸钠),夏天晒 盐(氯化钠)。请你判断右图中能反映碳酸钠溶解度变化的曲线是 ( ) A.a B.b C.c D.无法判断 14.金属是人类生产生活都离不开的重要材料。根据下图所示人类 大规模开发、利用几种金属的大致年代和有关的化学知识,有同学 认为对金属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先后顺序的影响因素有: ①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②金属的导电性③金属的活动性 ④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⑤金 属的延展性,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④ D.③⑤ 15.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许多具有规律性的知识。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对难溶于水的气体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B.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 OH-
C.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 D.金属都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 16.下列认识或做法中正确的是( ) A.借助酚酞试液可完成对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的鉴别 B.铁能与稀盐酸、氯化铜溶液、硫酸锌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C.氢氧化钾溶液能与盐酸、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D.用过量的氧化钙提纯混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7 个小题,每空 1 分,共 3 2 分。请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 17.(5 分)学习化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试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 列问题: (1)大豆是众多农作物中的一种,它富含的 (2)要想知道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可用 (3)汽车的主要燃料是汽油和柴油,它们都是 (4)铁门刷上油漆,除了美观之外还有 (5)臭氧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臭氧的化学式为 18.(4 分)(1)红磷在密闭容器内(含有空气)燃烧,下列表示密闭容器内各元素质量总和随 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填序号) 是人类生命活动必需的营养素之一。 经分离而得到的产物。 。 来检验。 的作用。 。 (2)对上图的选择,用(填实验仪器名称) (3)红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4)红磷燃烧产物的水溶液呈酸性,可用 可以验证。 检验。 19.(6 分)石灰石、生石灰和熟石灰在日常生活中有多种用途,请在下表中写出有关的化学 方程式,并回答相关问题: 用 途 化学方程式 相关问题 用石灰石制生石灰 生石灰常用作某些食品 的干燥剂 用熟石灰降低含有少量 硫酸的污水的酸性 CaCO3 CaO+CO2↑ CaO+H2O==Ca(OH)2 反应类型 此反应 “放出”)热量 (填“吸收”或 Ca(OH)2+H2SO4==CaS04+2H2O 这是 反应(属于复分解 反应类型)在实际中的应用 20.(4 分)(1)请你从微观粒子的角度说明以下两种变化的本质有什么不同? ①水变成水蒸气: (2)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观点,简要说明下列物质性质相似或差异 ;②水电解生成气体: 。 的原因。 ①稀硫酸、稀盐酸均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而稀盐酸则不会有此变化: ; 21.(4 分)观察、比较与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对于以下三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2H2+O2 2H2O 2Mg+O2 2MgO 2CO+O2 2CO2 (1)通过比较,发现它们有许多共同点,请你写出其中两点: ① ;② 。(合理即可)
(2)以上化学反应方程式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请写出其中一个与另外两个的一点不同之 处: 。(合理即可) (3)镁条燃烧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22.(3 分)请认真阅读:酸雨是当今“三大”环境污染问题之一。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三大 酸雨高发地。酸雨是指 pH<5.6 的雨水,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硫 溶于雨水形成亚硫酸(H2SO3)。亚硫酸酸性比硫酸弱,亚硫酸不稳定,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 化为硫酸。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亚硫酸的化学性质有(请写一条) (2)某同学收集雨水测定 pH 为 5.3,放置一段时间后再测定 pH 为 4.8.酸性增强的原 。(合理即可) 因是 。 (3)为减少实验室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该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是 23.(6 分)某同学对一种白色固体化合物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 通过对比分析,该同学得出以下结论: (1)气体 C 的化学式是 (2)固体 A 中如不含氢元素,其名称是 是 质与稀 H2SO4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含固体 A(不含氢元素)的某种农家肥在农业生产上经常使用,施用该物质的主要作用是 (填序号) .它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物 ;固体 A 中如含氢元素。则 A 物质的名称是 , 。 。 A.促使农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B.促进农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 C.促进农作物生长健壮.增强对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5 个小题.其中 24 题考生必做.4 分;25~28 题中任选 2 题作答.答 题超过 2 题的.评卷时只顺阅前 2 题.每题 3 分;本大题共 1O 分。请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 相应位置上) 24.(4 分)空气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空气质量日报、预报是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 发布的环境信息,可及时准确地反映空气质量状况,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 下表为某日我国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日报内容: 城市 首要污染物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级别 A B C D 可吸人颗粒物 二氧化氮 二氧化硫 111 104 6 1 24 Ⅲ轻度污染 I Ⅲ轻度污染 I Ⅱ良 l 优 根据上表,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当日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是(填序号) 。 (2)当日影响以上城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是 (3)想一想,空气主要污染物是从哪儿来的? (4) 为 防 止 空 气 的 污 染 , 保 护 蓝 色 美 丽 的 天 空 , 你 有 什 么 好 的 建 。(合理即可) 。 议? 。(合理即可)
25.(3 分)请你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对下列常见的灭火方法实例,回答其灭火的原理: (1)炒菜的油锅着火后.盖上锅盖灭火: (2)房屋失火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 (3)森林大火,防止火势蔓延,将部分树木砍掉: 。 。 。 26.(3 分)小强同学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你想一想: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通过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方法。 27.(3 分)“中水”是指生活污水经处理达到规定水质标准的.可在一定 范围内再次使用的非饮用水。现有一种含碎菜叶、碎塑料薄膜和泥沙且还 有一定臭 味的生活污水(成分已做了简化),根据你了解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欲除去此污水中的菜叶、塑料和泥沙,可采用 (2)要除去污水中的臭味,通常使用的物质是 (3)此污水经过去渣、除臭处理后即可作为生活清洁(如冲厕所、洗车)等用水。你认为“中 水”再利用的目的是什么? 28.(3 分)据统计,我国农村每年产生的秸秆总量不下 6 亿吨,但这些秸秆主要都当做燃料 烧掉了。试说明用哪些方法处理秸秆可产生更多、更好的经济效益(至少列举三种方法)。 方法一: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 3 个小题,其中 29 题 3 分、30 题 9 分、3 1 题 6 分,本大题共 18 分。请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 29.(3 分)(1)将大小适中的废弃塑料瓶洗净后,可作为化学实验的代用仪器.如代替试剂 瓶使用,请你再举一例: 。(合理即可) 。(合理即可) 。方法二: 。方法三: 。 。(合理即可) (2)①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步骤有溶解、过滤和 ; ②请你在下列仪器中挑选出用于粗盐提纯实验的仪器(填编号) 。 30.(9 分)某班同学在实验室选用下列装置进行 CO2 气体的制取和验证性质的分组实验。 (1)制取 CO2 气体应该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填序号) 置的 立即塞紧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性;用 取小块状石灰石小心放入试管底部.加入适量 。 ;制取气体前应先检查装 , (2)将制得的 CO: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未见浑浊,他们认为可能是错用了 较浓的盐酸,使 CO2 中混入了氯化氢气体,为验证此想法,甲、乙两组同学选择图中的 C 或 D 装置与发生装置连接进行实验。你认为: ①甲组同学选择 C 装置,他们(填“能”或“不能”) 证实这一想法,理由 是 是 ; ②乙组同学选择 D 装置.他们(填“能”或“不能”) 证实这一想法,理由 。
31.(6 分)在科学探究学习活动中,教师将三包黑色粉末(分别是细铁粉、氧化铜和二氧化 锰)和三瓶无色溶液.分别发给三个学习小组进行物质鉴别等问题的探究;每组一包黑色粉 末和一瓶无色溶液;各组取样放入试管中混合后,甲、乙两组都观察到有无色气体产生, 丙组观察到无色溶液变蓝色。请你和他们一起探究: (1)写出丙组试管中无色溶液变蓝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请你对甲、乙两组的黑色粉末和无色溶液是什么物质进行大胆猜想:甲组:黑色粉末 。 和无色溶液是 ;乙组:黑色粉末和无色溶液是 。 (3)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甲组或乙组的黑色粉末是哪一种。 操 作 现 象 结 论 取少许待检黑色粉末于试管,加入 适量稀硫酸 有气泡产生 黑色粉末是细铁粉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 2 个小题,其中 3 2 题 3 分、3 3 题 5 分,本大题共 8 分。请将答案 书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 32.(3 分)我省盛产茶叶,其中绿茶很受人们的喜爱。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 清热解毒和抗癌等功效。单宁酸的化学式为 C76H52O46,请计算: (1)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是 (2)单宁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3)求 100 g 单宁酸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 33.(5 分)实验室里有一瓶固体烧碱因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部分变质。为测定这瓶烧 碱的纯度,称取该样品 10 g 溶于水配成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氯化钡溶液至沉淀完全(反 应方程式为 Na2CO3+BaCl2==BaCO3↓+2NaCl)。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用氯化钡溶液 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计算该烧碱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2.C 3.A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11.C 二、填空题 17.(1)蛋白质(或油脂) 12.B 13.A 4.C 5.D 6.B 7.D 8.B 9.D 10.C 14.C 15.D 16.A (2)肥皂水 (3)石油(或原油) (4)防锈 (5)O3 18.(1)B (2)天平 (3)4P+5O2 2P2O5 (4)pH 试纸(合理即可) 19.相关问题:分解反应 放出 中和 20.(1)①水分子本身未变②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2)①它们都含有相同的氢离子 ②稀硫酸与稀盐酸的酸根离子不同。 21.(1)①都是化合反应;②都是氧化反应 (2)镁条燃烧是固体燃烧,另两个都是气体燃烧 (3)放热、产生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并冒白烟 22.(1)不稳定性 (2)亚硫酸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硫酸 (3)SO2+2NaOH==Na2SO3+H20 23.(1)CO2 (2)K2CO3+Ca(OH)2==CaCO3↓+2KOH 2KHCO3+H2SO4==K2SO4+2H20+2CO2↑ (3)C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