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5浙江省衢州市中考科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资料共13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5 浙江省衢州市中考科学真题及答案 C-12 O-16 Cu-64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Ba-137 一.选择题(本题有 15 小题,1-10 题每小题 3 分,11-15 题每小題 2 分,共 40 分。请选 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下列各图能正确反映电荷之间、磁极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是( Cl-35.5 Ca-40 Na-23 ) 第 1 题图 2.2014 年我市重新发现白蚁家族中的“大熊猫”——浙江亮白蚁,它体表有外骨骼,身体 分头、胸、腹三部分。在生物分类上它属于( A.昆虫类 B.两栖类 ) C.爬行类 D.鸟类 3.系统由器官组成,下列器官属于循环系统的是( ) 第 3 题图 4.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下列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全球有六大板块组成 C.地球由外向内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屋 D.地球上的水是循环不息的,不必担心 B.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水资短缺 5.近年来禽流感等传染病流行,向人类发出了新的挑战。下列有关传染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病毒是传染源 和免疫性 B.传染病有传染性、流行性 C.积极研制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D.传染病的流行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6.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元素。该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117,中子数为 174,相对原子质量为 291,元素名称 Ununseptium,符号 Uus。请模仿甲,将该元素对应信息编写到图乙中相 应位置,“①”处应填( )
A.291 B.174 C.117 D.57 7.如图是桃树的果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桃树是裸子植物 C.桃花的子房发育成种子 B.①是种子,②是果皮 D.桃子是桃树的生殖系统 8.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其中反射角是( ) A.∠1 B.∠2 C.∠3 D.∠4 9.我国科学家在甲烷高效转化研究中获得重大突破,如图为该转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甲烷是无机物 C.甲烷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1:4 D.单中心铁催化剂改变了反应速度,反应后本身质量减少 10.乒乓球的直径加大后,国际乒乓联又改变了制作乒乓球的 材料,目的是提高乒乓球比赛的观赏性。小柯认为乒乓球材 料的改变,是为了减弱乒乓球的弹性。他用材料不同、其它条件相同的乒乓球设计了以 下实验验证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 A.用不同的力将乒乓球掷向地面,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B.把乒乓球沿不同方向抛向地面,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C.把乒乓球从不同高度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D.把乒乓球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 11.如图为配置 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分 法 正 确 的 是 ( ) 析 均 正 确 的 是 ( ) 第 11 题图
选项 操作 A 用剩的食盐放回原试剂瓶 目的 避免浪费 B 天平调平后在左、右托盘中各垫一张相同的纸 保证称取的食盐质量更准确 C 用 50ml 量筒替代天平量取所需的水 更加简便 D 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 增加食盐的溶解能力 12.科学实验中常常用到水,下列实验中水的作用与海波熔化实验中水的作用类似的是 ( ) 第 12 题图 13.考试时,许多同学有一个不良习惯,将笔放在手指上不停地转圈,笔会经常掉到地面或 桌面上发出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笔在下落过程中不受力的作用 ) B.笔停在静止的手指上时受到平 衡力作用 C.笔在手指中拨动是时才会连续转圈,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手指不拨动笔,笔也会在手指上继续转动一段时间,说明笔与手指间不存在摩擦力 14.如图为小柯做的创新实验:将铜丝绕在电烙铁上,电烙铁用支架固定在密闭的硬质玻璃 管中,玻璃管置于灵敏电子台秤上。接通电路,电烙铁开始工作,可以观察到铜丝表面 逐渐变黒,电子台秤读数保持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O2=CuO B.加热过程中,玻璃管内空气的质量保持 ) 不变 C.加热过程中,铜丝的质量保持不变 D.硬质玻璃管内物质在反应前后总质量 保持不变 15.如下为汽车启动 原理图。汽车启
动时,需将钥匙 插入钥匙孔并旋 转(相当于接通 电路)。下列有关 说法错误的是 ( ) A.此时通电螺线管产生磁性 C.电动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 B.通电螺线管 E 端的磁极为南极 D.通电螺线管两端电压与电动机两端电 压不同 二.填空题(本题有 9 小题 20 空,每空 2 分,共 40 分) 16.小柯发现花盆中植物的叶子出现暗绿带红症状,购买了 Na3PO4 给植 物施肥。目的 是给植物补充 ▲ 元素,Na3PO4 中 P 元素的化合价是 ▲ 。 17.“科学就在身边”,请解释下列生活现象。 现象一:雨天走路,很多人裤子后面会甩上泥巴。原因是他们走路 是地脚后跟向后 抬得过高、过快,把附着在鞋底的泥巴甩离,由于泥巴具有 ▲ 就飞到裤子上去 了。 现象二:输液时药液匀速下滴。如图所示,输液时输液袋口 A 处后插有输液管 B、空气 管 C,C 插入袋口处不能过高,保证袋口处压强与大气压相等,致使药液流入人体是输 液管中液体(即袋口到手的液柱)产生的压强,与袋内药液高度无关,当吊瓶和手之间 的高度差一定时,输液管中液体对手上针眼处的 ▲ 不变,与人体血液的压强差保持 第 18 题图 恒定,药液匀速下滴 18.如图是培育转基因细菌的过程,请读图回答: (1)大肠杆菌细胞和人体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大肠杆菌没有 ▲ 。 (2)细菌通过 ▲ 繁殖,数量迅速增加,从而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人胰岛素。 (3)请结合基因工程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基因工程作为尖端技术,不存在风险问题;B.基因工程在医药、农业等领域可以 发挥积极作用; C.图中培育转基因细菌的过程,体现了基因的改变会导致生物体性状的变化。 19.为了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实验:
Ⅱ.将铜片浸入称硫酸 Ⅲ.将铁片浸入硝酸银溶液 Ⅰ.将铁片浸入稀硫酸 (1)上述实验 ▲ (选填“能”或“不能”)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将铁、铜、银三种金属浸入 ▲ 溶液(只填一种),即可验证它们的活动性顺 序。 20.篆刻社团的小柯,对篆刻印章的石头的密度进行测量,相关过程及数据如图,则石头的 密度为 ▲ g/cm3,再将它浸没在烧杯中的水里,石头受到的浮力为 ▲ N。 第 20 题图 第 21 题图 21.如图甲所示,已知电源电压为 10V,将滑动变阻器滑片 P 移到最左端,闭合开关 S,灯 泡发光,电流表示数为 0.35A,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 电阻是 ▲ Ω。当滑片 P 向右移动的过程中灯泡亮度 ▲ (选填“变亮”、“不变” 或“变暗”)。 22.小江对滴水观音(又名“海芋”)叶尖滴水现象进行了探究。 (1)是不是它的叶片没有气孔?小江制作了海芋叶表皮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下 图甲是操作显微镜的步骤,正确的排序是 ▲ (填序号)。发现叶表皮上有大量气孔, 即它可以通过气孔蒸腾水分,滴水现象另有原因。 (2)是不是它的叶片有特殊结构?用放大镜观察叶片,发现叶片边缘有两圈环状叶脉 (如图乙),其它叶脉与环状叶脉相连。 (3)是不是环状叶脉把水汇集到叶尖后滴出的呢?进一步实验,发现海芋叶尖处有空 腔,环状叶脉中的 ▲ (填结构名称)与叶尖空腔相通,从而把水输送到叶尖处滴出。 可见,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 ▲ 的。 23.如图为水平桌面上的圆形玻璃转盘(转盘半径为 50cm),在水平力作 用 下能绕转盘中心 O 点自由转动,转动时可视为杠杆。甲在 A 点施加一 个大小为 20N 的水平力 FA,让转盘转动;对面的乙在距 O 点 40 cm 处 的 B 点同进施加一个水平力,想让转盘反方向转动。乙应沿图中 ▲ (选填“F1”、“F2”、“F3”、或“F4”)方向施加一个至少为 ▲ N 的力,才可能达到目的(假设只有甲、乙两人对转盘施力,忽略其它力 对转动的影响)。 24.科学促进技术发展,技术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随着望远镜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经历着从迷信到科学,从狭隘到广袤 的过程。以下对宇宙的认识由先到后的排序是 ▲ (填序号)。①日心说 ②地心 说 ③大爆炸宇宙论 (2)随着研究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物质的认识经历着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 过程。以下对酸的认识由先到后的排序是 ▲ (填序号)。①与碱作用时失去它原来 性质的就是酸 ②能够在水溶液中产生氢离子(H+)的化合物 ③有酸味的物质就是酸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 5 小题 15 空,25-26 题每空 3 分,27-29 题每空 2 分,共 35 分) 25.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镁条和盐酸反应实验时发现,试管外壁很烫,试管口出现白雾。白 雾是什么呢? Ⅰ.同学们作出猜想 猜想一:是小水滴。因为盐酸溶液中的水受热会汽化上升,在试管口 ▲ (填物态 变化名称)成小水滴。 猜想二:是盐酸小液滴。因为浓盐酸具有 ▲ 性,可能实验中使用的盐酸浓度过高, 试管口就会形成盐酸小液滴。 同学们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内有正在反应的镁条和盐酸的试管口,试纸变红, 证明猜想二是合理的。 Ⅱ.小柯提出质疑 为什么刚才打开盛放实验所用盐酸的试剂瓶,瓶口没有白雾,却在反应过程中出现白 雾? 小柯联系反应时试管外壁很烫,于是猜想:白雾的形成可能与温度有关。 他用试管取少量盐酸,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不变红;然后 ▲ (填 操作),试纸变红。 得出结论:这种盐酸浓度并不高,是镁和盐酸反应放热促使盐酸形成白雾。 26.甲为研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电路图。 (1)若要测量干路电流,则电流表应串联在甲图中的 ▲ (选填“A”、“B”或“C”) 处。 (2)若要测量 A 处的电流,连好电路闭合开关前,发现电流表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 调整正确后闭合开关,发现指针又偏向图乙位置,其原因是 ▲ 。 (3)纠正(2)中错误后,测出 A、B、C 三处的电流值如表所示。由此得出结论:并联 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且各支路的电流相等。这个实验在设计方 案上还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 (写出一条)。 位置 电流(A) 0.18 A B 0.18 C 0.36 27.利用图示仪器测量氧气体积, 来测定高锰酸钾样品的纯度 (杂质不参加反应)。实验步
骤 如下: (1)检查气密性:连好发生装置后,将导管口的下端浸入水中, ▲ 。如果观察到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就证明装置不漏气。 (2)组装装置:连好的装置如图甲,其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在不移动、不调整酒精灯 的前提下,需要调节 ▲ (选填字母)螺母改正错误。 (3)进行实验:采用正确的反应装置和图乙所示的收集装置制取并收集气体。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 A.加热时间过短,会使测量结果不准。 B.反应一段时间,排出反应装置内原有空气再连接乙装置收集气体,会使结果更 准确。 28.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 CO2 含量和光照强度对某种树叶光合作用的影响。在 25℃的室温下, 利用生长状况相同的若干同种新的新鲜树叶进行实验(CO2 缓冲液能调节密闭小室内 CO2 浓度保持相对恒定),测量结果如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实验条件 组别 1 2 3 4 5 6 光照强度 (lx) 600 800 1000 1000 1200 1400 CO2 体积 分数(%) 0.04 0.04 0.04 0.05 0.04 0.04 液滴移动的量 (ml/h) 右移 2.2 右移 6.0 右移 9.0 右移 11.2 右移 9.0 右移 9.0 (注:lx 是光照强度的单位,即勒克斯) (1)不考虑密闭小室内温度的变化,装置中液滴右移的原因是相同时间内树叶光合作 用产生的 O2 体积 ▲ (选填“〉”、“<”或“=”)呼吸作用消耗的 O2 体积。 (2)与第 3 组实验相比,第 5、6 组实验中,液滴右移的量没有增加,主要是受 ▲ 的 影响。 (3)分析表中数据,说说光照强度对该树叶光合作用的影响: ▲ 。 29.《乌鸦喝水》故事里的乌鸦真的都能喝到水吗(假设水要满到瓶口)? 影响乌鸦能否喝到水的因素有哪些呢? 小柯找来三个容积不同的圆柱体塑料杯(220ml、300ml、350ml)、同规 格小钢珠、大小相近的鹅卵石(比小钢珠大)、沙子、量筒(500ml)、 烧杯、水槽等器材进行探究。 (1)小柯找来三个塑料杯,目的是研究乌鸦能否喝到水是否与容器 ▲ 有关。 (2)小柯往一个空杯里加入一些水,再往里投钢珠,发现无论投入多少,水都不能满 到杯口。是不是原先杯里的水太少?杯里至少要有多少水才行?请你设计方案,测出 往该塑料杯里投钢珠使水满到杯口需要的最少水量: ▲ 。 (3)已知往 300ml 的杯子里投钢珠测出使水满到杯口需要的最少水量为 145ml。现在
往空杯里加 145ml 水后,投入鹅卵石。多次实验发现无论投入多少鹅卵石,杯内水位 虽有差异,但都不能满到杯口,接着往其中投入沙子,水面上升并溢出杯口。说明乌 鸦能否喝到水,还跟 ▲ 有关。 四.解答题(本题有 7 小题,30 题 6 分,31 题 4 分,32 题 4 分,33 题 7 分,34 题 6 分, 35 题 7 分,36 题 10 分,共 44 分) 30.小江到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公园内瀑飞潭碧、林茂树古,因此荣 获“浙江省最美生态景观”荣誉。 (1)钱江源森林公园可看作一个 ▲ 。 C.生物圈 A.种群 B.群落 D.生态系统 (2)景区内空气特别清新和湿润。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主要与植物的 哪些生理作用有关? ▲ 。 (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保护景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下列做法不妥的是 ▲ 。 A.在林区野炊、烧烤 B.矿泉水瓶带离林地 C.捕杀珍禽异兽 31.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小轿车走进许多家庭。 (1)轿车行驶时,汽油机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冲程。 (2)按图乙所示速度行驶 180km 约需多少时间?(写出计算过程) 32.血糖平衡对保持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一个正常人在早晨进食前,血糖含量约为 5mmol/l,进食后 1h 血糖含量出现较大幅度上升,达到约 7.5mmol/l,进食后 2h 血糖 含量又下降到约 5mmol/l,并基本维持在这个水平(会有微小波动)。请你把这个人从 开始进食到饭后 3h 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绘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 ,并解释血 糖含量出现一定幅度上升或下降的原因 ▲ 。 33.甲为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对比图。CO2 含量变化真有这么大?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