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资料共1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 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本题包括 1~7 题,共 25 分) 1.(3 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澄澈(chéng) 谦逊(xùn) 箴言(zhēn) 芙蓉鸟(fú) B.体恤(xù) 骨碌(gǔ) 对弈(yì) 擎天柱(qíng) C.规矩(jù) 娴静(xián) 池沼(zhǎo) 呕心沥血(lì) D.麾下(huī) 篆刻(zhuàn) 夙愿(sù) 相濡以沫(rǔ) 2.(3 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商酌 颁布 缭原 久负盛名 B.深宵 矜持 濒临 目不遐接 C.酝酿 窈窕 赋予 励精图治 D.莅临 箫索 酣畅 千山万壑 3.(2 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广场上,有人在散步,有人在跳舞,空气中到处洋溢着祥和、快乐的气氛。 B.为了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学校经常纵容我们去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C.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异彩纷呈,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D.园林讲究不落俗套,要人工营造出自然的意境,同时还要蕴含浓厚的人文气息. 4.(2 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保护区采取生态补水、退耕还林和全面禁牧等,吸引了大批候鸟来栖息觅食。 B.视力下降往往是因为我们很多不经意的坏习惯导致眼睛受损的原因而造成的。 C.春节中蕴涵的传统人文精神和亲情凝聚价值,成为备受中国人珍视的节日。 D.舞剧《骑兵》把家国情、草原情呈现于舞台,再现了人民骑兵的历史形象
5.(2 分)下面有关文学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我看》是我国著名诗人穆旦的作品,诗中写出了春天留给诗人的印象以及诗人从中获 得的生命感悟。 B.《孟子》是记录春秋时期思想家孟轲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其文以雄辩著称,多用排比 句,气势非凡。 C.《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江城子”是词牌名。词中使用典故,表达了作者苏轼希望 报效国家的爱国热情。 D.《皇帝的新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他的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 女儿》《丑小鸭》等。 6.(3 分)参照下面小诗的表达形式,仿写一首小诗。 言论的花儿 _____________ 开得愈大, _____________ 行为的果子 _____________ 结得愈小。 _____________ 7.(10 分)默写(请用正楷书写)。 (1)__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其一)] (2)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3)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4)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5)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表达眺望故乡而不见,心生无限愁思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题意填写括号内提示篇目的语句。 学习要做到“学”“思”结合,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学习要心无旁骛,潜心专一,正如诸葛亮所说:“_________”(《诫子书》);学习还应像宋 濂那样,“_________”,多向德才兼备的前辈请教(《送东阳马生序》)。
二、阅读(本题包括 8~23 题,共 45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8~11 题。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 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宣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 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 田。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 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节选自《朱子家训》) 8.(2 分)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自奉必须俭约 (2)器具质而洁 9.(4 分)翻译下面的句子。 (1)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10.(2 分)文中画线句使用了怎样的说理方式,阐述了什么道理? 11.(2 分)你认为文中哪句话最具现实教育意义,请简要说明。 (二)阅读下文,完成 12~15 题。 _________ ①牛是农耕文明的标志,传统的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农民生计离不开牛。牛年说, 有一种亲近感。 ②牛是我的乡愁记忆。晨起,祖孙三代牵牛荷犁而行,走在村口老树下的霞光里。赤 脚挽裤腿,前后等距离,走路姿势一致,每天时辰一样。放牛娃倒骑牛背看书,有骑牛读 汉书、穿林听秋声之趣,任你读到日落西山坳、晚霞红满天,牛儿会一声不吭、步不乱地 把你驮回家。夜归的牛或立或卧,不时嚼几口草,几分神定气静,几分闲情逸致。等到月 光从天窗斜照进来,拂上了牛的眼睛,那粗重的鼻息声便伴着山林的涛声和潺潺水声,组 成山村的催眠曲。 ③牛是农家宝,是农民的命根子。棕绳穿鼻系柴扉,早晚有人问饥寒,半夜提灯去看 栏,清展起床添饲料,是牛主人每天的作业。把牛关在薄屋边,养在后院里,听着牛嚼草
牛呼噜的声音,心里踏实而满足。庄户人家安居乐业得有头牛,就像今天城里人家得有辆 车。 ④牛是家乡的风景。春天的图画里少不了雨、离不开牛、缺不得迎春花。一犁春雨半 亩洼,蓑衣斗笠半袖花,春风应时而至,春光烂漫无边,翠绿墨绿嫩绿鹅黄绿,梨花李花 桃花栀子花,所有的草叶花蕊、溪流石泉都滴着青春的原汁。 ⑤牛们完成了犁田的任务,雄赳赳地挺立在田埂,张望着插秧的风景。偶尔扬起黑粗 脖子“哞”地一声,一定是声震深谷、气贯长虹。或者干脆卧倒靜静地等,看你磨蹭到几 点,天生一副好脾气。 ⑥村里老人们对“牛脾气”有自己的理解。老牛拉车,慢条斯理有静气、有条不紊迈 方步,不管是拉犁还是拖耙,或者拉石磙碾谷子,牛总是顺从地架上木头套,一趟又趟, 一圈又一圈,决不偷懒,从不厌倦,永不懈怠,这叫有耐性;垄里去、垄里回,去哪块田、 回哪个栏,哪个坡上的草儿青、叶儿嫩,老牛识途门道清,这叫有悟性;牛一辈子脚踏实 地、负重前行,泰山压顶不屈腿,蛮荒在前仍奋蹄,这叫有韧性;牛老成持重,只埋头做 事,不轻易发声。每天是两点一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世代如此,并无二心,这叫有 定性。 ⑦牛是人类的朋友。牛与人性灵相通,人与牛同甘共苦,人养牛、牛养人,人是牛的 主人,也是牛的学生,跟牛学做事,向牛学做人。遍布广袤乡村的孺子牛、拓荒牛、老黄 牛们既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⑧浓郁醇厚的乡村文化成风化人,把牛的元素、牛的精神融入了庄稼人的基因和血脉。 我至今还以自己属牛而自豪、自省,这大约是“牛文化”的熏陶与传承吧。 (作者:刘汉俊 有改动) 12.(3 分)请辨析《牛年说牛》《家乡的牛》哪一个做本文的题目更恰当。 13.(4 分)第②段加点词“拂”极具表现力,请品析。 14.(3 分)请简述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15.(2 分)说说第⑧段画线句中,“我”会“自省”些什么?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6~19 题。 材料一: 2020 年,联合国发布了一份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报告。报告指出,由于气候变化,全 球各地的冰原和冰川发生减少。2006 年至 2015 年,平均每年全球海平面上升至少 3.6 毫米。 2020 年上半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达到了三百万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并且还在持续 上升。
温室气体浓度过高会引起哪些后果呢?一是会令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土壤肥力下降,不 适合耕作,甚至引起饥荒。二是引起“水循环”变化,如山峰积雪减少,季节性河流径流 发生重大改变。三是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包括营养不良、空气污染以及疟疾等热带疾病 的传播。四最为严重,会造成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飓风加剧等。 材料二: 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等庄严的目标承诺。我国要实现“碳中和”,一方面需要实现温室气体的 深度减排,一方面需要采取植树造林、增加碳汇等方式抵消剩余排放量。这两个方面,【甲】 是关键,尤其是要【乙】。 材料三: 材料四: 库布其沙漠总面积 1.86 万平方公里,曾以“无路无电无水无通讯无医疗”的恶劣条件 被外界称作“死亡之海”。就在这片“死亡之海”,经过 33 年的生态修复,治理沙漠 6000 多平方公里,绿化率由之前的 3%上升为 53%,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库布其沙漠拥有全国 I 类太阳能资源,太阳辐射强度高,日照时间长,年均日照时数 超过 3180 小时,发展光伏发电条件得天独厚。据专家测算,吉瓦级光伏治沙基地能够治理 超过 10 万亩沙漠,年发电 25.5 亿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 44 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 116.1 万吨、二氧化硫约 3.9 万吨、氮氧化物约 1.9 万吨、粉尘约 34.7 万吨。 一方面是植树种草,治理土地退化,持续推动“森林増汇”;一方面是“光伏治沙减排”, 发电制氢,发展低碳能源,持续推动“新能源减排”。库布其的这种双向碳中和模式集治沙、 护河、兴业等于一体,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实写照。 材料五: 生活中常用物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多少?据测算,一辆每年在城市里行程达到 2 万 公里的大排量汽车排放二氧化碳 2000 公斤;电脑使用一年平均间接排放二氧化碳 10.5 公斤; 卤素灯泡使用一年平均间接排放二氧化碳 10.8 公斤;洗衣机使用一年平均间接排放二氧化
碳 7.75 公斤。 16.(3 分)依据“材料一”,完成下面的表格。 17.(2 分)依据“材料三”中的信息,在“材料二”【甲】【乙】两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18.(4 分)“材料四”中使用了大量数据,简要说明其作用。 19.(3 分)依据“材料五”,解说践行低碳生活的一种做法,并为此拟写一条标语。 (四)阅读下文,完成 20~23 题。 莫让自制力成为稀缺品 ①疫情防控期间,很多人居家办公或学习。居家办公、学习对个人的自制力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自制力不够强,居家工作和学习的时候就容易分神、拖延。近日,中国青年报 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 2002 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2.0%的受访者觉得 需要提高自制力。 ②居家办公、“躺在家里上课”是不少人一直以来的梦想,但真正实现了,很多人发现, 情况与想象存在很大的差距。疫情冲击下,很多人有了更多的居家时间,也有了更多的干 扰,纷繁的网络信息、懒散的居家环境,已然让很多人茫然失措。调查显示,只有 31.7% 的受访者觉得自己的自制力强,说明自制力俨然成了稀缺品。 ③缺乏自制力似乎不算什么大事,但日积月累会改变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一般来说, 缺乏自制力,就会出现做事信马由缰、开小差或做与之无关的事情等情况。这样不仅会导 致时间浪费,工作效率低下,还容易引起家人、同事及老师、领导的不满,影响学业与前 途。为了挽回影响,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完成任务,这样的结果是:高投入低产出,甚至 产生自怨自艾等负面情绪,而这些情绪又会降低工作和学习的效率,由此陷入一种恶性循 环。 ④长远来看,缺乏自制力,还会导致专注和深入的程度逐步下降,这种影响更隐秘而 久远。比如阅读方面,喜欢看浅显、有直接视觉效果的书籍,久而久之,将减弱深入阅读、 深入思考、科学思辨的能力。古今中外,大凡做出卓著成就的人无不自制自律,专心致志, 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终将一事无成。 ⑤需要知道,自制力是一种优良品质。当下,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受到的外 部干扰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人们具备更强的自制力。提高自制力,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 率和质量,更可以改善精神面貌、提升自我评价,从而让自己的身心更加健康、人生状态 更加积极。提高自制力无论是对于当下战疫阶段还是人生长远发展,都大有裨益。
⑥怎样才能提高自制力?首先要树立清晰的工作或学习目标。以目标来约束自己的行 为,保证工作、学习的效率与质量。其次要努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克服拖延、焦、得 过且过等弱点。必要时屏蔽可能干扰自己的因素,提高自制力。还要强化专注力训练。设 立自己的“专注时间”,营造孜孜以求的宁静氛围,使注意力保持集中。或者与志同道合者 相互督促、勉励,大力培养专注的品质。 ⑦信息时代,莫让自制力成为稀缺品。 (作者:斯涵涵 有改动) 20.(3 分)请简述本文的行文思路。 21.(2 分)居家办公学习时受到的干扰是“自制力成为稀缺品”的根本原因吗?说说你的 思考。 22.(3 分)请为第④段画线句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23.(3 分)除本文所说之外,请你再提一条提高自制力的建议并阐释理由。 三、写作(本题包括 24、25 题,共 50 分) 24.(10 分)应用文写作。 育才中学计划在七月份组织“孝亲敬老月”活动,拟邀请对中国孝文化有深入研究的 李教授,于 7 月 12 日下午三点到校做专题讲座。现请你以有才中学学生会的名义向李教授 写一份邀请函。(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25.(40 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就像旅行。每一次出发,每一种经历,都让你品尝生活不同的滋味;路上的每只 昆虫,每一片树叶,都可以成为你认知的来源;在旅行中,每一次流泪,每一次流汗,每 一次微笑,也都见证了你的成长。让生命的行囊装下不同的趣味、观点和态度,你才能领 略更多的风光。 一个人的行走自有感悟,不同的生灵各成风景。泰戈尔说:“我们在热爱这个世界时, 才真正活在这世界上。”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哪些回忆和思考?请选择你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按要 求完成一篇作文。 要求: (1)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字数不少于 600 字。
(2)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参考答案 评卷说明:主观性试题不要求学生所答文字与本参考答案完全一致,只要符合题意,表述 清楚,即可酌情给分或给满分。 一、积累与运用(25 分) 1.(3 分)A 2.(3 分)C 3.(2 分)B 4.(2 分)D 5.(2 分)B 6.(3 分)示例: 知识的根系 扎得越深,才能的树干 拔得越高。 7.(10 分) (1)自古逢秋悲寂寥 (2)直挂云帆济沧海 (3)老骥伏枥 (4)零落成泥碾作尘 (5)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6)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夫学须静也 从 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援疑质理) 二、阅读(45 分) (一)(10 分) 8.(2 分)(1)供给 (2)质朴(朴素) 9.(4 分)(1)即使是半根丝、半条线,我们也要常想着这些物资的生产是很艰难的。 (2)帮助别人不要记在心里,受他人的恩惠不能忘记。 10.(2 分)使用比喻和对比的说理方式,阐述了“做事要提前做准备”的道理。 11.(2 分)答题要素:文中原句,现实教育意义。 示例:“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现在一些人浪费粮食的现象比较严重,可以此教育其 珍惜粮食。 (二)(12 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