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5年广西桂林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资料共4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5 年广西桂林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羊属于十二生肖之一,今年是农历的羊年,“三羊开泰”、“喜气洋洋”是中国老百姓在羊年春节互致问候 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属于十二生肖的动物有 A.猫 B.狼 C.狗 D.狮 2.在学完“我们的远古祖先”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在活动的场 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用圆形方孔铜钱购物 B.种植水稻 C.穿着麻布衣服 D.烧烤食物 3.“光盘行动”,就是提倡人们在吃饭就餐时不剩饭菜,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在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 提倡节俭、批判贵族奢侈浪费的是 C. 庄子 A.孟子 B. 墨子 D.韩非子 4.据史书记载,“公元前 127 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底分给 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 A.颁布“推恩令” B. 实行分封制 C. 派张骞出使西域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一带一路”即“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战略构想, 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古代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有 A.南非 B.河西走廊 C.洛阳 D.辽东 6.从“元老院掌握国家实权”、“布匿战争”、“称霸地中海地区”、“奴隶大量逃亡和起义”这些关键词中提 炼出的学习主题是 A.希腊文明的繁荣 C.两河流域古老文明的兴起 B.罗马共和国的辛酸 D.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 7.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它们的形成和传播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大 宗教的共同之处是 A.经典都是《古兰经》 B.都成为了当时统治者的工具 C.都信仰上帝 D.都广建佛塔 8、《人权宣言》指出:“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自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 法律史公共意志的表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此宣言的核心内容应是 A.人权与法治 C.主张无条件的自由 B.实行君主立宪制 D.反对殖民统治 9.“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英国从奴隶贸易中所得到的资金甚至超过了国内的积累。英 国重要的商业和船运业中心利物浦,本是一个荒僻的小村落,在奴隶贸易中发展成英国的第二大港口。” 从这段史料中得出的结论是 A.奴隶贸易促进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 B.奴隶贸易给英国带来大量黑人劳动力 C.奴隶贸易促成了新航路的开辟 D.奴隶贸易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唯一途径 10.启蒙运动的兴起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都是世界近代史上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请指出这两大思想的共同 之处是 A.都动摇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C.都成为了当时革命的指导思想 B.都反映了无产阶级的要求 D.都拥护封建统治 11.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充满了开创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其探索过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 组是 A.新经济政策—-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成立“苏联”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成立“苏联”-—十月革命 C. 十月革命—-成立“苏联”—-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成立“苏联” 12.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会议,事实证明这是一次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 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从会议签订的《凡尔赛和约》看,最能体现这一实质的是 A.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 C. 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B. 德国须支付大量赔款 D.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13.二战后西欧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与发展,其发展的有利条件中与民生关系最紧密的是 A.引进外国先进技术 C.实现了社会福利政策 B.实行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D.大力扶植信息产业 14.右图拍摄于 2014 年战火纷飞的叙利亚。照片中 4 岁的 师的长焦镜头,默默举起双手投降,眼神里既有恐惧也有 误认为那是一把枪。看到这张照片,我们在震撼之余不禁 界形势是 A.出现“一超多强”局面 C.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B.独立运动高涨 D.和平与动荡并存 小女孩对摄影 镇定,因为她 认识到当今世 15.2015 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在桂林开幕,此后该展会将永久落户桂林,这位桂林旅游经济的发展提 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东盟属于世界经济区域性集团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理解正确的是 A.是经济全球化的最终归宿 C.提高了集团内各国的国际竞争力 B.是经济全球化的唯一途径 D.彻底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二、非选择题(16---18 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16、(10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 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 2000 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 10O 万人为修筑 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右图:西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 材料三 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 岁以下的 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请回答: (1)材料一的“皇帝”指的是谁?(1 分)他“耗去大量 城的目的是生命?(1 分)依据材料谈谈你对他修长城的 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 的生命”修筑长 看法。 (2)材料二中的“胡”是西晋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请写出这一时期两个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名称。材 料三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3)结合三则材料,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 17.(10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8 年,为了决定捷克斯洛伐克的命运,希特勒在慕尼黑会见了英国和法国领导人,同盟国的领 导人抛弃了这个不太重要的民主国家,试图绥靖希特勒以避免战争,但却枉费心机。 材料二 在战争年代中,西方列强和苏联不得不结成统一战线,以对付不共戴天的敌人的威胁,就在希特勒 入侵苏联的那一天,丘吉尔宣布:“苏联的危险就是我们的危险,也是美国的危险,正如苏联人为保家而战的事 业是全世界自由的人们和自由的民族的事业一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右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第二天,重庆人民走 上 街 头 庆 祝 胜
利。 材料四 2014 年我国将 9 月 3 日确定为抗战胜利纪念日,2015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 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纪念日调休放假的通知》,决定 9 月 3 日全国放假 1 天。 ——摘自《新华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法为避免战争采取了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英法为何“枉费了心机”? (2)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英国对德国的侵略行为在态度上有何转变?“全世界自由的人们和自由的民族”取 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3)材料三的照片拍摄于哪一年?请写出照片中一个重要外国领导人的名字。(1 分)结合材料四谈谈我国把 9 月 3 日定为“抗日胜利纪念日”有何现实意义。(2 分) 18.(10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中 国 古 代 青 铜 技 术 产 生和发展于夏、商时期,晚 商至西周时期逐步走向鼎 盛,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使得大量开垦荒地和深耕 细作成为可能,也为兴修水 利创造了条件,农作物产量 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显 著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大变 革。 半坡遗址出土的石锄、石铲 材料二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 随着电力的开发,各种 电器的发明和应用,人类进 步了电气时代。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请回答: (1)材料一出土的这些石农具表明当时出现了什么新的生产方式?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铁器的使用为当时哪 一著名水利工程的修建创造了条件?在推动“社会的大变革”中,最彻底的一次改革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生产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写出一项电气时代与电 有关的重要发明。请指出率先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是哪个国家?知识经济时代对你日常生活带来了什么积极影 响? (3)通过对以上几个具有划时代历史时期的问题探究,你获得了什么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11.D 12.D 二、非选择题 16.(1)秦始皇(1 分) 。目的:抵御匈奴(1 分) 。 3.B 4.A 13.C 14.D 5.B 15.C 6.B 7.B 8.A 9.A 10.C 看法:修长城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匈奴的南下掠夺,但也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给老百姓带来了痛 苦和灾难(要求答出两层意思,意思相近即可(2 分) 。 (2)匈奴、鲜卑、羯、氏、羌(任写两个即可,2 分) 。 北魏孝文帝改革(1 分) 。 目的:革除落后习俗,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的统治(答出任意一点即可(1 分) 。 (3)变化:从民族间的对抗到民族融合(意思相近即可 2 分) 。 17.(1)绥靖政策(1 分) 。 德军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英、法避免战争的愿望落空(举 例并说明,2 分) 。 (2)转变:由纵容德国侵略变为联合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共同抗击侵略(2 分) 。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1 分) 。 (3)1945 年(1 分) 。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任写一个即可,1 分) 。 现实意义: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等(意思相近即可,2 分) 18.(1)原始农耕(1 分) 。都江堰(1 分) 。商鞅变法(1 分) 。 (2)工场手工业到大机器工厂生产(2 分) 。 发电机、电动机、电灯泡、留声机等与电有关的发明(任写 一个即可,1 分) 。 美国(1 分) 。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得到改善(任意方面写出一点即可,1 分) 。 (3)生产工具的革新,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生产力的进步 ,推动了社会的变革;科学技术是第一生 产力等(意思相近,符合题意,任写两点即可,2 分) 。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