⑧
国际先进通信技市译丛
LTE
UMTS长期演进理论与实践
LTE 一一
The UMTS Long Term Evolution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
[ 意 ] Stefania Sesia
[ 摩洛哥 们ssam Toufik
[ 英 ] Matthew Baker
马霓邬钢张晓博张学军译
著
多些邮电声版社
国际先进通信技 m 译丛
.副理培-一
'疆、 缅刷刷应用
。-'"似..
"惊酣吨刷
w咽-崎-.
LTE-
UMT$锋..罐.It"..筒
'丛n
份......'"嗡部
'''''''~IIO阳
." e…。
"一.....-_.
.主~"_...
,坦坦国
飞
JEY 川 wiley.com
Copies 01 this b∞k sold 叩thout a Wiley stlcker
on the cover are unauthorized and illegal.
封面设计:王建国
1$6N 978-7-115-21496-6
分类建议:通信技术 / 移动通信
人民邮电出版社网址: www.ptpress.com.
|SBN 978-7-115-21496-6
定价 : 88.00 元
国际先谊通信技 m译丛
LTE
UMTS长期演进理论与实践
LTE 一一
The UMTS Long Term Evolution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 意 1 Stefania Sesia
[ 摩洛哥 们 ssam Toufik
[ 英 1 Matthew Baker
马霓邬钢张晓博张学军 译
著
人 民 邮电出版社
北 京
图书在版编目 (C 1 P) 撒据
LTE-UMTS长期演进理论与实践 I (意)赛西亚
(Sesia, S.) , (摩洛哥)陶菲克 (Toufik, 1.) , (英)贝
科 (B础er, M. )著;马霓等译.一北京:人民邮电出
版社, 2009. 12
〈国际先进通信技术译丛〉
ISßN 978- 7- 115-21496- 6
1. ①L… n . ①赛… ②陶…③贝 … @马…皿.①
移动通信:无线电通信-通信网 IV. ①TN929.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 (2009) 第171612号
版权声明
SIe阳ia Sesia. lssam ToufiJc, Matthew Baker
LTE- The UMTS Long TetJJl Evolution: 台om 也eory to practice
Copyright 0 2∞9 by John Wiley & Sons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translation published under license.
Authoriz.ed translation from the EnglisQ language edition published by Wîley Publishing, Inc..
本书中文简体字版自 John Wi怡Y & Sons ltd 公司授权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专有版权属于人民邮电出
版社.
北京市版权局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 : 0 1 -2009-2103 号
国际先进通信技术译丛
L:rE
UMTS 长期演进理论与实践
' 著
[意) Stefania Sesia [摩洛哥] Issam Toutik
[英] Matthew Baker
马霓邬 钢张晓博张学军
译
责任编辑
执行编辑刘洋
姚予疆
'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崇文汉夕照寺街 14 号
邮编 100倒 也于·商件 315@阿ress.∞m.cn
网址 http://www.pψr国S.com.cn
北京艺辉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 开本: 787x 1092 1116
自1张: 30.25
字敬: 739 千字
印数: 1- 3500 Jll}
2009 年 12 月第 1 版
2∞9 年 12 月北京第 I~印刷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 字 : 01-2∞9-2103 号
I.SBN 978-7-115-21496-6
定价: 88.00 元·
读者服务热线: (010) 67129264 印装质量热线 :
反盗版热线: (010)67171154
(010)67129223
一
内窑提要
本书系统、深入、全面地介绍了 LTE 的背景、动因和技术内容,涵盖了基本理论基础、
物理层技术设计、网络协议架构以及系统部署和性能分析等方方面面。本书理论基础分析完
整深刻,技术描述翔实完备,协议介绍深入浅出,部署和实现则思考镇密。 本书重点对 LTE
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体系作了详细分析和介绍,对于规范的设计和相关技术的对应关系作了深
刻描述,对读者理解和研究 LTE 及其未来技术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本书读者对象可涵盖移动通信领域研究、开发、系统设计、网络运营等相关人员。同时
也可供高校通信及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一一
译者简介
马究 ,现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移动通信系统资深研发专家 。 1 995 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获硕士学位。 1998 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工程系,获博士学位。 2001 年获信息与通信
工程学科博士后证书。 200 1 -2008 年任职于飞利浦亚洲研究院无线通信研究部高级研究员及
主任研究员。发表 SCI、 EI 等收录论文 1 0 余篇 , 申请国际 PCT 发明专利近 50 项,提交 CCSA、
3GPP、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等标准化提案和技术报告 20 余篇,参与 "863 "和国家重大专项等
科研项目数项。
邬锅 , 现为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无线通信系统资源研发专家。 2002 年毕业于东
南大学无线 电工程系,获博士学位 o 2002-2∞7 年任职予飞利浦亚洲研究院无线通信研究部
高级研究员。发表 SCI、 EI 等收录论文 20 余篇,出版著作 2 部, 申请 国 际 PCT 发 明专利 30
余项,提交 3GPP 等标准化提挠和技术报 告 20 余篇,参与 "863 "和国家重大专项等科研项
目数顷。
张晓博 , 现为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研究专家 。 2004 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无线 电工程
系,差距硕士学位。 2∞4-2008 年任职于飞利浦亚洲研究院无线通信研究部研究员和高级研究
员。发表 SCI、 EI 收录论文 5 篇,申请国际 PCT 发明专利 40 余项 ,提交 3GPP 等标准化提
案 20 余篇 , 参与 " 863 " 和国家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数项。
张学军 , 现为飞利浦亚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2000 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我
博士学位 。 先后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UT 斯达康、联想等知名公司研发部门从事无线通信
系统研究开发工作,具有丰富的研究开发经验。发表 SCI、 EI 收录论文 10 余篇,申请国际
PCT 发明专利 30 余项,提交 3GPP 等标准化提案数篇 , 参与 " 863 "和国家重大专项等科研
项目数项。
译者前
随着 3G 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中国的部署和运营,用户对移动互联间的需求与日俱
增。在这种背景下 , 3G 的演进技术一一LTE 己日益成为移动通信产业界关注的焦点 。 LTE
及其进一步演进技术 LTE-Advanced 己满足国际电信联盟 CITU)所定义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所
谓的 4G) 所有技术要求,某些方面甚至有所超越, 能把用户带入真正意义上的移动互联网时
代。 LTE 的首次商用时间大约会在 20 1O~2012 年。
LTE 已成为业界的关注焦点,学术界、标准化领域以及产业界对它给予高度关注,相关
方面的论述、文献、研讨以及研发活动非常多。业界对 LTE 技术研讨的需求和兴趣与日俱增。
LTE 标准化的主要组织者一-3GPP 组织 LTE 标准化相关会议就达到每年十余次。
本书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产生的。本书主要作者是 LTE 规范起草人,是本领域的
技术专家。他们长期参与 3GPP 技术标准研讨和起草工作,对 LTE 技术有深刻的理解和
掌握。他们感觉需要把 LTE 研究和标准化过程中的感想和体验与大家分亭。这本书也是
集体智慧的结晶,每一部分都由该领域的资深专家来完成。本书既有百科全书般的全面性,
也有精炼独到的技术理论分析,对技术人员系统全面而又深入钱出地理解 LTE 起到很好
的参考作用。
本书系统 、 全面介绍了 LTE 的背景、动因和技术内容,涵盖了基本理论基础、物理层设
计、网络协议架构以及系统部署和性能分析等内容。本书理论基础分析完整深刻,技术描述
翔实完备,协议介绍深入浅出,部署和实现则思考缤密。本书重点对 LTE 所涉及的关键技术
体系作了详细分析和介绍,对于规范的设计和相关技术的对应关系作了深刻描述,对读者理
解和研究 LTE 及其未来技术发展有相当大的帮助。本书由 5 大部分组成。第 1 部分 : 网络架
构和协议;第 2 部分:物理层下行链路;第 3 部分:物理层上行链路;第 4 部分 :实际部署:
第 5 部分: 结束语。每一部分从技术原理出发进行理论分析,然后阐明规范设计的前因后果。
本书不仅对物理层技术作了 重点介绍 , 对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例如 OFDM、 多天线、调制编
码技术等作了详尽的理论分析,而且对于规范体系和关键技术研究之间的关系作了很好的关
联。本书主要特点可归纳如下 :
• 完整的 LTE 协议结构描述 , 涵盖了整个网络体系架构。没有只作简单的协议罗列和
介绍 , 而是着重于描述设计原理和相应的方法论。
• 本书着重于物理层,特别是新的物理层设计理念的讲解。本书为 LTE 系统设计所基
子的信息和通信理论提供了坚实的论据。
• 对 LTE 作为蜂窝网络部署所面临的挑战和实际问题作了详尽分析。
• 本书参考文献翔实。
本书读者对象可涵盖研究、开发、系统设计、网络运营等移动通信领域的相关从业人员。
无线通信领域的 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也可将本书作为参考书籍 。
本书由马霓、邬钢、张晓博、张学军共同翻译完成,由 马 霓负责全书统稿 。 感谢人民邮
电出版社刘洋编辑为本书出版所付 出 的劳动和努力!感谢张冬青、张字、王辉等同学以及译
者的公司和家人提供的支持!
由 于本书涉及面广,且译者专业水平和时间有限,错误和不 当 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
大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大家可通过本书编辑的 电子邮箱 (liuyang@ptpress.com.cn) 和我
们交流。
译者
2009 年 10 月于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