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 年广东省韶关市事业单位招聘申论真题及答案
问题一:简要概括我国能源利用现状。
要求:概括全面、准确,条理清晰。篇幅不超过 100 字。
问题二:分析说明循环经济的好处有哪些。
要求:分析全面、透彻,条理清淅,表达准确。篇幅不超过 200 字。
问题三:假如你是 G 市交委工作人员,请就进一步完善本市公共自行车服务提出建议。
要求:所提建议合理、有针对性,条理清晰,表达准确。篇幅不超过 200 字。
问题四:请结合全部给定材料,以“绿色发展”为题目,撰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文章主题应与所给材料联系紧密,思想性强;
2.论点鲜明,论据确凿,论证严密、合乎逻辑;
3.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行文流畅;
4.篇幅在 800—1000 字。
给定材料
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
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
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
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3 月 6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的会议时强调,广
东要着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充分发挥创新驱动作用,走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凤凰涅槃。
材料 1
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从我国经济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无论是经
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还是能源对经济发展的约束都越来越明显。
截至 2011 年,我国煤炭剩余探明可采储量 1145 亿吨,约占世界的 11.5%,居世界第 4
位;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 24.3 亿吨,居世界第 14 位;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 2.9 万亿
立方米,居世界第 14 位,但我国人均能源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煤炭、石油、天然气
的人均占有有量仅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67%、5.4%和 7.7%。
未来,我国靠高耗能支撑快速发展的路子已经走不下去了,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课题,
就是必须走绿色发展之种,真正构建生态文明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材料 2
主体功能区规划就是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
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市化格局,确定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
根据国家战略和广东实际,历时六年编制的《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全省 17.98
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生态发展(即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
四类区域,具体为:
◆优化开发区域——包括属于国家级优化开发区域的珠三角核心区,含广州、深圳、珠
海、佛山、东莞、中山 6 个地级以上市的全部县(市、区),以及惠州市、江门市、肇庆市
的城区。
◆重点开发区域——包括属于国家重点开发区域的海峡的西岸经济区粤东部分(即汕
头、潮州、揭阳、汕尾四市)和北部湾地区湛江部分(即湛江市以及属于省级重点开发区域
的粤西沿海片区、珠三角外围片区粤西沿海片区、珠三角外围片区和粤北山区)片区三个区
域,共 40 个县(市、区)。
材料 3
·
今年全国“两会”上,雾霾天气牵出的环保议题备受关注,除引出重拳出击防止污染的
思考外,能源消耗方式也引发人们的反思。
作为佛山的绿色屏障,三水一直通过新能源的示范应用为佛山乃至全省探索绿色发展新
路。自 2009 年引入首家太阳能企业开始,三水已形成一条从晶硅生产到工程安装比较完善
的产业链,并深耕终端应用领域撬动新能源的规模化推广。
去年,三水入选全国首批分布式光伏示范区,预计三年内完成 130 兆瓦的装机容量,位
列全国第六,目前,已建成 13.6 兆瓦,其中三水最大的光伏发电站年发电量约 800 万度,
节省电费达 80 万元。
材料 4
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为目标,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
式运行的一种经济模式。以下是化溪县发展循环经济的两个典型案例。
案例一:
“一家造纸厂污染一条河”,这是人们对造纸企业的固有印象。而相对于木浆造纸,传
统草浆造纸高污染和高耗水的程度更是令人咋舌。“不要用草类制浆,用商品木浆和废纸制
浆”几乎成了森林资源匮乏地区造纸企业的普遍选择。然而,林全纸业却“偏执地”发展秸
秆造纸。
林全纸业的考虑是,我国是农业大国,适合制浆造纸的稻草、棉杆、玉米秸秆的年产丰
富,化溪县在此方面具有很大的资源优势,在提倡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大环境下,草浆造
纸逐步取代木浆造纸才是趋势。
在不断加大治理污染的过程中,林大纸业还研发了非木纤维“置换蒸煮”制浆新工艺、
秸秆清洁制浆技术和环保型秸秆本色浆制品技术等,在改善纸浆质量使之优于阔叶木浆且大
幅降低制浆成本的同时,还大大降低了吨浆,吨纸的水耗、能耗,降低了制浆废水中化学需
氧量的负荷。
通过主动技术创新,林全纸业已经从污染严重的造纸企业成长为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以
造纸业为主的大型集团。
材料 5
“踩着丰富的矿产,呼吸着最新鲜的空气。”这句话令很多韶关人引以为豪,昭示着这
座城市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优良的生态资源。
韶关是华南重工业基地和广东战略后方,也是广东省的生态屏障,生态资源最为富集,
全市森林覆盖率 72.5%,居全省之首。然而 2010 年以来,韶关市 84.5%的国土相继被划入国
家和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同时,韶关被列入国条院公布的第三批 25 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名
单、在传统的资源型工业发展受到极大限制的情况下,转型和升级,形成生态文明的产业结
构已经是韶关市发展经济的必然要求。
如何变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实现从“卖资源”到“卖风景”的绿色转型?韶关市委、
市政府近年来确立了旅游业作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第三产业龙头的地位。
2010 年,丹霞山正式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广东省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景区
周边几乎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楼房,吃上了“旅游饭”。2012 年,韶关市接待游客 2117.86 万
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 155.88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5.02%和 20.28%,在整体经济增长放缓
的情况下,韶关市的旅游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材料 6
G 市推出的公共自行车服务已经运营 3 年,为了给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市交委(交通
主管部门)主持召开了一次意见征集座谈会,邀请了部分市民和公共自行车管理服务公司的
工作人员前来参加,以下是部分发言记录:
·
主持人(市交委陈处长):为了方便市民绿色出行,我市利用国有资产成立了市公共自
行车管理服务公司,采取政府主导、企业经营的模式,由他们具体负责公共自行车站点的建
设管理、维护和自行车租凭服务。现在,这项服务已经推出 3 年,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
发现了不少问题。今天,我们邀请大家在百忙中参加这个座谈会,就是想听听大家的心声,
为我们改进工作提供帮助。
曾女士:我不习惯骑车,主要是由于很多街道都没有设非机动车道。骑自行车需要在马
路上和机动车抢道,感觉实在是不安全。
李经理(公共自行车管理服务公司):据我们统计,租车一小时免费期内还车的占租车
人群的 90%以上。这说明大多数人都是快借快还,免费用车,自行车的利用率还是挺高的。
可车用得多损耗也大,今天锁坏了,明天显示屏黑了,修修补补是笔不小的开支,再加上其
他运营成本,政府补贴资金和收上来的那点儿租车钱根本就不够!
材料 7:
“生态消费就是节约用电,用峰谷电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妈一边填写问卷一边认
真地对调查员解释到,这是某市消保委进行的关于“某市生态消费现状调查”中的一幕。
生态消费是一种绿色消费模式,它是指既符合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又符合生态生产的
发展水平,既能满足人的消费需求,又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消费行为。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还不难认识到,生态消费既是人们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过程,
也是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不竭动力。只有人们掌握了生态消费的知识,形成了生态消费
的理念和意识,并最终改变既有消费模式,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才能真正让我们的家园天蓝、
地绿、水净,实现美丽中国的美好梦想!
真题解析
问题一:请根据材料 1,简要概括我国能源利用现状。(本题 10 分)
要求:概括全面、准确,条理清晰。篇幅不超过 100 字。
【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可知本题的作答范围为“材料 1”,作答任务是“简要概括我国能源利用现状”,
作答要求“概括全面、准确,条理清晰”,作答字数“不超过 100 字”。因此考生需注意在限
定的材料范围内寻找我国能源利用现状的相关表述,并对此作简明扼要、条理清晰的概括陈
述。
【参考答案】
一是能源资源禀赋差。人均占有量低;二是能源消费增长快。消费量高,利用率低;三是
能源对外依存度高。尤以石油、天然气为重;四是环境压力大。能源利用带来大量污染物;
五是传统模式难以为继。资源保护需绿色发展。
问题二:请根据材料 4,分析说明发展循环经济的好处有哪些。(本题 20 分)
要求:分析全面、透彻,条理清晰,表达准确。篇幅不超过 200 字。
【解题思路】
本题是一道综合分析题,让考生根据材料 4,分析说明发展循环经济的好处。具体要求
分析全面、透彻,因此考生应透过材料字面的意思,挖掘内在含义,从具体的事例升华到一
般、抽象的分析上。条理清楚,说明作答要讲究逻辑、条理性,可采用“总结观点—具体阐
述”即“总—分”方式作答。做到表达准确,字数在 200 字以内。
【参考答案】
发展循环经济能综合利用资源,变废为宝,实现环境和经济“双赢”。
具体来说,一是资源高效化。企业新开发大量资源代替惯用原料,利用技术生产能源,
有效拓宽原料来源和降低能耗。二是废物资源化。处理工业废水和收购废旧能源,将其循环
转化再利用于生产中,可节约成本、扩大规模、保护环境。三是生产协同化。相关企业集群
·
协同生产,使互相之间经济要素和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形成产业链,达到效益最大化。
问题三:假如你是 G 市交委工作人员,参加了材料 6 所说的座谈会。请根据会议发言情
况,就进一步完善本市公共自行车服务提出建议。(本题 20 分)
要求:所提建议合理、有针对性,条理清晰,表达准确。篇幅不超过 200 字。
【解题思路】
阅读题目可知作答任务是提出一份建议,作答身份是“G 市交委工作人员”,建议的内
容是“进一步完善本市公共自行车服务”。题干给出了明确的作答范围——材料 6,考生可
以从硬件、软件两方面来对措施分类,以满足“条理清晰”的要求。注意字数不能超过 200
字。
【参考答案】
进一步完善本市公共自行车服务可以从硬件、软件两方面着手。
硬件设施:一是增设非机动车道,保障骑车人的安全;二是合理设置租赁点,在居民区、
办公区增设和扩大租赁点。
软件支持:一是缓解财政压力,一方面加大资金补贴的力度,另一方面通过拉取广告赞
助等方式打开营利渠道;二是做好运营维护工作,及时修车、打气;三是建立诚信惩处机制,
杜绝借车不还的现象;四是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群众素质,要求确保锁好车之后才离开。
问题四:请结合全部给定材料,以“绿色发展”为题目,撰写一篇议论文。(本题 50
分)
要求:
1.文章主题应与所给材料联系紧密,思想性强;
2.论点鲜明,论据确凿,论证严密、合乎逻辑;
3.结构完整,条例清晰,行文流畅;
4.篇幅在 800~1000 字。
【写作思路】
本题为命题作文,所以考生可以直接按照已给出的题目作答,这样无形中简化了考试的
难度,而且给出的题目是“绿色发展”,考生也能比较容易的按照给出的题目确定文章的主
旨,即围绕“绿色发展”来展开。所以考生在审题的环节就可以确定文章的标题和总论点了。
结合标题“绿色发展”和材料里的内容我们能够明确文章是要写与环保、可持续发展相关的
内容,这些内容相信考生并不陌生,对于问题的分析和对策的提出即使不看材料考生也能够
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但是题目要求文章要紧密联系所给材料,故考生的总论点和分论点必
须能从材料中提炼出来。在仔细研读给定资料后,材料 2 讲的是规划主题功能区的有关内容,
我们可以提炼出分论点:“规划主体功能区,开发与环保新途径”。材料 3 讲了光伏产业的发
展问题,我们可以提炼出分论点:“创新绿色科技,发展与环保新突破”。材料 4 讲的循环经
济的有关内容,我们可以提炼出分论点:“发展循环经济,经济与环保新模式”。材料 6、材
料 7 讲的是环保生活的有关内容,我们可以提炼出分论点:“培养环保意识,生活与环保新
理念”。其中循环经济和新技术的开发这两个分论点我们按照“宏观—微观”的逻辑进行了
位置上的调换,这样更符合一般的思维顺序。这样文章的总论点和分论点就都从材料中提炼
出来了。考生还需注意语言的流畅性,防止大段抄袭材料的语言,字数也要严格控制在
800~1000 之间。
【参考例文】
绿色发展
雨果说过:“大自然既是善良的慈母,也是冷酷的屠夫。”这句话在警示我们,人类的发
展要遵循自然的客观规律,走绿色发展的道路。然而最近几年雾霾频袭、沙尘肆虐、癌症村
激增、绿色的大地不在,而“墨绿色”的河水却成为了常态。人们在坐享人类文明、科技进
·
步成果的同时,也在饱受违背自然的发展恶果。
绿色发展能够合理发展区域经济,避免一刀切式的掠夺性开发;绿色发展能够促进循环
经济,形成经济环保新模式;绿色发展能够有效缓解能源紧张问题,新能源的运用还能防止
环境进一步恶化;绿色发展能够改变公众观念,提高生活品质,并汇众力量从点滴实现绿色
发展。因此,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要尊重自然、走绿色发展之路。
规划主体功能区,开发与环保新途径。主体功能区的合理规划有利于各个区域的合理开
发,充分发挥各个区域最大潜力的同时又能够注重重点区域的环境保护。按照不同区域环境
承载力的不同,合理安排开发强度、合理判断发展潜力,并且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生
态发展和禁止开发的区域划分来制定不同的发展策略,从总体上统筹规划,为开发与环保开
辟新途径,实现各个区域间优势互补、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发展循环经济,经济与环保新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绿色发展的新模式,也是最有效的
发展策略。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将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既可以高效
利用资源、变废为宝,又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尊重自然生态的运动规律来发展经济,实
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完美契合。
创新绿色科技,发展与环保新突破。我国传统的能源开发主要是以煤和石油为主,然后
随着非可再生资源的不断开发,能源危机的警报也一再拉响,不仅限制了经济的发展,而且
传统能源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显现。所以,要大力推广绿色科技,发展新能源的开发
与利用。以光伏产业为例,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从而实现发展与环保的新突破。
培养环保意识,生活与环保新理念。加大环保工作的宣传力度,培育公众环保意识。政
府应该联合新闻媒体,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形式向民众宣传环保和消费理念,逐步培育
民众的环保意识以及实现合理消费,避免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恶性化趋势的蔓延。同时,
政府也应为居民环保生活提供便利服务,切实实现全民环保新生活。
环境的治理与保护工作是一个发展过程,这中间需要政府、企业、个人等社会各方力量
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实现。让绿色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新主题,让每个人都共同努力,献出自
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