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1年上海市中考数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资料共1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1 年上海市中考数学真题及答案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6 题,每题 4 分,满分 24 分) 【下列各题的四个结论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选择正确项的代号并填涂在答题 纸的相应位置上.】 1.下列各实数中,属有理数的是 A.π B. 2 C. 9 D.cos45° 2 x 1 x  2 2 6  y y 2 (2 x  )1  x 01   3 时,设 x 12 x  y ,则原方程化为 y 的整式方程为 B. 2 y 3  y  2 0 2.解方程 A. C. A B ( 图 一 ) 2 2 y 3  y 2  y 3.  在正方形网格中的位置如图一所示,那么 sin 应用哪些 01  D. 2 y  3 0 点联结成的线段的比值表示 A. AE AC B. BE BC C. AD AC D. BD BC 4.如图二,当圆形桥孔中的水面宽度 AB为 8 米时,弧 ACB恰 为半圆。当水面上涨 1 米时,桥孔中的水面宽度 A’B’为 A. 15 米 C. 17 2 米 5.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B. 15 2 米 D.不能计算 A.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C D E C · A’ A B’ B ( 图 二 ) B.如果一条直线上有两点到另一条直线上的距离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C.如果半径分别为 3 和 1 的两圆相切,那么两圆的圆心距一定是 4 D.有一个内角是 95 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A 6.如图三,已知 AC平分∠PAQ,点 B、D分别在边 AP、AQ上. 如果添加一个条件后可推出 AB=AD,那么该条件不可以是 A.BD⊥AC B.BC=DC C.∠ACB=∠ACD D.∠ABC=∠AD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2 题,每题 4 分,满分 48 分) 【请将结果直接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7.求值: 3 8 = . ( 图 三 ) P C · Q
8.计算: 6 2 yx 3  2 3 yx 3 = . 9.分解因式: 2 x  y x 2 y = . 10.函数 y  1 x  1 的定义域是 . 11.如图四,原点 O是矩形 ABCD的对称中心,顶点 A、C在反比 例函数图像上,AB平行 x轴.若矩形 ABCD的面积为 8,那么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 . 12.方程 2 3 x  x 为整式方程 2 2  x x 3 . =1 中,如设 y  23 x  x ,原方程可化 13.方程 x  x  3 1 的根是 . 14.直角三角形斜边长为 6,那么三角形的重心到斜边中点的距离 为 . 15.如图五△ABC中,AB=AC,BC=6,S△ABC=3,那么 sin B= . 16.汽车沿坡度为 1:7 的斜坡向上行驶了 100 米,升高了 米. 17.如图六,AB左边是计算器上的数字“5”,若以直线 AB为对称轴, 那么它的轴对称图形是数字 . 18.如图七,在△ABC中,∠C=90º,∠A=30º,BC=1,将△ABC绕点 B顺时针方向旋转,使点 C落到 AB的延长线上,那么点 A所经 过的线路长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7 题,满分 78 分) 19.(本题满分 10 分)计算: 2 tan 30  tan 2 60  tan2 30  tan 60  . y B C A O D ( 图 四 ) x A B ( 图 五 ) C A B C ( 图 六 ) ( 图 七 ) B A 20.(本题满分 10 分)解不等式组:       9 2 4 3  x 4 3 2  x 3 2  3 x ,并把它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 x 6
-2 -1 0 1 2 3 4 21.(本题满分 10 分,第(1)小题满分 3 分,第(2)小题满分 4 分,第(3)小题满分 3 分) 某产品每千克的成本价为 20 元,其销售价不低于成本价,当每千克售价为 50 元时, 它的日销售数量为 100 千克,如果每千克售价每降低(或增加)一元,日销售数量就增加 (或减少)10 千克,设该产品每千克售价为 x (元),日销售量为 y (千克),日销售利 润为 w (元). (1)求 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2)写出 w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及函数的定义域; (3)若日销售量为 300 千克,请直接写出日销售利润的大小. 22.(本题满分 10 分,每小题满分各 5 分) AD  已知:如图八,在 ABC 中, BC 点位 AB边的中点,联结 ME、MD、ED. ,D点为垂足, AC  BE ,E点为垂足,M (1)求证: MED EMD (2)求证:  与 BMD DAC  2 都是等腰三角形; . A E ( 图 八 ) C M B D 23.(本题满分 12 分,第(1)小题满分 5 分,第(2)小题满分 3 分,第(3)小题满分 4 分) 如图九,在线段 AE 的同侧作正方形 ABCD 和正方形 BEFG ( BE AB ),连结 EG 并延长交 DC 于点 M ,作 MN AB ,垂足为 N , MN 交 BD 于点 P .设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1. (1)证明:△CMG≌△NBP;
(2)设 BE x ,四边形 MGBN的面积为 y,求 y关于 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 (3)如果按照题设方法作出的四边形 BGMP 是菱形,求 BE 的长. D A C G M P F ( 图 九 ) N B E 24.(本题满分 12 分,每小题满分各 6 分) 如图十,C在射线 BM上,在平行四边形 ABCD中, AC  BD 10 , tan CAD  3 4 ,对 角线 AC与 BD相交于 O点.在射线 BM上截取一点 E,使 OC  ,联结 OE,与边 CD相交 CE 于点 F. (1)求 CF的长; (2)在没有“ OC  ”的条件下,联结 DE、AE,AE与对角线 BD相交于 P点,若 ADE CE  为等腰三角形,请求出 DP的长. A B O D C ( 备 用 图 ) M 25.(本题满分 14 分,第(1)、(2)小题满分各 5 分,第(3)小题满分 4 分) 已知∠MON = 60°,射线 OT 是∠MON的平分线,点 P是射线 OT上的一个动点,射线 PB交射线 ON于点 B.
(1)如图十一,若射线 PB绕点 P顺时针旋转 120°后与射线 OM交于 A,求证:PA= PB; (2)在(1)的条件下,若点 C是 AB与 OP的交点,且满足 PC = 3 PB,求:△POB与 2 △PBC的面积之比; (3)当 OB= 2 时,射线 PB绕点 P顺时针旋转 120°后与直线 OM交于点 A(点 A不与点 O重合),直线 PA交射线 ON于点 D,且满足  PBD  ABO .请求出 OP的长. M T P ( 图 十 一 ) M M T ( 备 用 图 一 ) B N O N O A O C ( 备 用 图 二 ) T N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6 题,每题 4 分,满分 24 分) 1.C 2.B 3.A 4.B 5.D 6.B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题,每题 4 分,满分 48 分) 7.-2; 11. y 2 ; x 15. 10 10 ; 8. 3 x 或 ; 13 x ( 9. x  )( xy  y )1 ; 10. 1x ; 12. 2 y  y 2 0 ; 13. x (2 写  2 不得分 ) ; 14.1; 16.10 2 ; 17.2; 18.  . 4 3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7 题,满分 78 分) 19.解:原式= (tan 30  tan 2)60  ……………………………………………………(4 分) 3( 3 3  = =  2)3 ……………………………………………………………(7 分) 3 3 = 32 3 …………………………………………………………(10 分)
20.解:由(1)得:  x 9 2 4 3  3 x 4  x 由(2)得: 3 2 3x …………………………………………………………(3 分) 1 6 1x …………………………………………………………(6 分) 1 x ………………………………………………(8 分)  在数轴上表示解集正确(图略)………………………………………………(10 分) ........:.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 x  3 2 3 21.解:(1) y  100  50(10  x ) ………………………………………………………(1 分) y  600  10 x ……………………………………………………………………(2 分) 定义域为 20≤ x ≤60……………………………………………………………(3 分) (2) w  ( 600  10 )( xx  )20 ………………………………………………………(5 分) w  10 2 x  800 x  12000 ,定义域为 20≤ x ≤60…………………………(7 分) (3)3000 ………………………………………………………………………………(9 分) 答:……………………………………………………………………………………(10 分) 22.证明:(1)∵M为 AB边的中点,AD⊥BC, BE⊥AC, ∴ ME  1 2 AB , MD  1 2 AB ………………………………………………………(2 分) ∴ME=MD………………………………………………………………………………(3 分) ∴△MED为等腰三角形………………………………………………………………(5 分) (2)∵ ME  1 2 AB MA  ∴∠MAE=∠MEA…………………………………………………………………… (6 分) ∴∠BME=2∠MAE……………………………………………………………………(7 分) 同理可得: MD  1 2 AB MA  ∴∠MAD=∠MDA…………………………………………………………………… (8 分) ∴∠BMD=2∠MAD……………………………………………………………………(9 分) ∵∠EMD=∠BME-∠BMD =2∠MAE-2∠MAD=2∠DAC……………………………………………(10 分)
23.证明:(1)∵正方形 ABCD ∴  C CBA  90  ,  ABD  45  同理  BEG  45  ∵CD//BE ∴  CMG  BEG  45  ∵ MN  ,垂足为 N AB ∴  MNB  90  ………………………………………………………………(2 分) ∴四边形 BCMN是矩形………………………………………………………………(3 分) ∴ CM  NB 又∵  C PNB  90  ,  CMG  NBP  45  ∴△CMG≌△NBP……………………………………………………………………(5 分) (2)∵ 正方形 BEFG ∴ BG  BE  x ∴ CG 1 x 从而 ∴ y CM 1 2 (  1 ………………………………………………………………………(6 分) x BG MN BN  )   1 2 (1  x )(1  x )   1 2 1 2 2 x ( 0  x )…………(8 分) 1 (3)由已知易得 MN//BC,MG//BP ∴四边形 BGMP是平行四边形………………………………………………………(9 分) 要使四边形 BGMP是菱形 则 BG=MG,∴ x  1(2  x ) ………………………………………………………(10 分) 解得 2 x 2 ∴ 2 BE 2 ………………………………………………………………………(11 分) 时四边形 BGMP是菱形……………………………………………(12 分) 24.解:(1)∵ABCD为平行四边形且 AC=BD ∴ABCD为矩形…………………………………………………………………………(1 分) ∴∠ACD=90° 在 RT△CAD中,tan∠CAD= CD AD 3 4 设 CD=3k,AD=4k
∴(3k)²+(4k)²=10² 解得 k=2 ∴CD=3k=6 ……………………………………………………………………………(2 分) (Ⅰ)当 E点在 BC的延长线上时, 过 O作 OG⊥BC于 G…………………………………………………………………(3 分) ∴  同理可得: BO BD OG CD 1 2 BG  GC OC CE  CF  CE OG EG 5CF 3  又∵ ∴ BO OD 1 AC 2 ∴OG=3 ,即 BG=GC=4 1 1 5  ∴ CF 3 5  45 解得 ……………………………………………………………………………(4 分) (Ⅱ)当 E点在边 BC上时,易证 F在 CD的延长线上,与题意不符,舍去……(6 分) (注:若有考生求出该情况下 CF的长,但没有舍去此解,扣.1.分.) (2)若 ADE 为等腰三角形,  (Ⅰ) AD  ED 8 (交于 BC的延长线上) 由勾股定理可得: CE 2 DC-DE 2  2 6-8 2  72 ………………………(7 分) ∵AD∥BE ∴ BE AD  BP PD  728  8 7  4  4 令  a ∴BP+PD=BD=10= 4 a  7 a  4 a 解得 a )7 8(10  57 ∴ PD 4  a  8(40  57 )7  320 7 40  57 (Ⅱ) AD  ED 8 (交于边 BC) …………………………………………(8 分) 同理可得: BP PD  BE AD  728  8 7  4  4 令  a ∴ BP  PD  BD  10  4 a  7 a  4 a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