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西工大计算机网络复习资料(问题+回答) 共11页5章3000字纯手打.docx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资料共1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计网复习
计网复习  名词解释 20-30%、问答 40-50%、其余为综合题     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 - - - - o 1、什么是 Internet,其具体组成是什么?  Internet 是万网之网,它能够提供大量基础服务和网 络应用编程接口。  它由亿万数目计算机设备、通信链路、交换设备、 协议等组成。 o 2、什么是 ISP?  因特网服务器提供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 一个由多个分组交换机和多段通信链路组成的网络。  通信链路:由不同类型的物理媒体组成。  分组交换机:如路由器、链路层交换机 o 3、网络协议的概念和作用。  概念:网络协议作用于主机,是对因特网所有通信 活动的规定。(是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 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 作用:定义了在两个或多个通信实体之间交换的报 文的格式和次序,以及报文发送和/或接收一条报文 或其他事件时所采取的动作(明确规定了数据交换 的格式、次序及有关的同步问题。) o 4、分组交换的概念和特性,与电路交换的对比。
 分组交换  概念 o 来自主机应用程序的消息被分割为分组, 从源端开始被发送至中转路由器,直到目 的端。  特性 o 每个分组发送都占用链路最大带宽 o 多数分组交换机在链路的输入端使用存储 转发传输。  与电路交换对比  优点 o 突发性数据处理占优 o 资源共享 o 简单,无需带宽分配  缺点 o 会导致网络过度拥塞  (分组交换不适合实时服务,因为它的端到端延 时是可变而不可预测的。  分组交换提供了比电路交换更好的带宽共享。 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更简单、有效,实现成本更 低。) o 5、时延的概念、类型、计算。  概念:一个报文或分组从一个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 一端所需要的时间。  类型  处理时延  排队时延  传输时延:L/R 毫秒至微秒级别 2
 传播时延:d/s 媒介长度/传播速度(接近光速)  计算  d 端到端=N(d 处理+d 传输+d 传播)  d 传输=L/R  P27? o 6、吞吐量的概念、计算。  概念: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比特传输速率。  计算:min{沿途所有链路带宽} o 7、分组交换网络为什么会出现丢包?  一条链路前的队列只有有限的容量,随着流量强度 趋近 1,到达的分组发现该缓存已被其他等待传输的 分组完全充满了。由于没有地方存储这个分组,路 由器将丢弃该分组,由此产生了丢包现象。  (分组到达满的队列,会被路由器丢弃) o 8、协议分层,每层的名称、概念、功能、服务。  应用层(报文)  概念:是网络应用程序及他们的应用层协议存 留的地方。  功能:提供各种类型的网络服务  服务 o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 文件传输协议) o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简单 邮件传输协议) o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超文本 传输协议)  传输层(报文段)  概念:在应用程序端点之间传送应用层报文 3
 功能:负责主机进程间的数据传递,提供运行 在不同主机中进程间的逻辑通信。  服务 o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 制协议):面向连接、确保传递、流量控 制、拥塞控制机制 o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用户数据报 协议):不面向连接、不可靠、没有流量 控制、没有拥塞控制  网络层(数据报)  概念:将网络层分组从一台主机移动到另一台 主机(源端目的端,设备级)  功能:决定路由的路由选择协议,消除网络拥 挤,进行流量控制、拥塞控制  服务 o IP(Internet Protocol 网际协议):定义了 在数据报中的各个字段以及端系统和路由 器如何作用于这些字段。所有具有网络层 的因特网组件必须运行 IP 协议。  链路层(帧)  概念:数据在网络上的相邻结点的传输  功能:为网络层提供数据传输服务  服务: o PPP(Point to Point Protocol 点对点协议) o EHTERNET(以太网)  物理层  概念:在信道上传送位流  服务:将链路层中帧的一个一个比特从一个结 点移动到下一个结点。 4
 表示层:应用程序能够解释数据的含义。  会话层:数据交换时的数据同步、校验,出错恢复 等。 o 9、封装的概念  当网络中的两台计算机进行通信时,数据由发送端 的应用层向下,逐层传送,而且每一层都为原始数 据添加首部信息,即为封装的过程。 - - - - -       第二章 应用层 o 1、应用程序体系结构:CS 与 P2P  CS(Client-Server 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  服务器 o 有始终运行着的主机(服务器) o 拥有固定的 IP 地址 o 通过数据中心创建强大的虚拟服务器  客户端 o 与服务器通信 o 通常与服务器间歇性地相连 o 客户端的 IP 地址可能是动态变化的 o 客户端之间不会直接互联  P2P(Peer to Peer)  没有始终开启的服务器 5
 应用程序在间断连接的端系统(对等方)之间 直接通信  对等方可以访问其他对等方提供的服务,反过 来也为其他对等方提供服务,有自扩展性(增 加服务需求的同时增加了服务能力)。  对等方之间间歇性的互联,其 IP 地址也不可能 固定,带来管理的复杂性。 o 2、HTTP 的概念,报文类型,格式  概念  超文本传输协议,属于应用层协议。  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  使用 TCP 作为它的支撑运输协议。  是一个无状态协议,不保存关于客户的任何信 息。  非持续连接和持续连接 o RTT(Round-Trip Time 往返时间)  报文类型  HTTP 请求报文  HTTP 响应报文 o 3、FTP 的概念,常用命令  概念  文件传输协议  实现文件到远程服务器的上传、下载  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  使用了两个并行的 TCP 连接来传输文件:控制 连接、数据连接,FTP 的控制信息是带外传送 的。  常用命令 6
 USER username 用户标识  PASS password 用户口令  LIST 列出所有文件列表  RETR filename 当前目录检索  STOR filename 当前目录存放 o 4、SMTP、POP3 的概念  SMTP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 是因特网电子邮件应用的核心  用于从发送方的邮件服务器发送报文到接收方 的邮件服务器。  TCP 端口 25  只能采用 7bitASCII 码表示  POP3(Post Office Protocol –Version 3)  一个极为简单的邮件访问协议  三个阶段 o 特许阶段:用户代理明文发送用户名、口 令以鉴别用户 o 事务处理:用户代理取回报文 o 更新:在处理 quit 命令后,从邮箱中删 除已经 retr 的邮件 o 5、DNS 的工作机理:层次结构,迭代、递归  域名系统  层次结构  根 DNS 服务器(13 个)  顶级域 DNS 服务器  权威 DNS 服务器  迭代查询 7
 被查询的服务器直接把可查询的服务器地址报 回  不知道这个域名,但可以从这个服务器查到  递归查询  对根域名服务器造成负担 - - - - -       第三章 运输层 o 1、什么是多路复用和多路分解?  多路复用  发生在发送端。  在源主机从不同套接字中收集数据块,并为每 个数据块封装上首部信息(以后用于分解)。  多路分解  发生在接收端。  将运输层报文段中的数据交付到正确的套接字 中的工作。 o 2、UDP 的概念,报文段结构,校验和的计算。  用户数据报,最简约的 Internet 传输协议,尽力而为 的服务。不用建立连接,不用保存信息状态,没有 拥塞控制,不用按序到达,可以丢失数据报  报文段结构  首部:4 个字段,8 个字节,64 个比特  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长度、检验和;应用 数据(报文) 8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