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6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资料共4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6 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 要求) 1.商鞅变法内容中,对秦国封建制度确立起决定作用的是( A.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B.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C.奖励耕战富国强兵 D.推行县制治理地方 2.元代开始实行的行省制度,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 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促进了边疆经济发展 C.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D.抑制了民族融合趋向 3.明朝的一部药物学巨著,被达尔文称为“1596 年的百科全书”,这部“巨著”是( A.《伤寒杂病论》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4.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 ) 史实 结论 1840 年 6 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 迫使中国开放五个通商口岸 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1894 年 7 月,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派李鸿章 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 与日本议和,签订《马关条约》 朝廷” 1900 年 6 月,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 签订《辛丑条约》 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炮轰沈阳城 国的狂潮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 成 A B C D ) ) A.A B.B C.C D.D 5.19 世纪中后期,地主阶级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都主张学习西方,他们所进行的近代 化探索活动( A.极大地动摇清政府的统治 B.彻底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 C.加速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D.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思想 6.中山陵的平面呈“警钟形”,意在“唤起民众”,孙中山为“唤起民众”制定的革命纲 领,其核心是( A.三民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7.在中国百年现代化历程中,私营 企业在 1956 年集体消亡,这独一无二的历史现象是最 彻底的“国进民退”,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原因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B.全国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D.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发展 8.18 世纪,法国以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大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这两大运动对世界的 共同影响是( A.促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B.推动资本主义的确立和发展 C.放弃自由竞争形成垄断组织 D.有利于欧洲一体化发展进程 9.二战后,西欧经济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是( ) A.利用局部战争刺激生产 B.重视科技与教育的发展 C.采用别国经济发展模式 D.实行高度集中经济体制 10.20 世纪 90 年代,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 ) ) )
A.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B.古巴推翻独裁统治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纳米比亚获得独立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3 小题,共 30 分)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严重的内忧外患局面,日益暴露出通过科举考试所选拔的人才无裨国用,士 子们 所学的儒家经义不能救国,传统的教育制度因此发生重大变革. 与西方入侵同时俱来的是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显现陈旧与落后,从而对科举制 度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新式学堂虽然培养出一批有实学的人才,但这些人才只有通过科举考 试,才能取得做官资格,这必然损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限制了新式学堂的发展,在时势 的危迫下,清政府于 1905 年宣布废止科举考试,科举制度的废除,极大地推动了 20 世纪中 国文化的发展进程. 根据材料,概况科举制度废除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影响.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抗日与美国的切实利益紧密相连,中国开辟的反法西斯 东方主战场,有力地支持和配合了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与军事行动,同时也取得了美国的决定 性援助,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美、英、苏、中等 26 国共同保证全力对法西斯国家作战, 不与敌人缔结单独的停战协定或合约,中美两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感动合作,铸造成 抹不去的国家记忆. 材料二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中美关系既有冲突,也有合作,在曲折中前进,以“乒乓外 交”和基辛格的秘密访华为契机,中美关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当今,中美关系是 21 世纪 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的:“宽广的太平洋两岸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 大国,双方应该致力于在亚太地区实现良性互动,加强在地区和国际问题上的沟通和协作, 共同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美两国在战争时期加强合作的原因和标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20 世纪 70 年代中美关系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史实, 从国际、国内两方面分析当今推动中美关系新发展的主要因素.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100 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亚欧的丝 绸之路,此后,汉朝和西域的联系日趋密切,最终形成了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政治管辖, 汉朝政府在西域沿线修筑长城,构建军事防御设施,保证了往来道路的畅通,促进了东西方 文化的交流. 材料二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亚欧大陆东西方之间的交往日益走向密切,19 世纪中后期,欧 美国家先后进入大机器生产的新阶段,依仗工业化时代迅速增强的优势,一个以欧美资本主 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体系基本形成. 材料三 2015 年 3 月,中国发布《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 动》,这体现出中国促进区域和全球经济共同发展繁荣的大智慧,展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 将中国的对外开放事业推向一个新高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朝丝绸之路形成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的技术创新两例,简述工业化 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 要求) 1. B. 2. A. 3. C. 4. A. 5. D. 6. B. 7. A. 8. B. 9. B. 10.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3 小题,共 30 分) 11. 维新变法的失败,使科举考试又恢复了八股文,国家无法得到实用人才,科举制度发展到了 明清时期,早已无实际用途,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显现陈旧与 落后,从而对 科举制度形成了巨大的冲击.积极影响,被西方国家借鉴;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促 进社会重学风气;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社会稳定. 12. (1)在二战中随着法西斯全面威胁世界的和平时,世界需要联合起来,在战争初期束手旁 观的美国,也逐渐改变了对战争的态度,开始对苏联进行援助,共同对付法西斯.美、英、 苏、中等 26 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各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形成 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组成反法西斯联盟. (2)1972 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陷入越南战争 的泥潭;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美国遏制中国政策失败;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联合美 国对抗苏联. 13. (1)①汉朝大一统的局面形成和汉代经济的繁荣奠定了政治经济基础;②张骞通西域,沟 通了中原同西域的关系,加强了中原同西域乃至更远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 通创造了条件;③西域都护的建立是丝绸之路开通和畅通的保证;④西汉造船业发达,航海 技术比较成熟等.
(2)蒸汽机,珍妮机、汽船、火车等;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演进产生了空前深刻、 巨大的影响.它为新生的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促使欧美诸国先后实现工业 化,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它为英国提供了历史机遇,利用工业化先发优势,确立了“世界 工厂”的地位.工业给人类带来了进步和幸福,同时也使人类面临新的矛盾和挑战. (3)国家利益是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共同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符合我国和中亚地区的共同利益.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共 同建设“经济带”有利于促进中亚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③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 外交政策,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符合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目标.④当代国 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共同建设“经 济带”,有利于增 强中亚各国及我国的综合国力,在多极化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