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9年重庆双桥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B卷.doc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资料共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9 年重庆双桥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B 卷 (开卷本卷共五个大题,满分 50 分,同道德与法治学科共用 90 分钟) 注意事项: 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按 答题卡的要求作答。 1.下图所示是纪念邮票《孔子周游列国》。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各诸侯国,宣传他的主张和学说。他宣传的内 容可能是 A. 仁者爱人;以德治国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以法治国,全面加强君权 D.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答案】A 2.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唐代的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 伊朗)传入的胡服。材料直接反映出唐代 A. 经济的繁荣 C. 政治的清明 【答案】D B. 文学艺术的兴盛 D. 社会风气的开放 3.古代巴渝地区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给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曾担任忠州(今忠县)刺史,喜爱巴 渝一带的民歌竹枝歌,并创作竹枝词的唐代大诗人是 A. 李白 【答案】C B. 杜甫 C. 白居易 D. 刘禹锡 4.下图所示为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的杂剧陶俑。下列对杂剧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它是一门综合性艺术 ②它是元曲的组成部分之一 ③关汉卿是其杰出的作家代表 ④它兴起于清朝中后期 A. ①②③ C. ①③④ 【答案】A B. ①②④ D. ②③④ 5.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辉煌。下列科技著作与其作者的搭配,正确的是 A. 《齐民要术》——李时珍 B. 《天工开物》——贾思想 C. 《本草纲目》——宋应星 D. 《农政全书》——徐光启 【答案】D 6.下列我国古代重要的文化成果中,诞生在清代重庆地区的是 A. 忠县的无铭阙和丁房阙 B. 大足的宝顶山石刻 C. 王尔鉴编修的《巴县志) D. 程颐的《伊川易传》 【答案】C 7.1928 年,毛泽东总结道:“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有了 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家”是 A.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 中央革命根据地 【答案】A B.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D.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8.抗战期间,漫画家们以笔为武器,投入到抗战的洪流中。从图 1 到图 2 的漫画,中国的形象由桑叶变为 雄鸡,寓意着中日较量的形势朝有利于中国方面发展。促成这一形势变化的外部因素是
A. 全国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 B.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继续抗战 C. 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 D. 世界反法西斯国家逐步走向联合 【答案】D 9.1944 年,中国民主同盟在重庆成立,它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推翻国民党政权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图所示 人物是民盟成立时的主席,后来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他是 A. 张澜 B. 沈钧儒 C. 李济深 D. 黄炎培 【答案】A 10.抗战胜利后,川东地下党组织领导重庆和川东人民进行了一系列艰苦斗争。其中不包括 A. 秘密印发《挺进报》 B. 发行《新华日报》 C. 领导华蓥山起义 【答案】B D. 开展护厂斗争 11.1950 年 6 月,新中国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 1952 年底土改完成时,全国粮食总产量由 1950 年的 1.32 亿吨增长为 1.63 亿吨、人均粮食由 1950 年的 239.4 公斤增长为 285.2 公斤。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 新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B. 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 C. 土地改革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D. 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新政权的巩固
【答案】B 12.下图是 2000-2004 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统计图。2001 年以后,我国进出口总额出现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在 于 A. 设置了 4 个经济特区 B. 开放了 14 个沿海城市 C. 开放了 5 个沿江城市 D. 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D 13.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是历史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A. 商朝的青铜治炼技术和甲骨文代表了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 B.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我国教育的发展和知识的普及 C. 从 1937 年 9 月起,40 万川军奔赴抗日前线,先后参加了一系列会战 D.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答案】C 1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两大阵营严重对峙,世界呈现出严峻的“冷战”局面。“冷战”开始的标志 是 A. 国际联盟的成立 C. 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答案】B B.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 德国分裂成两个国家 15.历史的发展是普遍联系的。下列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因果联系对应正确的是 A. 唐太宗简法轻刑——唐太宗被拥戴 为“天可汗” B. 林则徐虎门销烟——沙俄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C.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 “凡尔赛体系”的形成——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答案】C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5 分。 16.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五四运动作为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最为突出的历史贡献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 播。在中国人苦苦向西方学习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的严重危机和资本主义制度 的固有矛盾。与此同时,巴黎和会上西方列强的所作所为,使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认识到西方列强联合压 迫中国人民的本质。正当中国人民在苦闷中摸索、在黑暗里苦斗的时候,“十月革命一声她响,给我们送来 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 五四运动是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作为一场伟大社会革命运动、以先进青年 知识分子为先锋,同时又凝聚起社会各方面力量。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正 是在这种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摘编自宋进《坚定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2019 年 5 月 7 日《人民日报》》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 题卡对应题号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C”. (1)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和十月革命对五四前后的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2)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没有联系。 (3)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5)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的、具有深远思想文化意义和社会影响的革命运动。 【答案】(1)A (2)B (3)A (4) C (5)A 三、填图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7 小题 3 分,第 18 题 2 分,共 5 分。 17.观察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解下列郡级驻所的英文字代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公元前 214 年新设郡: A.九原郡 B.象郡
(2)据图回答秦朝北部边疆以什么为界线? 【答案】(1)上框 A;下框 B。(2)长城。 18.观察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在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写出 1938 年 3 月德国占领的国家的名称。 (2)请在答题卡相应的答题横线上,写出图例的含义。 【答案】(1)奥地利。(2)1936 年德军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9 题 7 分,第 20 题 6 分,共 13 分。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文帝令地方官吏务必促使人民回归农业生产,各郡国要劝民进行农桑生产,对劝农成绩差 者给以处罚;借贷种子、口粮给贫民,对其中确有困难而不能按期偿还的贫民,赦免还贷、遇到了自然灾 害则开仓放粮以赈济灾民。 材料二 在苏联,发展生产的首要目的一直不是放在满足广大人民的物质与文化需要上。勃列日涅夫 18 年的改革,以牺牲人民消费品生产为代价,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苏联市场供应紧张。勃列日涅夫也曾 谈到,许多地方“向居民供应食品的困难依然存在”。这种畸形的经济、抑制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上册)》 苏联经济出现停滞、衰退是不可避免的。 ——据陆南泉《苏联走近衰亡的勃列日涅夫时期》整编 材料三 1979 年,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在安徽,中国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随后 在其他省份推广开来。……80 年代初,粮食、棉花、油料作物、甘蔗、肉类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 产量高速增长,中国农业生产的增长率年均高于 9%。农村地区的人均收入、也能翻上一翻。 ——据[美]R.麦克法夸尔 费正清《剑桥中国史》整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文帝治国理政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文帝及其继任者施行这些措施的结 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农村改革进程的特点。 (4)综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1)措施:令地方努力劝民农桑,鼓励农业生产,扶助贫民,赈济灾民。 结果: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 (2)忽视消费品生产,片面发展重工业;固有的经济政治体制弊端的影响(改革没有冲破高度集中的计划 经济体制的束缚):美苏争霸的影响。(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其它符合题意、言之成理的答案可同等得 分。) (3)先行尝试,然后推广。 (4)民生问题事关国家的发展和兴衰(以民为本,关注民生)。 2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5 年 12 月 27 日,毛泽东根据瓦窑堡会议的精神,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 告,一开始就指出:目前形势的基本特点,就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威胁到了全国人民 的生存。“这种情形,就给中国一切阶级和一切政治派别提出了“怎么办”的问题”。他指出:“目前的时局, 要求我们勇敢地抛弃关门主义,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到 60 年代末期,这是民族独立运动以暴风骤雨之势席卷整个非洲大陆的 时期。非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互相支持,并得到世界的同情和支持。在 1957-1968 短短的 12 年里,非洲 大陆诞生了 32 个独立国家,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新兴的非洲独立立国家在联合 国占了近 1/3 的席位,它们是第三世界一支重要的反帝反殖民力量,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段炳麟《世界当代史) 请回答: (1)1935 年下半年,日本在中国降哪一地区策动了一系列侵略活动?根据材料一,指出毛泽东针对时局提 出的革命策略。 (2)根据材料二,概括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产生的 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和非洲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斗争中的共同经验。 【答案】(1)地区:华北。策略:抛弃关门主义,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2)特点:发展迅猛,范围广,各国互相支持,并得到世界的同情和支持。影响:瓦解了帝国主义的殖民 体系;新兴的独立国家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其它符合题意、言之成理的答案可同等得分。) (3)团结各种力量,联合起来开展斗争。(其它符合题意、言之成理的答案可同等得分。)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 分。 21.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初,率军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谁?1684 年,清政 府为巩固东南边疆、加强对台湾的管辖采取了什么措施? (2)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国的时代主题。在抗击日本侵略过程中,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下图所示历史人物 是谁?简述他在 1894 年黄海海战中的英勇事迹。 (3)抗美援朝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的情况下进行的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请指出抗美援朝战争 胜利的历史意义。 【答案】(1)民族英雄:郑成功。措施:设置台湾府。 (2)人物:邓世昌。事迹:黄海战役中,劝世昌率致远舰,在弹药用尽的情况下撞向日舰,准备与敌人同 归于尽,不幸被鱼雷击中,与全舰官兵壮烈殉国。(对其事迹的叙述意思相近即可。) (3)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破除了“美军不可 战胜”的神话,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空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大大提高了中 国的国际地位)。(答出两点即可。其它符合题意、言之成理的答案可同等得分。) 22.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政治制度的创新与机构的设置是实现国家有效治理的需要。元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有何创新?下图所 示文物,可以用来证明什么历史事实?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