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3年福建莆田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资料共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3 年福建莆田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3 分) 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8 分) (1)《蒹葭(蒹葭苍苍)》中“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有人翻译为“美 丽的姑娘啊,她在对岸”。 (2)真挚的情谊不会因空间阻隔而改变。毕业前夕,我们可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 阙辅三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赠别。 (3)刘禹锡《陋室铭》开头四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用类比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文章主旨。 (4)古人常以仰观俯察视角描绘自然风光,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____________________,一碧万顷”。 (5)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浪漫想象表达词人的追求。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9 分) 户外活动时间缺①(fá),室内持续性近距离用眼过度,是导致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 低龄化的两大主要原因。保护视力如同保护身体健康一样,要时刻注意( )。户外活动 能沐②(yù)阳光、能眺望远方,对保护视力、防控近视很有益处。 家长是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的守护者。家长的一言一行,( )不在影响着孩子。家 长要( ),要带头不做“低头族”,不要在孩子面前过度使用手机。当前,多数家长已 严格控制并很重视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没有很好地监管孩子阅读书写的姿势与时间。 家长应监督引导孩子保持良好的阅读书写姿势,提高学习效率;要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多陪 伴孩子学习与成长,不能让孩子长时间“③(zhái)”在家里。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3 分)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劳逸结合 B.劳逸结合 C.一张一弛 D.一张一弛 无时无刻 时时刻刻 时时刻刻 无时无刻 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 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多数家长已很重视并严格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没有很好地监管孩子阅读书写的 姿势与时间。 B.多数家长已很严格并重视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没有很好地监管孩子阅读书写的 姿势与时间。 C.多数家长已很重视并严格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却没有很好地监管孩子阅读书写 的姿势与时间。 D.多数家长已严格控制并很重视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却没有很好地监管孩子阅读书写
的姿势与时间。 3.名著阅读交流。(6 分) 初次阅读整本名著,会遇到一些疑难,有的同学没有耐心读下去。请你以阅读某部名著为例 写一段简要的话,分享你化解某个疑难的成功经验与获益,启发他们读下去、读完它。 二、阅读(67 分) (一)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 4~5 题。(7 分) 遥碧亭 杨杰 幽鸟①无心去又还,迢迢②湖水出东关③。 暮云留恋飞不动,添得一重山外山④。 [注]①幽鸟:鸣声幽雅的鸟。②迢迢:水流绵长的样子。③东关:关隘名。④暮云留恋飞 不动,添得一重山外山:日暮云还,恋山不动,远望如山外又添一山。 4.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什么情感?(4 分) 5.请发挥联想与想象,描绘你从三、四两句中体会到的情境。(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16 分) 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①者,年年八月有浮槎②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 立飞阁于槎上,多赍③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觉昼夜。 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 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 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 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 (节选自西晋张华《博物志》) [注]①海渚:海岛。②槎:木筏。③赍:携带。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B.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C.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D.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7.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3 分) 加点词 不失期.. 方法提示 词义 联系课文解释词义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 家》) (1)失期:_________ 人有奇.志 根据词典推断词义 (2)奇:___________ 奇:特异,罕见。(《古代汉语词典》) 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 (3)次:___________ 之 次:①等次。②次数。③近旁。(《汉语大
词典》)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旧说云天河与海通。(3 分) (2)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3 分) 9.本文的思想内涵与课文《桃花源记》有相通之处,请简要概括。(4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4 题。(20 分) 理财[注](节选) 王愿坚 访问胡行长,是为了给一篇革命回忆录补充材料。 红军主力长征了,一支不满 200 人的红色游击队,被敌人重兵围困在南方一片苦寒的山 区里。他们餐风饮露、茹苦含辛地坚持着,从 1934 年到 1937 年,整整 3 年。胡行长就是当 年那支游击队的供给部长、现在省人民银行的行长。我找到了他的家。这是一所平常的四合 院,北房门口的向阳地里,有两个人在忙着。右窗下是个老头,正往一排花盆里浇水。盆里 栽着些花不像花、菜不像菜的秧子。左窗前的一位,蹲在那里做煤球,做得那么专心,直到 我走到他面前才发觉。 听我打听胡行长,他放下煤球,揩着手站起身,“叫我老胡吧。”他笑着说,一双眼睛 清亮,炯炯有神。 “噢——,要抖落老账哩!”看了介绍信,老胡哈哈笑着,显然是个开朗爽快的人。他 给我介绍了旁边的老李:李老根,做过地下党交通站长,游击战时,对于支持山上的斗争出 过好大力。十几年没见了,这次他路过这,顺便把老胡三番五次要的东西带了来。 老李笑着和我握了握手,转身从屋里出来,手里攥着个钉着大红五角星的挎包,说道: “老胡这个人真是一个钱捏得出水来!”他打开挎包,掏出一个账本,冲着老胡一扬,板起 面孔说:“咱俩还有银钱官司哩!你看,白纸黑字,”他揭开账本,找出一行,用手指戳着 念下去,“‘4 月 8 日,老根购粮,支洋 980;吃饭打尖,铜元 6 枚。’6 天只给 6 个铜子。 6 个!他要把我的喉咙捏断哩!”说罢,他抹了抹胡子,开心地笑了。 账本纸页发了黄,麻布面子也磨损不堪了。里面,一笔笔账目,日清月结,很是清楚。 重见旧物,老胡露出激动的神色,“一点也不错,那时,敌人向山区反复开展了‘搜剿’。 粮源断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勒紧裤带子,熬!究竟该勒多紧?我夜里想到天明。” 老胡拿着账本边念边说: “‘17 日,发出米 24 斤半’——每人减成 2 两。‘18 日,发出米 12 斤 4 两’——每 人只 1 两米,煮成饭还不够一口吃的。看着那一翘一翘的秤杆,眼眶子又酸又涩,我把秤杆 一扔就去找政委了。 “政委正把洗净的野菜,一把把往清水里扔。我眼泪呼地涌出来了,说:‘政委,这米 实在发不下去了。’ “政委头都没抬,厉声说:‘先把眼泪擦干!’沉默了好一会儿,他又说,‘发不下去 就不发!前边还不知道有什么风风雨雨等着我们呢!咱们跟吃苦受罪没交情,可是它来了, 咱也不躲躲闪闪。眼下,你觉得你很穷:可是照我看,你很富,你给全体同志吃了一副补药
呢!肚子里的东西少了,脑子里的东西——革命意志、革命精神可就越来越多了。’说到这, 政委哈哈大笑。这回轮着他揩眼泪啦!……这番话着实使我开窍。” 老李这会说:“发 2 两粮时,有人已经光吃野菜了……”老胡忽然想起了什么,“对了, 有实物为证。这次特地托老李找了几种带来。” 这时,我才知道盆里栽的不是什么奇花异草。“这叫苦麻菜,可以像牛吃草一样生吞活 嚼。这叫苦栽,上好的猪草。那是野芹菜……栽起来,偶尔吃一点,它能教你看得远,想得 透,学会对待富裕和贫困!”说着,老胡抱出一大把菜叶子,“这点栽不了的残余,咱们消 灭它。承晔,来,拿去让妈妈洗洗!” 屋里跑出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子,接过菜叶子跑走了。 望着那蓬在红领巾旁微微颤动着的翠绿的野菜叶子,我心头热乎乎的。 当我怀着一种感激和激动的感情,喝着那碗苦涩的野菜汤时,我已经忘掉了到这里是为 了采访,倒像跟他俩一道坐到那浓密的山林里了。 (有删改) [注]《理财》讲述了胡行长等人在革命和建设时期节省开支、求存图强的故事,节选的这 一部分与“账本”有关。 10.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讲述的革命往事发生在 1934-1937 年南方红军游击战争时期。 B.老李戳着账本强调 6 个铜子,表明他一直记恨着老胡当年的行为。 C.第二次写盆栽,列数野菜名,有助于读者捕捉人物性格的闪光点。 D.结尾部分“我”“心头热乎乎的”,是因为感受到革命精神在延续。 11.主人公老胡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3 分) 12.政委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请结合下面这句话简要分析。(4 分) 眼下,你觉得你很穷;可是照我看,你很富,你给全体同志吃了一副补药呢! 13.小说中“账本”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14.本文与课文《我的叔叔于勒》都以回忆往事的角度来叙述故事。请运用你的学习经验, 尝试从情节安排或主题表达方面,简要分析本文这样写的好处。(6 分)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5~17 题。(12 分) 材料一: 在中华民族 5000 多年文明史中,“勤俭节约"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无数历史经验教 训启迪我们,勤俭节约是海晏河清之基,奢靡享乐是灾祸危亡之根。勤俭节约精神与个人修 养、家庭和睦、社稷兴衰紧密相连。 勤俭节约精神是修身之基。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俭节约倡导 的是一种适度、合理、节用的生活理念,蕴含的是以节俭惜物为荣、以奢靡浪费为耻的道德 品质,于个体而言,既体现着一种“待物之德”,也内蕴着一种“修养之道”。奢靡浪费, 糟蹋的不仅是物质财富,更会侵蚀人的意志品质。以俭养身,方能永葆本色。如果一个人从 小就养成了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形塑了敬畏感恩的价值理念,就能在成长历程中不断完善 自己,培育不怕困难、勇于吃苦、抵御诱惑的坚强意志。
勤俭节约精神是齐家之要。在中国人心中,“家事”与“国事”“天下事”密不可分, 优良家风与良好社会风尚总是紧密相关。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高度重视家风建设,将勤俭节 约摆在家风建设的突出位置。从《诫子书》的“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到《颜 氏家训》的“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再到《朱子家训》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的良好家风始终为中国人所推崇。 勤俭节约精神是治国之道。惟俭者兴,惟勤者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这一感叹,道出了勤俭节约的重要地位。“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国 无俭必亡。”勤俭节约看似是不起眼的小事,反映出的是人格修养,但折射出的是人心向背, 从根本上说是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历史反复证明,一个国家要长足发展,任何时候都 要牢记“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的警示,绷紧勤俭节约这根弦,让戒奢尚俭、艰苦奋斗在全 社会蔚然成风。 材料二: (摘编自谢卫平《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精神》) 15.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采用递进式结构,先提出问题,再逐层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B.材料一第二段从反面论证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C.材料一综合运用事实材料、道理材料、数据材料,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D.材料二可以看作是材料一提及的“适度”“节用”生活理念的生动注释。 16.下列两则事例,哪一则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三段的观点?为什么?请简要说明 理由。(3 分) 事例一:某酒店推行“N-1”点餐方式,要求服务员根据比就餐人数少一人的饭菜量引 导消费者下单,“按需点菜”。 事例二:司马光注重家庭教育,曾作《训俭示康》告诫其子要以节俭为美德,不可追求 奢靡生活。 17.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内容,简要点评下面两位同学的行为表现,表明你的态度,说明你 的理由。(6 分)
同学甲洗手后没有关紧水龙头就离开了,同学乙看到后马上上前拧紧了。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8~20 题。(12 分) 材料一: 青菜是中国常见的蔬菜,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南方,青菜就是青菜。既名曰“青菜”, 一定要绿油油的才讨喜。但在大部分北方人的眼中,“一份青菜”约等于“一份蔬菜”,内 涵边际非常大,黄瓜、芹菜、莴笋、茄子、萝卜、白菜等等都包括在内,可谓包罗万象。蔬 菜品种众多,但在过去,因为种种条件限制,许多地方还是很难吃到新鲜多样的蔬菜。如今, 随着种植技术和物流运输的发展进步,设施蔬菜、高原夏菜、南菜北运等丰富着居民的“菜 篮子”。一年四季、随时随地、各式各样,吃想吃的菜已经不再是难事。 (摘编自张君燕《餐桌上的青菜》等) 材料二: 青菜口感清淡,是餐桌上的常客。冬日里民间有一道“青菜豆腐汤”。烧上一锅青菜, 切几块豆腐放锅里,热气氤氲,一家人吃得浑身热乎乎的。据说这道菜,还有个美好的寓意: 青菜豆腐保平安。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也说青菜“利肠胃,除胸烦,解酒渴,利大小便, 和中止咳”。 青菜朴实无华,散发着平常日子里的烟火气,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据说郑板桥当年流 落苏北小镇时,在房门口贴了副对联:“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想想,在一 个偏僻的小镇,郑板桥自己种菜,过着清苦淡泊的生活,但他还能在寻常事物中看出一点动 人的美来,歌咏生活。 材料三: (摘编自徐廷华《青菜》) 齐白石,湖南省湘潭县杏子坞人。他常以白菜、萝卜、蘑菇、柿子等蔬果入画,画中寄 寓了深厚的精神内涵,画风亦俗亦雅,喜爱者甚多。 18.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青菜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它的内涵边际在我国南北方存在较大差异。
B.没有种植技术和物流运输的发展,居民就难有随时吃各种蔬菜的自由。 C.引述清代的《本草纲目拾遗》材料,意在强调人们生活离不开青菜。 D.郑板桥和齐白石都善于从寻常事物中发现美,进而表现美、创造美。 19.青菜受到人们喜爱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3 分) 20.校园艺术活动周期间,班级开展“艺术与生活”主题活动,某小组准备推荐材料三齐白 石的两幅画作。请你结合材料,从命名用意角度拟写一段推介语,代表该小组在班级交流。 (6 分) 三、写作(60 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60 分) 茅盾说过,“只有对于最后胜利有确信,而又能够正确地估计到当前的困难的,方始能 作韧战”。说起韧战,我们会想到文艺作品中百折不挠的革命先辈,现实生活中各行各业锲 而不舍的先进人物,甚或是未来世界中笃定从容应对风云变化的奋斗者。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什么联想与感悟?请以《韧战》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定文意;不要套作、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600 字。 一、积累与运用(23 分) 1.(8 分) (1)在水一方 (2)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3)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4)上下天光 (5)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2.(9 分) (1)(3 分)①乏 ②浴 ③宅 (2)(3 分)A (3)(3 分)C 3.(6 分) 示例一:如果你也读不了繁难的诗词歌赋,尝试先跳读吧。我喜欢孙悟空,读《西游记》就 挑有他的情节读,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我才发现描绘大圣与妖魔各种“斗杀”的诗 词歌赋特别精彩、带劲。我回头再看那些文言,都不在话下了。 示例二:我喜欢读文学故事,观察与实验类的科普著作很难读进去。偶然看到同学昆虫手绘 本读书笔记,其中一页就记录了 20 多次不同昆虫在各种情境下的“装死”实验,我才发现 《昆虫记》也这么有吸引力。我开始每天读一点,渐渐走进了科普世界。 二、阅读(67 分) (一)(7 分) 4.(4 分)
第一问:幽鸟、湖水、暮云、重山等。 第二问:表达了沉醉山水的愉悦和闲适自得之情。 5.(3 分)示例:比我更喜欢这湖光山色的,是暮云,它悠游、低回、停驻,在山的后面呆 呆地依偎成了一重温柔的新山。 (二)(16 分) 6.(3 分)A 7.(3 分)(1)误期 (2)不平凡 (3)近旁 8.(6 分) (1)(3 分)往昔的传闻说银河与大海相连通。 (2)(3 分)这个人详细说明了来意,并问:“这是什么地方?” 9.(4 分)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②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三)(20 分) 10.(3 分)B 11.(3 分)①革命信仰坚定 ②恪尽职守 ③不忘革命本色 12.(4 分)①政委就近取喻,创造宽松对话氛围,能缓解下属工作压力。②政委智慧乐观, 对穷和富有辩证认识,能说服下属转变态度、改变认识。 13.(4 分)①增强故事的历史感和真实性。②连接现实和回忆,串联人物和事件。 14.(6 分) 示例一:以回忆的角度叙述故事,情节安排相对自由。南方红军游击战争长达三年,小说根 据需要只选取了“银钱官司”“粮源断绝”“与政委交谈”等场景,穿插在现实采访的过程 中,故事似断实连,节省了不必要的交代。 示例二:以回忆的角度叙述故事,丰富了小说的思想内涵。小说在回忆老胡、老李的往事中 融入他们的新感受,也写及“我”的新认识,凸显了革命意志、革命精神的历史传承和现实 价值。 (四)(12 分) 15.(3 分)D 16.(3 分) 第一问:事例二适合。 第二问:因为第三段观点是“勤俭节约精神是齐家之要”,司马光写作《训俭示康》是家风 建设行为,能支撑观点。 17.(6 分)示例:培养勤俭节约的意识和行为习惯,要重视细节,为同学乙点赞。只有每 个人从我做起,从小处做起,做好每个细节,才能在学校、社会、国家各个层面上保证勤俭 节约落到实处。 (五)(12 分) 18.(3 分)C 19.(3 分)因为青菜有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审美价值。 20.(6 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