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云南红河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全卷两个大题,共 29 个小题,共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
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I 卷(选择题,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境内发现的距今约 170 万年的原始人类是( )
A.元谋人
C.山顶洞人
B.北京人
D.河姆渡人
2.《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的繁荣景象,其作者是( )
A.顾恺之
C
.
张
择
端
B.吴道子
D.赵孟頫
3.与图 1 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戚继光
B.雅克萨之战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左宗棠收复新疆
4.清朝末年,有一个学者买了一味叫“龙骨”的中药,发现上面有刻画符号,经研究这是
一种古代文字。这种文字被称为( )
A.隶书
C.小篆
B.金文
D.甲骨文
5.“八国联合军队由英国海军将领西摩尔,……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带着光绪帝逃往西安。
北事件以清王朝战败,并赔款 4.5 亿两白银为终。”该材料所涉及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B.《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6.标志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B.西安事变
D.南京大屠杀
7.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曾写下“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诗句。与这一诗
句有关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B.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8.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明确提出的主张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9.建国初期,捍卫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保卫了国家独立,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的事件是( )
A.《共同纲领》的颁布
C.西藏和平解放
B.抗美援朝
D.土地改革
10.近年来,小汽车已进入中国的许多普通家庭,大大便利了人们的出行。新中国汽车制造
业兴起于( )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C.文化大革命时期
B.大跃进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1.有资料表明,十年“文革”时期国民收入损失了 5000 亿元,这超过了建国后 30 年全国
固定资产的总和。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
A.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C.各级政府机构瘫痪
B.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D.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
12.图 2 为 1955 年万隆会议期间,各国代表争相
恩来签名的情景。该情景出现的原因是( )
A.中国国力强大
B.与会各国赞成社会主义
C.周恩来“求同存异”方针得到广泛赞同
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席位
请 周
13.一位美国学者在《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一书中写道:“他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正引
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这位美国学者评价的是( )
A.邓稼先
C.袁隆平
B.王进喜
D.雷锋
14.古代人类文明的产生与河流息息相关。以下文明成果属于两河流域的是( )
A.金字塔
C.司母戊鼎盛
B.《荷马史诗》
D.《汉谟拉比法典》
15.图 3 是一幅世界名画。画中的人正对你微笑,人物眼神温柔、宁静,充满着期待和生命
力。下列选项与这幅名画匹配的是( )
A.《神曲》——但丁
B.《向日葵》——梵高
C.《蒙娜丽莎》——达·芬奇
D.《英雄交响曲》——贝多芬
16.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英国议会”“英国王权”“君主立宪”三个关键
词直接相关的法律文献是( )
A.《权利法案》
C.《人权宣言》
B.《独立宣言》
D.《拿破仑法典》
17.有人比喻英国“像海绵一样从恒河边上吸取财富,又挤出来倒在泰晤士河中。”这句话
提示了( )
A.英国在北美进行殖民统治
C.法国在印度进行殖民掠夺
B.英国在印度进行殖民掠夺
D.欧洲殖民者在美洲疯狂屠杀印第安人
18.有人说林肯拯救了美国,这是因为他( )
A.维护了国家统一
C.领导了独立战争
B.领导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D.领导美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
19.“3 月 5 日,一个伟大的日子。解放宣言!……我怀着尊敬和感激注视亚历山大二世的
画像……人们在这里或那里大声读着声明。我不断听到诸如‘自由法令’和‘自由’等
词汇”。材料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伯里克利改革
C.俄国农奴制改革
B.查理·马特改革
D.日本明治维新
20.“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
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纠正材料所叙述的错误,列
宁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
B.实行新经济政策
D.实行农业集体化
21.1921 年—1922 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 )
A.欧洲的统治秩序
C.美洲的统治秩序
B.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
D.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22.有位著名的生物学家以充分的事实证明了物种的可能性,并以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了生
物的进化,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从而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
学说。他是( )
A.牛顿
C.爱因斯坦
B.达尔文
D.伏尔泰
23.促使日本经济在“二战”后高速发展的原因有( )
①美国的扶植
③重视科技和人才培养
A.①②
C.①③
②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④实施“产业复兴法”
B.③④
D.②④
24.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B.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25.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社会到来的主要标志是( )
A.蒸汽机的应用
C.电力的广泛应用
B.原子能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D.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第 26 题 10 分,第 27 题 14 分,第 28 题 12 分,第 29 题
14 分,共 50 分。)
26.(1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有位唐朝名僧爱日本僧人礼请,率弟子、工匠等,前后 5 次东渡,均告失败。
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他到达日本后,受到日本天皇和人民的热烈欢迎,政府为他在平城京
都建了一座名为“唐招提寺”的寺院,供其讲经传道。他在日本除了传布佛教外,还将盛唐
的医药知识、建筑艺术、书法绘画等介绍到日本。
材料三 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双方贸易往来更加频繁,许多希腊
商人、士兵、学者和移民来到西亚、埃及,其生活方式、风俗、语言和文字由此传入东
方,同时也从东方汲取了不少文化养分。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一条重要通道,这条通道被人们称为什么?开
通于哪个朝代?(3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名僧”是谁?他在日本受到尊崇的原因是什么?(3 分)
(3)材料三是如何评价亚历山大东征的?(2 分)
(4)根据以上材料,说一说古代人类交往的方式有哪两种?(2 分)
27.(14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李鸿章
材料二 张謇是江苏南通人。他从小勤奋读书,1894 年考中状元。甲午中日战争的失
败,深深刺激了他,于是决定弃官经商,走“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之路,由一个
旧官僚逐渐转变成一个爱国实业家。他回到家乡后,手中既无资金也无设备,他奔走于
官府与民间筹集资金我,但有钱人推三阻四,政府官员态度冷淡,他饱尝人间冷暖。1899
年大生纱厂终于建成。
材料三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
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
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
——陈独秀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洋务运动提出了什么口号?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4 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张謇为什么弃官经商?他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4 分)
(3)为拥护材料三中的“德先生”“赛先生”,陈独秀等人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
场运动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3 分)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新变化?(3 分)
28.(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井冈山)周围各县的农民,因为受过大革命的影响,觉悟程度较高。地势险
要,出产丰富,群众条件好,这就是建立根据地的条件。
——罗荣桓《回忆井冈山斗争时期》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东省委书记习促勋提出:“利用临近港、澳的有利条件,
在广东搞出一个出口加工区。”邓小平当即表示赞同:“还是叫特区好!”“中央没有
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材料三 邓小平在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判时指出:“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我们
不是晚清政府。如果到时还不收回,就无法向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交代。”
(1)根据材料一,说出中共产党在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原因。(2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做出了什么决定?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决定有
什么重要意义?(4 分)
(3)材料三中的谈判针对的是哪一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什么伟大构
想?(4 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什么样的精神?(2 分)
29.(14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斯福高度赞扬苏联军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把发生在苏联的
一次胜利称为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也曾盛赞美英两国一起完成的一次计划周密、规模
宏大的登陆战役。有数据表明,在反法西斯战争期间,英美向苏联支援战机 18303 架,
坦克 1.3 万多辆,反坦克炮 5800 多门等。
材料二 17-20 世纪,欧洲先后发生过多次战争,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给文明带来了巨
大的灾难,它毁坏了欧洲国家的力量和文化成果,危及人们的自由和生命。因此,欧洲
的理想主义者纷纷提出各种统一欧洲的方案,以便谋求欧洲的和平和发展。
材料三 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大会将“可持续
发展”确定为人类社会的共同战略,要求通过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促进经济、社会和环
境的协调发展。
(1)材料一中罗斯福和斯大林所评价的是哪两次战役?并根据材料一指出苏、美、英
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欧洲理想主义者提出统一欧洲方案的原因。哪一组织的成立标
志着欧洲开始走向联合?(5 分)
(3)以史为鉴,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认为人类怎样才能赢得自己的美好未来?(3
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答案 A
题号 14
答案 D
2
C
15
C
3
B
16
A
4
D
17
B
5
D
18
A
6
C
19
C
7
D
20
B
8
A
21
D
9
B
22
B
10
A
23
C
11
B
24
A
12
C
25
D
13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第 26 题 10 分,第 27 题 14 分,第 28 题 12 分,第 29 题
14 分,共 50 分。)
26.(10 分)(1)丝绸之路(2 分) 西汉(1 分)
(2)鉴真(1 分) 不怕牺牲,(1 分) 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先进文化技术。(1 分)
(3)促进东西经济、贸易往来;(1 分) 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1 分)
(4)战争与征服、和平交往。(2 分)
27.(14 分)(1)“自强”(2 分),创办军事工业(2 分)
(2)“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2 分) 困难:缺资金、缺技术;政府官员态度
冷淡(2 分)
(3)新文化运动(1 分) 冲击了封建主义,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
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2 分)
(4)近代火车传入中国,人们出行可以坐火车;(1 分)人们可以看中文报纸;(1
分)男子可以穿新式服装——中山装、女子可穿旗袍。(1 分)
28.(12 分)(1)受过大革命的影响,觉悟程度较高;地势险要,出产丰富;群众条件好。
(任意两点即可,2 分)
(2)设立经济特区(2 分) 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的
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2 分)
(3)香港问题(2 分) 一国两制(2 分)
(4)与时俱进的精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不断创新的精神。(言之有
理即可,2 分)
29.(14 分)(1)斯大林格勒战役(2 分) 诺曼底登陆战(2 分)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的建立(2 分)
(2)原因:①两次世界大战给欧洲文明带来了巨大的灾难,②战争毁坏欧洲国家的力
量和文化成果,危及了人们的自由和生命;③谋求欧洲的和平与发展。(3 分)欧盟的
成立(2 分)
(3)青少年应该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长大后为祖国
作出自己的贡献;要树立国际意识,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言之有理即可,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