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8陕西省榆林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资料共14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8 陕西省榆林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 1.某学者综合考虑各因素绘制成下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出现盛世 对外开放 使用火药 ②国家统一 商业繁荣 科技领先 ③政权并立 贸易发达 发明司南 ④强化皇权 闭关锁国 科技落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近代某报刊曾报道:“闻近月以来,凡都中士大夫有谈及西学新法者,同僚之中均闻而却避。盖 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罹于法网。故自同文馆以外,竞无人再敢言声光化电之学,念爱皮西提之音。” 这一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洋务运动的失败 B.民族矛盾的尖锐 C.顽固势力的反扑 D.民众的盲目排外 3.某同学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关重大事件绘制成如图所示。六个序号分别代表在该地或区域(阴 影)所发生事件的特点、结果或作用,相对对应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 ②战略反攻开始 ③国民党政权覆灭 ④为渡江作战奠定基础
⑤三军会师长征胜利 ⑥主动出击日军且规模最大 A.①⑥②④③⑤ B.④②③⑤⑥① C.③②④⑥①⑤ D.①⑤⑥②④③ 服饰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据此回答 4-5 题。 4.1912 年,孙中山在给上海中华国货维持会的复函中说:“礼服在所必更,常听民自便……去辫 之后,亟于易服,于是争购呢绒,竞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由此可见辛亥革命( ) A.传播民主科学观念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B.促进中国服饰近代化,冲击传统生活习俗 C.传人西方思想观念,中国服饰开始近代化 D.开始机器化生产服装,加剧崇洋媚外现象 5.英国国王财力不足导致宫廷服饰出现较大变化,王室审美观念也发生相应变化。1691 年英国史 学家盖伊•米吉这样写道:“英国宫廷内服饰朴素文雅,谦虚内敛,让人觉得之前的英国人那般模仿 法国人的着装,是相当,愚蠢的。”导致审美观念变化的根源是( ) A.君主权力受限 B.文艺复兴深入 C.工业革命展开 D.社会经济衰退 6.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认为:“如果说法国大革命追寻的理想,传之后世的生命比布尔 什维克为长;1917 年革命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却比 1789 年更为深远。”“1917 年革命事件”产 生的重大影响是( ) A.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的国家行列 B.使苏俄退出协约国宣告一战结束 C.使俄国走上实现现代化独特道路 D.结束封建统治传播民主共和思想 二、非选择题 7.(8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汉武帝采取董仲舒、公孙弘的建议,京师立学校,又令郡县推举孝廉、茂才,供朝廷选用。 儒学与仕途结合起来,要做官非学儒不可,士人都变成儒生了。京师的学校(太学)五经博士当教 官,有正式学生五十人,叫做博士弟子,全国各郡保荐学生到博士处受业,待遇同博士弟子一样, 名额不定。两种学生都是一年考一次,考上、中等的给官做,考下等的黜令退学。又选通经学的小 官吏做地方官府的卒史,取务是用经义装饰政事。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三 科举选官制是中国文官制的基石。因为它的考试内容和形式正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因此 从隋唐时期开始就成为历代统治者选官的主要途径。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以宗法伦理为核心的儒 家经义,与各种政务并不相合,主要的目的是笼络读书人,愚化百姓。科举考试的形式是一个完全 开放的系统,经过乡试、会试、殿试,从初级到高级的层级考试选拔,统治者的意识形态已深深地 灌输到应试士子的心里,从而形成了一个有利于统治的社会基础。
--逮慧娟《同文馆与中国文官制度的近代化》 (1)图 A 中孔子言论体现“ ”的学说,其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 规范。从孔子到孟子,大体经历了五代,孟子将孔子民本思想发展为“仁政”,主张“民贵君轻”; 同时孟子提出做人要有骨气和正气,如教材中“ “。孔孟民本思想的实质 是 。图 B 孟子言论被后世凝练为 ,成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激励无数仁人志 士为了国家、民族、人民而英勇无畏、甘愿牺牲的民族精神。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建议是何意图?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选官制度的特点,分 析其积极作用。 ②科举考试主要科目有哪些?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分析其 对国家治理的积极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坚持文化自信。 8.(9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什么要成立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一大”何时在图 A 处继续举 行?依据材料一,对“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这一结论加以说明。 (2)《共产党宣言》是为哪一组织撰写的革命纲领?材料二图 A 中马克思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分别 是如何实践发展的?图 B 中观点邓小平是如何在开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中实践的?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为什么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9.(11 分)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走向一体化的世界”为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一体化的历程】 材料一
材料二 于是(富兰克林•罗斯福)除了在 1933 年 6-7 月间伦敦世界经济会议上力图折除各国关税 壁垒,取消英帝国特惠制,希望打进英联邦广大市场之外,也开始着眼于改善美苏头系,关注打开 苏联市场的可能性……于是,美苏两国恢复邦交谈判于 1933 年 11 月 8 日至 16 日在华盛顿举行……11 月 16 日夜,罗斯福和季维诺夫在恢复邦交的各项协议上签字,结束了 16 年来两国关系上的不正常 状况。 【一体化与中国】 --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当世界走进中国时,曾因地理条件所限,长期独立于世界而存在的中国,做出了激烈抵抗, 历经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才得以恢复并确保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改 革开放,让中国从拒绝世界,转为主动向世界开放。古老国度在不断适应国际化冲击的过程中,实 现了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巨大进步,并因此思路越来越清晰,心态越来越平和。 --顾骏《大国方略:中国怎样走向世界》 【一体化新动态】 材料四 乔布斯参加的最后一次政府活动是奥巴马主办的宴会。出席宴会的都是美国制造业巨头, 总的目的是动员他们把制造业搬回美国。席间各巨头纷纷陈述意见和建议,唯有乔布斯一言不发。 奥巴马忍不住问他;“究竟需要什么条件你才肯回来?”乔布斯一句话把他呛住:“回不来了。” (1)对哥伦布发现的航线做出完整表述。材料一中 A 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A 是何史实?按照 B 的表述方式,对 C 史实做出完整表述。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20 世纪 30 年代美苏关系正常化的经济原因。美苏关系正常化 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3)在材料三所述事件中,哪一事件标志着近代中国被迫一体化?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前后美国对欧 洲推行的政策在军事上的表现是什么?
(4)材料四图文体现出一体化进程中的新动态是什么?分析出现新动态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对美 国近期挑起中美经贸争端而采取贸易保护的做法加以评析。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 1.某学者综合考虑各因素绘制成下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出现盛世 对外开放 使用火药 ②国家统一 商业繁荣 科技领先 ③政权并立 贸易发达 发明司南 ④强化皇权 闭关锁国 科技落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知识考点】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主要措施;闭关锁国政策;闭 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历史文化常识. 【思路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社会特征,注意全面分析题目给出的示意图。 【解答过程】从题目给出的示意图可以明显看到②处与辽、西夏和金这个政权并立,故②国家统一 的表述是错误的;③处与金并立,时间处于 11 世纪至 13 世纪,可知它代表的政权是南宋,而司南 是汉代发明的,故③发明司南的表述是错误的;据此可排除 ABC 三个选项。 故选:D。 【总结归纳】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 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 2.近代某报刊曾报道:“闻近月以来,凡都中士大夫有谈及西学新法者,同僚之中均闻而却避。盖 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罹于法网。故自同文馆以外,竞无人再敢言声光化电之学,念爱皮西提之音。” 这一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洋务运动的失败 B.民族矛盾的尖锐 C.顽固势力的反扑 D.民众的盲目排外 【知识考点】戊戌变法.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关键是理解题干材料反映的信息。
【解答过程】材料中“谈及西学新法者…却避。盖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罹于法网。…无人再敢言 声光化电之学,念爱皮西提之音”这些关键信息表明了维新变法已经发生并且失败,究其原因还是 在于顽固势力的反扑。 故选:C。 【总结归纳】理解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反对封建专制,要求进行政治制度的变革, 这些思想遭到了保守派的反对,体现了近代中国转型的艰难。 3.某同学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关重大事件绘制成如图所示。六个序号分别代表在该地或区域(阴 影)所发生事件的特点、结果或作用,相对对应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 ②战略反攻开始 ③国民党政权覆灭 ④为渡江作战奠定基础 ⑤三军会师长征胜利 ⑥主动出击日军且规模最大 A.①⑥②④③⑤ B.④②③⑤⑥① C.③②④⑥①⑤ D.①⑤⑥②④③ 【知识考点】八一南昌起义;红军长征;百团大战;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辽沈、淮海、平津三大 战役;渡江战役与解放南京. 【思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关重大事件。重点掌握南昌起义、刘邓大军挺进 大别山、解放南京、三大战役、会宁会师、百团大战发生的时间的相关史实。 【解答过程】观察题干图片和据所学知识可知,①1927 年 8 月 1 日的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 党第一枪;②1947 年 6 月的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战略反攻的开始;③1949 年 4 月 23 日南京解放, 标志着国民党政权覆灭;④1948 年 11 月--1949 年 1 月的淮海战役的胜利,为渡江作战奠定基础; ⑤1936 年 10 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三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 ⑥1940 年 8 月的百团大战,主动出击日军且规模最大。①⑤⑥②④③符合题意。 故选:D。 【总结归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南 昌起义、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解放南京、三大战役、会宁会师、百团大战的相关史实。
服饰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据此回答 4-5 题。 4.1912 年,孙中山在给上海中华国货维持会的复函中说:“礼服在所必更,常听民自便……去辫 之后,亟于易服,于是争购呢绒,竞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由此可见辛亥革命( ) A.传播民主科学观念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B.促进中国服饰近代化,冲击传统生活习俗 C.传人西方思想观念,中国服饰开始近代化 D.开始机器化生产服装,加剧崇洋媚外现象 【知识考点】辛亥革命;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了近代社会习俗变化。近代以来,随着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到来,外来事物从 四面八方滚滚而来,古老的中国发生着艰难的改变。 【解答过程】1912 年,孙中山在给上海中华国货维持会的复函中说:“礼服在所必更,常听民自便…… 去辫之后,亟于易服,于是争购呢绒,竞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由此可见辛亥革命 促进中国服饰近代化,冲击传统生活习俗。辛亥革命在对旧制度进行改造的同时,也冲击了与封建 制度相伴随的一些陈规陋习,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有损人格的 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大人”、“老爷”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 “君”的平等称呼,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但传统习俗很难在短期内完全改变。 故选:B。 【总结归纳】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5.英国国王财力不足导致宫廷服饰出现较大变化,王室审美观念也发生相应变化。1691 年英国史 学家盖伊•米吉这样写道:“英国宫廷内服饰朴素文雅,谦虚内敛,让人觉得之前的英国人那般模仿 法国人的着装,是相当,愚蠢的。”导致审美观念变化的根源是( ) A.君主权力受限 B.文艺复兴深入 C.工业革命展开 D.社会经济衰退 【知识考点】《权利法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思路分析】本题以英国国王财力不足导致宫廷服饰出现较大变化,王室审美观念也发生相应变化 为依托,考查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过程】英国国王财力不足导致宫廷服饰出现较大变化,王室审美观念也发生相应变化,导致 审美观念变化的根源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君主权力受限。1689 年,英国议会 通过了《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 权利进行明确的制约。 故选:A。 【总结归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 《权利法案》以及历史影响。 6.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认为:“如果说法国大革命追寻的理想,传之后世的生命比布尔 什维克为长;1917 年革命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却比 1789 年更为深远。”“1917 年革命事件”产 生的重大影响是( ) A.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的国家行列 B.使苏俄退出协约国宣告一战结束 C.使俄国走上实现现代化独特道路 D.结束封建统治传播民主共和思想
【知识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思路分析】本题以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的一段话为切入点,考查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 【解答过程】结合所学知,1917 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俄 国走上实现现代化独特道路,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了由农为国向工业 国的过渡。 故选:C。 【总结归纳】注意识记十月革命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二、非选择题 7.(8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汉武帝采取董仲舒、公孙弘的建议,京师立学校,又令郡县推举孝廉、茂才,供朝廷选用。 儒学与仕途结合起来,要做官非学儒不可,士人都变成儒生了。京师的学校(太学)五经博士当教 官,有正式学生五十人,叫做博士弟子,全国各郡保荐学生到博士处受业,待遇同博士弟子一样, 名额不定。两种学生都是一年考一次,考上、中等的给官做,考下等的黜令退学。又选通经学的小 官吏做地方官府的卒史,取务是用经义装饰政事。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三 科举选官制是中国文官制的基石。因为它的考试内容和形式正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因此 从隋唐时期开始就成为历代统治者选官的主要途径。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以宗法伦理为核心的儒 家经义,与各种政务并不相合,主要的目的是笼络读书人,愚化百姓。科举考试的形式是一个完全 开放的系统,经过乡试、会试、殿试,从初级到高级的层级考试选拔,统治者的意识形态已深深地 灌输到应试士子的心里,从而形成了一个有利于统治的社会基础。 --逮慧娟《同文馆与中国文官制度的近代化》 (1)图 A 中孔子言论体现“ ”的学说,其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 规范。从孔子到孟子,大体经历了五代,孟子将孔子民本思想发展为“仁政”,主张“民贵君轻”; 同时孟子提出做人要有骨气和正气,如教材中“ “。孔孟民本思想的实质 是 。图 B 孟子言论被后世凝练为 ,成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激励无数仁人志 士为了国家、民族、人民而英勇无畏、甘愿牺牲的民族精神。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建议是何意图?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选官制度的特点,分 析其积极作用。 ②科举考试主要科目有哪些?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分析其 对国家治理的积极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坚持文化自信。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