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确凿.(záo)
菜畦.(qí)
戛.然而止(jiá)
B. 荫.庇(yìn)
污秽.(suì)
锲.而不舍(qì)
C. 悲怆.(cāng)
慷慨.(kǎi)
叱咤..风云(chà)
D. 亘.古(gèn)
狩.猎(shǒu)
吹毛求疵. (bì)
2、下面一段话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修改后工整地写在方框里。(2 分)
站在罗布泊边缘,看到苍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耐。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⑴他难以
自己内心的喜悦,,忽地站起来大呼:“成功了!”
⑵物候观测的数据
气温、湿度等条件的综合和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⑶花美在精神,精神是要用心去
的。
⑷中国政府一贯致力于
世界和平与稳定,主张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国际争端。
A.①抑制 ②反映 ③接受 ④维持
B.①克制 ②反应 ③感受 ④维持
C.①抑制 ②反映 ③感受 ④维护
D.①克制 ②反应 ③接受 ④维护
4、现代汉语中有不少多词性的多义词,如“打”,既是动词,也可作量词(如:一打
袜子)。请你任选一个多义词,先指出它的两种词性,然后各造一个句子。(4 分)
所选词:
词性:
词性:
造句
造句
5、仿照例句句式,另选一个话题,写一个句子。(4 分)
例句:他以微笑战胜暴力,以嘲笑战胜专制,以坚毅战胜顽固,以真理战胜愚昧。
6、填写上下文或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6 分)
⑴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⑵
,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⑶浮云游子意,
⑷斯是陋室,
。(李白《送友人》)
。(刘禹锡《陋室铭》)
⑸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最能抒发作者相思和亲情的句子是
。
(6)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中讲述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
,
二、阅读理解(30 分)
。
(一)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 7—9 题(8 分)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语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
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8、解释下面加点词的词义。(4 分)
⑴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机变:
⑵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⑶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⑷虽.杀臣,不能绝也
圉:
寇:
虽:
9、翻译下面句子。(2 分)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10、公输盘说“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时的真实想法是什么?(2 分)
(二) 阅读下文,回答第 10—12 题(10 分)
动物的葬礼 张哲
①在动物中,很多种类都会对死亡的同类表现出一种“恻隐之心”或“悼念之情”,并
且举行各种各样的“葬礼”。
②生活在我国云南南部西双版纳的亚洲象的“葬礼”极为隆重。当一头象不幸遇难或染
疾死亡后,象群便会结队而行,在首领的带领下将死者运送到山林深处。雄兽们用象牙掘松
地面的泥土,挖掘墓穴,将死者放入后,大家一起用鼻子卷起土块,朝死者投去,很快将其
掩埋。然后,首领带着大家一起用脚踩土,将墓穴踩得严严实实。最后,首领发出一声号叫,
大家便绕着“墓穴”慢慢行走,以示哀悼。
③栖息在澳大利亚草原上的一种野山羊见到同类的尸骸便会伤心不已,它们愤怒地用
头、角猛撞树干,使之发出阵阵轰响,颇似人类“鸣枪致哀”的场面。生活在炎热非洲的一
种獾,常常采取“水葬”的方式处理死者。一旦有同伴死去,群体就立即聚拢过来,小心翼
翼地将同伴的尸体拖入江中,伴随着滚滚的江水,仰头呜咽不已,表示哀悼。
④猕猴的情感更为深沉。老者断气以后,后代们就会围着它凄然泪下,然后一齐动手挖
坑掩埋。它们把死者的尾巴留在外边,然后静悄悄地观察动静。如果吹来一阵风,把死猴的
尾巴吹动,就兴奋地把死者再挖出来,百般抚摸,以为能够复活。只有见到死者毫无反应之
后,才绝望地重新将其掩埋。
⑤在鸟类中,鹤类是极富情感的种类。生活在北美洲沼泽地带的美洲鹤,如果发现死亡
的同类,便会久久地在其尸体上空盘旋徘徊。然后,由首领带着群体飞落地面,默默地绕着
尸体转圈,悲伤地“瞻仰”死者的遗容。生活在亚洲北部的灰鹤则停立在尸体前面,发出凄
楚的叫声,眼中似乎泪光闪闪,垂首泣涕,似乎在召开庄严肃穆的“追悼会”。
⑥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种体态娇小的文鸟,它们的葬礼也许是动
物世界最为文明的一种。它们用嘴叼来绿叶、浆果和五颜六色的花瓣,撒在同类的尸体上,
以示悼念。同样栖息在南美洲的一种秃鹫,则选择了“崖葬”的方式。当同伴死后,大家就
将尸体撕成碎片,然后用利爪将这些碎片送到高山崖洞之中。放好之后,在崖洞的上空不停
地盘旋,以默念死者“归天”的亡灵。
⑦乌鸦的“葬礼”是大家在山坡上排成弧形,死者躺在中间。群体中的首领站在一旁发
出“啊,啊”的叫声,好像在致“悼词”。然后有两只乌鸦飞过去,把死者衔起来送到附近
的池塘里,最后大家由首领带队,集体飞向池塘的上空,一边盘旋,一边哀鸣,数圈之后,
才向“遗体”告别,各自散去
10、本文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什么?说明了动物葬礼的什么特点(3 分)
11、结合第④自然段的内容,具体谈谈动物的葬礼给你什么启示。(4 分)
12 为什么上文划线句中的“也许”和“最”两个词不能够去掉?请结合说明文的语言
特点作简要分析。(3 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第 13—16 题(12 分)
①杜小康注定要在这里接受磨难。而磨难他的,正是这些由他和父亲精心照料而长得如
此肥硕的鸭子。
②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
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
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
已到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③鸭栏忽然被风吹开了,等父子俩一起扑上去,企图修复它时,一阵旋风,几乎将鸭栏
卷到了天上。因为,他看到,鸭群被分成了无数股,一下子就在他眼前消失了。
④杜小康忘记了父亲,朝一股鸭子追去。这股鸭子大概有六七十只。它们在轰隆隆的雷
声中,仓皇逃窜着。他紧紧地跟随着它们。他不停地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即使这样,脸还
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芦苇叶割破了。他感到脚钻心地疼痛,他顾不得去察看一下。他知道,这
是头年的芦苇旧茬儿戳破了他的脚。他一边迫,一边呼唤着他的鸭子。然而这群平时很温顺
的小东西,今天却都疯了一样,只顾没头没离地乱窜。
⑤到暴风雨将歇时,依然不有十几只鸭没被找回来。
⑥杜雍和望着儿子一脸的伤痕和乌得发紫的双唇,说:“你进窝棚里歇一会儿,我去找。”
⑦杜小康摇摇头:“还是分头去找吧。”说完,就又走了。
⑧天黑了。空手回到窝棚的杜雍和没有见到杜小康,他就大声叫起来。但除了雨后的寂
静之外,没有任何回应。他就朝杜小康走去的方向,寻找过去。
⑨杜小康找到了那十几只鸭,但在芦荡里迷路了。一样的芦苇,一样重重叠叠无边无际。
鸭们东钻西钻,不一会儿工夫就使他失去了方向。眼见着天黑了。他停住了,大声地呼喊着
父亲。就像父亲听不到他的回应一样,他也不能听到父亲的回应。
⑩杜小康突然感觉到他已累极了,将一些芦苇踩倒,躺了下来。
(11)那十几只受了惊的鸭,居然一步不离地挨着主人蹲了下来。
(12)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
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
(13)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
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地明亮。
(14)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
想起母亲,想起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13、第(1)自然段在此文段中的作用是什么?(2 分)
14、经历暴风雨,拢住走散的鸭子后,杜小康哭了。他为什么哭?(3 分)
15、“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一句中“长大了”一词的含义是什么?(3
分)
16、文中第(2)和第(13)自然段都是环境描写,但所描写环境的色彩却完全不同,
前者昏暗,后者明亮。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请从结构和表达上谈谈这样写的好处。(4 分)
三、作文(50 分)
请以“远方”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 600 字。
2、卷面整洁,书写规范。
3、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地名。
加试卷(60 分)
一、
语言实际运用(22 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6 分)
开始,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蹿跳。有一只老斑羚不
知是老眼昏花没测准距离,还是故意要逞能,竟后退十几步一阵快速助跑奋力起跳,想跳过
六米宽的山涧,结果在离对面山峰还有一米多的空中哀咩一声,像颗流星似的笔直坠落下去,
好一会儿,悬崖下才传来扑通的落水声。
(1)作者对这只老斑羚的行为持什么态度?你是从文段中哪些地方得到这个印象的?
(3 分)
(2)如果换一种情感态度来描写老斑羚的行为,对应地方.... 该怎样修改?(3 分)
2、诵读经典已成为今天的时尚。学校组织了一次“说孔子·读经典”的活动,请你积
极参与,完成以下任务。(7 分)
(1)请你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你所知道的孔子。(3 分)
(2)孔子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名言,请写出下列名言给你的启迪。(4 分)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用所给词语写一段话,介绍上海世博会的盛况,要求语意完整,句意通顺,字数在
30—50 之间。(5 分)
络绎不绝
国内外
每天
30 万人次
排队
4、用几个动宾短语概括“2010 中国内江·大千龙舟经贸文化节”活动的主要内容。(4
分)
定于 6 月 10 日至 16 日举办的“2010 中国内江·大千龙舟经贸文化节”规模空前。
活动将集中展示赛龙舟等民俗活动,大千美食节也将是“龙舟会”的重要内容,届时将举办
“大千杯”四川省第二届川菜创新大赛、国际美食节展销、大千美食风味宴等活动。活动中
的张大千精品书画展,将展出近 30 幅张大千的书画作品,彰显“大千故里,文化内江”特
色。活动以“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现代内江”为主题,诚邀各地游客到甜城一游。
二、阅读理解(38 分)
(一) 读下面这首词,回答第 5—6 题。(6 分)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5、上阕描写梅花的
,下阕表达梅花的
。(4 分)
6、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 7—9 题。(10 分)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
交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整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
出,闻里人更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和,具以
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和曰:“古人贵朝闻夕阳死,况君前途尚
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注:二陆:陆机(别号“平原”)、陆云(别号“清和”)两兄弟,他们都是当时著名
的文学家。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 分)
(1)义兴人谓为三横. (
) (2)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3)而处尤剧.. (
)
(4)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
)
8、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蛟或.浮或没
B、为.乡里所患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不足为.外人道也
C、且人患志之.不立
甚矣,汝之.不惠
D、而.年已蹉跎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翻译下面句子。(2 分)
且人患志之不立
10、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2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第 11—14 题。(22 分)
雅
舍
梁实秋
到四川来,觉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最是经济。火烧过的砖,常常用来做柱子,孤零零地砌
起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峋,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铺了瓦,四
面编了竹篦墙,墙上敷了泥灰,远远的看过去,没有人能说不像座房子。我现在住的“雅舍”
正是这样一座典型的房子。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
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虽然我已渐渐感觉它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