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上半年四川教师资格初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
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
1.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 )
A.有理数集对于乘法运算封闭
B.有理数可以比较大小
C.有理数集是实数集的子集
D.有理数集是有界集
2.设 a,b 为非零向量,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a× b 垂直于 a
B.a× b 平行于 a
C.a·b 平行于 a
D.a·b 垂直于 a
3.设ƒ(x)为[a,b]上的连续函数,则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 )(常考)
A.ƒ(x)在[a,b]上有最大值
B.ƒ(x)在[a,b]上一致连续
C.ƒ(x)在[a,b]上可积
D.ƒ(x)在[a,b]上可导
4.
A.0
B.1
C.2
D.无穷
5.边长为 4 的正方体木块,各面均涂成红色,将其锯成 64 个边长为 1 的小正方体,并将它
们搅匀混在一起,随机抽取一个小正方体,恰有两面为红色的概率是( )
6.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双曲柱面 x2-y2=1 与平面 2x-y-2=0 的交为( )
A.椭圆
B.两条平行线
C.抛物线
D.双曲线
7.下面不属于“尺规作图三大问题”的是( )(常者)
A.三等分任意角
B.作一个立方体使之体积等于已知立方体体积的二倍
C.作一个正方形使之面积等于已知圆的面积
D.作一个正方形使之面积等于已知正方形面积的二倍
8.下列函数不属于初中数学课程内容的是( )
A.一次函数
B.二次函数
C.指数函数
D.反比例函数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7 分,共 35 分)
9.
10.求二次曲面 3x2-2y2+z2=20 过点(1,2,5)的切平面的法向量。
11.设 acosx+bsinx 是 R 到 R 的函数,V={acosx+bsinx | a,b∈R}是函数集合,对ƒ∈V,
令 Dƒ(x)=ƒ´(x),即 D 将一个函数变成它的导函数,证明 D 是 V 到 V 上既单又满的映射。
12.简述选择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依据。
13.简述你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探索并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这一目标的理解。
14.设ƒ(x)是 R 上的可导函数,且ƒ(x)>0。
(1)求 lnƒ(x)的导函数;(4 分)
(2)已知ƒ´(x)-3x2ƒ(x)=0,且ƒ(0)=1,求ƒ(x)。(6 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 1 小题,15 分)
1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应当处理好“面向全体学生
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论述数学教学中如何理解和处理这一关系。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 1 小题,20 分)
16.案例:在有理数运算的课堂教学片段中,某学生的板演如下:
针对该学生的解答,某教师进行了如下教学:
师:请仔细检查你的演算过程,看是否正确无误?
生:好像正确吧!
问题:
(1)请指出该生解题中的错误,并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10 分)
(2)针对该生在解题中的错误,教师呈现如下两道例题,并板书了解答过程:
请分析例题 1、例题 2 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10 分)
六、教学设计题(本大题 1 小题,30 分)
17.加权平均数可以刻画数据的集中趋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要求“理
解平均数的意义,能计算中位数、众数、加权平均数”,请完成下列任务:
(1)设计一个教学引入片段,体现学习加权平均数的必要性;(12 分)
(2)说明加权平均数的“权重”的含义;(6 分)
(3)设计一道促进学生理解加权平均数的题目,并说明具体的设计意图。(12 分)
参考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有理数集是无限集。
2.A【解析】由向量的向量积定义,设向量 c 由向量 a 与 b 按如下方式确定:①向量 c 的模
|
c |=|a ×b |=| a|| b | sin(a,b);②向量 c 即 a×b 的方向同时垂直于 a,b,且 a,
b,a ×b 符合右手规则,则向量 c 叫作向量 a 与 b 的向量积,记作 c=a× b,可知选 A。
3.D【解析】若函数ƒ(x)在[a,b]上可导,则可推知ƒ(x)在[a,b]上连续,反之不成立,故
D 项错误。由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局部性质知,若ƒ(x)在[a,b]上连续,则ƒ(x)在[a,b]上
有最大值与最小值,故 A 项正确;由一致连续性定理知,有界闭集上任意连续函数都是一致
连续函数,故 B 项正确;由定积分存在定理可知,在[a,b]上连续的函数必可积,故 C 项正
确。
4.B【解析】
5.A【解析】锯成 64 个边长为 1 的小正方体后,涂色的面有以下几种情况:涂 3 面的小正
方体分别在大正方体的 8 个顶点处,共有 8 个;涂 2 面的小正方体分别是大正方体的每条棱
的中间的 2 个,而大正方体共有 12 条棱,那么,涂 2 面的小正方体有 2×12=24 个;涂 1
面的小正方体分别是每个面的中间的 4 个,而大正方体共有 6 个面,那么,涂 1 面的小正方
体有 4×6=24 个;6 个面都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有 64-8-24-24=8 个,则随机
6.B【解析】二维平面内 x2-y2=1 与 2x-y-2=0 有两个交点,则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双曲柱
面 x2-y2=1 与平面 2x-y2=0 的交为两条平行线。
7.D【解析】几何作图的三大难题:①三等分任意角问题:将任一个给定的角三等分。②立
方倍积问题(也叫“倍立方问题”):求作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使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已知正
方体体积的二倍。③化圆为方问题:求作一正方形,使其面积和已知圆的面积相等。可知 D
项错误。
8.c【解析】指数函数属于高中数学必修一的内容。
二、简答题
9.
10.
12.简述选择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依据。
【参考答案】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教学目的,完成一定教学任务
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选择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依据:①课堂教学目
标与教学任务;②教材的内容特点;③学生的实际情况;④教师自身条件;⑤教学方法的适
用范围和使用条件;⑥教学时间和效率。此外,还要考虑教学环境、教学设备等因素。
13.简述你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探索并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这一目标的理解。
【参考答案】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三角形的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
一半。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不仅指出了三角形中位线与第三边的位置与数量关系,而且为证明
线段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倍分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从而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定理的得出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直接应用,它在图
形证明和计算中有广泛的应用。
因此,对这一学习目标的理解是学生应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
证明,并在证明过程中体会归纳、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经历探索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的过程,理解其与平行四边形的内在联系,感悟几何学的推理论证方法,体会证明的必要性
和证明方法的多样性;经历推理、猜想、论证等过程培养推理论证能力。
三、解答题
14.【解析】(1)因为ƒ(x)是 R 上的可导函数,且ƒ(x)
四、论述题
15.【参考答案】教学活动应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同时要关注学生的
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①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注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耐心地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