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3山东省菏泽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资料共1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3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2 分,满分 16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 合题意的选项填入对应括号内) 1.(2 分)(2013•菏泽)今年雾霾天气一度笼罩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多地 PM2.5 指数直 逼最大值.下列行为不利于雾霾天气治理的是( ) A.以步代车 B.风力发电 C.焚烧垃圾 D.植树造林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根据 PM2.5 的来源进行分析判 断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合理. 解答:解:A、以步代车,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 PM2.5 的排放,有利于雾霾天 气治理,故选项错误. B、风力发电,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 PM2.5 的排放,有利于雾霾天气治 理,故选项错误. C、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微小颗粒物,增加了空气中 PM2.5 的含量,不利于雾霾天 气治理,故选项正确. D、植树造林,能减少空气中的 PM2.5 的含量,有利于雾霾天气治理,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量能对 PM2.5 的治理起作用是正确解答 此类题的关键. 2.(2 分)(2013•菏泽)学习化学,应用化学,让化学知识服务于人类.下列有关应用不正 确的是( ) A.利用分子运动理论,在雅安地震中用搜救犬救人 B.利用亚硝酸钠有咸味的性质,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作调味剂 C.利用酒精易挥发的性质,用酒精给发热病人降温 D.利用肥皂液呈碱性,将肥皂液抹在蚊虫叮咬处缓解疼痛 考 点: 专 题: 分 析: 解 答: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 用途;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化学与生活. A、搜救犬救人是利用人体能发出不同气味的分子;B、根据亚硝酸钠有毒不能食用 考虑;C、酒精挥发过程需要吸收大量的热,所以能带走人体的部分热量;D、根据 蚊虫叮咬能产生一种蚁酸,酸碱中和原理进行分析. 解:A、人体能发出不同气味的分子,分子在不断运动,被搜救犬闻到,才能发现位 置,故 A 说法正确; B、亚硝酸钠有毒不能食用,不能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作调味剂,故 B 说法错误; C、酒精挥发过程需要吸收大量的热,所以能带走人体的部分热量,起到降温的作用, 故 C 说法正确; D、蚊虫叮咬产生一种蚁酸,肥皂液呈碱性能与蚁酸发生反应,而缓解了疼痛,故 D 说法正确.
故选 B. 点 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搜救犬救人是利用分子在不断运动的原理,亚硝酸钠有毒不 能食用,酒精挥发过程需要吸收大量的热,知道蚊虫叮咬产生一种蚁酸. 3.(2 分)(2013•菏泽)下列有关物质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粉笔写字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变成其他分子 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变成其他原子 D.在化学变化中伴随着能量变化 考 点: 专 题: 分 析: 解 答: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的实质.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A、根据变化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考虑;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变化情况考虑;C、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没有发生改变;D、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解:A、粉笔写字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写的字仍然是粉笔形成的图形,属于物理 变化,故说法 A 正确;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在化学变化中, 分子可以变成其他分子,故 B 说法正确;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说原子是化学变 化中的最小粒子,故 C 说法错误; D、在化学变化中伴随着能量变化,有的反应放热,有的反应吸热,故 D 说法正确. 故选 C. 点 评: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 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熟记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 新的分子. 4.(2 分)(2013•菏泽)鉴于 H7N9 禽流感疫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4 月 6 日公布, 一种新型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已加速审批通过.帕拉米韦的化学 式为 C15H28N4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帕拉米韦属于有机化合物 ) B.帕拉米韦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高 C.帕拉米韦由四种元素构成 D.帕拉米韦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1 考 点: 专 题: 分 析: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 数计算.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A、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进行分析 判断.
解 答: C、根据帕拉米韦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 判断. 解:A、帕拉米韦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帕拉米韦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 12×15=180,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之和为 1×28=28,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 14×4=56,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之和为 16×4=64,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大,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故 选项说法错误. C、帕拉米韦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D、帕拉米韦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2):(16×4)≠1:1,故选项说法 错误. 故选 C. 点 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2 分)(2013•菏泽)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C.溶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溶质在溶解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 考 点: 专 题: 分 析: 解 答: 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饱和 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A、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根据饱和溶液是指该温度下不能溶解该溶质的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溶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物质溶解时伴随着放热、吸热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A、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故选项说法 错误. B、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的溶剂里,不能溶解该溶质的溶液,但还 可以溶解其它的溶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C、溶质的溶解度不一定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氢氧化钙、气体的溶解度随着 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D、物质溶解时伴随着放热、吸热现象,溶质在溶解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如 NaOH、 浓 H2SO4),有的吸收热量(如 NH4NO3),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点 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饱和溶液与溶液浓稀的关系、饱和溶液的特征、溶质的溶解度 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物质溶解时放热与吸热现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2 分)(2013•菏泽)如图是氯元素的原子结构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氯原子第一电子层有 7 个电子 C.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B.氯原子核内有 17 个质子 D.氯与铝形成物质的化学式为 AlCl2 考 点: 专 题: 分 析: 解 答: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 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 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 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A、由氯元素的原子结构图的意义可知,氯原子第一电子层有 2 个电子,故选项 说法错误. B、由氯元素的原子结构图的意义可知,氯原子核内有 17 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7,大于 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 1 个电子形成 8 个 电子的稳定结构,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7,易形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化合价为﹣1 价,铝显+3 价,形成的物质的化学式是 AlCl3.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B. 点 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 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7.(2 分)(2013•菏泽)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有利于理解科学的本质.下列有关实验的描 述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稀释浓硫酸时,将水缓慢注入浓硫酸中,放出大量热 C.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口,木条继续燃烧 D.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生成蓝色沉淀 考 点: 专 题: 分 析: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二氧化 碳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A、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 答: 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
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口, 木条熄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则硫酸铜溶液与氧 化钠溶液混合,生成蓝色沉淀,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点 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注意火焰的颜色)、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8.(2 分)(2013•菏泽)现有等质量 X,Y 的两种金属,分别放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 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 X,Y 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 +2 价).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成氢气的质量:X>Y C.金属活动性:X>Y B.相对原子的质量:X>Y D.消耗硫酸的质量:X>Y 考 点: 专 题: 分 析: 解 答: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与金属材料. A、根据图象分析生成氢气的质量; B、根据 X、Y 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 价,可知等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稀硫酸完全 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分析; C、据相同时间内产生氢气较多(即反应剧烈)的金属活动性较强,结合产生氢气的 关系图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定律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取决于消耗的硫酸的质量. 解:A、根据反应生成 H2 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两种金属完全反应后, 放出 H2 的质量是 X>Y,正确; B、X、Y 金属的化合价、金属的质量都相等,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 对原子质量成反比,即产生氢气多的相对原子质量小;根据反应生成 H2 的质量与反 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金属完全反应后,放出 H2 的质量是 X>Y,因此可判断相对 原子质量是 Y>X,故说法错误; C、根据反应生成 H2 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相同时间内 Y 放出氢气的质 量大于 X,可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Y>X,故说法错误; D、金属与酸的反应生成氢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所以生成的氢气与消耗 的酸的多少顺序一致,消耗硫酸的质量:X>Y,故说法正确; 故选 BC. 点 评: 活动性越强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即反应放出氢气的速度越快;化合价相同的等 质量金属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据此结合图象细 心分析解答.
二、填空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 9.(3 分)(2013•菏泽)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请用化学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1)形成酸雨的气体有氮氧化物和 SO2. (2)2 个硫酸根离子 2SO4 (3)烧碱 NaOH . 2﹣. 考 点: 专 题: 分 析: 解 答: 点 评: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1)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 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 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 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解:(1)形成酸雨的气体有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其化学式为:SO2.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 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 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 2 个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2SO4 (3)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 NaOH. 故答案为:(1)SO2;(2)2SO4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酸雨形成的原因、离子符号的书写方法、常见物质化学式的书 写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NaOH. 2﹣. 10.(4 分)(2013•菏泽)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按要求从下列 物质中选择填空(填序号):①石墨②纯碱③熟石灰④酚醛塑料⑤棉花⑥油脂 (1)属于天然纤维的是 ⑤ (2)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④ (3)具有优良导电性能的是 ① (4)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③ . 考 点: 专 题: 分 析: 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化学与生活. (1)天然纤维为自然界存在的纤维. (2)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 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3)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4)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具有碱性. 解 答: 解:(1)棉花属于天然纤维. (2)酚醛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3)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4)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具有碱性,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故答案为:(1)⑤;(2)④;(3)①;(4)③. 点 评: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天然材料与合成材料的特征、常 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6 分)(2013•菏泽)钓鱼岛是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岛附近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海底石油 和天然气,并且是我国东海靖渔场.我国福建,浙江和台湾等地的渔民经常到这一带捕鱼 请回答: (1)钓鱼岛附近水域海底蕴藏的天然气主要成分是 CH4(填化学式),石油属于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我国渔民在这一带捕获的鱼类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鱼肉是人体很好的 蛋白质 (由 氨基酸构成的营养素)来源,鱼鳞中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和丰富的多种微量矿物质,其 中钙,磷含量较高,此处钙,磷是指 元素 (分子、原子、元素). (3)海水中含有很多杂质,取一杯浑浊的海水,若要使其变得澄清,所需要的操作方法为 过滤 ;若要使其变成较纯净的水,需要的操作方法为 蒸馏 . 考 点: 专 题: 分 析: 解 答: 点 评: 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生 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化学与能源;空气与水;化学与生活. (1)根据甲烷、石油的组成分析回答; (2)鱼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物质的组成常用元素来描述; (3)根据净化水的措施过滤、蒸馏的原理分析回答. 解:(1)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是:CH4;石油是由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 (2)鱼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人体很好的蛋白质来源;鱼鳞中含有多种不饱和脂 肪酸和丰富的多种微量矿物质,其中钙,磷含量较高,此处钙,磷是指元素; (3)通过过滤除去海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能使浑浊的海水变得澄清,若要使其变成 较纯净的水,需要的操作方法为蒸馏. 故答为:(1)CH4,混合物;(2)蛋白质,元素;(3)过滤,蒸馏. 本题通过钓鱼岛是我国固有领土,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又考查了化学的 基础知识,难度不大,题型新颖. 12.(5 分)(2013•菏泽)A,B,C,D,E 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 A,B,C 三种物质中都含有同一种元素,A 是非金属单质,A 的原子核外有 6 个电子,B,C 是氧化物, D 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E 为磁铁矿的主要成分,试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B: 二氧化碳 E: 四氧化三铁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C C+CO2 2CO ,其基本反应类型为 化合 反应 ,C+E→B+D Fe3O4+4CO 3Fe+4CO2.
考 点: 专 题: 分 析: 解 答: 物质的鉴别、推断. 框图型推断题. A 的原子核外有 6 个电子,说明 A 的质子数也是 6,所以是碳,B,C 是氧化物都含 有碳元素,所以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中的物质,D 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是铁,E 为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C 和 E 能反应说明 C 是一氧化碳,不能 是二氧化碳,所以 B 是二氧化碳,再根据方程式的写法写出化学方程式. 解:(1)A 的原子核外有 6 个电子,说明 A 的质子数也是 6,所以是碳,B,C 是氧 化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中的物质,D 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 高的金属是铁,E 为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C 和 E 能反应说明 C 具有还原 性,且是碳的氧化物,所以是一氧化碳,不能是二氧化碳,所以 B 是二氧化碳; (2)由上面的分析可知 B 是二氧化碳,C 是一氧化碳,所以 B→C 可以是碳与二氧 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用观察法配平,反应条件是高温,所以方程式是: C+CO2 2CO,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C+E→B+D 是一 氧化碳与四氧化三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根据得失氧进行配平,反应条件是高 温,所以方程式是:Fe3O4+4CO 3Fe+4CO2.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四氧化三铁;(2)C+CO2 2CO;化合反应; Fe3O4+4CO 3Fe+4CO2. 点 评: 解答本题突破口是 A 的原子核外有 6 个电子,说明 A 的质子数也是 6,所以是碳, 再根据 A,B,C 三种物质中都含有同一种元素进行分析,D 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 的金属是铁,E 为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还需要知道三大还原剂:氢气、 一氧化碳、碳. 三、填空题(共 2 小题,共 10 分) 13.(6 分)(2013•菏泽)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如图甲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用来加热的仪器名称是 酒精灯 ,该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是 2KMnO4 K2MnO4+MnO2+O2↑ ;为防止水倒流,实验结束时应进行的操作为 先移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图中的收集装置还可以收集的气体有 氢气(或甲烷、一氧 化碳) (填写一种).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