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年重庆长寿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把你选择的答案的英文字母代号写在题后括号中。
1.以下文物图片集中反映了我国远古时期(
)
A.元谋人的生活状况 B.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C.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 D.半坡人的生活
状况
2.“春秋五霸”中,首先称霸的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
3.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下列属于他编订的教材有(
①《诗》
A.①②③
③《论语》
C.①②④
②《书》
B.②③④
④《春秋》
D.①③④
)
4.下列历史事件与汉武帝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B.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C.派张骞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以夹击匈奴
D.赐给日本倭奴国王“汉委奴国王”金印
)
5.将下图所示的各种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这一史实发生于(
)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秦朝
6.公元前 209 年,领导大泽乡起义的是 (
①陈胜②项羽③吴广④刘邦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
7.右图所示文物出土于(
A.河南安阳 B.湖北随州
C.陕西西安 D.北京周口店
)
8.近代史上,英国打开中国大门主要借助了鸦片、商品、炮舰。其使用的先后顺序是(
)
A.商品、鸦片、炮舰 B.鸦片、炮舰、商品 C.商品、炮舰、鸦片 D.炮舰、商品、鸦
片
9.四川的第一家报纸——《渝报》的创办人是 (
A.邹容
B.宋育仁 C.李正荣
D.张培爵
)
10.关注民生问题,是今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的重要议题。近代史上,
提出资产阶级“民生主义”理想并为之奋斗终生的历史人物是(
)
A.洪秀全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
11.(非课改实验区考生做)右图中“大学堂”的地点在今(
A.南京 B.上海 C.天津 D.北京
11.(课改实验区考生做)右图杂志的创办标志着(
A.洋务运动的开始
B.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始
C.辛亥革命运动的开始
D.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
12.参加 1945 年重庆谈判的中共主要代表是(
①毛泽东②周恩来③刘少奇④王若飞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
13.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著名诗句,描绘的壮观场面出现
于(
)
A.辽沈战役中 B.淮海战役中 C.平津战役中 D.渡江战役中
14.下列人物所处时代的先后顺序是(
①谭嗣同②邹容③邓世昌④叶挺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 C.②④①③D.④③①②
)
15.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A.萨拉热窝事件 B.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C.慕尼黑阴谋 D.德国空袭波兰
)
16.参加开罗会议的国家不包括(
A.中国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
17.1962 年,摆脱法国殖民统治,赢得独立的国家是(
A.埃及 B.尼日利亚 C.阿尔及利亚 D.刚果
)
18.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台儿庄战役②斯大林格勒战役③凡尔登战役 ④诺曼底登陆
A.③①②④B.②①④③C.①②③④D.④②③①
)
19.下列历史事件,不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A.巴黎和会——五四运动
B.罗斯福新政——美国摆脱 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
C.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D.欧共体建立——“冷战”的开始
)
20.(非课改实验区考生做)右图所示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它出现于(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B.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
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D.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20.(课改实验区学生做)下列科技成果,既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为突出的核心技术,
也是信息社会到来的主要标志的是(
)
A.汽车制造技术 B.飞机制造技术 C.生物工程 D.计算机网络技术
二、填图题:本大题共 4 分。
21.填图:
(1)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瑞金、遵
) 。
义、泸定桥、吴起镇在图中的相应位置是(
(2 分)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
①④③
D.④①③②
(2)请在上图右上角的图例内找出革命根
据地、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的标记,并用文字在
相应的横线上加以标明。(2 分)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22
题 6 分,第 23 题 6 分,共 12 分。
阅读下列材料:
22.以下是《华阳国志》中有关都江堰的叙述:
岷山多梓(树)、柏(树)、大竹,颓随水流,坐致材木工省用饶(都江堰修成后可利用
岷江水运送岷山上的木材)。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
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请回答:
(1)都江堰是在哪一时期由谁主持修建的?(2 分)
(2)根据以上材料,归纳都江堰的作用。(3 分)
(3)你认为我国古代都江堰的建成向人们昭示了什么?(1 分)
23.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说:“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
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
——冯玉祥:《我所认识
的蒋介石》
材料二
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
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介石在南昌的讲话
——1931 年 8 月 22 日蒋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指出蒋介石不愿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原因。(2 分)
(2)列举九一八事变后至七七事变爆发期间反映蒋介石愿当“亡国奴”,不愿亡于
共产党的史实,并指出由此而造成的严重恶果。(4 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24 题 5 分,第 25 题 5 分,第 26 题 4 分,共 14
分。
24.原东北军将领张学良逝世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向张学良
的亲属发去唁电,高度评价他的历史功绩,称他是“伟大的爱国者”、“中华民族的千古功
臣”,并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他表示深切的哀悼。
请回答:
(1)张学良得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高度评价,是同 1936 年他与杨虎城将军共同
发动的什么事变有关?(1 分)
(2)概述这一事变的简单经过。(2 分)
(3)用这一事变解决的历史意义说明张学良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2 分)
25.概述 20 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5 分)
一战结束后:
二战结束后:
“冷战”结束后:
26.新中国的建立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观察下图回答:
(1)右图人物是重庆人民引以为自豪的优秀共产党员,请你写出她的名
字。(1 分)
(2)概述她在国民党监狱中与反动派英勇斗争的事迹。(2 分)
(3)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她的什么精神?(1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题 20 分。
1.D2.A3.C4.D5.D6.B7.C8.A9.B10.C11.D12.A13.D14.B15.B16.B17.C18.A19.D20.D
二、填图题:本大题共 4 分。
21.(1)B(2 分) (2)(答案略。2 分。)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23 题 6 分,第 24 题 6 分,共 12 分。
22.(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2 分) (2)运输、灌溉、防旱防涝。(3 分)
(3)中华民族的勇敢和智慧等。(1 分。符合题意的答案均可得分,但总分不得超过 1
分。)
23.(1)蒋介石认为中国的武器不如日本,军队的教育训练不如日本,中国的工业不
如日本;中国亡于日本还能当亡国奴,亡于共产党连亡国奴都当不了。(2 分)
(2)史实:对东北军下达“绝对不抵抗”命令,向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发动五
次“围剿”,长征途中围追堵截红军等。恶果:致使东三省沦陷,削弱了共产党的实力,助
长了侵略者的威风等。(4 分。符合题意均可得分,但总分不得超过 4 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25 题 5 分,第 26 题 5 分,共 10 分。
24.(1)西安事变(1 分)
(2)1936 年 12 月 12 日,张学良、杨虎城派兵逮捕了蒋介石,囚禁了西安城内一些国
民党高级将领。接着通电全国,呼吁停止内战,联共抗日。(2 分)
(3)西安事变发生后,张学良、杨虎城与共产党共同努力,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
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可见,
张学良不愧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2 分)
25.(1)一战结束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结束后,形成了北大西洋条约
组织与华沙条约组织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呈多极化发
展趋势。(5 分)
26.(1)江竹筠(1 分)
(2)为了保守党的机密,保护革命同志,忍受了“夹筷子”、“钉竹签”等酷刑的折
磨,一次又一次的昏死过去。每当特务用冷水把她淋醒,要她供出党的机密,她的回答都是:
“要我的命,有;要我的组织,没有。”(2 分)
(3)坚贞不屈、为正义事业勇于献身等精神。(1 分。符合题意的答案均可得分,但总
分不得超过 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