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4年广西事业单位招聘申论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资料共5页,全文预览结束
2004 年广西事业单位招聘申论真题及答案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对表达能力并重的考 试。 2.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然后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答案直接书写在 指定位置上。 3.本卷满分为:100 分。考试总时限:150 分钟,其中阅读资料参考时限为 30 分钟,作 答参考时限为 120 分钟。 二、给定资料 (1)前不久,由 10 多家媒体发起的“20 世纪中国十大文化偶像”评选活动引起人们 的关注,因为评选结果显示,很多青少年眼中的文化偶像不是鲁迅、冰心、巴金这些文化巨 匠,而是张国荣、王菲、赵薇等娱乐明星。这一评选结果在社会上引发了激烈的争论,由此 也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2)此次“20 世纪中国十大文化偶像”评选活动参加人数近 15 万,据说活动的宗旨 是“了解当代国人的文化心态,扩大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如果仅仅是为了了解国人的文 化心态,这种评选结果也许不会引起争议,问题就在于后者。 不少人在问,仅靠一两部影视剧或几首歌就“大红大紫”的娱乐明星能否代表“中国文 化”?娱乐明星们为什么会成为青少年心目中的“文化偶像”呢?这除了与当代青少年的价 值观、人生观、时代背景和我国的教育体制有关外,还与他们的文化知识结构、文化心态和 媒体导向有重要的关系。 (3)从青少年的文化心态上看,娱乐明星对青少年有更大的吸引力,他们很愿意模仿明 星们的发式、衣着和言行举止,并以此来标榜自己的独立独行与个性追求。更重要的原因则 是媒体的导向作用。 众所周知,市场文化的培育和媒体的宣传炒作已成为当前“造星”运动中一个十分重要 的因素。“星”们的形象和名字无处不在地占据着青少年的视听空间、娱乐空间和新闻信息 空间。因此,娱乐明星们成为青少年的“文化偶像”也就在所难免。 (4)开展“文化偶像”评选,这个形式本身就暴露了当下社会中初现端倪的文化危机。 为什么要评选“文化偶像”?是为了通过共同的“文化偶像”来寻找公共的价值认同; 为什么要寻找公共的价值认同呢?因为在多元思潮的冲击下,相互之间共享的价值观越来越 少,人际关系日益疏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1 页 共 5 页
而作为群体性生存的人是需要通过价值认同和共识下的沟通来确证自我存在的,日益疏 离的文化分殊对人的自我确证形成很大的认同压力,这就是当下社会中的文化危机,社会缺 少一种共同的文化来凝聚疏离的公众。 (5)无论身处哪个时代,哪个国度,精英文化总是起到提升民族精神的作用,而时尚文 化则更多具有当代特有的价值和意义。大众文化和公众永远是多数,精英文化和精英永远是 少数。但是,当精英比例过少,精英文化不占主导地位,造成青少年过多地关注时尚文化偶 像,忽视精英文化偶像时,就应当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了。 当今的全球化与信息化加速了大众文化的形成,精英文化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必然会出 现文化的结构性缺失,进而导致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和各种社会性问题的出现。 如果大家共享的价值观越来越少,社会因缺乏一种对精英文化和文化偶像的认同而失去 凝聚力,这就更值得反思了。这次文化偶像评选中,娱乐明星得票超出许多文化巨匠就暴露 出当代青少年文化知识结构问题。 (6)现代文明给当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科技 的进步推动了文明的发展,改变了当代青年人的知识结构,形成了新的知识单元和新人类文 化。 他们的心理具有反叛性,行为是标新立异的,性格是个性化的,叛逆多于顺从,反抗多 于屈服,迫切要求个性解放,寻求新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家园。心理矛盾、情感纠葛、观念冲 突等问题困扰着他们使他们在心理与精神上有一种新的需求,迫切想找到灵丹妙药,找到崇 拜的偶像,找到精神依托。而商业文化的娱乐性,使明星正好走进青少年的心灵并成为他们 的精神偶像。这也是此次文化偶像评选活动所发现的值得重视的问题。 (7)精英文化偶像的思想、行为和人格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这类偶像注重精神意义的 价值追求,对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的建构都有着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他们代表中 国的“文化符号”,气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时尚文化偶像,确切地说是大众媒体偶像。 时尚文化缺乏文化内涵的深度和精神高度,更多的是商品文化的价值。如果使商业文化 中负面的因素大量进入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结构中,就会影响他们去追问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重大,舆论导向的作用十分重要,媒体一定要有文化的使命感,决不能 忽视自己作为文化传播者的责任和,义务,在宜传和导向上应高扬时代的主旋律,不能不顾 宣传效果地追求所谓的“点击率”。 当然,要想让精英文化和主旋律为青少年所接受,媒体就必须讲究宣传艺术,以不断创 新的宣传方式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 伏秀的作品静舞人”。 (8)特定的时代产生特定的文化,传统的“精英文化”的对象面正在逐渐狭窄,“流行 文化”却非常兴旺。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评论家陈晓明认为,这是需要辩证予以看待 和反思的。片面否定“流行文化”的价值,实际上也就否定了当代文化特有的意义;反过来 讲,如果一味迎合“流行文化”,媚俗乃至低俗,最终也将会造成传统的丧失和“精英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2 页 共 5 页
的缺位,同样会给社会发展带来负面效应。 (9)一直以来,中国就有极为厚重的文化传统,从不乏文化大师级人物和代表某一时 代的先锋之士,而 20 世纪是中国巨变的时代,中西文化交流、碰撞带来多元文化的形成, 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出现,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科技文化、经济文化令人目眩地产生与发展, 代表这些文化的标志性人物都为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我们 很难看到以文化人物为载体表现我们文化发展的具有纪念意义的标志性事物。 (10)2003 年 8 月 12 日上午,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大力发 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们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文 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时,更加自觉地推进社会 主义文化建设。他指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面对世界各种 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要更好地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万众一心地为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就必须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不断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胡锦涛指出,当今世界,文化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传播条件发生了深刻变 化。我们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积极吸 收借鉴国外文化发展的有益成果,更好地推动我国文化的发展繁荣。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 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提高我国人民精神境界的文化成果,一切有利于发 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管理方式,都要积极研究借鉴。要始终高举社会主义 文化旗帜,在文化观念上决不照抄照搬,在发展模式上决不简单模仿,坚决防范和抵御 各种腐朽落后的文化观念侵蚀干部群众的思想,确保国家的文化安全和社会稳定。 三、申论要求 (一)请用不超过 150 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20 分) (二)请用不超过 350 字的篇幅,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要有条理地 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30 分) (三)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请用 1200 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 可全面论述,也可就某一方面重点论述。要求中心明确,论点正确,论据充分,论证深刻, 有说服力。(50 分) 参考答案及阅卷评分标准 (一)20 分 能概括出以下主要问题的,即可给分。 第 3 页 共 5 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暴露了当代青少年文化知识结构失衡,折射出他们的心理危机。 (2)当前文化建设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要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 适应,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3)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如何发挥新闻媒体和舆论导向作用等问题巫待解决。 每缺一个主要问题扣 6 分;没有紧扣资料,概括欠准确扣 4~5 分;条理不清扣 3~5 分,字 数每超过 10 字扣 1 分,累计扣分最多为 3 分。 (二)30 分 参考性对策: (1)各级领导要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深刻认识加强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自觉地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2)应树立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用先进文化充实青少年的思想,增强他们民族自尊 心、自信心,自觉地防范和抵御腐朽文化的侵蚀和影响,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真假的能力。 (3)大力弘扬主流文化,让主流文化起主导作用,发展精品文化,提升大众文化的品 位。 (4)发挥新闻媒体和舆论导向的作用,在宣传和导向上弘扬时代主旋律,讲究宣传艺 术,不断创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 秀的作品鼓舞人”。 (5)与时俱进,进行文化创新,注意在创新过程中的继承、借鉴、学习、和批判等问 题。 注意:评分时,对上述对策只作参考,不是惟一的标准,只要考生提出相应对策,言之 有理,就要酌情给分。 可分为四个等级打分: 一等(26~30 分)紧扣主要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对策建议具有针对性、具体性、可行 性,具有一定的创见性,语言流畅,字体美观; 二等(16~25 分)能针对主要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具体 性和可行性,语言通顺,字体端正; 三等(6~15 分)对策建议缺乏针对性、具体性和可行性,语言基本通顺,字体清楚; 四等(0~5 分)脱离主要问题,无对策、建议,语言不通顺,字体难以辨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4 页 共 5 页
(三)50 分 引用论据可以是资料中的事例或数据,也可以超出资料内容。 可以分为五个等级打分: 一等(41~50 分)紧扣主要问题,观点鲜明,内容充实,分析透彻,结构严谨,语言 流畅,标题准确而醒目,字体美观; 二等(31~40 分)能针对主要问题,观点明确,‘内容较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标题正确,字体端正; 三等(21~30 分)基本能针对主要问题,观点基本明确,内容一般,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标题基本正确,字体清楚; 四等(11~20 分)基本脱离主要问题,观点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欠缺,语病较多, 标题不准确,字体不好辨认; 五等(0~10 分)脱离主要问题,中心不明,观点不明,内容贫乏,结构混乱,语言不 通顺,题不对文或无标题,字体难以辨认。 注:文章无标题者一律在基础分上扣 5 分。 文章满 1100 字的不扣字数分;文章在 1000~1090 字之内的,在基础分上扣 1-2 分,字 数在 1000 字以下(不含 1000 字)的,在基础分上扣 3~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5 页 共 5 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