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年江苏宿迁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资料共1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0 年江苏宿迁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共 20.0 分) 1. 下列变化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 酒精挥发 B. 钢铁生锈 C. 汽油燃烧 D. 食物腐烂 【答案】A 【解析】 【详解】A、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钢铁生锈,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汽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D、食物腐烂属于缓慢氧化,生成有害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2.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B. 二氧化硫 C. 海水 D. 硝酸钾 A. 氮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氮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 A 错误; B、二氧化硫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 B 错误; C、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钠、氯化镁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 C 正确; D、硝酸钾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 D 错误。 故选 C。 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量取液体 B. 过滤 C. 称量固体 D. 蒸发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量筒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选项 A 正确;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选项 B 错误; 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且 不能用手拿砝码,选项 C 错误; D、蒸发时,应该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选项 D 错误。 故选 A。 4. 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 洗洁精用于洗涤油污 C. 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异味 D. 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 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洗洁精用于洗涤油污是洗洁精的乳化作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 质,故选项错误; C、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异味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 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熟石灰的碱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 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5. 如图是 a、b、c 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1℃时,a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6% B. t2℃时,a 和 b 的溶解度相等 C. a 中含有少量 b,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 a D. 将 t2℃时 c 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仍为饱和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由于不知道溶液是否饱和,不能计算溶质质量分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 和 b 的溶解度相等,故选说法正确; C、a 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b 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a 中含有少量 b,可用降 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a,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c 的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大,将 t2℃时 c 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变成不饱和溶液, 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B。 6. 下列对主题知识归纳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能源 B.化学与材料 ①煤、石油等是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①棉花、羊毛都属于天然材料 ②光能、电能等可通过化学能转化而成 ②玻璃、塑料都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③风能、氢能等是具有开发前景的新能源 ③合成纤维、合金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C.化学与人体健康 D.化学与环境保护 ①长期缺铁易患缺铁性贫血 ①使用含磷洗衣粉可减少水污染 ②摄入某些重金属盐会导致人体中毒 ②严禁焚烧秸秆可减少空气污染 ③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对人体有害 ③使用光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B. B C. C D. D A. A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煤、石油等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原说法错误;光能、电能等可通过化学能 转化而成,说法正确;风能、氢能等是具有开发前景的新能源,说法正确,选项 A 不合题意; B、棉花、羊毛都属于天然材料,说法正确;塑料属于合成材料,原说法错误;合金属于金 属材料,原说法错误,不合题意; C、长期缺铁易患缺铁性贫血;摄入某些重金属盐会导致人体中毒;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结构, 所以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对人体有害,说法均正确,符合题意; D、使用含磷洗衣粉会造成水污染,原说法错误;严禁焚烧秸秆可减少空气污染,说法正确; 使用光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 C。
7.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 B.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铜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C. 将稀硫酸滴入盛有锌粒的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 D.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红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选项 A 正确;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会观察到产生蓝色沉 淀,选项 B 错误; C、将稀硫酸滴入盛有锌粒的试管中,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产生大量气泡, 选项 C 正确; D、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 变红色,石蕊试液变红,选项 D 正确。 故选 B。 8.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 H+、Na+、 2- 3CO C. Fe2+、H+、 2- 4SO 【答案】D 【解析】 【分析】 B. Ba2+、 2- 3CO 、Cl- D. K+、Ca2+、Cl-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本 题还要注意溶液呈无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详解】A、 2- 3CO 与 H+在溶液中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3CO 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 2+Ba 、 2- C、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 2+Fe 的水溶液显浅绿色,故选 项错误。 D、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9. 如图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烧杯中溶液的 pH 随滴入液体体积的变化曲 线及相关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 B. 当滴入液体体积为 5mL 时,烧杯内溶液呈酸性 C. 当滴入液体体积为 7mL 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D. 当滴入液体体积为 9mL 时,烧杯内溶液中的微粒有 2 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由图象可知,pH 值是开始时大于 7 逐渐减小到 7 然后小于 7,可知原溶液显碱 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 pH 减小,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故选 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当滴入液体体积为 5mL 时,溶液的 pH 大于 7,烧杯内溶液呈碱性,故选项说法错误,不 符合题意; C、当滴入液体体积为 7mL 时,溶液的 pH 等于 7,溶液显中性,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 应,故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当滴入液体体积为 9mL 时,溶液的 pH 小于 7,烧杯内溶液呈酸性,烧杯内溶液中的微粒 有氢离子、钠离子、氯离子、水分子 4 种,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向 Cu(NO3)2 和 AgNO3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 Fe 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渣中加 入稀硫酸,发现有气泡产生。则对滤渣中固体成分推断正确的是 A. 滤渣中一定含有 Fe、Cu、Ag B. 滤渣中一定含有 Fe 和 Cu,一定没有 Ag C. 滤渣中一定含有 Cu 和 Ag,可能含有 Fe D. 滤渣中一定含有 Fe,可能含有 Cu 和 Ag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金属活动性铁>铜>银,向 Cu(NO3)2 和 AgNO3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 Fe 粉,铁先与 AgNO3 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AgNO3 反应完,若还有铁粉,铁才能与 Cu(NO3)2 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发现有气泡产生,因为 银、铜均不能与稀硫酸反应,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滤渣中含有铁,因此滤渣中 一定含有 Fe、Cu、Ag。故选 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8.0 分) 11. 用化学用语填空: (1)铝原子 _____ ; (2)标出 NH3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 ; (3) 对应的微粒符号是 _____ ; (4)相对分子质量为 128 的硫单质蒸气的化学式 ______ 。 【答案】 (1). Al (2). -3 3N H (3). O2﹣ (4). S4 【解析】 【详解】(1)元素符号的意义之一是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 相应的数字,故铝原子表示为:Al; (2)氢元素通常显+1 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零,可得:x+(+1)×3=0,x=-3,故 NH3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显﹣3 价,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 的表示方法是:在该元素符号的正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 NH3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显﹣3 价可表示为: -3 3N H ; (3)根据该粒子结构示意图,该粒子中,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为带 2 个单位负电荷的氧离子,其离子符号为:O2﹣; (4)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2,该单质相对分子质量为 128,故硫单质蒸气的一个分子中含 有 4 个硫原子,其化学式为:S4。 12. 如图是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将 A 图中缺少的微粒示意图补画出来:_______。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
(3)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 【答案】 (1). (2). 2H2+O2 点燃 2H2O (3). 化合反应 (4). 1:8 【解析】 【分析】 【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可知,反应前 H、 O 原子个数分别为 2、2,反应后 H、O 原子个数分别为 4、2,A 图中缺少一个氢分子,补充 如下: ,故填: 。 (2)该反应是氢气燃烧生成了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 点燃 成了一种物质,其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故填:化合反应; (3)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比为(2×2):32=1:8,故填:1:8。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4.0 分) 13. 分析比较物质在组成、结构、性质等方面的异同,可为物质的转化、分离、鉴别、除杂 等提供依据。 (1)家庭生活中常用_______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2)将 BaSO4、BaCl2 两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留在滤纸上 的固体是___,滤液经蒸发结晶可得到另一种固体。 (3)根据 MgCl2 溶液和 NaCl 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不同,可用_______(填序号)将其鉴别。 A 氢氧化钠溶液 B 稀硫酸 C 硝酸钠溶液 (4)除去 NaOH 溶液中混有的少量 Ca(OH)2 可加入适量的_______溶液,过滤。 【答案】 (1). 煮沸 (2). 硫酸钡 (3). A (4). 碳酸钠 【解析】 【分析】 除杂原则是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加入的物质不和原物质反应;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 氧化镁和氯化钠;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 【详解】(1)煮沸能除去水中的一些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家庭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 转化为软水。 (2)将 BaSO4、BaCl2 两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的水中,氯化钡易溶于水,硫酸钡难溶
于水,充分搅拌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固体是硫酸钡。 (3)A、氢氧化钠溶液能与 MgCl2 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钠不能,可以鉴 别,故 A 正确; B、稀硫酸与 MgCl2 溶液、NaCl 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 B 不正确; C、硝酸钠溶液与 MgCl2 溶液、NaCl 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 C 不正确。故选 A。 (4)Ca(OH)2 能与适量的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 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除去 NaOH 溶液中混有的少量 Ca(OH)2 可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 液,过滤。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3.0 分) 14. 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 (2)实验室用 B 装置制取氧气时,分液漏斗的优点是_____。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可选用____(选填 “C”“D”或“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 (4)若用 F 装置干燥实验室制取的二氧化碳。F 中应盛有的药品名称为___,气体应从导管 ____(选填“a”或“b”)处通入。 【 答 案 】 (1). 铁 架 台 (2). 能 够 控 制 反 应 的 速 率 (3). CaCO3+2HCl=CaCl2+H2O+CO2↑ (4). D (5). 浓硫酸 (6). a 【解析】 【分析】 【详解】(1)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铁架台,故填:铁架台; (2)实验室用 B 装置制取氧气时,分液漏斗的优点是可以通过控制加入液体药品的量进而 控制反应的速率,故填:能够控制反应的速率; (3)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只能用向上排 空气法收集,可选用收集装置为 D,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D; (4)二氧化碳不和浓硫酸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若用 F 装置干燥实验室制取的二氧化碳,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