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社会面试真题及答案
(第一批)
一、考题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运用歌曲的方式导入,播放《我爱我的家》歌曲的视频,让学生跟着录音一起欢唱。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请学生想一想歌词的含义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的确,家庭的幸福离不开爸爸妈妈对我们的关爱,是他们为我们撑起了这遮风避
雨的港湾,是他们让我们能无忧无虑的学习和生活。但是有的时候,我们往往不能真正的理
解他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读懂爸爸妈妈的心》,一起走进父母的内心,感受父母
对我们的爱。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假如我来做父母
过渡:同学们,父母用他们深情的爱呵护着我们,使我们快乐健康的成长着,但是舌头也有
被牙齿咬的时候,在生活中,你对爸爸、妈妈的某些行为有困惑或不理解的地方吗?
教师以教材第 8 页的情景为例,请同学们分角色表演:如果孩子努力学着为父母做饭,作为
父母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如果孩子晚上迟迟不能回家,父母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孩子回来后
会说什么?学生表演完之后教师对参与表演的同学进行采访,请同学们说一说在表演之后的
感受是什么?
学生在回答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父母对我们的鼓励和赞扬是对我们的爱,同样,
父母对我们的严厉批评和严格要求也是爱,虽然表达的方式不一样,但是父母爱子女的心都
是一样的。
2.我和爸爸妈妈谈谈心
过渡: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表演我们知道了不论是父母的夸奖还是批评,背后蕴含的都是浓
浓的父母的爱。那大家有没有像刚才表演中的冬冬和楠楠一样,也有对父母的行为有不理解
和困惑的地方呢?
教师组织全班同学举行“有话大家说”畅谈会,引导同学们说一说对父母的哪些行为不理解。
接着,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爸爸妈妈为什么这样做?自由发言之后,一起总结父母之所以
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望子成龙;父母也有可能由于工作忙而忽视了子女的 要求和愿望,或者是
父母心情不好,所以才会发火。但只要我们与父母之间相互沟通,彼此理解,我们一定能感
受到父母对我们的爱。
3.不做“小麻烦”
过渡:爸爸妈妈为我们倾注了无限的爱,现在我们长大了,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关心关心他
们,至少不再给爸爸妈妈添麻烦呢?学生小组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使他们少一点烦
恼呢?
讨论后将讨论的结果共同拟定为一个《好孩子家庭行为守则》并请小组代表在班级进行说明。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为父母分忧我们可以从自己学会整理、好好学习、锻炼身体
少生病等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自己力所能及地事情中减少父母的烦恼。
环节三:巩固提高
过渡:同学们,经过上面的学习,我们是不是已经读懂了爸爸妈妈爱我们的心呢?我们是不
是已经感受到了父母对我们深沉的爱呢?如果你已经感受到了,如果你也爱自己的爸爸妈妈,
那就让我们怀着感恩之心一起来朗诵这首诗歌——《爱心父母》。
环节四:小结作业
同学们,享受父母的爱是幸福的,回报父母是快乐的!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身边的小事
做起,真正地为爸爸妈妈做点什么吧!回家之后希望同学们就行动起 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
事,像整理床铺、主动完成作业、收拾房间、洗碗、梳头等等,同学们也可以为自己的父母
写一封信,把心里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告诉他们, 为父母献上我们的一份爱心。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说一说小学生如何跟父母交流?【学科知识】
【参考答案】
第一招:“读心”术。大家要了解父母,孝敬父母。如在节日或父母生日时送点礼物表达心
意,或一同外出联络感情;多利用言语表达你的关心,如早上要向父母说声“早晨好”,外
出时要向父母说声“再见”并交代预计回家的时间等。
第二招:“出击”术。每周主动跟父母一起做几件事,边做边交流;每天可在饭前饭后,和
父母主动谈谈自己的学校、老师和朋友,高兴的事或不高兴的事,让家人一起分享你的喜怒
哀乐。
第三招:“责任”术。除读书学习外,还要积极协助父母做家务,主动分担一些家庭责任,
比如洗碗、倒垃圾、擦地板等。
第四招:“道歉”术。如果有些事情是你做得不对,不要逃避,不要沉默不理,要主动道歉,
这样会得到父母的理解。
第五招:“写信”术。如果直接和父母对话,可能会惹他们生气,或者没有和父母对话的机
会,你可以用写信的方式,在信中写出事情的真相、自己的心情,以及对父母的希望等。
第六招:“协议”术。与父母协商签订沟通协议书,在协议书中,除了对自己提出要孝敬、
尊重父母的要求外,也对父母正确养育教导孩子的行为做出要求,并随时在家庭生活中进行
监督。
第七招:“倾听”术。当被父母批评或责骂时,不要急于反驳,不随意发脾气、顶嘴,避免
不小心说出或做出伤害人的事,试着平心静气地先听完父母的想法,这样也许会真正理解你
的父母。
2.说一说你是如何实现本节课你设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设计】
【参考答案】
本节课我设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进一步加深对父母的热爱之
情。
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贯穿于本次课程教学的始终。导入环节让学生谈一谈对《我爱我的家》
这首歌的感受来帮助学生在歌声中回忆与父母温馨的故事。新课讲授 环节通过角色扮演、
举行畅谈会以及拟定《好孩子家庭行为守则》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站在父母的角
度去理解父母对孩子不同形式的爱,帮助学生体会父 母的良苦用心,鼓励学生和父母沟通
并且帮父母分忧。在学生对父母的热爱之情高涨之际,我带领学生一起进行诗歌朗诵,让学
生把自己对父母的爱融入诗歌之中, 这样,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就已经达成了。
(第二批)
一、考题回顾
小学品德《钱该怎样花》
小学品德《钱该怎样花》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采用谈话导入法进行导入,提问: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大家期待吗?
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说期待,为什么呢?
同学们都说六一儿童节可以得到很多自己想要的东西,比如很多好吃的、好玩的等等,可是,
是不是每一样我们想要的东西都能要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钱是必须花的?哪些钱是可
花可不花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钱该怎样花》。
环节二:新课讲授
活动一:我想要
在课前,老师让学生制作一张调查表,自己先填上想要的东西,回家调查父母想要的,并把
调查的内容填写在调查表里。小组交流自己的调查和家里的打算,并思考哪些钱必须花?哪
些钱可花可不花?
必须花钱买的东西,如家里没米了,则必须花钱买。家里的庄稼要施肥了,则必须花钱买化
肥等。
可花可不花钱买的东西,如为改善家里的生活质量购买冰箱等。
师生归纳总结:花钱买东西,是因为有需要,如果不需要则不花钱去买;对于家庭中急需的
东西可以先买,如果不是急需则可以等到有条件再买。
活动二:我想要和我能要
过渡:有些东西我们特别喜欢、特别想要,可爸爸妈妈却不给买。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教师提问学生自己在向家长提要求时遇到的烦恼或不顺心的事。在学生回答完之后,教师播
放图片,创设情境,分别是:
情景一:小明想买溜冰鞋,可爸爸说太贵了。买双溜冰鞋又不是什么坏事,爸爸为什么不给
我买呢?
情景二:东东想买广告上诱人的糖果,可是妈妈不给我买;又不是买不起,妈妈为什么不给
我买?
情景三:同学穿的运动服很好看,晶晶也想买,可是妈妈不给我买。别的同学有,为什么我
不能要?
在学生大概了解所创设的情景之后,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与父母的生活经历,小组讨论:假如
你是家长,你会对孩子说什么?为什么?小组共同合作,选择其中一个情景,接着表演下去。
要求表演时,作为家长,必须说清楚你手中的钱花没花,为什么?
师生小结:生活中我们想要买的东西很多,但是不是每一样我们想要的东西都能要的。我们
要考虑这些东西是否是我们真实需要的、家庭条件允许。
环节三:巩固提高
过渡:到底我们该如何花钱呢?下面让我们学着做一个花钱计划。
教师先让学生列出自己想买的食品、玩具、学习用品、图书以及想参加娱乐活动等,并标明
每种东西或活动的价格。在小组内交流,说明自己这样安排的理由,由组内成员评价每个人
的计划是否合理。
师生归纳总结:要合理规划自己的花钱计划,把钱花在合理的地方。
环节四:小结作业
同学们回去之后,根据组内同学给的建议和在课堂上总结出来的花钱原则,修改自己的花钱
计划;并将自己的花钱计划告知父母,邀请父母加入到你的计划当中来,让他们监督,协助
你按计划花钱。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