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广西贵港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20 分)
第 I 卷
选择题,本卷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一.积累与运用(1——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加点字的字形与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憩(qì) 撺掇(duō) 供养(gòng) 怒不可竭(è)
B.淤滩(yū) 掺杂(chān) 讪笑(shàn) 长吁短叹(xū)
C.澜语(lán) 踉跄(liàng)扉页(fěi) 挑拨离间(bō)
D.木讷(nè) 侧隐(cè) 褶皱(zhě) 抑扬顿挫(zuò)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负责报道世界杯足球赛的记者和工作人员早已蠢蠢欲动....,随时奔赴巴西。
B.人们的种种议论,使他如坐针毡....。
C.它(飞蛾)仅仅活了几天,但是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D.大家在约定地点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她才姗姗来迟....。
3.下列句子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使你学习再好,但是没有骄傲的理由。
B.王老师说:“同学们,有不懂的地方欢迎垂询。”
C.每个人都在成长的历程里留下了一串串或深或浅、或直或弯的脚印。
D.几个单位的职工子女在“六一”儿童节这一天都参加了活动。
4.下列对课文知识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老王》一文中通过叙写作者与老王的交往,体现了作者的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B.《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语录的儒家经典作品。
C.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以山为描写对象,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特
有的美景。
D.《变色龙》选自《契诃夫小说选》,作者是法国的著名作家契诃夫。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5——8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梦想只有落到实处才有价值
①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梦想,但他们却很少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缺乏务实心态,
不能够从实际出发,用行动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②大凡成功者,都具有务实的心态。他们不是一个只有梦想、只做计划、只擅空谈的人,而是行动者,
是一个会把梦想和计划付诸行动的人。他们一旦下了决心,就会马上付诸行动。他们懂得,成功必须依赖
行动,像能力、教育和知识这些东西,只有当你已经开始行动的时候,它才会助你一臂之力。
③郑渊洁,虽然只有小学三年级便被迫辍学,但是,为了实现他的作家梦,每天往返于家和图书馆之间,
夜以继日地学习写作,他的作品给无数孩子带来了快乐,他终于成了著名的童话大王。
④邰丽华,在她两岁那年因高烧而失去了听力,但是,为了实现她心中的那个舞蹈梦,付出了比常人多
好几倍的辛苦。虽然听不到音乐,但是她用自己的心去伴奏。她成功了,《千手观音》给了观众艺术的美感,
她们优美的舞姿震慑了所有人的眼睛。
⑤无数有天赋的人的失败,就是因为缺少务实精神而不能有效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现实生活中不少
名牌大学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就业屡屡受挫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他们都受过很好的教育,都有一定的
知识和能力,但是面对纷繁复杂的关联和变化 ,他们每天只能简单的躲在自己规划好的美梦蓝图里空想,
不肯投入到实际行动中去应对,最终等待他们的只有失败。
⑥梦想只有转化为现实,才有存在的意义,如果不付诸行动,梦想永远不会自己转化为现实。
⑦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世界上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只有两种:一种是鹰,一种是蜗牛。不管是天资奇
佳的鹰,还是资质平庸的蜗牛,能登上塔尖,极目四望,俯视万里,都离不开两个字——务实。”[来源:学
科网]
⑧一个人的成功,天赋、环境、能力、学识等因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想到做到,勤奋务实。“种
瓜得瓜 ,种豆得豆”就说明了这一点。每一个行动,都可能产生一种对等的效应。我们从生活中获得什么
样的奖赏,主要取决于我们为生产贡献的数量与质量,无数成功的人士都印证了这一观念。
5.下列最适合作为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A.大凡成功者,都具有务实的心态。
B. 无数有天赋的人的失败,就是因为缺少务实精神。
C.只要勤奋务实,梦想就能实现。
D.梦想只有落到实处,才有存在的意义。
6.本文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A.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 B.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 引用论证
C.举例论证 引用论证 D.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这就是一种对等的效应。[来源:学科网 ZXXK]
B. 我们从生活中获得什么样的奖赏,主要取决于我们为生产贡献的数量与质量,这就是一种对等的效应。
C. 不少名牌大学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他们都受过很好的教育,都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但就业屡屡受
挫,这也是一种对等的效应。
D. 郑渊洁和邰丽华辛苦奋斗之后取得成功,这就是一种对等效应;资质平庸的蜗牛通过努力能登上金字塔
塔尖,也是一种对等效应。
8.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1)段起总领全文的作用。
B.第(2)段领起第(3)(4)段的内容。
C .第(6)段概括了第(1)(2)(3)(4)(5)段内容。
D.第(8)段总结全文,在理论上再次强调了作者的观点。
三、古诗文阅读(9——14 小题,共 18 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 里,虽乘奔御风 ,不
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
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乙】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
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
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
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
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 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
己亥之二月也。
【丙】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
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 秋
(《满井游记》)[来源:学。科。网 Z。X。X。K]
思》)
9.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悠然自得
欲出不得
B.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娟然如拭
C. 故渔者歌曰
故余虽愚
D. 则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
10.下列句子不是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何以战
C.贤能为只用
D.余之游将自此始
第 II 卷
非选择题,本卷共 13 小题,共 90 分。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2.【甲】【乙】两文的划线句都是写景,主要运用了什么写法?这两文德划线句分别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4 分)
13.解释【丙】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四面边声连角起
边声:
(2)千嶂里
千嶂:
14.【丙】文“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 归无计”这两句词包含着作者怎样复杂感情?
四、古诗文默写(每空 1 分,共 8 分)。
15.默写
(1)几处早莺争暖树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
(3)蒹葭苍苍,
(4)
。(《蒹葭》)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5)瀚海阑干百丈冰,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7)杜甫《春望》中写出战乱不断,家人音信极其珍贵的句子是:
,
。
五、综合题(16——17 题,共 5 分)
材料一:据贵港市有关部门统计,2011 年,全市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市共有公共图
书馆 6 个,剧场、电影院 10 个,博物馆 3 个。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 648 千册,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 96.71%,
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 98.91%,全年定销报考杂志累计份数 20615 千份。全市现有学校 1397 所,在校学生
89.71 万人,专任教师 4.07 万人,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材料二:据贵港市有关部 门统计,2012 年,全市农林牧副渔总产值 250.25 亿元,增长 6.34%,其中,
农业总产值 108.55 亿元,增长 7.8%;林业总产值 14.23 亿元,增长 3.52%;牧业总产值 92.33 亿元,增长
5%;渔业总产值 23.15 亿元,增长 7.93%;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 11.99 亿元,增长 5.81%。
16.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内容。(不超过 30 个字)(3 分)
17.小明的爷爷拟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粮丰树茂农业兴。请你联系材料二的内容续写。
下联:
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 8—22 题(共 15 分)
绝 唱
严阵
(1)我每次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三四月间,荷叶出水,一片青绿;五六月间,
花瓣初展,点点新红。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
花。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圆明园的荷花和别处的荷花不一样,它说的话不一样,它做的梦也不一样。
(2)因此我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到圆明园去,不是为别的去,就是为了在这个时候,到那里的荷花池
去看荷花。
(3)诚然,荷花的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
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4)这是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的确,我起初
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这一切并非如此。
(5)诚然,荷花的红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文文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
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婷婷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
都会使人心醉神迷。
(6)这是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行,人们总是不绝于口,当然,我也曾经
以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以为了。
(7)既然绿叶不是最美,红花也不是最美,那么荷花到底在什么时候才是最美的呢?
(8)那是一个 10 多年前的十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
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无意之间,我却被蓦然呈出在我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
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所组成的黑白相间的奇妙图案的水影中间,交织其上的是一池残荷。它有的
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它有的叶子早就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
在空中高悬;那些它结下的果实,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
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这自己的根。看到这种景 象,看到圆明园断墙
残柱的倒影上,好些由残荷组成的神奇幽秘的大大小小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圈形、菱形的交相印叠的美
丽图案,我顿时感到我走进了一个荷 花的神奇的世界。
(9)“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当时的感觉完全不是这样。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
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从它们以残枝断梗和倒在池水中的莲
蓬所组成的各种神秘的图案中间,你可以发现一种美,可以发现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可以发现那种
不是迎合季节的庸美,可以发现那种不被别人所发现的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那种自信和孤高,那种一直
展现到生命最后的充满无比自信的高尚的凄美。
(10)它是满地枯梗残叶,但它却表达了一种力量,一种精神,它不再以绿叶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
花使人陶醉,它现在给人们的,和圆明园留下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
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因为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
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
(11)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池的莲子,又会生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
荷池呢!
(12)只要不失去那点孤高和自信,即使不再有绿叶红花,即使只剩下一根枯梗,一片枯叶,也照样
会具有永远属于自己的那种独特的美。
(13)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在风雨声中去听残荷吧!
(14)去听它的精神。
(15)去听它的风格。
(16)去听它的情操。
(17)去听它的力量。
(18)世间如此,人生如此。只要精神拥有美,便谁也摧毁不了你的美。有些时候,越是摧毁,便越
是美丽。存在就是力量。
18.文章写了圆明园荷花池中的荷花,不同时段的荷花各有什么特点?(3 分)[来源:Z,xx,k.Com]
19.文章第(5)段划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来描写荷花?这些修辞方法在这里各有什么作业?
(3 分)
20.作者对圆明园中的“ 十月残荷”是如何赞美的?(3 分)
21.文章第(18)段写到:“只要精神拥有美,便谁也摧毁不了你的美。”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
解。(3 分)
22.文章第(1)段“我总觉得圆明园的荷花和别处的荷花不一样,它说的话不一样,它做的梦也不一样。”
作者产生这种感觉是否与当时的特定环境有关?理由是什么?(3 分)
七、作文(50 分)
23.请以“因为你,我懂得了“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2)文体不限(除诗歌、戏剧外)
(3)不少于 600 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4)不得抄袭。
题号
答案
1
B
参考答案
2
A
3
C
4
A
5
D
6
B
7
C
8
A
9
C
10
D[来
源:学.
科.网]
11 .(1)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2)(我这)才知道郊田(野)之外未尝没
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12.主要都运用了动静结合(或情景交融、或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的写法;【甲】文的划线句表现了作
者对三峡幽美景色的赞美之情;【乙】文的划线句体现了作者对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喜悦之情。
13.(1)边声:边塞所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2)千嶂:崇山峻岭
14.这两句词包含了作者虽然思念家乡,但是因战事未平,功业未成(或还没有实现建功立业的愿望)而欲
归无计的复杂感情。
15.(1)谁家新燕啄春泥
(2)闲敲棋子落灯花 (3)白露为霜
(4)东风不与周郎便 (5)愁云惨淡万里凝 (6)秋风萧瑟 (7)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16.2011 年,贵港市在文化科学教育方面(或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7.示例:牛壮鱼肥牧渔旺
18.(1)三四月间,荷叶出水,一片青绿;(2)五六月间,花瓣初展,点点鲜红;(3)十月残荷,梗枯、
叶破变黑,果实变黑等。
19.(1)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2)作用:1)“放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
花像青春美丽的姑娘,有着粉粉的、淡淡的色彩和文文的、雅雅的温柔美丽的神态;2)“婷婷”,用拟人的
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花拥有小姑娘一样美好的身影。
20.(1)那是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2)是那种不被别人发现的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那种自
信和孤高;(3)那是一种一直展现到生命最后的充满无比自信的高尚的凄美;(4)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
却永远无法摧毁的力量与精神的象征。
21。虽然十月残荷在池里断梗残枝,只要不失去那点孤高和自信,即使不再有绿叶红花,即使只剩下一根
枯梗,一片枯叶,也照样会具有永远属于自己的那种独特的美。它的美,美在它的精神,它的风格,它的
情趣,它的力量,这些美是谁也摧毁不了的。
22.有关。 理由:(1)作者身处圆明园特定的环境,触景生情,看到残荷就联想到圆明园的悲惨历史;(2)
看到残荷不屈不挠的形象就联想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