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下半年贵州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科技发展水平 C、人口结构状况 D、基础教育水平
【答案】D。基础教育水平是恒定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2•下列主张属于儒家教育思想的是()
A.有数无类 B.道法自然 C.绝圣弃智 D.以吏为师
【答案】A。有教无类。
3•我国教育史上首次纳入师范教育并实施的学制是()
A、“癸卯学制”
B、“五四三学制”C、“王寅学制”D.“六三三学制”
【答案】A。癸卯学制。
4•人们常说“三翻六坐八爬叉,十二个月喊爸爸”,这一说法所体现的儿童身心发展规
律是( )。
A、稳定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个体差异性
【答案】B。顺序性。
5•通过“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学者是()
A、马斯洛 B、皮亚杰 C、柯尔伯格
D、罗森塔尔
【答案】C。“道德两难”是柯尔伯格。
6•在发生火灾时,使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正确的步是()
①将灭火器提到距火源两米左右的上风处
②倒置灭火器,握紧压把
④除掉铅封,拔出保险销
④右手用力压下压把,左手皇着囀叭筒,对准火源根喷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C。上风处是泡沫式灭火器。
7•在教育研究中,访谈法与问巻法相比()
A、更具客观性
B、更有利于倣大样本研究 C、更易对数据进行编码处理
D、更有利于对问題进行深层次研究
【答案】D。更有利于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
8•某小学为弘扬民族文化,围绕“中国风”,组织学生在课外开展书法练习、风筝制作、
中国结编织等活动。这属于()
A、学科活动 B、科技活动 C、游戏活动
D、主题活动
【答案】D。围绕“中国风”展开的是主题活动。
9•小英帮助生病在家的小勇辅导功课后,感到很快乐、这种情感属于()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幸福感
【答案】A。道德感。
10•小学生学写新字时,先听数师讲解,观察数师书写示苑。这时的技能学习阶段处于
()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答案】A。观察和看示范属于操作定向。
11•芳芳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会主动向老师请教。采用的学习策略是()
A、精加工策略 B、认知加略
C、元认如策路 D、资源管理策略
【答案】D。资源管理策略社会人力资源求助。
12•小涛认为这次考试取得好成绩是因为自己运气好。依据维纳的归因理论,这属于()
A、稳定、外在、可控因
B、不稳定、外在、不可控归因 C、不稳定、外在、可控归因 D、稳定、外在、不可控
归因
【答案】B。不稳定、外在、不可控归因。
13•明确指出教学就是画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的著作是()
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B、卢检的《爱弥尔》
C、夸美细斯的《大教学论》D、洛克的《教育漫话》
【答案】C。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14•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中,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在地位上具有()
A、平等性 B、层次性 C、辅助性 D、从属性
【答案】A。平等性。
15•小学教科书的排式应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不仅要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
还应符合()
A、社会学的要求 B、政治学的要求 C、生态学的要求 D、卫生学的要求
【答案】D。教科书的排列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符合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和
美学的要求,选卫生学。
16•教师不是分学科进行系统的知识传授,而是为学生创设学习环境,由学生根据自己
的兴趣在教室或其它场所自由学习。这样的数学形式属于()
A、在线课堂 B、网络课堂 C、开放课堂 D、翻转课堂
【答案】C。属于开放课堂的特点。
17•小学开设的科学、艺术课程,其课程类型属于()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经验课程
【答案】B。综合课堂。
18•在《金色的鱼钩》教学开始时,张老师说:“同学们,前面我们通过学习《七律一
长征》诗,领略了红军长征的非凡气概,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红军过草地的观难困舌”,
这种导课方式属于()
A、设疑导入 B、温故导入 C、情境导入 D、故事导入
【答案】B。温故导入。
19•巴班斯基认为,应该把教学看作一个系究,从系统的整体与部之间、部分与之间,
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设计教学。这一教学理论称为()
A、教学环境最优化 B、教学内容最优化 C、教学过程最优化 D、教学方法最优化
【答案】C。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20•小明数学考试经常得不到高分,但数学老师从小明交好的计算能力、图形感共知前
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方面分析,认カ小明具有较强的数学学习潜力。这种评价属于()
A、相对性评价 B、绝对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个体内差异评价
【答案】D。教师对小明的评价属于个体内差异评价。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1•简述影响学生有意注意的因素。
【参考答案】
(一)外部因素
①不良的学习环境造成学生注意力涣散,学习分心。
②教育的方式不当。
大脑英才专家指出,小学生的注意特点是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逐渐发展到有意注
意占主导地位,而且注意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
③对所要精力集中的事情没有兴趣。
(二)内部因素
①对学习的目的、意义认识不足。
缺乏学习的责任感和主动性,这就严重影响学生有意注意的发展,更难培养学生学习的
随意后注意。
②学习上怕困难,没有一定的毅力。
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肯动脑思考,遇难而退。
③不能自律,抗干扰能力差。
在嘈杂的环境中,易于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常左顾右盼,爱管“闲事”。因此,表面上看似在
学习,实际上效果很差。久而久之,造成注意的品质差。
④注意的稳定性、持久性差。
注意的范围窄,不善于调节注意的分配和转移。或称“感觉统合失调”。
2•简述家校合作的途径。
【参考答案】家校合作途径:家长会,电话,亲子活动,家访,电邮
3•《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专业知识”维度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小学生发展知识
(2)学科知识
(3)教育教学知识
(4)通识性知识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1)材料:
一天,黄老师要求学生背诵课文。才过了五六分钟,几个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就来找
老师背诵,并得到了老师表扬。这时,小伟也要求背诵,几个同学听了哈哈大笑,因为小
伟有智力缺陷,思维缓慢,说话不流畅,普通孩子用几秒钟说的一句话,他却需要两分钟
才能讲清楚,黄老师望着小伟涨红的脸,微笑着说:“好的。小伟,你来背,不着急,慢慢
来。”小伟用他那特有的发音,一字一句认真地背诵起来。5 分钟过去了,小伟一字不差地
背完了。黄老师激动地竖起大拇指说:“小伟,你真棒!”教师里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小
伟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问题:
(1)结合材料,评析黄老师的做法。(10 分)
(2)教师应如何对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进行教育。(10 分)
【参考答案】材料一踩分点:
(1)尊重、赞赏、鼓励、因材施教、主体、引导
(2)耐心;给孩子提供机会;爱心、呵护;支持参加各种活动
(2)材料:
一(2)班的林老师上完《要下雨了》一课之后,设计了两项作业:(1)请你回家后把
小白兔碰到的有趣的故事讲给你最喜欢的人听;(2)你还想知道下雨前其他动物的表现吗?
可以跟家里人交流一下。第二天,林老师刚走进教室,学生就纷纷围住他,迫不及待的汇
报作业的完成情况,还抢着说:“我好喜欢这个作业哦!”
问题:
结合材料,评析林老师的作业设计。(10 分)
谈谈教师布置作业的基本要求。(10 分)
【参考答案】材料二踩分点:
作业要有差异性;作业要有多样性;作业要有趣味性;作业要有实践性;作业要有探
究性;作业要有自主性;作业要有合作性。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 2 小题,请任选 l 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 1 小题计分,
40 分)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爬山虎的脚
学校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
大片地方。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也不
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的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
一顺朝下,在墙上铺的那么均(jun)匀(yun),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kong)
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荡起波纹,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注意了,原来爬山
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jing)上。茎上长叶柄(bing)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
六七跟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
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着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的
网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画图上蛟(jiao)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
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
指不菲一点儿劲儿,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简要分析本文的结构特点。
如指导小学中年段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
设计一个教学活动方案,指导学生观察植物生长过程并学写连续性观察日志。
【参考答案】
简要分析本文的结构特点。
【参考答案】
(1)本文思路清晰抓住了爬山虎的特点,注意了事物的细微变化。写爬山虎的叶子,不
仅写了叶子的颜色、形状、排列等方面,还写了叶子的动态和静态。
(2)本文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语言生动、形象,是学生学习写作、观察事物方法的优
秀范例。
(3)本文结构清晰,第一部分(第 1 段)——讲爬山虎的生长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