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 年河南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注
意
事
项
1.本试卷共七道大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
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第 I 部分
一、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 (共 13 分)
1.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拼音填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2 分)
(1)这些甲骨可以说是书籍的 chú____________形。
(2)我历尽艰苦,受尽了非人的 nüe____________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
(3)日前,台湾“华航”公司一架客机在澎湖附近海域上空失事,机上 225 名人员全
部罹.__________难。
(4)学校大门上方悬挂的“热烈欢迎上级领导莅.__________临我校指导工作”的条幅
格外醒目。
2.修改下列病句。(2 分)
(1)是否具有安全保障措施,这是韩、日两国保证本届世界怀足球赛成功的重要条件
之一。
(2)近日,在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一种新型的“纳米电池”唤来了不少观众
的目光。
3.下面的句子与课文原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1 分)
A.桃树、杏树、梨树,我不让你,你不让我,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B.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又多么高尚啊。
C.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生活过的。
D.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 】
4.默写填空。(4 分)
(1)兴尽晚回舟,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3)诸葛亮在刘备几乎全军覆没的处境下,出任军师,追随刘备创业。他在《出师表》
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纵观古今中外,凡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土,他们在成功与挫折面前始终保持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良好心态(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名
言填空)。
5.星期日上午,班级团支部组织团员到社区为老人开展服务活动,而你没有准时赶到,
耽误了大家的出发时间,你该怎样对大家说呢?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据新华社北京 2002 年 5 月 26 日电)城市路牌上的地名为什么要用汉语拼音标注,
可否改成英文?民政部近日就此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地名标志是领土主权的象征,用汉语
拼音标注地名,事关国家领土主权和尊严,用英文等外文拼写地名标志,在中国是被禁止的。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民政部的明确态度和理由,不超过 30 个字。(2 分)
第Ⅱ部分
二、阅读下面小说选段,完成 7—11 题。(11 分)
(甲)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
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
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
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
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已么,
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
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已,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
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已低声说道,“跌
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
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
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
慢慢走去了。
(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
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
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
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
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
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
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
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
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7.请各用一句话分别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事件。(2 分)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孔乙已和范进都是的热衷功名的读书人。二人境况不同,周围人对他们的态度也不
同。酒店的人对孔乙已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众邻居对范进的态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
9 . 孔 乙 己 被 摧 残 的 直 接 原 因 是 : _______________ , 范 进 发 疯 的 直 接 原 因 是 :
_______________,造成二人如此境况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3 分)
10.甲段文字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表明作者对孔乙已的态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段文字创设了一个滑稽可笑的场景,表明作者对范进的态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分)
11.(甲)(乙)两段文字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请从
上边两段文字中摘抄一例你最为欣赏的动作或语言描写的句子进行赏析。(2 分)
摘抄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列说明文,完成 12—16 题。(10 分)
南极冰架
①此次考察中,我们曾两次沿“厄麦里冰架”的北缘航行,有机会观赏了南极冰架的景
观。
②所谓冰架,是指与大陆冰盖相连的海上大面积的固定浮冰。南极冰盖覆盖面积达
1.200 平方公里,平均厚度在 2000—2500 米之间,最厚的有 4800 米,总体积达 2450 万立
方公里。这顶巨大的“冰帽”,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以每年 1—30 米的速度,从内陆高原
向四周沿海地区滑动,形成了几.千条冰川。冰川入海处形成面积广阔的海上大冰舌,终年
既不破碎(外缘除外),又很少消融,这就是海上冰架的来源。
③据目前考察结果,A 南极冰架面积达 140 万平方公里,占南极冰盖总面积的 10%,最
大的两个冰架即罗斯冰架与菲尔克纳冰架,都在西南极。由于冰架表面平坦, 因而是南极
洲机场的选点之处, B 我们首次来南极洲乘坐的“大力神”飞机就是在冰架上降落的。不
少国家的南极考察站,都建造在冰架上。罗斯冰架每年向海延伸 300 米到 760 米,因此,上
面的“浮动城市”也逐年向海洋中推移。
④冰架厚度的增加,主要是由降雪的堆积而造成的。近年来,澳大利亚冰川学家发现,
厄麦里冰架底部的海水也在不断冻结,从而增加了自身的厚度。夏季冰架外缘与南极表层温
暖的水接触处,消融成水,并在风、浪、潮的作用下,造成断裂,形成海上平台型冰山。据
估算,每年从南极冰盖崩裂入海形成的冰山有 50 亿吨,其中由冰架送出的冰山占了 84%。
可见,南极冰架是南极洋上冰山的主要来源。从望远镜中望去,厄麦里冰架像一条看不到头
尾的水晶堤。
⑤冰架是一巨大的低温体。据澳大利亚冰川学家在厄麦里冰架上越冬观测,表层 100
米冰层的年平均温度低达—20℃左右。在冰架附近,一般都有一个特别寒冷的低温水体——
“冰架水团”。我们投放了“温差深自动记录仪”的探头,果然测到了本航次中的最低海水
温度记录—23℃。生物拖网也取得了与其他海区不同种类的浮游生物。这表明,冰架对它临
近海区的水文特征及生物的种类分布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12.选出对文段内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2 分)
A.第②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南极冰架形成的过程。
B.第③自然段介绍了南极冰架的面积及其形状特征。
C.第④自然段以厄麦里冰架为例介绍了南极冰架不断加厚和形成冰山的情况。
D.第⑤自然段与第①自然段相呼应,点明了这次南极考察的目的和意义。
13.结合第②自然段,请你找出第③自然段中罗斯冰架每年向海里延伸 300 米到 760
【
】
米的原因。(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分别说明第③段中 A、B 两个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和作用。(2 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④自然段中加“△”的“主要”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⑤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加点的“这”指代的内容是(2 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 17—22 题。 (11 分)
宽容是美德
①看到这个题目,不禁想起了周恩来的一个故事:一次,理发师给周总理刮脸,总理咳
嗽了一声,刀子把脸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周总理和蔼地说:“这不能怪你,
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这桩小事,使我们看到了总理身上的美
德——宽容。
②宽容是一种美德。留心一下,不难发现在人际交往中,凡能做到宽以待人者,一般都
深受众人的欢迎。像周恩来这样的好总理,待人宽容,平易近人,当然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
与尊敬。人与人交往,难免会有些小摩擦。只要是无恶意的,就应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像周恩来那样主动承担责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所致,每个人都会
有这样那样的过错,如果在日常的相处中,对别人的过错能以宽容对待,就等于给对方提供
改过的机会。在中国历史上,李世民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依靠这一点得到众臣鼎力相助的,从
而开创了唐代盛世。在唐朝王室争权中,魏征曾鼓励太子李建成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发动玄
武门政变夺取帝位后,不计旧恶,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为
唐朝盛世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再说秦王赢政,若不是听取了李斯“海河不择细流,故能
成其深”的喻谏,收回逐客令,实行不计前怨,广纳贤才的政策,恐怕就会失去李斯等一大
批客臣的支持,难以顺利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纵观历史与今天,如果没有“海纳百川”的
宽宏气度,不具备宽容的美德,开创一方事业只能是一句空话。
③有的人就不具备宽容的美德,他们心胸狭隘,凡事斤斤计较,不肯吃亏。如慈禧太后,
仅因为与一大臣下棋时,对方无意中说了一句:“我杀老佛爷的马。”就勃然大怒而起:“你
杀我的马,我杀你全家”,于是这位大臣被满门抄斩,惨不忍睹。像这样的狭隘心胸,这样
的暴行,又怎会不遭人唾弃呢?当今社会上有一些人,也是这样,你不小心碰了他—下,他
就会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还有的人对别人的过失总是耿耿于怀,时时想着揪别人的小
辫。这样的人,典型的“小肚鸡肠”,心胸狭隘,待人刻薄,根本没有一点 宽容之心,这种
人还能谈什么成大器,立大业呢?
④总之,宽容是一种美德,只要我们本着“和为贵”的原则,决不斤斤计较别人的过失,
又多为别人考虑,就能确立起友善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⑤当然,对于那些蓄意冒犯他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或是破坏人民安定生活的破坏分子及
人民的敌人,就不能盲目地宽容,以致重演“农夫救蛇”的悲剧。一定要利用法律力量予以
重锤打击,决不心慈手软。
⑥宽容是美德,当今社会大有发扬之必要。让我们大家都来讲一点宽容,使我们的社会
变得更美。
17.本文的中心沦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分)
18.第①段引用周总理的故事,有何作用?(1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周恩来、李世民、秦始皇宽容的美德各是什么?请分别用八个字概括。 (3 分)
周恩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世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始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③段运用的沦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
21.第②自然段是从_______________面进行论证,第③自然段是从_______________
面进行论证,把两段结合起来看,其采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22.第⑤段中提到的“农夫救蛇”的故事给人们的启示是什么?请举一现实生活中的例
子说明我们如何做才能避免这类悲剧的发生。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古文古诗,完成 23—27 题。(10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 23—26 题。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 以激怒其众。
尉果答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
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戌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
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 “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
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
C
数言欲亡
故广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
,
皆已失期
遇雨等公
,
死等
死国可乎
24.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
D
十六七
固
国不以山溪之险
而戍死者
固
激怒其众
令辱之,
以
属予作文
记之以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起义的导火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分)
26.文段记述了陈胜发动起义的过程,他向士卒发出号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千古流传的体现人
人平等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名言。(2 分)
27.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3 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歌首句中的一个“僵”字,写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__________________。(1 分)
(2)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诗抒发了强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第Ⅲ部分
六、小作文。(5 分)
如今,广告不知不觉进入我们的生活,商品广告、求职广告、公益广告……通过广播、
电视、报纸等媒体铺天盖地而来。这些广告中不乏精品,但也有令人啼笑皆非之作。请以“我
最欣赏的一则广告”或“我最讨厌的一则广告”为题写一段话。
要求:(1)先对广告进行介绍,然后谈谈你欣赏或讨厌的理由。
(2)顺序合理,语句通顺,100 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大作文。(40 分)
题目:当我面对——的时候
要求:①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如挫折、荣誉、成功、鼓励、打击、某种目
光或情景……)使题目完整;
②要有真情实感;
③600 字左右;
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13 分)
1.(1)雏
(2)虐
(3)lí
(4)l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