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高效数控恒流源设计报告(最终版).docx.docx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资料共13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一、总体方案设计
1、方案论证与比较
2、系统设计框图
二、功能描述
1、题目要求功能:
2、本系统设计扩展功能:
三、分析计算和电路实现
1、DC/DC转换电路部分
2、恒流源电路部分
3、单片机控制显示
4、整机效率问题研究
四、系统软件设计
1、软件流程图
1、恒流源部分
2、恒压源部分
3、软启动部分
五、系统测试及分析
1、测试方法
2、测试电路
3、测试数据和误差分析
六、结论
代码:LG-3-本-D 2010 年 TI 杯四川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设计报告书 设计题目:高效数控恒流电源(D 题) 参赛队代码:LG-3-本-D 竞赛时间: 2010-7 1
高效数控恒流电源(D 题) 摘要 本数控恒流源系统主要由恒流源控制电路、DC/DC变换电路和单片机控制部分三个功能 模块组成。恒流源控制电路由硬件闭环稳流电路实现输出电流的稳定控制。DC/DC转换模块 采用单端正激式DC/DC变换电路,可实现降压和升压的功能,扩大输入电压范围至8-20V。 单片机控制模块以MSP430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结合键盘、DAC和LCD实现系统的控制和显示 功能。 一、总体方案设计 1、方案论证与比较 (1)恒流源电路方案 方案 1:采用软件闭环控制方式。键盘预置电流值,经 MCU 处理后送入 DAC 将其转换 为电压信号从而控制输出电流。采样电路采集实际输出电流值,再经过 ADC 转换送回单片 机,与预置电流值进行比较并通过适当的控制算法,调整输出电流值使其与设定电流值相等, 从而构成闭环控制系统。 方案 2:采用硬件闭环控制。硬件的闭环稳流的典型电路如图 1 所示,根据集成运放的 式中 IL 为负载电流,R1 为取样电阻,Vi 为运算放大器同相端输入信号。 若固定 R1,则 IL 完全由 Vi 决定,此时无论 Vcc 或是 RL 发生变化,利用反馈环的自动调 节作用,都能使 IL 保持稳定。 方案 1 最大的问题是:若输入电源电 压或负载发生变化,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调 整后才能使电流稳定。而方案 2 硬件电路不 仅简单而且又能快速得实现稳定的电流输出, 故本系统采取方案 2。 图 1 硬件闭环稳流电路 (2)DC/DC 电压转换电路方案 最基本的斩波电路如图 2 所示,斩波器负载为 R。当开关 S 合上时,Uout=Ur=Uin,并持 续 t1 时间。当开关切断时 Uout=Ur=0,并持续 t2 时间,T=t1+t2 为斩波器的工作周期,斩 波器的输出波形如图 1(b)所示。定义斩波器的占空比 D=t1/T,t1 为斩波器导通时间,T 为通断周期。通常斩波器的工作方式有两种:一是脉宽调制工作方式,即维持 t1 不变,改 变 T;二是脉频调制工作方式,即维持 T 不变,改变 t1。当占空比 D 从 0 变到 1 时,输出电 压的平均值从零变到 Uin,也就是说输出电压可随 D 而改变。 2 虚短概念,可得到: IL≈Vi/R1 S R U i n + - U r T R L R 1 2 3 4 1 1 1 A V C C V + G N D V - V i n
(b) ( (a) 图 2 降压斩波电路原理 在高频稳压开关电源的设计中,普遍采用的是脉宽调制方式。因为频率调制方式容易产 生谐波干扰,而且其滤波器设计也比较困难。 DC/DC 变换器有:降压式(Buck),升压式(Boost),单端正激式,单端反激式,双管 正激式,双管反激式,半桥式,全桥式,推挽式等多种典型变换电路。虽然 DC/DC 转换电 路很多种,但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Buck 和 Boost 电路虽然效率较高但不能同时实现降压和升压的双重功能。基于题目要求, 电源部分需同时具有升压和降压的功能,故这两种电路此处不可取。兼有升、降压功能的 Buck-Boost 电路要满足 8~20V 的要求颇为不易。 双管正激式、双管反激式、半桥式、以及全桥式 DC/DC 变换电路适合于大功率等级(200W 以上)的电路,不太适合小功率电源电路。由本题设计要求:恒流源输出最大电压 10V 且 输出电流范围为 20~2000mA,即输出功率最大值为 20W,属于小功率电源。因而以上电路 不适合本设计。 推挽式隔离变换电路,使用两个管子进行推挽,变压器采用中心抽头连接,二次侧也是 两相半波整流,因此相当于两个正激式变换电路在工作,这类变换电路较复杂,综合考虑本 设计不使用该电路。 单端反激式单管变换器的电路,其输出的纹波电压比较大,若要减小纹波,需要加入复 杂的滤波电路。本设计不采用该电路。 单端正激式变换电路因为其使用无气隙的磁芯,铜损低,感量较高,变压器的峰值电流 较小,输出电压纹波低。适用于低电压大电流的开关电源,多用于 150W 以下的小功率场合。 综上所述,由于正激式开关电源电路结构简单、功率密度较高。所以本设计电源部分采 取此电路。 2、系统设计框图 系统总体框图如图 3 所示,输入电压经 DC/DC 转换电路后输出为恒流源电路、单片机 控制系统以及恒压源电路提供电源。恒流源电路完成使输出电流稳定的功能。单片机系统完 成人机交互功能,用户通过键盘设定输出电流值,经 MCU 处理经 DAC 转换为控制电压,传 入恒流源电路,从而控制输出电流的大小。同时在 LCD 上显示系统的相关信息。此外系统 中也扩展了恒压源电路。 3
Uin DC/DC 变换 恒压源 恒流源 D A C 负 载 ADC MSP430F149 单片机 键盘 LCD 显示 图 3 系统总体设计框图 二、功能描述 1、题目要求功能: (1)能数字设置并控制输出电流,最大输出电压 11V,输出电流范围 200~2000mA; (2)输入电压范围:8V~20V;效率≥80%。 (3)具有过压保护功能并声光报警:动作电压 Uoth=11+0.5V; (4)具有输出电流的测量和数字显示功能。 2、本系统设计扩展功能: (1)输出电流范围:20~2000mA; 步进可达到 1mA; (2)具有软件启动功能; (3)输入电压范围扩展到 8V~20V; (4)具有掉电保持功能:电流源可存储掉电前工作电流值。下次上电时可按照掉电 时最后的电流值工作。 (5)另外电路扩展稳压源模块,可实现稳压输出 1~5V。 (6)声光报警 4
三、分析计算和电路实现 1、DC/DC 转换电路部分 (1)单端正激式电源变压器选择和计算 单端正激式开关电源变压器是单向激磁,要求磁芯脉冲磁感应增量大,但是变压器初级 工作次级也同时工作,因此计算方法和步骤与双极性开关电源接近:初级绕组匝数 N1 计算 式为: N1=Vp1×tk×102/ΔB1A 其中:VP1 是变压器最低输入额定电压幅值,此电源标称为 8V;tk 是开关管导通时间, 此电源设定为 4us;ΔB1 为脉冲磁感应增量,此电源设定为 0.2T,A 为磁芯截面积,所选磁 材为 PC40EPC10-Z,其截面积为 9.39×102cm2。根据上述所选值求得 N1=13。次级匝数要保 证此时的电压≥12V,即 N2=19。 (2)SG3525 控制电路分析与计算 单端正激式开关电源,电路原理图如图 4 所示,硬件电路结构简单。由 SG3525 控制芯 片产生 PWM 波,驱动开关管 IRFZ44N,输出电压经采样后,送至 SG3525 的 1 脚,即误差放 大器的反向输入端,若输出电压偏高,采样反馈的电压也偏高,与 SG3525 中误差放大器的 基准电压比较后电压偏低,导致占空比下降,从而使输出电压下降。反之亦然,如此形成闭 环控制。R10 是可调电阻,通过调节 R10 就可调节输出电压。 图 4 DC/DC 电源原理图 根据在稳态条件下电感 L2 两端电压在一个开关周期内平均值为零的基本原理,在电感 电流连续的条件下,可以推导出输入、输出电压与开关通断时间的占空比(占空比为 d)的 关系为:Uo/Ui=d/(1-d),故通过改变开关管的占空比 d 可以控制输出平均电压的大小,当 0
关电源输出损耗。本系统采用的 VMOS 管 IRFZ44N 的 RDS 只有 17.5mΩ,经实测,在饱和状 态下其管压降可以降到 0.02V,其功耗非常低。因此选择 VMOS 管有利于提高电源效率。 (4)整流管的选择 功率肖特基二极管由于正向压降低、功耗小、开关速度高,在主流低压带电流领域得到 广泛应用。但低压降小功耗是以低势垒为前提的。较低的势垒高度会使器件反向漏电流增加, 最高工作温度降低,因此选择合适的势垒高度是很重要的。为解决功率肖特基二极管的正反 向特性之间的矛盾,本设计选择的整流管 STPS30L60 对此加以改进,既具有低压降,又有较 小的方向电流。其等效电路为两个整流二极管的并联如此可将正向导通压降降低到 0.56V, 同时其正向导通电流可增大到 2×15A。其开关速率可以达到 10000V/μs。可以达到本设计 PWM 波 99KHz 的要求。 2、恒流源电路部分 (1)具体电路分析 电路原理图如下图 5 所示,主要由采样电阻,12 位 DAC 芯片 TLV5618 和控制运放 LM258, 以及大功率管几部分组成。大功率管实现扩流,12 位 DAC 输出控制电压送到运放同相输入 端,根据运放虚短的概念,运放的反相输入端电压将等于控制电压,采样电阻的电压经 20 倍放大后连接到运放反相端,从而实现电压控制采样电阻的电压,进而控制采样电阻的电流, 即控制恒流源输出电流。由于电流设置分辨率为 1mA/2000mA=1/2000,12 位 DAC 芯片 TLV5618 的分辨率为 1/4096,满足设计要求。 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很重要。 (2)采样电阻 R 的选择 图 5 恒流源电路 对电阻而言,减额因子:S=实际功率/额定功率≤0.5,因此电阻的功耗 I2R 应尽量小, 同时应避免温度过高引起阻值变化过大使得输出电流值产生偏差。鉴于以上考虑,此电路选 用 0.1Ω/10W 的电阻。为避免采样电阻通过大电流时发热引起阻值变化影响输出电流,本电 路将 4 个 0.1Ω/10W 的电阻两两并联后再串联接入电路,如此可提高电源输出电流稳定性。 (3)运算放大器的选择 由于此电源系统不提供负电压,所以必须采用单电源运放,本设计采用 LM258。其 6 C 1 6 1 0 4 C 1 3 1 0 4 C 1 2 1 0 4 R 9 2 0 0 k * R 3 1 k C 1 4 1 0 u / 2 5 V W 3 1 0 k + 5 V C 1 1 1 0 4 C 1 0 1 0 4 R 7 1 0 k R 6 1 0 0 R 1 0 0 . 1 / 5 W 2 4 0 * 1 2 8 A 3 7 8 5 V R E F 6 2 1 S C L K / C S O U T A 4 O U T B D I N U 2 T L V 5 6 1 8 Q 1 M J 1 1 0 1 6 R 5 1 k R 4 1 k R 8 1 0 k * T P 1 T P 2 + V C C + V C C + 5 D 3 L M 3 3 6 - 2 . 5 V W 5 1 0 k L C D W 4 1 0 k 键 盘 M S P 4 3 0 1 4 9 小 系 统 + - 3 2 1 4 8 5 6 7 R L 1 U 1 - 1 L M 2 5 8 稳 压 输 出 0 ~ 1 0 V U 1 - 2 + - C 1 5 1 0 4 - A D C I N 1 W 4 1 0 k A D C I N 2 T P 4 A f = 2 0 B U Z Z E R + 5 V Q 3 9 0 1 4 2 . 1 V 4 V - 2 0 0 0 m A T P 3 C 1 7 1 0 4 W 6 1 0 k Q 1 C + V C C T P 5 R 1 9 2 k L E D T P 3 + 1 2 V G N D + 5 V G N D C 2 0 1 0 0 u / 1 6 V C 2 1 1 0 0 u / 1 6 V C 2 2 1 0 4 C 2 3 1 0 4 A D C I N 0 R 1 6 2 K + 5 V D I N S C L K / C S G N D L E D C 1 0 4
输入电压范围 0.3~32V,输入失调电压 2~5mV,满足精度要求。 (4)功率管的选择 常见的电流源多采用达林顿管和 VMOS 管两种,经过实际实验检测,达林顿管的管压降 在 0.8V 左右,而 VMOS 管的管压降只有 0.02V 左右,考虑到提高电源效率问题,本电路采 用 VMOS 大功率管。 (5) DAC 与控制电路的配合 TLV5618 的输出电压为 UO=2×VREF×DIN/4096,当 VREF=2.084V,DIN=4000 时,UO=4.000V,恰 好满足 IL=2.000A 时,反馈电压=4.000V 的要求。 3、单片机控制显示 (1)MCU 的选择 由于电流设置分辨率为 1mA/2000mA=1/2000,故 ADC 和 DAC 的分辨率必须≥1/2000, 即 DAC 和 ADC 的位数必须在 11 位以上。为保证精度,通常选用 12 位的 ADC 和 DAC,外接 ADC 将使电路变复杂。市场上 MCU 种类繁多,TI 公司的 MSP430F149 单片机是使用比较广 泛的一款单片机,其内部含有 60K FLASH 以及 8 通道 12 位 ADC,正好满足本系统 4 个通道 的要求。加之其低功耗设计也有利于提高电源效率。故本系统采用 MSP430F149 单片机作为 控制芯片。 (2)键盘扫描和 LCD 显示 键盘扫描选用键盘管理芯片 ZLG7290,通过 I2C 串行接口,可方便地与处理器连接。其 一共可扫描 64 个按键,本设计采用 4×4 键盘矩阵。单片机接口以及键盘、而低功耗必须采 用 LCD 显示器。连接电路如图 6 所示。 图 6 单片机系统电路图 7 P 1 . 5 / T A 0 1 7 P 1 . 6 / T A 1 1 8 P 1 . 7 / T A 2 1 9 P 2 . 0 / A C L K 2 0 P 2 . 1 / T A I N C L K 2 1 P 2 . 2 / C A O U T / T A 0 2 2 P 2 . 3 / C A 0 / T A 1 2 3 P 2 . 4 / C A 1 / T A 2 2 4 P 2 . 5 / R o s c 2 5 P 2 . 6 / A D C 1 2 C L K 2 6 P 2 . 7 / T A 0 2 7 P 3 . 0 / S T E 0 2 8 P 3 . 1 / S I M O 0 2 9 P 3 . 2 / S O M I 0 3 0 P 3 . 3 / U C L K 0 3 1 P 3 . 4 / U T X D 0 3 2 P 3 . 5 / U R X D 0 3 3 P 3 . 6 / U T X D 1 3 4 P 3 . 7 / U R X D 1 3 5 P 4 . 0 / T B 0 3 6 P 4 . 1 / T B 1 3 7 P 4 . 2 / T B 2 3 8 P 4 . 3 / T B 3 3 9 P 4 . 4 / T B 4 4 0 P 4 . 5 / T B 5 4 1 P 4 . 6 / T B 6 4 2 P 4 . 7 / T B C L K 4 3 P 5 . 0 / S T E 1 4 4 P 5 . 1 / S I M O 1 4 5 P 5 . 2 / S O M I 1 4 6 P 5 . 3 / U C L K 1 4 7 P 5 . 4 / M C L K 4 8 D V c c 1 P 6 . 3 / A 3 2 P 6 . 4 / A 4 3 P 6 . 5 / A 5 4 P 6 . 6 / A 6 5 P 6 . 7 / A 7 6 V R E F + 7 X I N 8 X O U T / T C L K 9 V e R E F + 1 0 V R E F - / V e R E F - 1 1 P 1 . 0 / T A C L K 1 2 P 1 . 1 / T A 0 1 3 P 1 . 2 / T A 1 1 4 P 1 . 3 / T A 2 1 5 P 1 . 4 / S M C L K 1 6 P 5 . 5 / S M C L K 4 9 P 5 . 6 / A C L K 5 0 P 5 . 7 / T B o u t H 5 1 X T 2 O U T 5 2 X T 2 I N 5 3 T D O / T D I 5 4 T D I 5 5 T M S 5 6 T C K 5 7 R S T / N M I 5 8 P 6 . 0 / A 0 5 9 P 6 . 1 / A 1 6 0 P 6 . 2 / A 2 6 1 A V s s 6 2 D V s s 6 3 A V c c 6 4 U 1 M S P 4 3 0 F 1 4 9 I P M P 6 1 P 6 2 P 2 0 I N T P 2 2 P 2 3 P 2 4 P 2 5 P 2 6 P 2 7 P 3 0 P 3 1 P 3 2 P 3 3 S C L S D A P 3 6 P 3 7 P 4 0 P 4 1 P 4 2 P 4 3 C D R D W R P 4 7 D 0 D 1 D 2 D 3 D 4 D 5 D 6 D 7 P 6 0 R S T X 1 8 M 0 . 1 u F C 2 0 . 1 u F C 1 3 3 p F C 6 3 3 p F C 5 X I N X O U T V R E F + V R E F - X T 2 O U T X T 2 I N V 3 3 D G N D A G N D R S T T C K T M S T D I T D O P 6 5 P 6 6 P 6 7 P 6 4 P 6 3 P 1 0 P 1 1 P 1 2 P 1 3 P 1 4 P 1 5 P 1 6 P 1 7 V E R E F + 1 0 K R 1 1 0 u F C 9 R S T Z 1 A V C C 1 1 2 2 W 3 R P 1 1 2 3 4 5 6 7 8 9 1 0 1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2 0 L C D H e a d e r 2 0 V O L C D 2 4 0 1 2 8 V C C W R R D C S V C C V i n 3 V o u t 2 G N D 1 U 1 8 S P X 1 1 1 7 M 3 - 3 . 3 C 1 6 1 0 4 V i n 1 V o u t 3 G N D 2 U 1 L M 7 8 0 5 1 2 3 P O W E R P O W E R D G N D C E 1 1 0 0 u + 5 V C 1 5 1 0 4 + 9 V 9 V D P D i o d e 1 N 4 0 0 7 v 3 3 X 1 3 2 K V 3 3 D 0 D 1 D 2 D 3 D 4 D 5 D 6 D 7 V C C n c 1 2 3 4 5 K E Y B R O A D V C C S D A S C L I N T G N D
4、整机效率问题研究 对于电源节能最重要的性能之一就是效率,本系统设计在保证完成各项功能的同时充分 考虑如何来提高效率。首先是开关管的选择,DC/DC 转换电路设计时,实验测试多种 VMOS 管,最终选择的 VMOS 管 IRFZ44N,其导通电阻RDS 只有 0.0175Ω,从而可以降低开关管导 通时的功耗,提高系统效率。其次恒流源部分设计时同样考虑大功率管的饱和管压降带来的 功率损耗。经电路实测达林顿管的饱和管压降 VCE=1.2V,其功率消耗较大,而 IRFZ44N 的饱 和压降 VDS 可以下降到 0.04V。显然比达林顿管的功率消耗要少。因此扩流管放弃选用达林 顿管,而选择 IRFZ44N,以提高整机效率。控制部分选用 TI 公司生产的低功耗 MSP430F149 单片机,经实测单片机配合键盘液晶总共耗电 0.8W 左右,功耗已经很低。 四、系统软件设计 1、软件流程图 软件流程如图 7 所示: 8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