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江苏省盐城市事业单位招聘真题及答案
1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A: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B: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C: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D:无风∶不起浪
答案:D。题目详解:题干是类比推理中常见的二词型推理模式,这类考题比较常用的解题思
路是研究词与词之间的关系,通过对题干已知题的分析可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体现的是必
要条件的关系,即得到虎子必然要入虎穴,入虎穴是得虎子的必要条件,同时这个条件句的
连接词是“不.......不”的形式,符合条件的只有 D 选项,“无风不起浪”表示如果起浪,
必然有风,且形式上也是“不.......不”。所以本题答案 D 选项。
2 . 科学建立行政组织的根本依据是()。
A:经济职能
B:文化职能
C:政府职能
D:管理职能
答案:C。解析:行政职能又称政府职能,是政府依法对国家社会生活诸领域进行管理所具
有的职责和作用。行政职能具有以下实践意义:(1)行政职能体现了公共行政本质要求。(2)
对政府的公共行政活动具有指导作用。(3)科学建立行政组织、设置行政机构的根本依据。
(4)实现行政管理过程,科学化的保证。根据以上表述可以看出,科学建立行政组织的根本
依据是政府职能。
3 . 一旦发生了突发性事件,如果媒体不报道,人们就听取网络上的传言;如果媒体报道
与网络上的传言有偏差,人们相信的是网络上的传言;如果媒体报道与网络传言形成了一致,
那么人们就会认为媒体只不过在大众的压力下才不得不报道了事件真相的沧海一粟。对于突
发性事件,作者认为媒体应该如何处理?( )
A:第一时间将事实真相公之于众
B:报道尽量与网络信息保持一致
C:报道应更为深刻、更具有批判性
D:报道以争取民众的信任为前提
答案:D。题目详解:文段中指出由于人们对媒体在某些方面的报道有着不信任感,因此他们
更加相信网络上的信息。所以作者认为处理突发性事件应首先增强民众对媒体的信任感。A
项,第二个分句表明即使媒体第一时间公布事实真相,但如果与网络传言不符,人们仍然相
信网络;B 项,第三个分句表明这样做于事无补,既偏离事实,又不能让民众相信媒体;C
项,仍然不能增加民众的信任感;D 项,符合作者的观点。
4 . ①用热水洗去木屑②将纸从印版上揭起并阴干③把纸覆盖在版面上,用刷子轻轻刷纸
④用刷子蘸墨汁均匀刷于版面上⑤将有字的一面贴在木板上,由刻字工逐字雕刻⑥将书稿写
于纸上(
A:③—⑥—⑤—②—④—①
B:①—③—⑥—④—②—⑤
C:④—⑥—②—①—⑤—③
D:⑥—⑤—①—④—③—②
答案:D。题目详解:<暂无>
5 . 对很多作家来说,最_________的文字,几乎都是源自早年的乡土经验。因为一进入旧
时的场景,就温暖,就自在,就身边通泰,_________,有如神助。相反,那些凭空想象的
创作,虽然_________,用尽心力,还是拘涩凝滞,不能自由伸展。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
恰当的一项是:
A:成功,洋洋洒洒,精雕细琢
B:珍贵,妙语连珠,费尽心机
C:原创,文思泉涌,处心积虑
D:得意,下笔成章,绞尽脑汁
答案:D。题目详解:先看第三空,该空应填入的成语与“用尽心力”词义相近。“费尽心机”
指挖空心思,想尽办法(多含贬义),排除 B 项;“处心积虑”指存着某种想法,早已有了
打算,亦形容用尽心思地谋划(贬义),排除 C 项。“精雕细琢”比喻做事情精益求精,认
真细致;“绞尽脑汁”形容苦思积虑,费尽脑筋,想尽办法。两个成语比较,“绞尽脑汁”
更符合句意。所以本题选 D。
6 . ①同时,中国诗歌的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从自由体走向格律体②在自由体与格律体
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各擅其能,互相补充,共同促进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③中国诗
歌之所以能历久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
化的过程之中④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人擅长自由体,有人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
都是具备的⑤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⑥但格律体确
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将以上 6 个句子重新排列,语
序正确的是()
A:⑤③①④②⑥
B:③⑤①⑥④②
C:③①⑤④⑥②
D:③⑤①②④⑥
答案:语句排序题。③句起统领全文的作用,应该排在首句;⑤句描述中国诗歌语言形式的
具体变化过程,应紧随③后;由①句的关联词“同时”,可以判断①应该紧跟⑤;⑥中提到
“格律体确立”,与①句尾衔接,应紧跟①句,且关联词“但”表示转折;②句的后一句是
对内容的总结,与开头呼应,故排在最后。正确顺序为③⑤①⑥④②,本题正确答案为 B。
7 . 法人、个体工商户也享有人身权,包括()。
A:姓名权和名誉权
B:名誉权和经营权
C:经营权和隐私权
D:名称权和名誉权
答案:【答案】。【解析】此题测试法人、个体工商户人身权的内容问题。人身权,是指民
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其人身不可分离又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自然人享有的人身权包
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和身份权;法人、个体工
商户享有的人身权主要包括: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是自然人专属的人身权,而
经营权则不属于人身权的范畴。因此此题选
8 . 1,7,20,44,81,( )
A:135;
B:137;
C:145;
D:147
答案:答案 A ,思路一:7-1=6,20-7=13,44-20=24,81-44=37=>二次作差 13-6=7,24-
13=11,37-24=13,其中 7、11、13 分别为质数数列,所以下一项应为 17+37+81=135。思路
二:1+7=8=23,7+20=27=33,20+44=64=43,44+81=125=53,81+135=63=216
9 . “字字写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和“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分别讲的是中国古
典文学中的()
A:《水浒》和《聊斋志异》
B:《西游记》和《聊斋志异》
C:《儒林外史》和《三国演义》
D:《红楼梦》和《三国演义》
答案:D
10 . 定义:①社会助长:个体因他人的在场而增强了行为的水平。②社会阻抑:个体因他
人的在场而降低了行为的水平。③从众:个体在群众的压力下,不由自主地遵从群体中多数
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过程。典型例证:(1)由于有女友观战,小王今天作战神勇,上演了帽子
戏法,并获得了全场最佳。(2)张灵一直纳闷,明明会做的题,被老师叫到黑板前,自己却
怎么也做不出来。(3)小李力排众议,做了一个后来被证明为正确的决定。上述典型例证与
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A:0 个
B:1 个
C:2 个
D:3 个
答案:C。题目详解:(1)中行为体现了社会助长;(2)中行为体现了社会抑制;(3)中小李的
行为是一种典型的非从众行为,不能对应于③。可见例证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2
个,故选 C。
11 . 非正式组织的形成主要基于()
A:协调的需要
B:分工的需要
C:心理的需要
D:合作的需要
答案:C
12 . 批复是答复下级请示的文件,是
A:被动文件
B:主动文件
C:是对报告的批件
D:下级没有请示,用来指导工作的
答案:A
13 . 科技实力:是指国家为了追求和实现发展战略目标,在全国和全球范围内,利用各种
科学技术资源的能力。它包括科学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利用新技术的能力、利用全球
信息的能力和研究与发展投资的能力,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为该国获取、利用和配置各类
科技资源的能力集中体现。根据以上定义,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是指()。
A:科技是否在世界同类科技的先进水平
B:在世界科技技术竞争格局下的总体实力情况
C:该国科学技术的“绝对实力”
D:该国科学技术的“静态实力”
答案:B。题目详解:由定义中的能力集可知应该是总体实力情况,所以选 B
14 . “木马”程序是目前比较流行的病毒文件,与一般的病毒不同,它不会自我繁殖,也
并不“刻意”地去感染其他文件,它通过将自身伪装成正常文件吸引用户下载执行,为施种
木马者打开被种者电脑的门户,使施种者可以任意毁坏、窃取被种者电脑中的文件,甚至远
程操控被种者的电脑。根据上述定义,“木马”程序造成的最主要危害是()。
A:破坏系统文件
B:降低运行速度
C:窃取用户隐私
D:伪装正常文件
答案:C。题目详解:题干中指出,“木马”程序通过将自身伪装成正常文件吸引用户下载执
行,为施种木马者打开被种者电脑的门户,使施种者可以任意破坏、窃取被种者电脑中的文
件,甚至远程操控被种者的电脑。因此“木马”程序的主要危害是窃取用户隐私。伪装成正
常文件是它实施危害的手段。答案选 C。
15 . 近些年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是举世瞩目的,而这种高速发展也同时带了贫富差距的增
大。刚刚脱离了计划经济的中国人心理能承受这种贫富差距的突然增大吗?中国社会用空前
的稳定回答了这一问题。事实是,一方面,相对贫困虽然在增加,但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在
大幅提高。另一方面,我们政府在缩小贫富差距方面的努力也是有目共睹的。 这段文字主
要支持的一个观点是:( )
A:中国社会是空前的稳定的,刚刚脱离了计划经济的中国人心理能承受贫富差距的突然增
大。
B:近些年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是举世瞩目的,中国社会是空前的稳定的。
C: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在大幅提高和政府在缩小贫富差距方面的努力使中国人心理能够承
受现在贫富差距的突然增大。
D:事实是,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在大幅提高,我们政府在缩小贫富差距方面的努力也是有目
共睹的
答案:C。题目详解:这段文字首先简要介绍了中国经济的现状,通过一个问句摆出了事实,
即“中国人心理能够承受现在贫富差距的突然增大”,继而深入论述了这样的事实。明显的,
这段文字是要表明:中国人能且为什么能在心里上承受贫富差距的突然增大。A 选项较为片
面,仅说出了中国人能承受贫富差距的增大。B 选项对文意理解出现了偏差,没有说出这段
文字的中心。D 选项也片面,仅说出了为什么中国人能承受贫富差距的增大。
16 . 我始终________,开始在内心生活得更严肃的人,也会在外表上开始生活得更_____
___。在一个奢华浪费的年代,我希望能向世界________,人类真正要的东西是非常之微小
的。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确认,朴素,表明
B:相信,质朴,证明
C:确认,质朴,证明
D:相信,朴素,表明
答案:D。题目详解:“确认”是明确承认(事实、原则等)。此处不适合用该词。从而排除 A、
C,生活用“朴素”更贴切文意。故选 D。
17 . 有网民称,不断加税和提高首付,对于真正想买房用于自己居住的普通民众,无异于
雪上加霜。贷款限制的对象不应该是购房人,而应该是房地产公司。只要房地产公司不能轻
易贷到款,缺钱,他们才会急于出房,房价才会下降。以下最可能为该网民认为房价过高的
一个直接原因是()。
A:想买房用于自己居住的普通民众越来越多
B:房地产公司控制着绝大部分现房,人为造成供不应求现象,以使房价上升
C:政府对房地产公司不断加税,房地产公司则把这部分税转到房价上
D:长期以来政府对房地产业的过度支持,使房价持续上涨
答案:D。题目详解:题干要解释的现象是:房价过高。D 选项说政府对房地产公司的支持,
在这里就可以指对其贷款政策的宽松。因此,本题答案为 D 选项。
18 . 12,25,39,( ),67,81,96,
A:48;
B:54 ;
C:58;
D:61
答案:答案 B,差分别为 13,14,15,13,14,15
19 . 锤子:钉子()
A:鼠标:电脑
B:碗: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