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三菱系统M70说明书.pdf

第1页 / 共944页
第2页 / 共944页
第3页 / 共944页
第4页 / 共944页
第5页 / 共944页
第6页 / 共944页
第7页 / 共944页
第8页 / 共944页
资料共944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封面
前言
安全注意事项
电池废弃的注意事项
目录
I 画面操作说明
1章 设定显示装置的操作
1.1 设定显示装置的外观
1.2 画面结构
1.2.1 运行模式
1.2.2 MDI状态
1.2.3 运行状态
1.2.4 报警/警告
1.2.5 操作信息
1.3 画面切换图
1.4 画面选择步骤
1.5 设定数据
1.5.1 设定数字与字母
1.5.2 运算输入
1.6 画面操作
1.6.1 显示系统切换
1.6.2 切换菜单
1.6.3 菜单分类
1.7 菜单列表
1.7.1 显示菜单的功能概要
1.7.2 直接切换到所选菜单的功能
1.7.3 移动光标
1.8 向导功能
1.8.1 参数/操作向导
1.8.2 报警向导
1.9 触摸屏功能
1.9.1 基本操作
1.9.2 菜单列表
1.9.3 参数/操作向导
1.10 触摸屏软键盘
1.10.1 操作方法
1.10.2 自动显示软键盘[仅限M70V系列]
1.11 屏保(背光灯关闭)功能
1.11.1 关闭背光灯
1.11.2 打开背光灯
1.12 屏幕截图 [仅限M700VS系列、M70V系列]
1.13 多系统程序管理
1.13.1 概要
1.13.2 限制事项
1.14 菜单自定义功能
2章 运行画面
2.1 画面结构
2.1.1 坐标系显示
2.1.2 坐标系种类切换
2.1.3 <自动/MDI >、<手动>的切换 [仅限单系统显示时]
2.1.4 双系统同时显示时的操作
2.2 运行搜索
2.2.1 运行搜索
2.2.2 切换注释栏的显示/隐藏
2.2.3 切换排序方式
2.3 再启动搜索
2.3.1 主画面
2.3.2 起始搜索画面
2.3.3 文件设定画面
2.3.4 MSTB履历画面
2.3.5 程序再启动的操作顺序
2.3.6 进行再启动搜索 (再启动类型1)
2.3.7 进行再启动搜索 (再启动类型2)
2.3.8 切换装置
2.3.9 在主画面切换目录
2.3.10 返回再启动位置
2.3.11 执行MSTB指令
2.4 程序编辑
2.4.1 编辑/搜索窗口
2.5 跟踪
2.5.1 显示机床位置跟踪
2.5.2 解除机床位置跟踪
2.5.3 显示刀尖机床位置跟踪
2.5.4 解除刀尖机床位置跟踪
2.5.5 更改显示范围
2.5.6 更改显示模式
2.5.7 更改显示角度
2.5.8 切换轴的移动方向(+,-)
2.5.9 切换到全屏显示
2.5.10 跟踪的注意事项
2.6 程序检查(2D)
2.7 程序检查(3D) [仅限M700V系列]
2.8 所有轴坐标系显示
2.9 刀具补偿量
2.10 工件坐标系偏置
2.11 坐标系设定
2.12 初始设定、初始取消
2.13 手动数值指令
2.14 模态显示
2.15 程序树形显示
2.16 累计时间显示
2.16.1 设定累计时间
2.16.2 设定显示时间类型
2.17 共变量
2.17.1 设定共变量
2.17.2 复制/粘贴共变量
2.17.3 删除共变量
2.17.4 切换显示区域
2.18 局变量
2.18.1 显示任意局变量
2.19 缓存修正
2.20 PLC开关功能
2.20.1 打开/关闭PLC开关
2.21 比较停止
2.22 负载表显示
2.23 主轴/待选刀具显示
2.24 刀尖显示
2.25 显示所有主轴的转速
3章 设定画面
3.1 画面构成
3.2 刀具补偿量
3.2.1 刀具补偿量(M系)
3.2.1.1 设定刀具补偿数据
3.2.1.2 切换刀具补偿数据的输入方法
3.2.1.3 删除刀具补偿数据
3.2.1.4 复制/粘贴刀具补偿数据
3.2.1.5 禁止设定刀具补偿量
3.2.2 刀具补偿量(L系)
3.2.2.1 磨耗数据
3.2.2.2 刀长数据
3.2.2.3 刀尖数据
3.2.2.4 操作方法
3.2.2.5 禁止设定刀具补偿量
3.3 刀具测量
3.3.1 刀具测量(M系)
3.3.2 刀具测量(L系)
3.4 刀具登录
3.4.1 向刀座登录刀具
3.4.2 设定PLC命令
3.4.3 设定/删除主轴/待选刀号
3.4.4 删除刀具登录数据
3.5 刀具寿命管理
3.5.1 显示组一览(M系:刀具寿命管理Ⅰ,Ⅱ / L系:刀具寿命管理Ⅱ)
3.5.2 以组单位显示寿命管理数据(M系)
3.5.3 显示寿命管理数据(L系:刀具寿命管理Ⅰ)
3.5.4 以组单位显示刀具寿命管理数据(L系:刀具寿命管理Ⅱ)
3.6 工件坐标系偏置
3.6.1 设定坐标系偏置量
3.6.2 删除坐标系偏置量
3.6.3 设定工件坐标原点
3.6.4 切换坐标系显示
3.6.5 工件设置误差补偿
3.7 工件测量
3.7.1 工件测量(M系)
3.7.1.1 进行面测量
3.7.1.2 进行孔测量
3.7.1.3 进行宽度测量
3.7.1.4 进行旋转测量
3.7.1.5 工件接触时的自动再接触
3.7.2 工件测量(L系)
3.8 用户参数
3.8.1 选择参数号
3.8.2 设定参数
3.8.3 复制/粘贴参数
3.8.4 参数结构
3.8.5 回显功能
3.8.6 以太网参数的密码
3.8.7 机床参数的密码设定方法
3.9 MDI程序编辑
3.10 坐标系设定
3.11 手动数值指令
3.12 T代码列表
3.13 托盘程序登录[仅限M700V系列]
3.13.1 标准托盘登录
3.13.2 托盘一览
3.13.3 托盘详细
4章 编辑画面
4.1 画面结构
4.2 程序编辑
4.2.1 创建加工程序
4.2.2 编辑加工程序
4.2.3 编辑MDI程序
4.2.4 向NC内存中登录MDI程序
4.2.5 删除文件
4.2.6 编辑操作
4.2.7 切换显示内容
4.2.8 显示任意行
4.2.9 改写数据
4.2.10 插入数据
4.2.11 删除数据
4.2.12 查找字符串
4.2.13 替换字符串
4.2.14 复制/粘贴数据
4.2.15 恢复程序
4.2.16 显示/修正输入错误 [仅限M700V系列]
4.2.17 顺序号(N编号)自动累加
4.2.18 G代码向导
4.2.19 录返编辑
4.3 程序校验(2D)
4.3.1 连续校验
4.3.2 逐个程序段校验
4.3.3 取消程序校验
4.3.4 设定描图坐标系
4.3.5 程序校验中的描图
4.3.6 变更显示范围
4.3.7 变更显示模式
4.3.8 变更显示角度
4.3.9 切换轴的移动方向(+、-)
4.3.10 切换为全屏显示
4.3.11 设定自动描图
4.3.12 与其他功能的关系
4.3.13 变量指令、编程参数输入、编程补偿输入的使用
4.3.14 切换描图轨迹
4.3.15 程序校验功能(2D)的注意事项
4.4 程序检查(3D) [仅限M700V系列]
4.4.1 连续检查
4.4.2 逐个程序段检查
4.4.3 取消程序检查
4.4.4 放大/缩小工件形状
4.4.5 移动工件形状
4.4.6 旋转工件形状
4.4.7 执行干渉检查
4.4.8 切换至全屏显示
4.4.9 设定工件形状
4.4.10 设定刀具形状
4.4.11 与其他功能的关系
4.4.12 变量指令、可编程参数输入、可编程补偿输入的处理
4.4.13 程序检查功能(3D)的注意事项
4.5 程序输入输出
4.5.1 切换有效区域
4.5.2 选择设备/目录/文件
4.5.3 传输文件
4.5.4 检查文件(比较)
4.5.5 删除文件
4.5.6 变更文件名(重命名)
4.5.7 创建目录
4.5.8 合并文件
4.5.9 格式化外部设备
4.5.10 文件名称列表
4.5.11 编辑锁定B、C
4.5.12 程序显示锁定C
4.5.13 数据保护键
4.5.14 加工数据共享
4.5.15 对NC存储器的所有加工程序进行一次性输入输出
4.5.16 开头0
5章 诊断画面
5.1 系统构成画面
5.2 选配功能显示画面
5.3 I/F诊断画面
5.3.1 显示PLC元件数据
5.3.2 执行模态输出
5.3.3 执行单触发输出
5.4 驱动监视画面
5.4.1 伺服轴单元的显示项目
5.4.2 主轴单元的显示项目
5.4.3 供电单元的显示项目
5.4.4 辅助轴单元的显示项目 [仅限M700V系列]
5.4.5 同期误差的显示项目
5.4.6 清除报警履历
5.5 NC存储器诊断画面
5.5.1 通过NC数据指定写入/读取数据
5.6 报警画面
5.6.1 报警履历
5.7 自我诊断画面
5.8 数据采样画面
5.8.1 执行NC数据采样
5.8.2 输出采样数据
5.9 安心网络画面
5.9.1 信息显示画面
5.9.2 安心网络参数1, 2画面
5.9.3 操作方法
5.9.4 加工数据共享
5.10 工机网画面
5.10.1 信息显示画面
5.10.2 工机网参数1, 2画面
5.10.3 操作方法
6章 维护画面
6.1 参数画面
6.1.1 切换参数显示
6.1.2 设定参数
6.1.3 复制/粘贴参数
6.1.4 用户参数
6.1.5 响应
6.2 输入输出画面
6.2.1 切换有效区域
6.2.2 选择设备/目录/文件
6.2.3 传输文件
6.2.4 检查文件(比较)
6.2.5 删除文件
6.2.6 变更文件名(重命名)
6.2.7 创建目录
6.2.8 合并文件
6.2.9 格式化外部设备
6.2.10 文件名称列表
6.2.11 编辑锁定B,C
6.2.12 数据保护键
6.2.13 加工数据共享
6.2.14 对NC存储器的所有加工程序进行一次性输入输出
6.3 所有备份画面
6.3.1 执行备份
6.3.2 执行恢复
6.4 系统设定画面
6.4.1 初始参数写入
6.4.2 采样PLC梯形图写入[仅M700VW系列]
6.5 主轴模拟输出调整画面
6.5.1 调整准备
6.5.2 执行自动调整
6.5.3 执行手动调整
6.6 绝对位置设定画面
6.6.1 选择轴
6.6.2 执行无挡块式的原点初始设定
6.6.3 执行挡块式原点初始设定
6.6.4 注意事项
6.7 辅助轴测试画面
6.7.1 准备
6.7.2 绝对位置初始设定
6.7.3 试运行
6.7.4 注意事项
6.8 诊断数据收集设定画面
6.8.1 执行数据收集
6.8.2 停止数据收集
6.8.3 收集数据的清除
6.9 元件开放参数画面
6.10 SRAM开放参数画面
II 运行说明
1章 运行状态
1.1 运行状态关联图
1.2 断电状态
1.3 运行准备未完成状态
1.4 运行准备完成状态
1.4.1 复位状态
1.4.2 自动运行启动状态
1.4.3 自动运行暂停状态
1.4.4 自动运行停止状态
2章 指示灯
2.1 控制装置准备完成
2.2 自动运行中
2.3 自动运行启动中
2.4 自动运行暂停中
2.5 参考点到达
2.6 报警
2.7 M00
2.8 M02/M30
3章 复位开关与紧急停止按钮
3.1 复位开关
3.2 紧急停止按钮
4章 运行模式
4.1 模式选择开关
4.2 JOG进给模式
4.3 快速进给模式
4.4 参考点返回模式
4.5 增量进给模式
4.6 手轮进给模式
4.7 记忆模式
4.8 MDI运行模式
5章 运行模式中的操作开关
5.1 快速进给倍率
5.2 切削进给倍率
5.3 主轴倍率
5.4 手动进给速度
5.5 手轮/增量进给倍率
5.6 手轮进给轴选择
5.7 手动脉冲发生器
5.8 循环启动与进给保持
5.9 进给轴选择
6章 操作开关的功能
6.1 倒角
6.2 辅助功能锁定
6.3 单节停止
6.4 Z轴取消
6.5 空运行
6.6 手动倍率
6.7 倍率取消
6.8 可选停止
6.9 可选单节跳跃
6.10 手动绝对值
6.11 镜像
6.11.1 概要
6.11.2 详细说明
6.11.3 与其它功能组合使用
6.11.4 注意事项
6.12 错误检测
6.13 追踪功能
6.14 轴取出
6.15 F1位进给
6.15.1 概要
6.15.2 详细说明
6.15.3 注意事项
6.16 手动、自动同时进给
6.16.1 概要
6.16.2 手动、自动同时进给有效条件
6.16.3 手动自动试运行时的动作
6.16.4 对同一轴既通过自动运行进行指令,又选择了手动自动同时有效时的重复动作
6.16.5 其它注意事项
6.17 手轮插入
6.17.1 概要
6.17.2 可插入条件
6.17.3 插入有效轴
6.17.4 插入时的轴移动速度
6.17.5 插入后的轨迹
6.17.6 刀径补偿中时
6.17.7 插入量的复位
6.17.8 操作步骤
6.18 所有轴机床锁定
6.19 各轴机床锁定
6.20 减速检查
6.20.1 功能
6.20.2 减速检查方式
6.20.3 反方向反转移动时的减速检查
6.20.4 参数
6.20.5 注意事项
6.21 刀具返回退避
6.21.1 概要
6.21.2 操作方法
6.21.3 动作示例
6.21.4 注意事项
6.22 外部减速
6.22.1 概要
6.22.2 功能说明
6.22.3 与其他功能的关系
6.22.4 注意事项
6.23 参考点返回
6.23.1 概要
6.23.2 详细说明
6.24 主轴定位
6.24.1 概要
6.24.2 定位动作
7章 其它功能
7.1 存储式行程极限的设定
7.1.1 存储式行程极限Ⅰ
7.1.2 存储式行程极限Ⅱ
7.1.3 存储式行程极限ⅠB
7.1.4 存储式行程极限ⅠC
7.1.5 倾斜轴控制中的可动范围
7.1.6 旋转轴的存储式行程极限
7.1.7 注意事项
7.2 卡盘禁区/尾座禁区(L系)
7.2.1 详细说明
7.2.2 卡盘禁区/尾座禁区的设定
7.2.3 限制事项
7.3 Computer LinkB
7.3.1 通信步骤
7.4 手动同期攻丝
7.4.1 概要
7.4.2 指令格式
7.4.3 操作步骤
7.4.4 注意事项
III 维护说明
1章 日常维护与定期检查维护
1.1 维护项目
1.1.1 参考左述内容
1.1.2 LCD面板
1.1.3 CF/IC卡
2章 硬件更换步骤[M700VS系列]
2.1 寿命部件
2.1.1 控制单元的电池
2.1.2 背光灯
2.1.3 保险丝
2.1.3.1 控制单元保险丝
2.1.3.2 操作柜I/O单元保险丝
2.1.4 前置存储卡
2.1.5 触摸屏保护膜
2.1.6 键膜
2.2 控制单元
2.2.1 安装到FCU7-DU120-11(8.4寸)
2.2.2 安装到FCU7-DU140-11/31(10.4寸)
2.2.3 安装到FCU7-DU140-31(10.4寸触摸屏)
2.2.4 校准设定与确认
2.3 显示单元
2.4 键盘单元
2.5 操作柜I/O单元
2.6 CF卡
2.7 USB存储器
3章 硬件更换步骤[M700VW系列]
3.1 寿命部件
3.1.1 控制单元的电池
3.1.2 控制单元的散热风扇
3.1.3 显示器的电池
3.1.4 显示器的散热风扇
3.1.5 背光灯
3.1.6 触摸屏保护膜
3.2 控制单元
3.3 显示单元
3.4 键盘单元
3.5 操作柜分线I/O单元
3.6 硬盘单元
3.7 控制单元的CF卡
3.8 PCMCIA卡
4章 硬件更换步骤[M70V系列]
4.1 寿命部件
4.1.1 控制单元的电池
4.1.2 背光灯
4.1.3 保险丝
4.1.3.1 控制单元保险丝
4.1.3.2 操作柜I/O单元保险丝
4.1.4 前置存储卡
4.1.5 触摸屏保护膜
4.1.6 键膜
4.2 控制单元
4.2.1 安装到FCU7-DU120-12(8.4寸)
4.2.2 安装到FCU7-DU140-12/32(10.4寸)
4.2.3 安装到FCU7-DU140-32(10.4寸触摸屏)
4.2.4 校准设定与确认
4.3 显示单元
4.4 键盘单元
4.5 操作柜I/O单元
4.6 CF卡
IV 附录
附录1 功能代码一览表
附录2 指令值范围一览表
附录3 圆弧切削半径误差
附录4 固定循环程序的登录/编辑
附录4.1 固定循环操作参数
附录4.2 固定循环程序的传输/删除
附录4.3 标准固定循环子程序(L系)
附录4.4 标准固定循环子程序(M系)
附录5 RS-232C I/O设备的参数设定示例
附录6 报警说明
附录6.1 操作报警(M)
附录6.2 停止代码(T)
附录6.3 伺服及主轴报警(S)
附录6.3.1 伺服异常(S01/S03/S04)
附录6.3.2 初始参数异常(S02)
附录6.3.3 参数异常(S51)
附录6.3.4 伺服警告(S52)
附录6.4 MCP报警(Y)
附录6.5 系统报警(Z)
附录6.6 绝对位置检测报警(Z7*)
附录6.7 绝对地址化光栅尺错误(Z8*)
附录6.8 紧急停止时的信息(EMG)
附录6.9 辅助轴报警
附录6.9.1 辅助轴伺服异常/警告 (S)
附录6.9.2 辅助轴绝对位置检测报警 (Z)
附录6.9.3 辅助轴操作报警 (M)
附录6.9.4 辅助轴MCP报警(Y)
附录6.10 计算机链接错误(L)
附录6.11 用户PLC 报警(U)
附录6.12 网络服务错误(N)
附录6.13 程序错误(P)
附录7 操作信息
附录7.1 搜索相关操作信息
附录7.2 图形显示相关操作信息
附录7.3 变量(共变量、局变量)相关操作信息
附录7.4 PLC开关相关操作信息
附录7.5 补偿(刀具补偿、坐标系偏置)相关操作信息
附录7.6 数据输入输出相关操作信息
附录7.7 参数相关操作信息
附录7.8 测量相关操作信息
附录7.9 刀具(刀具登录、刀具寿命)相关操作信息
附录7.10 编辑相关操作信息
附录7.11 诊断相关操作信息
附录7.12 维护相关操作信息
附录7.13 数据采样相关操作信息
附录7.14 绝对位置检测相关操作信息
附录7.15 系统设定相关信息
附录7.16 自动备份相关信息
附录7.17 报警履历相关信息
附录7.18 安心网相关信息
附录7.19 工机网相关信息
附录7.20 其他操作信息
附录8 G代码指南显示列表
附录9 网络通信失败时的IP地址重设步骤[限M700V系列]
附录9.1 可连接的控制单元IP地址一览画面
附录9.2 重新设定的步骤
附录9.3 提示信息
附录10 用户参数
修订履历表
Global Service Network
封底
Microsoft ®和 Windows ®是美国 Microsoft Corporation 在美国及其他国家的注册商标或是商标。 MELDAS 是三菱电机株式会社的注册商标。 其他产品名和公司名分别为各公司的商标或注册商标。
前言 本说明书是使用三菱 CNC M700V/M70V 系列产品时的指南。 本说明书对编程加以说明,在使用前请仔细阅读本说明书。为了安全使用本数控装置,请在熟读下页的 “安全注意 事项”后再使用本装置。 本说明书的记载内容 “限制事项”及 “能够使用的功能”等相关记载事项,机床厂发行的说明书优先于本说明书。 本说明书未记载的事项,请解释为 “不可以”。 在编写本说明书时,假定所有选项功能均已附加。使用时请通过机床厂发行的规格书加以确认。 各工作机床的相关说明,请参考机床厂发行的说明书。 可使用的画面及功能因 NC 系统 ( 或版本 ) 而异。使用前请务必对规格加以确认。 使用时也可参考以下说明书。 三菱 CNC M700V/M70V 系列 编程说明书 (M 系 ) .......................................... IB-1500992 三菱 CNC M700V/M70V 系列 编程说明书 (L 系 ) .......................................... IB-1500991
安全注意事项 在安装、运行、编程、维护 / 检修前,请务必熟读机床厂发行的规格书、本说明书、相关说明书、附属文件,然后 再正确使用。请在熟悉了本数控装置的相关知识、安全信息及注意事项后再使用。 在本说明书中,安全守则分为 “危险”、“警告”、“注意”。 错误操作可能立即发生导致使用者死亡或重伤的危险情况。 错误操作可能导致使用者死亡或重伤。 错误操作可能会导致操作者受伤或财产损失。 “ 注意”这一级所指出的问题,根据情况的不同,也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以上均为重要内容,请严格遵守。 本说明书无此项内容记载。 将程序中间 ( 非程序开头部分 ) 的程序段设为运行开始位置并启动程序时,无法执行设定程序段之前的程序。请确 认 G,F 模态或坐标值是否恰当。若在设定的程序段前,存在坐标系偏移指令、变更坐标系的指令、M,S,T,B 指令, 则请通过 MDI 等操作发出必要的指令。不执行上述操作从设定的程序段开始启动时,恐引起机械干涉、机床以预想 外的速度运行、刀具 / 机床受损或使操作者受伤的情况。 恒速控制时 (G96 模态中 ),恒速控制对象轴 ( 车床时通常为 X 轴 ) 靠近主轴中心,则主轴转速变大,会超出工件、 卡盘等的允许转速。此时,在加工中可能会发生飞车,刀具 / 机床受损或使操作者受伤的情况。
1. 产品、说明书相关事项 “限制事项”及 “能够使用的功能”等相关记载事项,机床厂发行的说明书优先于本说明书。 本说明书未记载的事项,请解释为 “不可以”。 在编写说明书时,假定所有选项功能均已附加。使用时请通过机床厂发行的规格书加以确认。 各工作机床的相关说明,请参考由机床厂发行的说明书。 可使用的画面及功能因 NC 系统 ( 或版本 ) 而异。使用前请务必对规格加以确认。 2. 设置组装相关事项 为了使系统稳定动作,请对信号电缆进行接地处理。为了使控制装置、强电柜、机床为同电位,请执行一点接地。 3. 使用前的准备事项 请必须设定存储式行程极限。未设定时,可能会引起机床侧的冲突。 必须在断电状态下,拆装输入输出装置的电缆。在通电状态下,拆装可能会引起控制装置及输入输出装置的故障。 4. 画面操作相关事项 在自动运行中 ( 含单节停止时 ) 变更刀具补偿量、工件坐标系偏置量,则从下一程序段或多个程序段之后的指令开 始生效。 执行格式化,则会删除 NC 存储器内的所有数据。请将必要的数据存储至其他存储装置,避免数据被删除。 通过图形检查功能执行刀具补偿量写入指令、参数写入指令、变量数据写入指令时,不返回至原数据。 通过 I/F 诊断画面运行机床过程中,强制执行数据设定时,请充分注意 PLC 动作。 为防止通信中断时发生数据丢失、数据乱码,在加工程序输入输出后,请必须检查程序。 请不要在未通知机床厂的情况下,变更设定参数。 5. 编程相关事项 因编辑时的按键错误等原因,导致发出 “G 后没有数值”的指令,则在运行时执行 “G00”动作。 “;”“EOB”及 “%”“EOR”用于说明的表述。在 ISO 中,“;”“EOB”对应的实际代码为 “CR,LF”或是 “LF”。 “%”“EOR”对应 “%”。 在编辑画面中创建的程序,会以 “CR,LF”的形式被储存在 NC 存储器。而通过外部设备创建的程序格式可能会是 “LF”。 EIA 时,为 “EOB( 段结束 )”和 “EOR( 记录结束 )”。 请不要在未通知机床厂的情况下,变更固定循环程序。 〔接下页〕
〔接上页〕 6. 运行相关事项 自动运行过程中不得进入机床的可动范围。不可将手、脚或脸部靠近正在旋转的主轴。 在实际加工前需执行空运行,以便确认加工程序、刀具偏置量、工件坐标系偏置量。 将过程中的程序段设为运行开始位置并启动程序时,无法执行设定程序段之前的程序。若设定的程序段前,存在坐 标系偏移指令、变更坐标系的指令、M,S,T,B 指令,则请通过 MDI 等操作发出必要的指令。不执行上述操作从设定 的程序段开始启动时,恐引起机械干涉。 请在镜像中心进行镜像的开 / 关。否则镜像中心将发生偏移。 7. 故障、异常相关事项 出现电池电量低下警告时,通过输入输出装置备份加工程序、刀具数据、参数后,再更换电池。当出现电池报警 时,加工程序、刀具数据、参数可能已损坏。更换电池后,请重新上传各数据。 轴发生过走或出现异音时,请立即按下紧急停止按钮,使轴停止。 8. 维护相关事项 错误连接可能导致设备受损。请将电缆连接至规定插头。 对插头应施加规格中规定的电压。否则会导致出现破裂、破损等情况。 通电中请勿插拔各单元的连接电缆。 通电中请勿对各印刷电路板进行接线 / 插拔。 请勿在拉扯电缆的状态下进行插拔。 请勿对电池进行短接、充电、过热、焚烧及分解。 请按照各体系确定的方法废弃更换后电池。 请按照各体系确定的方法废弃更换后冷却风扇。 通电中请勿更换控制器。 通电中请勿更换操作柜分线 I/O 单元。 通电中请勿更换控制器电源基板。 通电中请勿更换扩展用基板。 通电中请勿更换存储卡。 通电中请勿更换冷却风扇。 通电中请勿更换电池。 请勿使金属粉接触到存储卡的插头。 通电中请勿更换高速程序服务器单元。 接触设备前,必须先接触接地的金属,释放人体中的静电。如不释放静电,会引起设备故障或误动作。 〔接下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