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6年重庆南川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A卷.doc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资料共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6 年重庆南川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A 卷 (开卷本卷共五个大 题,满分 50 分,与思想品德学科共用 90 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 1.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 6 世纪 80 年代,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2.宋人写诗“架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赞美的由李春设计和主持 建造的著名工 程是() A.大运河 B.赵州桥 C.长城 D.故宫 3.瓷器凝聚了中国古代高超的科技智慧与东方民族精湛的审美意趣。清朝时期中国著名的 制瓷中心是() A.南京 B.松江 C.广州 D.景德镇 4.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点,推动维新变法 的是() 5.海关是国门的钥匙。1891 年 3 月 1 日,重庆海关在朝天门附近正式开关征税,这标志着 () A.重庆正式开埠 B.英国打开了重庆乃至四川的大门 C.列强开始在重庆开设租界 D.日本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6.重庆市渝中区的“沧白路”是为纪念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家杨沧白先生而命名。下列活动 中,属于杨沧白先生的是() A.创办《渝报》 B.创办《重庆日报》 C.倡议建立公强会 D.成立献机委员会 7.1916 年 5 月,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平并 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材料表明李大钊主张()
A.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B.提倡人性,反对神学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8.军工生产是支撑持久抗战的重要保证。抗战开始后除重庆是全国军火生产基地外,另一 个军火生产基地是() A.太原 B.武汉 C.贵阳 D.西安 9.20 世纪 50 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们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 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②得到了农民的拥护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④使农民获得了解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岁月留痕,照片是研究历史的珍贵资料。右图所示记录的是周恩来参加() A.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活动 B.中印双边谈判 C.亚非会议 D.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 11.图像史料在证史研究中有重要作用。以下是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的一组图像 资料,据此推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A.古代希腊文明 B.古代日本文化 C.古代罗马法制 D.古代阿拉伯文明 12.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的航线的开 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这两件事之所以“伟大”和“重要”在于 ( ) ①沟通了欧亚非美四大洲②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科学真理③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④ 为文艺复兴的兴起创造了经 济条件 A.①②B.①③ C.③③D.③④ 13.列宁在 1895 年指出:“(它)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 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 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材料中所指的文献是() A.《人民宪章》 B.《共产党宣言》 C.《庶民的胜利》 D.《论联合政府》
14.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日本实行大化改新——使日本奴隶主贵族势力增强 B.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 C.《慕尼黑协定》的签订——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D.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完成统一 15.当今世界,存储检索信息的速度,尤其是向全世界发送信息的速度是空前的、爆炸性的。 产生上述现象的关键技术是() A.生物工程技术 B.原子能技术 C.计算机网络技术 D.航空航天技术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5 分。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唐的繁荣是在隋的基础上不断继承创新的结果。隋朝开通的大运河,将长江南北的经济更紧 密地联结起来,唐朝受惠于这条运河很多。唐承隋科举制并有所变革,使大批出身庶族的才 俊之士得以进入仕途,为唐代文化带来新的面貌。 唐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时代精神。唐朝与突厥、吐蕃等民族频繁交往,各少数民族的文化, 经过吸收、改 造、创新,成为唐文化中色彩绚烂的成分。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 亚文明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来的南亚文明,对唐代中国产生重大影响。在唐三彩及唐诗中, 骏马、骆驼和胡人,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唐代文化符号,这也是丝绸之路兴盛的具体体现。而 玄奘西行则自觉承担了沟通往来、传播文化的使命。唐代文化对朝鲜、日本等国家的发展影 响广而深,这些影响至今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6.隋朝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开创了科举制。 17.唐朝的繁荣完全受惠于隋朝所开创的良好基础。 18.李白、杜甫、白居易是唐朝诗人中成就和影响最为突出的代表。 19.唐朝时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外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 20.唐朝文明继承创新,兼收并蓄,在交流中影响了世界,也丰富了自己。 三、填图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21 题 2 分,第 22 题 3 分,共 5 分。 21.(1)观察右图,请在答题卡图中的方框内写出中国人民志愿军渡过的河流名称。(1 分) (2)请在答题卡图中画出朝鲜半岛的军事分界线。(1 分)
22.(1)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国家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2 分) A.建造金字塔的国家:古代埃及 B.颁布《汉谟拉比法典》的国家:古巴比伦 王国
(2)仔细观察该图,指出亚非文明古国所处地理位置的共同特点。(1 分)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23 题 6 分,第 24 题 7 分,共 13 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贞观年间与民本思想一致的君权有限观,实际上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政治理念的发扬光 大,其主要表现之五就是守法精神。唐太宗时制定了《贞观律》,规定:对官员、地主“占 田过限”、“在官侵夺私田”等不法行为,予以惩治。擅自加重赋敛的要坐以赃罪或枉法 罪。 材料二南京临时政府将国号定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它存在的三个多月里,颁布了一 系列有利于确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政策法规,以取代往日的旧制 ——摘编自施建中《中国古代史》等 陈规及封建的社会习俗。 ——摘编自闾小波《中国近代 政治发展史》 材料三 1953 年 1 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 委员会。宪法起草委员会以过一年多的努力,完成了宪法草案 初稿,在此基础上又进行 了历时 3 个月上亿民众参加的讨论、修改。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摘编自郭大钧《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贞观律》规定的地主、官员需守法的内容。结合所学,指出 唐太宗这一举措的影响。(2) (2)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权,请根据材料二中的相关信息予以说明。结合 所学回答,它是在怎样的政治形势下建立起来的?(2 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过程的突出特点。(1 分) (4)综上,谈谈你对如何实现依法治国的认识。(1 分)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世界范围看,明清科技从总体上逐渐从先进转为落后,而且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 大。……八股取士制度严重束缚了人的思想和心灵,读书是为了做官,很少有人去攀登 科学的殿堂,没能产生如同期西欧的天文、数学等近代科技。同时,因受封建制度束缚, 人才培养不能和社会生产相结合, 推动社会发展。 ——摘编自牛翠萍《从明清教育解析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等
材料二通过分工和工具专门化培养出来的掌握某一专门技艺的工人,成为工业革命中的重要 技术力量。另外,到 17 世纪中叶,伦敦已成为欧洲科学的中心。1662 年成立的英国皇 家学会倡导科学家把兴趣集中于广泛的经济活动领域。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 运。……“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 ——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科技的发展趋势;(1 分)并概括制约明清科技发展的原因。(2 分) (2)结合所学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要的动力技术突破。(1 分)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 革命发生在英国的社会条件。(2 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对培养创新人才有何建议?(1 分)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分,每小题 6 分,共 12 分。 25.捍卫领土主要的完整,维护国家统一是任何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需凝聚各种力量开 展不屈斗争。结合所学回答: (1)边疆的安定是盛世之基。面对西方殖民者对台湾的威胁,康熙帝采取了什么措施,有 何历史意义?(2 分) (2)抗日战争开始后,下图所示人物便号召其创办的公司全体员工起来参加抗战,争做 民族的精英。该人物是谁?他带领员工为抗战胜利做出了什么贡献?(2 分)
(3)二战初期,德意日法西斯疯狂进逼,许多国家的主权、安全受到严重破坏和威胁。 为改变这一局面,国际社会逐渐走向联合。请举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后,逐渐扭转 战争形势的两例重大战役。(2 分) 26.中国共产党 95 年的奋斗历程,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展现出光明前景。结合所学知 识回答: (1)中国共产党倡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支撑起中国作为抗日大国、国际地位得以 提高的根本前提。请分别指出西安事变发生前后,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促进国共合作抗日的两例史实。(2 分)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实现了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变革。观察下表,它反映了 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请指出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2 分) 1952-1956 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 年 19.1 1956 年 32.2 1.5 53.4 0.7 7.3 71.8 7.1 6.9 趋于零 (3)对外开放使中国不断融入世界。请指出新时期我国迈出对个开放第一步的重大举措。 2001 年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融入世界的里程碑,它对中有何重大意义?(2 分) 资料来源: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一、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题号 1 答案 A 2 B 3 D 4 B 5 A 6 C 7 C 8 A 9 D 10 11 12 13 14 15 C A B B D C 二、判断题:每小题 1 分,本大题共 5 分。 16.A 17.B 18.C 19.A 20.A 三、填图题:第 21 题 2 分,第 22 题 3 分,共 5 分。 21.(1)方框:鸭绿江。(1 分)(2)军事分界线(略。1 分) 22.(1)左框 A:右框 B。(每空 1 分,共 2 分)(2)都处于大河流域。(1 分) 四、材料分析题:第 23 题 6 分,第 24 题 7 分,共 13 分。 23.(1)内容:占有土地不超过国家规定,不侵占农民的土地,不擅自加重农民的赋税负担。 (1 分)影响: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为贞观治世的出现创造了条件。(1 分) (2)说明:它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法规。(1 分)政治形势:武昌起义 后,十多个省区宣布独立。(1 分) (3)参与群众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1 分) (4)加强法律制度的建设。(1 分。其它紧扣题意、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 得超过 1 分) 24.(1)趋势:逐渐从先进转为落后,与西方差距拉大。(1 分)原因:八股取士制度的严 重束缚;人才培养不能同社会生产相结合。(2 分) (2)技术突破:瓦特改良蒸汽机。(1 分)社会条件:拥有一批专门技艺的工人;伦敦成为 欧洲的科学研究中心;英国政府重视科学研究并倡导科学研究与经济活动相结合。(2 分。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深化改革,消除影响人才创新的思想障碍,重视人才,建立促进人才成长的制度、体 制。(1 分。其它紧扣题意、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同等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 1 分。 ) 五、简答题:每小题 6 分,共 12 分。 25.(1)措施:武力统一台湾, 设置台湾府。(1 分)意义:巩固了清朝对东南边疆的统治。 (1 分) (2)人物:卢作孚。(1 分)贡献:千方百计保证了抗战运输。(1 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