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陕西省铜川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哽咽(yān)
)( 2 分)
(迷离 迷惘 迷醉)。
哂笑
销融
神秘
分岐
月明风清
豁然开朗
莫名其妙
马革裹尸
得意扬扬
随声附合
锐不可挡
陈辞滥调
(莫衷一是 默不作声 漠不关心),而焦
)( 2 分)
浑身解数(xiè)
拈轻怕重(zhān )
好逸恶 劳(wù)
悖论(bó )
奔丧(sāng ) 黄晕(yùn )
暴虐(nüè )
孱弱(cán )
告罄(qìng ) 自给自足(jǐ)
庇护(bì )
一、积累和运用(共 6 小题,计 17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攒聚(cuán )
B. 地壳(ké)
C. 怒号(háo )
D. 香醇(chún )
2.下 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剔透
B.惧惮
C.戎马
D.抱怨
3. 请从每句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2 分)
(1)丧失阅读的习惯,我们哀悼的将不仅仅是实体书店的消亡,而是一个崇尚诗书礼乐的
民族失去精神家园后的
(2)不可否认,个别干部对群众疾苦
裕禄同志却是心中只有群众,唯独没有自己的好干部。
4. 经典诗文默写〔 在第(1)~(7)题中,任选五题;在第(8 )~(10)题中,任选一
题 〕。(6 分)
( l )征蓬出汉塞,
( 2 )
( 3 )山河破碎风飘絮,
( 4 )
( 5 )至于夏水襄陵,
( 6 )小惠未徧,
( 7 )不应有恨,
( 8 )
( 9 )
( 10 )金沙水拍云崖暖,
5.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3 分)
① 有人问价值观到底是什么?我觉得这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出来的。②所谓的民族价值观
一定不能有“钱”,一个只为钱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一个民族必须有精神。③ 就像一个人
一样,使一个人富裕起来是容易的,给一个人一百万就富裕起来了。④
,使一个
人有文化、有气质是很难的。
( 1 )第①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 分)
,看着你工作。(泰戈尔《 金色花》)
,是失修的路基。(舒婷《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郦道元《三峡》)
。(《 曹判论战》)
? (苏轼《 水调歌头》)
。(毛泽东《 七律·长征》)
。(王维《使至塞上》)
。(文天祥《 过零丁洋》)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饮酒》)
( 2 )第②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 分)
( 3 )第④句的横线处需补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语,请把它写在下面的横线上。(l 分)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 分)
老头子笑了笑,眼珠往心里转了两转。他怕祥子的话有鬼病,万一那三十块钱是抢来的呢,
他不便代人存着赃物。他自己年轻的时候,什么不法的事儿也干过;现在,他自居是改邪归
正,不能不小心,而且知道怎样的小心。样子的叙述只有这么个缝子,可是祥子一点没发毛
咕的解释开,老头子放了心。“怎么办呢?”老头于指着那些钱说。“听你的!”“再买辆车?”
老头子又落出虎牙,似乎是说:“自己买上车,还白住我的地方?!” “不够!买就得买新
的!”祥子没看他的牙,只顾得看自己的心。借给你?一分利,别人借是二分五!”祥子摇了
摇头。
(1)这段文字节选自老舍的《骆驼祥子》,文段中与祥子对话的老头子是谁?(1 分)
(2) 小说中祥子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但始终没有实现梦想。他的人生经历了三起三落之
后,最终那一件事使他残存的一点点生活希望也彻底破灭了,变成了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1 分)
二、绿合性学习(7 分)
7. 请你参加以“亲近书信,传承文化”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7 分)
【 活动一:识书信 写汉字】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有关书信的小知识,请把其中“尺牍”
“信札”两个词语规范地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1 分)
书信,在古代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人们用它文流信息,传报平安,
倾诉情感,畅谈人生… … 在历史的发展中,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达到了完关的结合。
【 活动二:做调查 说现状】 下面的调查图表反映了什么情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
分)
【活动三:提倡议 共参与】 针对调查结果,班委会发出欣赏名人书信、用书信交流彼此
心境和生活的倡议。可你同桌对此不感兴趣,仍热衷于打电话、玩微信,你怎么劝说他呢?
( 2 分)
【 活动四:写书信 表情意】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值得你感恩。请在下面的信纸上,给他写
一封简短的信,表达出你的感激之情(不能出现其实的人名,100 字以内)。 ( 2 分)
三、阅读(共 15 小题,计 46 分)
[现代文阅该](共 9 小题,计 30 分)
(一) 阅读下面的 文字,完成 8~11 题。(12 分)
中国珠算
王渝生
①2013 年 12 月 4 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正式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
丈化遗产名录。珠算是中因古代的重大发明,伴随中国人度过了 1800 多年的漫长岁月。它
将廉价的制作材料、情巧的设计思想和深刻的数理内涵整合在一起,组合为一种气质非常独
特的计算体系,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
② 珠算由筹算演变而来,人们在算筹的基础上,改进发明出了更为先进的珠算盘。珠算盘
的来历,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600 年,据说当时就有了“算板”。到了东汉末年,徐岳在
《 数术记遗》中记载了一种珠算盘,每位有 5 颗可动的算珠,上面 1 颗相当于 5 ,下面 4
颗每颗当作 1 ,这是对珠算盘最早的确切的文字记载,到了明代,对珠算盘的记录更加详
细,如数学家徐心鲁的《 盘珠算法》 插图记载是上 1 珠。午荣的《 鲁班经》 是上 2 珠,
下 5 珠,他还记述了算盘的尺寸。
③ 最常见的传统算盘,为上 2 珠下 5 珠,上面一粒表示“5”,下面一粒表示“1”。在用算
盘进行计算时,采用“五升十进制”,即每一档满 5 时便用一粒上珠表示,每一档满 10 时
便向前一档进位 1 。古代的珠算法,以手拨算珠进行运算。为了快速掌握各种算法,人们
将手指动作编成了口诀,开不断探索着如何优化算法和动作,让计算变得更加快捷。
④ 珠算乘法所用的“九九”口诀起源甚早,春秋战国时就已在筹算中应用了。到了宋代,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了“九除者增一”“八除者增二”,后来浙渐演变为“九一下加一”
“八一下加二”等口诀。杨辉在《 乘除通变算宝》中,叙述了“九归”,他在当时流传的 4
句“古括”上,添注了 32 句新口诀。元代朱世杰的《算学启蒙》载有九归口诀 36 句,之后
丁巨的《算法八卷》,其中也有“撞归口诀”。就这样,珠算的口诀慢慢丰富起来。到了明代,
各位有识之士纷纷努力,先后对古珠算法进行了总结、规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算
盘的应用领城。
⑤这些努力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借助珠算盘这个简单的工具,算术这门本来需要一定理解能
力的学问在大众中迅速而空前地普及开来。计算,已经不再是有知识的人才能掌握的高难动
作了。现在,只要能背下珠算法口诀并辅以一定时日的拔珠练习,即便是不懂算术原理的粗
汉,照样也能完成加减甚至乘除等复杂的日常计算。
⑥ 自古以来,算盘都是用来算帐的,因此也被赋予了很多象征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它已
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比如,它被当做象征富贵的吉祥物,为人们所推崇。在民间,常会
听到“金算盘”“铁算盘”之类的比喻,形容的也多是“算进不算出”的精明。除了与钱财
相关的象征意义以外,算盘也常被用来象征出入平衡,分豪不差。在北京东岳庙的瞻岱门内
两侧各桂着一副大算盘,左右批有“毫厘不爽,乘除分明”以示赏善罚恶,公正严明。这些
关于算盘计算功能之外的引申,把算盘深深地植入了中国历史文化之中。
⑦简简单单一副算盘,背后竟有这么多学问,能被列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就不奇怪了。
(选文有删改)
8. 根据第① 段内容,用一个完整的句子介绍珠算的特点。( 2 分)
9. 文章第②③段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珠算,请依据文段内容填空。(3 分)
第②段:珠算盘的来历,
第③段:珠算盘的构成,
10. 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回答括号内的问题。(4 分)
(1)珠算的口诀慢慢丰富起来。(具体说说,“慢慢“一词在句中有什么作用?) ( 2 分)
,
(2)在某种程度上,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为什么说是“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
种文化符号?) ( 2 分)
) ( 3 分)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珠算盘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就是因为它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被列入人
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B. 算术这门需要一定理解能力的学问,能在大众中迅速空前的普及,是因为珠算法口诀及
拨珠练习易于掌握的缘故。
C. 介绍“九九”口诀时,用了沈括、杨辉、朱世杰、丁巨以及明代各位有识之士的资料,
这些都是“引用”的说明方法。
D. 算盘可以作为象征富贵的吉祥物,形容在钱财方面的精明,昭示赏善罚恶的严明,这些是
算盘计算功能的引申。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任 12~16 题。(18 分)
核桃压枝低
王建领
又是一年丰收季,又见核桃压枝低。
② 这几天,只要你来到商洛,步入农村,往往不等你开口,就会有村夫农妇,或老叟
稚童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欣慰地夸耀:“今年核桃结得繁。”
③ 放眼望去,整个商山洛水间,那一株株、一片片、一凹凹、一坡坡的核桃树,在秋
日金色阳光下,自在地摇曳。信步走入林间,一位饱经风霜、满脸慈祥的大爷,正用木杆支
撑似要被一颗颗、一簇簇核桃压折的树枝;一个满脸稚气,但活泼阳光的男童,不知从哪窜
来,径直爬上核桃树,兴奋地表演起摘果、去皮、取仁的杂耍来。大爷一脸幸福看着孙辈,
也不喝斥,任由孩子在树上与我们捉迷藏。我问道:“大爷,你这核桃林今年收成怎样?”
大爷干着手中的活,也不看我,如数家珍地说开来:“我房前、地里、山上共有二十株核桃,
算两亩吧,今年少说也能收一千斤。”“能收多少钱?”“前几天有人来买,一出口一斤十块
钱,我嫌采青糟蹋东西,没卖。到中秋节后成熟期再卖,少说也能卖一万三千元。”“你家几
口人?”我继续问道。“我两口,我小儿子三口,一年的零花钱,家中大的开支补贴就看这
核桃呢。核桃丰收了,心里就踏实了。”与大爷一样,商洛大约有 80%的农民拥有核桃树,
核桃收入占到农民纯收入的 15%,人均近 500 元。我不由得感叹:这核桃可真是商洛农民的
摇钱树啊!
④ 早就听说秦岭无闲草,商山有仙果,这仙果就是核桃。之所以称核桃为仙果,是因为核
桃果仁的形状如缩小了的人脑,一分为二的果仁,是典型的两叶肺的外观,一分为四的果仁,
是肾的轮廓。难怪人们常说多吃核桃,强身益脑。
⑤ 当年刚到商洛工作,但见秦岭深处,层林叠翠,绿浪一波接着一波推向远山;小溪
欢歌,清泉一股连着一股汇成激流,水色山魂呈美景,秦风楚韵溢华章。当家乡人问我对商
洛的第一印象时,我脱口而出:“山清水秀,经济落后。”孰料这话当即受到商洛同仁的挞伐:
“仓颉造字、商鞅封地、四皓隐居、闯王屯兵,商洛历史文化厚重,地上地下资源丰富,后
来居上待有时。”
⑥ 是呀,商洛位置独特,是唯一的被秦岭全覆盖的地区,而秦岭又地处长江黄河分水岭、
南北自然分界线,是我国乃至世界少有的动植物基因库,商洛自然会得秦岭之灵韵底气,以
其无尽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资源享誉全国。
⑦ 如今,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领之下,商洛的各种资源得以开发利用,持别是经济类作物,
核桃、板栗、柿子等全国有名。可以说,商洛的核桃独步华夏。桃树那笔直的树干,庞大的
树冠,浓密的树阴,姣美的树形,给人一种挺拔伟岸之感;浓绿的阔叶给人一种厚重之感,
枝间繁密的果子给人一种幸福喜悦之感。它的身上有我们取之不尽的木西,蕴含着无穷的魅
力。作为生态林木,它从不挑地形,不争地劲,在商洛的房前屋后,山坡沟旁,枝繁叶茂地
尽情生长,固土护绿,有的是担当;作为经济林木,它五年成木挂果,年复一年为人们提供
长寿果,且与低秆作物和睦相处,农民务林种地两不误,生财聚宝,有的是奉献;作为用材
林木,它木质坚韧,纹理美观,质地顺平,为上乘木材,家居日用,有的是用场;作为欣赏
林木,它上得了野岭,进得了园林,经济效益极佳,有的是市场。
⑧ 离开商洛时,我深深地感到:丰收季节,商洛呈现给人的除了无尽的核桃压枝的景致,
还有在累累的硕果间,大人们忙碌的旁影和孩予们嬉闹的场面。那荡漾在人们脸上的笑容和
那压低枝头的核桃构成了一幅安逸、和谐、福的农家丰收图。我相信这幅图景会在人们的描
绘中更关。 (选文有改动)
12. 结合语境,理解下面两个句子的含意。(4 分)
(1)可以说,商洛核桃独步华夏。
(2)枝间繁密的果子给人一种幸福喜悦之感。
13. 结合全文内容,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4 分)
14. 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发展经历了哪些变化?( 3 分)
15. 赏析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说说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3 分)
16. 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突出了商洛核桃树的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 分)
【古诗文阅读】(共 6 小题,计 16 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7~20 题。(12 分)
孔子世家赞 《 史记》
有之太史公曰:《 诗》 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
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①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到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
侯,中国言六艺②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注】 ①低回:徘徊,流连。 ②六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 课文链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
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述而》)
1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 分)
(1)高山仰止(
(3)没则已焉(
1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 虽不能至
(2)不能去云 (
(4)人不知而不坦(
B. 然心乡往之
)
)
)
)
) ( 2 分)
虽不能察,必以情
C. 当时则荣
入则无法家拂士
烨然若神人
D. 想见其为人
此之谓失其本心
19.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0.请结合【 课文链接】 中的三则语录,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因。(2 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21~22 题。(4 分)
山 行
〔清〕 姚 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 鹧鸪。
【 注】蘼芜(míwú):香草名。
21. 请品析第二句中“窈窕”一词的表达效果。(2 分)
22. 结合全诗,分析“一路斜阳听鹧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 分)
四、作文(50 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 分)
学习,我们需要完成一次次的知识答卷;成长,我们需要完成一次次的人生答卷……
请以“答卷”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6020 字的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
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3.(1)迷惘
(2)漠不关心
(2)小福子的死
(2)我寄愁心与明月
(4)采菊东篱下
(6)民弗从也
(8)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
(10)大渡桥横铁索寒
参考答案:
1.D
2.A
4.(1)归雁入胡天
(3)身世浮沉雨打萍
(5)沿溯阻绝
(7)何事长向别时圆
(9)我是干瘪的稻穗
5.(1)有人问价值观到底是什么,我觉得……
(2)所谓的民族价值观一定不能有“钱”这个字,一个只为钱的民族……
(3)但是(或:可是)
6.(1)刘四(或:刘四爷)
7.活动一:略。
活动二:绝大多数中学生从不写信,只有极少数学生在学写应用文或寄贺卡时写过信。
活动三:现代通信技术固然时尚便捷,可是,你写的书信总是独一无二的,有形有色,可感
可触,使我们的交流更有深度和诚意。同时,写信也可以提高我们的书写能力和书面表达能
力。
活动四:
三、阅读
(一)
8.珠算是将廉价的制作材料、精巧的设计思想和深刻的数理内涵整合在一起,组合而成的一
种气质非常独特的计算体系。
9.第②段:演变(珠算盘的演变)
第③段:算法(珠算算法),如何掌握算法
10.(1)说明珠算口诀的发展,是一个漫长、逐渐丰富的过程。
(2)这只是一个限定,指的是算盘只是在某些方面或某些领域,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而已。
11.B
(二)
12.(1)这句话是说商洛核桃超出同类之上,是对商洛核桃的高度评价.
(2)丰收在望的核桃,给人以生活有着落的踏实感和看到劳动果实的愉悦感。
评分标准:每答对一句,得 2 分。共 4 分。
13. 内容上,连用两个“又”字,说明商洛的核桃多是这样繁密,总能给农民带来丰收的喜
悦;结构上,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起下文对商洛核桃及经济发展的抒写。
评分标准:答对一点,得 2 分。共 4 分。
14.刚到商洛工作时,看到了山水之美.感慨其经济落后;如今来到商洛,看到繁密的核桃
时,感叹核桃给商洛农民带来了好收成;离开商洛时,展望和憧憬商洛的美好末来。
评分标准:每答对一点,得 1 分。共 3 分。
15.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绿浪”比喻层层翠绿的林木随风摇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林木之多、色彩之浓;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林木”“小溪”,以人的情态,生动地
写出 了林木依山、小溪欢跃的动态之笑;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尽
显秦岭山水美景及文化内涵。
评分标准:每答出一种修辞手法并能结合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得 1 分。共 3 分。
16. 外形美:挺拔伟岸,树多果繁;实用美:经济效益佳,果实营养价值高;品性美:勇于
担当,乐于奉献。
这样写,既表现了孩桃树本身独有的特点,突显了核桃树的美好品性;又借核桃树反映了商
洛人勤劳、质朴、勇担当、乐奉献的精神品质。
评分标准:第一问,2 分,答出一点得 l 分,答出两点即得 2 分;第二问,2 分,答出一
层,得 1 分,答出两层,得 2 分。共 4 分。意思对即可。
(三)
17.(1)仰望,敬仰
18.D
19.(1) 众多的儒生在他家按时操演(练习)礼仪.
(3)停止,消失
(2)离开
(4)生气,恼怒
(2) 只读书(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却不读书(学习)就会有危害(就
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20. 因为孔子讲求良好的学习方法,有谦虚的学习态度和大度宽厚的待人胸怀,所以,学者
很敬仰他。
(四)
21. “窈窕”一般是形容人形体美好的,在这里形容春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轻柔的春风带
给人们美好的感觉。(也可以联想为:散发着清香的靡芜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摆,如舞姿飞扬,
情态美好。)
22. 诗人沐浴着春风,轻快地行走在山间,踏着夕阳,听着鸟鸣,看着周围美丽的自然风光
和田园风光,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的喜爱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四、作文:略。